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大开眼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8121
颗粒名称:
大开眼界
其他题名:
记小孙庄村人孙少起
分类号:
I218.21
页数:
5
页码:
13-17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位从事农牧事业的人,他的事业涉及奶牛、有机肥、蔬菜、水果等多个领域。他说话不用稿,摩挲着手指,一句句往外蹦,所有的稿都在他的肚子里。他的睿智和随兴,让人有一种追赶跟不上的兴奋。他的话题涉及中国缺好奶、好牛肉等,让人听后深受启发。
关键词:
杨柳青
文学
作品
内容
上
当他笑开着面容,迎面向你走来时,眼眯缝成线,肤色黑黑的,个也不高,让你觉得并不出众,但你停下来,和他对话,听他现场随兴,用他不连惯的断句讲述他所从事的,关系现代人生活、生命的农牧事时,会蓦然一振,觉得他是个巨人。
我就是这样随着西青《杨柳青》编辑部,到大寺采访认识寺人或者说村人孙少起的。
先是在屋里,听他跳棋般一句跨几年的说,5500亩地。渔塘起步。1650头奶牛。粪便处理,循环发酵种蘑菇。做成有机肥。起步第一个单子,480吨,全定出去。建良心牛场,搞原味原色的自然品牌。销售不经超市,直接配送。肉牛、奶牛、乳肉兼用的牛,鱼虾鳖蟹,食用菌、蔬菜、果类,全了。从种草到取奶,全部机械化,牛栏刮粪用的也都是机械。粪、污水、生物处理,一点味儿没有。进口设备要价1300万,太贵,我300万的造价,功能一点不差。蔬菜是碱性蔬菜,不生虫。还有鸡鹅,草食动物。对人类贡献最大的就是草食动物。援疆项目,2013年9月开始,两年时间,在沙漠边上,建成150个大棚。
他说话不用稿,摩挲着手指,一句句往外蹦。所有的稿都在他的肚子里。
到了外面,乘轻型的电瓶车,掠过石头上刻写着“犇牛园”的凯润产业园门前,沿绿色簇拥的车道,驰奔向奶牛场时,他说:中国不缺奶,缺好奶;中国不缺牛肉,缺好牛肉。当你被他这样的惊人话题所吸引,待听下论时,他一指路边车过的密植小树林,又转题道:这是新疆的抱头杨,今年才移过来的,不怕密植。那棵树!说着又半站起来,指着不远处一棵独立的高树:那是桉树,叶子可以做牛饲料。
他的睿智和随兴,让人有一种追赶跟不上的兴奋。
这是位在城市楼厦之外,一片大面积养着水塘牛场,植满禾稼草树的地方。他对这里的所有事情都很动心,都有感情。
大约几分钟后,车行前方纵向连排的巨大养牛场出现时,他指着最前的一排说:每个牛栏,都长220米,宽31米,2012年建,全国第一,北京来人都惊讶,没这么大的。车到近前,他把一双眯缝成线的眼挑起来,让人目不暇给的指着:安底斯牛,多漂亮!那边,那边是德国的奶牛西门坦尔,原来是瑞士的,在我这配种形成下一代,每头牛的脖子下都有牌儿写记着:父系、母系,配种时间。从试管牛,胚胎选种做起,4、5年内,完成过去20年才能完成的事。
随着他的话语,坐在车上的人,都把身子探起,惊看他中国最大的,闻不到一丝牛粪味儿的——实际是长长的养牛仓和数不过来,排站着标致身段的,一眼望不到头或黑或花或白的壮实母牛,并且惊叫着,发现了它们每个身畔都站卧着各种不同的壮实小牛时。他才开始有些话题集中的滔滔不绝起来:
每胎牛犊生下来,50到75公斤,全是精壮的上等牛种。百畜之中,牛最好,也最棒,世界上发达国家都养牛。牛怕热不怕冷,夏天难养,现在正是发膘季节。一头母牛,怀孕后十个月产牛,然后隔60到90天再配种。好体质的牛8个月停奶,这就是牛养牛犊——实际是给人们提供生物牛奶的时期:8个月,三八240天,加上配种期的60到90天,平均315天。肉牛是选的,定位种牛,从澳洲进的胚胎——原本是欧洲的,人家不给,我们只能转道,日本进的专产雪花肉的河牛,改良培育出我们符合市场需求的主打种牛,天津黑牛。一年产牛达到万头。这种牛产出的肉,既有进口的品质,又具国人清饨、红烧的要求,有一定脂肪的口香。大犄角的是二代,平犄角的是三代。现在还在体型、体格、肉的选向上,做着符合种业的培养。每年在适当时间,我们都要宰两头牛,看看肉的走向。
