《浅陋集》的笔墨风范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
唯一号: 020635020230001713
作品名称: 《浅陋集》的笔墨风范
文件路径: 0206/02/object/PDF/020611020230000001/036
起始页: T00007_00.pdf
责任者: 黄桂元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9.7
主题词: 杂文-当代文学-中国

作品简介

过去听说子茹老师的大名很早,真正接触还是近几年的事情。陈子茹散文自然质朴,真切实在,中规中矩,生活气息浓郁,千般滋味流淌在如唠家常的随意落墨之间,字里行间不失赤子之心,体现了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忧患情怀。乡村知识分子情怀多表现在这样几个层面:注重过往的乡土记忆,坚守恒定的文化价值,热爱多彩的民间艺术。《浅陋集》一如既往地体现了这些特色。在这个躁动的世界,读陈子茹的散文,别是一种享受。 《浅陋集》分六个板块,故乡记忆,杨柳青古迹,现实生活感悟,人在旅途的感受,思想性时文,域外见闻,题材没有大小,没有优劣,没有高低,关键是写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陈子茹的随笔没有空话、废话、大话,很扎实,都是干货,没有水分。他只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让自己的写作随着人生的节律,人生的形态,本本分分、自自然然地进行,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人在年轻时写散文,尤其是青春时代,多在意辞藻的铺张华丽,形式大于内容,就像辛弃疾的一首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强说愁”,人活到了一定岁数,喧嚣已逝,回到沉静,随着人生阅历增多,岁月积淀渐厚,便会有无限感慨,写作开始返璞归真,水到渠成,不做刻意之作,也没有功利之心,对文字形式的表面漂亮、花哨失去了兴趣,而更在意的是让个中滋味自然流出,“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比如孙犁,早年的作品带着青年壮年时期的浪漫,笔下散发着浓郁的诗意,比如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荷花淀》等,晚年主要写随笔,似乎显得直白,反而更加劲道,更有味道,判若两人,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 一般人看来,散文、杂文、随笔门槛很低,从小学生时就在练习写作文,其实这种体裁写好了很难。中国当代文坛,职业小说家、专写诗歌和搞剧本创作的都很多,但专攻散文者寥寥可数。写小说,结构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加上几个生动的人物,小说基本上就成功了;诗歌有三两精彩的句子或精妙的意象就可以算是好诗;戏剧能抓住故事悬念和矛盾冲突,就可以立住;写散文什么都不凭借,没有凭借是最难的,自己的阅历、积淀、见识、性情、感觉、文字会实打实地表现出来,底蕴差的就会捉襟见肘。 读《唉,原唱五哥牧羊》,才知道陈老师原来是民歌发烧友。对一些著名的老歌,比如《赞歌》、《众手浇开幸福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毛主席来到咱农庄》、《马儿啊,你慢些走》等,熟悉到了几乎如数家珍的地步。他谈到费了好大劲才下载了鞠秀芳演唱的《五哥牧羊》,却发现此《五哥牧羊》非彼《五哥牧羊》,然后他谈到了这首歌的历史命运和几度改写,令人感慨。陈老师的散文随笔都是干货,饱满朴素,从不注水。有话则长,从不拖泥带水。《谈注水》:从猪、鱼的注水,生发开来,说到当今电视剧改编的注水,历史剧的戏说,倾向性鲜明,有积极意义上的“酷评”风范。 每年都见到散文的宏观的综合评论,今年有中国作协创研部纳扬和光明日报韩小蕙的文章,归了几大类景观和流向,这一切与陈老师的散文无关。陈老师不会随波逐流,与一些时尚审美发生关联,他只写自己有感而发的散文。他写了许多故乡往事和乡村怀旧的内容,这些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开发、拆迁的城市化的经济大潮中已成为或正在成为,渐渐地失踪,以至于失传,这些内容对于年轻一代像是天方夜谭,用散文的形式记录和储存下来,是对历史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感谢陈老师。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桂元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