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过杨柳青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
唯一号: 020635020230001163
作品名称: 船过杨柳青
文件路径: 0206/02/object/PDF/020611020230000001/022
起始页: T00056_00.pdf
责任者: 白青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9.7
主题词: 杂著-当代文学-中国

作品简介

小时候听爷爷说,我家在晚清时节是白洋淀大淀头村漕船首户,鼎盛时期,曾祖父弟兄二人,祖父弟兄六人,共有漕船五只,蔚为壮观。“朱家船”漕运活跃在海河五大水系,尤其在大清河、子牙河小有名气。杨柳青赶大营的肇始之人安文忠曾在朱家船上当“半份”(因为拿双份工钱谦称半份,像京剧行当花脸反称净行)领工拉纤。当时运粮河俗称“小河子”,从九宣闸至北运河是运粮船必经之路,被老百姓称为铜帮铁底运粮河,因为中层土是黄胶泥,底土呈黑色,现在早已淤平。我爷爷曾讲过小时候随其长兄,也就是我的大爷装芦苇席子过御河行经杨柳青的情形,当时在这里发生了叉船打当的事件。听讲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虽然随着北方运河水系的枯竭,不见了御河上漕船竞渡的生动画面,然而,“炮船”“跑篷”“官船”“叉当”等鲜活物象还是悠然浮现在脑海里。 爷爷讲的船过杨柳青的故事,大概发生在光绪32年的秋天。那一天正是秋风飒爽,风溜溜的刮了一天,寰宇间高远寥廓,万里无云。大爷的船装了白洋淀的芦席,鼓起蓬帆,不用撑篙拉纤。走大清河,转到南运河。此时桠桠杈杈两岸堤柳披拂,倒影铺陈河底和浑黄的河水搅成绚丽的颜色。人在船上,船行画中好不惬意。过九宣闸,再向下行便到了船家俗称的铜帮铁底运粮河的南小河子段。此段河直抵北运河,河道狭窄叉船的事屡见不鲜。过第六埠、当城以后便是时称天子之渡的御河。此段河道因为是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行经的水道故此称谓。来往的樯橹络绎不绝,头衔尾接赶集上庙似的热闹非凡。御河北岸就是名闻中外的水旱码头杨柳青。明朝初年设卫时的天津仅几家渔户、几间棚屋,可是当时杨柳青已经有了连云接岫的街衢阡陌,所以历来有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的说法。其后,此地的年画名闻海内外,世称人人会点染,户户善丹青。杨柳青地处子牙河与御河之间交通便利水运发达,沿岸码头林立,货场鳞次栉比,商号一座挨着一座,旗幌招摇繁华一片。勾连两岸的有东西两道摆渡船,东西两座平展展的码头,形成商衢市场,游人如织,拥挤不动。码头上马拉的木轮大车,人推的独轮车与熙来攘往的人群嘈杂碰撞,汇成人流的旋涡。侧对西码头的便是杨柳青八大家之首的石家大院,号称尊美堂。这座大宅门好不威武雄壮,俯瞰着滔滔御河有吞吐八方之势。其后好大一片青砖瓦舍,还有高高的戏楼耸立在云霄之上(在水面仰视感觉尤甚)。