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读许向诚的《诗人鲁藜》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
唯一号:
020635020230001321
作品名称:
读许向诚的《诗人鲁藜》
文件路径:
0206/02/object/PDF/020611020230000001/026
起始页:
T00014_00.pdf
责任者:
宋曙光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
主题词:
散文-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春节前,向诚跟我说,他正在写一首关于鲁藜的诗,这是他近来比较下功夫的一首“力作”。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随后的一段时日,只要想起来,我就打电话催问他的诗稿完成情况。凭直觉,我断定向诚这首写鲁藜的诗,一定会写得很好。因为我深知向诚对鲁藜的感情,同时也由于我对鲁藜的敬重和对向诚的信任。 现在,向诚终于完成了这首《诗人鲁藜》。若依向诚的性格,这首诗如果没有编辑催稿,他大约会写上个一年半载也未可知(向诚喜欢反复咀嚼诗句)。那天上午,向诚突然来到报社,送来了他刚刚脱稿的诗作,就在报社的大厅里,我读完了他的这首一百多行的新作。一页页翻读着向诚还带有体温的手稿,那上面的几处改动,一定是他晨起时所为,就在来报社的出租车上,他也一定是在默诵着诗句,只要诗稿不交出去,他就会一直在推敲、斟酌,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向诚的这首《诗人鲁藜》,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我甚至惊叹向诚的诗笔如今已是日臻纯熟,他所描绘的鲁藜,是真实的诗人的鲁藜,是生活中活生生的鲁藜,是可亲、可敬、可信的鲁藜。向诚所下的功夫,可谓“笨”功夫,却又是“灵”技巧,他没有平铺对诗人的爱戴,也没有直抒对诗人的赞扬,而是从细节入手。诗歌的细节区别于小说的细节,诗中的细节应是具有诗歌特性的描摹,是诗化了的。比如,写在田间劳作的鲁藜,“掏一掏耳朵 就能落下一粒/带泥的稻粒抹一抹眼角/就能掉出半根泡涨的麦芒”,又如,“你驱赶着一渠桃花春水/把干透的土地喂饱”。这都是鲁藜当年种稻、浇麦的场景,却被向诚拿来细作,炼成了诗句。 凭借着当年与鲁藜的交往,向诚把鲁藜写“活”了,他所熟记的这些细节,既是与鲁藜相知相交的见证,也是他经过多年沉积,一朝喷发的必然。从细节的诗化运用,到使诗作升格的丰富想象,向诚竭力写出了自己笔下的这一个鲁藜:诗人在农村挖地道时,“一个瞬间就挖到唐朝”,在田野被绊倒后,“躲进棉衣口袋冬眠的韵脚/突然醒来强有力地一跳”,写诗人的作品那么传神,“你写刺猬就能听到屋后的草垛/窸窸窣窣的喧响/你写蝌蚪就能看见 门前的小河/哗哗啦啦的声浪”。 许是向诚与鲁藜的诗交太深了,才能达到如此传神的化境。而鲁藜的诗人形象,正是通过这些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在诗中真实可信地站立起来。向诚是一个用心写诗的人,他的心全用在诗的谋篇上,用在诗的内蕴里,也用在诗的节奏上。这使得他嗜诗如命,一个用命写诗的人,先要苦吟成癖,又要灵气过人。有趣的是,向诚平时的语速有时赶不上他快捷的思维,但只要写诗,他才会做到随心所欲、心口一致,用诗说话更能突出自己的个性,显出“宝”的价值。对鲁藜的敬爱就是这样,以往也听到向诚谈起鲁藜,可都没有像《诗人鲁藜》这样生动和形象。在向诚心中,鲁藜的作品始终矗立如碑,老人晚年时的未泯童心,皓首白发的诗人气质,在向诚几十年的诗歌追求中,当是楷模,是风范。 向诚去年从忙碌的文化馆内退后,我一直担心他会“养闲处优”,在读了他的《诗人鲁藜》之后,我放心了。可爱的向诚,他吟哦诗句的痴情,依然那么可爱,外人有所不知,为了写出一首好诗,他会寝食不安,夜间起坐,在一张草稿纸上反复涂改,那些连成诗行的钢笔字,常常团揉得像泥土里的蚕蛹,而一旦当它们破茧而出,钻出泥土,就会生成跳动的音符,展示出一片新天地。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宋曙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