石家是山东漕粮户,由漕粮发展为粮商进而爆发成当地的大财主,其买卖店铺遍布华北地区京津唐保。另外杨柳青还有一绝就是赶大营,左宗棠收复新疆西征陕甘时,曾经为大船拉过短纤的杨柳青人安文忠,就是那个跟朱家船熟悉的有名的“半份”师傅。跟随左大帅为繁荣边疆经济打通了一条新的丝绸之路。由此也富了赶大营的一代人。发了财的大营客有的滞留新疆,有的重回故里买房子置地行医办学广行善事,杨柳青地面很是热闹了一阵。安文忠建的安氏祠堂、安家大院与石家大院相毗邻。镇南边的估衣街俯临御河岸,北边的三不管大街则是戏园子、说书场、清茶社、什锦杂耍、买卖小吃应有尽有。当然也不乏青楼名妓街巷暗娼,(杨翠喜就是杨柳青当红优伶,被段芝贵送给了载振疏通关节,他因此被擢拔为黑龙江巡抚。)其热度亚赛北京城的天桥、天津卫的南市。 船过杨柳青,我爷爷叉腰站在船头,风送着蓬帆吹起他的衣襟,如剪剪飞行的水上鸥鸟。他常听我曾祖说,小河子一带非常难走,船多河道窄经常叉当,船一经在河道上叉住,管疏通河道维持水上交通的炮船不能及时赶到,前船接后船顶在一起,须臾之间就是几十里地下去了。越叉越多,顿时成了樯橹的世界。有时十天半月都疏导不开,载运鲜货的船家和东家,赶上这时候只有起旱路倒货。炮船上的红顶子官差从这船蹦到那船急的团团转,挥舞红白两色的警棒见人就打。眼下正是顺风顺水大船正乘风破浪,船侧的一叶叶小舟由于载轻纷纷超越过去。爷爷猛然间看到在赶上来的小船队里有一条满鼓蓬帆轧浪疾行的渔舟,后舱盖上端坐渔人打扮的两弟兄,他们拉紧蓬锁一路吆喝高歌,踌躇志满好不高兴。此二人不是别人正是本村的三山和四海。两弟兄叫喊着好风,向熟识的人打招呼。看看超过了我爷爷的船,扬起手臂高声叫道:“老五,这样的好风不会使,你还得练啊,看咱哥们儿的,在天津卫三叉河口等着你喝酒吧。”没等爷爷回话儿,他们的渔船就嗖的一声超了过去。 “这些记吃不记打的东西!”我的大伯父(我大爷的长子)见此情景,啐了一口跟爷爷说:“要是叉了当甭说到不了三叉河口,遇上了炮船他们是头一个挨打的。”爷爷望着远去的帆影,心想御河段还不至于叉船吧,旦见河道渐呈瓶颈状,渐渐窄了。对大伯父的话默然于心。他们的船过了当城以后大爷就让爷爷和大伯父落下了半围蓬帆,逶迤缓行,边行边向后面洋洋得意的快船打招呼,提醒他们减速顺行,不要你追我赶,提防叉当。可这些小船根本就不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一个个犹如脱僵野马迎风扎毛不可一世。说时迟那时快,忽见顺行的一只插着红旗的官船在前面,于是都不敢贸然超越,忙转篷减速。正迟疑间,对面撑来一只百吨以上的双桅漕船当上下航两条大船交当时,正赶上三山四海他们的渔船抢水,只听“咣当”一声便卡在当中。水手们一时手忙脚乱。用篙支,用墩垫,好歹没有迎面船碰上船,避免了船毁人亡的惨祸。前面的那只官船恍若无视一般,船上穿着官衣的护卫们吆喝一声,便轻舟已过万重山了。这边厢却闹嚷嚷乱作一团,后面的船凭着惯性又急急的顶了上来,占住了船位。叉住的船进进不得退退不出,叉了个严严实实,上下水道再没有一点缝隙。大小船上的水手们一见都傻了眼,都耷拉了脑袋。三山四海象霜打的瓜秧蔫了。他们知道要想错当过船试比登天还难了。一脸的豪气变成了晦气,在众船家面前,在唾骂声中赧颜赧色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去。 “力巴冒充船老大,屁眼插凉扇冒充大尾巴鸟儿,撒泡尿照照也配行船,就把你们放到杨柳青当王八。”这后一句骂是老河道的下流话,意即杨柳青出美女,所以推及多多。其实,三山四海彼时都没成家,一朵鲜花未开,就让人家孩子当了王八,也够残忍至极。尤其那些装着快货的船主和压船的伙计急得团团转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大爷一看就是管水上疏导的红顶子炮船过来,一时半会儿也甭想疏通,仗着船上装的是不能吃不能嚼的芦席苇薄,只要注意防火,也没急可着。就走下舵位跟爷爷说:“这回能好生看看杨柳青了,干脆你和汝涛(大伯父的名字)下船溜溜吧,我在船上看着。”爷爷久仰杨柳青的盛名,听他大哥一说,立马叫上大伯父,头也不回地穿过几条船,先够奔河南而来。他们健步登上南岸,只见东南角上一座楼阁,歇山斗拱,角檐高翘,高耸入云。阁下是几方荷塘,莲叶汹涌,红绿杂陈。荷塘之上,曲桥香径游人如织。他们走至跟前,方知是乡试之场所名为文昌阁。一层正中供奉着孔子牌位,顶层手持笔砚的黑脸的文曲星甚为恐怖,戒台之上不少文人雅士上香俯拜,爷爷大伯父同为孔门弟子,忙拈香跪拜了。出了文昌阁往东见到建于嘉庆年间的普亮宝塔,周遭香烟缭绕,紫气氤氲,善男信女上香还愿络绎不绝。普亮宝塔是为于五爷建造,据说未曾升仙之前的于五爷本领空前,可逆风使船,撮土成金,治病救命,济危解困,佑护了一方生灵,才有了身后的享祀。爷爷在普亮塔下不禁陡起思乡之情,他们叉在杨柳青正不知家人如何翘首企盼。于是心中暗祷,于五爷保佑,航道畅通早日返乡。拜过普亮塔,来到大寺街,大佛寺已湮没无闻只留下一个地名,沿着青石铺就的道路一直北行便来到三不管大街。远远就听到喝买喝卖的声音。卖小吃的、卖干鲜果品的、吹糖人的、拉洋片的、俨然一个小南市。临街的门脸店铺摆出老长,挤得街面窄成一条缝。临着大街的胡同里面见有许多刻画版的俯伏在各个杜梨木版面上聚精会神的劳作,在里巷就有许多女孩在画幅上点染。还有刻纸窗花的,手持锋利的刀具,在牛油和腊料制作的蜡版上精雕细刻。有的是用剪子直接剪出图样竟如鬼斧神工般精细。这就是杨柳青的最大特点,市嚣之中隐逸着书卷儒雅之气,无愧为中国北方年画之乡,所谓南桃北柳是也。 回来路上他们叔侄俩正一路观赏街景,忽闻御河沿一阵喧哗,近前一看,方知是疏通河道的红顶子,手持红白两色大棒在人头上挥舞。一棒下去,水手们一个个叫苦不迭的哀号。几个船工被打落水下。红顶子的嘴里骂骂咧咧:“他妈的,纯粹起哄,扎堆卖啦,都他妈抢先,谁也甭想过去。这不叫大爷我着急吗?一边骂着一边手起棒落又一个船工抱着脑袋狼奔豕突而逃。几个红顶子见人就打,全无方策。他们这几个家伙,嗓子喊哑了,人也打累了,满脑袋是汗,干坐在漕船上喘大气。此时,爷爷才发现,船楼子下面,用粗大的麻绳拴住了三山四海。他们哥俩儿垂头丧气的蹲在那里,大气也不敢喘。每个人的头上都顶着好几个大包,不用问,肯定是当元凶抓了,打了个死去活来。三山的眼肿得只剩下一条缝。他却远远的看见了爷爷,忙哭丧着脸央告爷爷想办法救他们。他鼻涕一把泪一把悄声跟爷爷说,五兄弟看在咱同族的情份上,千万搭救俺们的性命,下辈子结草衔环也要报答。说着还咚咚连磕了几个响头,磕得爷爷面善心软险些掉下泪来。他急忙安慰他们,自己一定让大哥想办法搭救他们。大伯父见三山四海如褪了毛的鸡顿失八面威风,即找他父亲想办法。没想到此时大爷正扶着膀子直哎吆。不用问,他一定在拦阻红顶子打人的时候也挨了打。看看那几个红顶子正坐在舵楼子上不走,个个气愤不过的样子。爷爷心想,他们也是上命差遣,撑着炮船来通炮,打不通航,交不了差,不知向谁撒气,谁敢惹这些吃官饭的爷呀。爷爷想着,忙一边看护大爷的伤势,一边与他商量办法。大爷说,他膀子上挨了两下没大妨碍,如今要救下三山四海非烦人不可。这杨柳青码头上咱认识人不少,可真正干办事情的却不多。唯有那位跟朱家船有多年交往的拉短纤的“半份”师傅安文忠。但是多年未曾谋面,物是人非,不知道他可给出头干办。爷爷只是听父辈们说过,如今只能冒着猛子去碰碰了。爷爷见他大哥负痛,就自告奋勇地前去谒见安大爷。他只身来到坐落于御河沿估衣街安氏祠堂左近的安宅。此时的安文忠正第二次赶大营归来,发了大财。可他依然是小衣衿短打扮一副老纤夫的样子,非常和蔼可亲。爷爷自报家门,安爷闻听不由一震,斟茶倒水,殷勤招待。打听起朱家船不由报一番感慨。听了御河叉船打人的事不禁拍案而起。将大辫子往后一甩说道,贤侄我知道你心急,喝碗茶,咱先去救人通航,有话后叙。说着拉起爷爷就走,路上告诉爷爷,带班的红顶子叫马四儿,脸上有麻子,人们都叫他四爷,不敢叫马爷,因为马和麻容易叫混了,我跟他叫麻爷你们千万不要跟着叫。叫翻了就不好办事了。这个人顶不是东西,欺软怕硬,专门吃河道,雁过拔根毛。他跟我倒有个分寸,也过逗,是个顺毛驴儿。说着就来到御河桥口,远远的看到樯帆如林,舟船相接,两岸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安文忠领着爷爷,分开众人,刚登上跳板,就见马四炸炸呼呼的叫唤,骂骂咧咧,满嘴的炉灰渣子。船工们远远的避开,连大气都不敢喘。他一眼兜见安文忠上了船,不由一怔,忙过来迎驾:“不知安爷驾到,未曾远迎当面恕罪”完全是戏文戏腔。 “岂敢,岂敢”!安文忠凑趣道:“麻爷此次又要鞍马劳顿了。” “都是他妈这些船鬼子捣乱,谁也不让谁,都他妈想先过去结果都叉住了。可气死我了,这些个老土鳖,挨了打都不知道疼的家伙。” 爷爷见安文忠跟马四聊上了,赶忙去叫他大哥,顺便用船上大茶壶沏了一壶茶,拎到红顶子们跟前,先抱拳拱手深施一礼说:“各位军爷,受累了,请喝茶。”那几个红顶子正渴着,见有人给送水,气先消了一半。马四何等聪明之人,见爷爷搬来安文忠,又以礼相待,行动坐卧中规中矩不禁说道,这小管船的真懂事,比那些船鬼子强多了。我们为谁呀,从大清早到现在弟兄们水米没沾牙,人是官的肚子可不是官的呀。此时,安文忠已见过我大爷提了会子老话。一听马四之言忙向后一伸手对跟来的家人说:“叫饭。”家人一溜小跑至岸边专门给石家大院供饭的玉顺堂。须臾之间玉顺堂的伙计提着两个大提盒跟过来。两荤两素,暄腾腾的大馒头摆在了船头。安文忠伸手示意:“麻爷委屈了,改日另摆”。说着示意我爷爷:“把你爹用过的那把壶提过来放在麻爷跟前,麻爷离不了水,水性大。”安爷又是一句调侃,意味马四是王八。马四嘿嘿笑着依然客客气气并不着急,可见交情深笃。这里马四二听安文忠连朱家船上喝水的壶都认识,更是非同一般的关系,心想天大的事也了在安文忠手里了。于是口气与先前就大不同了。一边招呼着他的人吃饭,一边向安文忠请教通航的办法。安文忠说只有堵到哪退到哪,退够了,排在一边,等上行船走顺,松漫了再对航。着急吃不了热锅粥,不出几个钟头自会通畅,如若迟疑积重难返,关键是时间不能拖。马四听了大点其头,粗声大气的对下边的说,都听见安爷说了吗?另一个红顶子操着地道的杨柳青话无不奉承地说,安爷说的还有错,您老就发话吧,您老说比划咱就比划。马四说,好小子。说着把大半碗茶水一饮而尽说道,招呼! 此时绑在舵楼子下的三山四海弟兄,忙向爷爷示意说情。没想到正让马四一眼兜见了。奚落道,就这俩小子混账,先绑着,等通了航再行发落。爷爷闻言挺身而出说道,四爷,此二人是我本家弟兄,一时鲁莽冒犯四爷,请恕其年幼无知下不为例。安文忠也随着说道,麻爷只好一个揖作到底了。马四听了即刻示意下边给三山四海他们松绑。三山四海手臂都绑麻了,松了绳子顿觉松漫了,不禁手舞足蹈起来,忙不迭的给马四磕头。口称:“多谢麻爷,麻爷您一定多福多寿多子孙,麻爷真是菩萨心肠,麻爷积德行善好人定有好报应”。他们俩一口一个麻爷,大概是受了安文忠的启发,叫得马四满脸的麻子攒聚一起,不由怒容满面,回手作作实实照着三山又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啪”打了个三佛出世五佛涅磐,把三山都打蒙了。嘴里只自语焉不详地说,麻——大家都麻,(意为大家都叫麻爷)。众红顶子齐声怒斥道,麻爷是你叫的,还都麻,怎的就都麻了?造反了,看你小子就是阮氏三、五之辈。不看在安爷面上,定拿到衙里让你们知道知道四爷的厉害。安文忠情知三山无辜,又为之向马四好言相求,才总算讨了饶。安文忠又平复了几句方才与大爷和爷爷嘱咐道,通航赶路要加倍小心,今后路过杨柳青定当寒舍一叙,有事尽管说话,容日再会。说罢分手作别,健步登岸而去。 这里马四推了推勒得挺紧的缨帽,头一个跳过了船,立于岸边。让汛兵牵过几匹马来,他翻身上马,跟着的红顶子们也都骑上马“得、得、得----”一阵马蹄声,顺着御河岸朝当城方向而去。大约一顿饭的时候,大伯父正刷碗,远远听到炮船敲着小锣在指挥退船,眼见得船当渐渐松漫了。三山四海乖乖棹着船招呼着退船,还跟大伯父打起唿哨。“好个记吃不记打的东西”大伯父开着玩笑说。话音未落三山四海甩篙往水面一击,溅了大伯父一身水点子。大伯父乐得退回了船舱。此时,插着号旗的炮船已到了眼前,预示着马上就要通航了,大家脸上洋溢着微笑。大伯父高兴的直嚷叫,大爷听了,不顾伤痛,爬上席垛远眺,果见河面上露出白花花一条水道。炮船上几个红顶子持钩拿篙忙得满头大汗,马四脱掉了官衣光着膀子指挥着,满脸的麻子奕奕放着光彩。见爷爷立于船头开言道,小管船的,你这遭运气好,多少次塞船,没有象今儿这麽痛快解开的。吉人天祥,马上就通了。爷爷连连称谢。马四客气道,有事找我,不出河道咱说了算。爷爷道,有劳四爷,容日定当讨教,后会有期。二人刚刚话别,河面上吆喝声一片连一片响起,河岸上的人也拍巴掌鼓掌。顶头棹来蜂蚁般许多渔船----通了----航道打通了。水手们不禁欢呼跳跃。三山四海和马四的麻脸都绽放出笑容。 当时由于御河经常塞船,其后就不许跑篷了,已是后话。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白青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