他坐在车上,胜数家珍的说着从配种到养牛到奶牛到肉牛的一切,说的那么乐道,没一句书本上的话,却是我们从没听到过的。
为了卫生防疫起见,尽管他始终做好了不让来访者走至牛栏近前的准备,但一上车,他还是认真的在自己的脚下,套上了蓝色防菌鞋罩。作为外人,我们没套防菌鞋罩的,根本不能下去,只能在被他介说得脚痒心痒皆皆难耐中作远观。车绕一圈回来的路上,听他说起他的事业。他说我干的是种业,农牧局说我是龙头,我说我只是个基地。这些年奔波的就是种,包括动植畜牧、食用果蔬的各种名特优种,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升级绿色养殖,和良种繁育。
一个多小时下来,发觉他的话里始终离不开各种数据和无需隐讳的各种第一,比如让4千多户农民的3.6万头牛,每头牛的效益增加3000元;附近村里二万亩的玉米、小麦,每亩增收300—500元。一亩地增加500棵到700棵。比如水产海虾淡养,我是第一份,只引进南美白对虾一项,带动全市新增产值6亿。罗非鱼,70个染色体,每个斤半到二斤以上,胚胎选育。从乌克兰运过来的乌克兰鳞鲤,用大塑料盒装着蜉化的鱼苗,国内三家承接,最后就落我一个。到现在,包括乌克兰鳞鲤、罗非鱼在内,年产各种淡水苗种11亿尾,可以让周边省市的水产养殖户,都得到的满足。
他很真诚的以奶代茶,给每个采访者,上着才刚下线的鲜奶。
在人们喝着奶,都喊鲜的时候,我的一个念头产生,与整个采访队脱钩,单独留下来和他做一次深谈。我是城市鲜奶的长期用户,鲜奶订了好几年了,他出的奶,入口后的那种鲜香的活乳之感,却是从没尝到过的,而他随口介说一切,却似乎又比他入口鲜香的牛奶还要鲜香几分的,对我更有吸引力。
就这样,我留了下来。
载有30多位采访者的白色大巴开走后,他让我开眼的走进平时他为周边农民推广良种讲课的一个大厅,一边在前面放映着央视七套7月20日播放的,专门来这里摄录他的长达半小时的记录片子,一边和我随兴、随意的说着过往的一切。
央视七套拍的片子的片名就叫《大开眼界》。他们是慕名而至,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我在这个片子里看到了,不是穿着西服革履,而是始终赤露着大半个身子,顶着阳光在鱼塘里和鱼工们一起赶网捕鱼、捞鱼,站在水里搂抱着一尾20斤重的大活鱼,撒欢讲养鱼经的鱼人孙少起,以及像个弥勒佛般,赤缚坐在塘边草地上,脸上笑开了花的,讲“天下难容之事”的孙少起。
央视的记录片,很神的摄录了他养鱼的几个绝活和真经,其中开我眼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盆里用手搅水的“逆流选苗”,几个人在塘里用巨网裹住鱼群转的“拉鱼练网”。他说:不是饲料喂得越多越好,都吃饱了,排粪多了,氮气就上来了,而是要不断制造非常态的环境,选优汰劣,淘汰弱种。
他给我讲的最重要的一个非鱼道的情节是,选种排卵时,不能让一尾雄的钻进水池子,有一只雄鱼进池,就全完了。而如何辩别鱼雌雄的办法,是凭经验在水里摸。他说100%的准,只要鱼游在水里,他用手往鱼两侧一滑一摸,就知道雌雄,雌的温顺,体暖,体滑,摸着韧软,雄的身子劲挺,尾巴扇力大,鳃鳍都硬。
从随众人踏进它的产业园,到单独留下来看记录片,短短的不到两个小时,他把我从棚的世界,带到水的世界。他说每件事,都那么自如自在自信,且有张力和份量,我着实的被吸引并被感染和感动了。记忆告诉我,很早就听说过这个人,似乎十年前就该相遇,只是机缘没到。
下
孙少起,小孙庄人。79年初中毕业后,进农机站管拖拉机,82年伴随改革第一个站出来搞承包,是西青区第一批万元户的首户。83年收入到一万六,84年有政策不让分了,85年独立单干,那时叫个体户,刚结婚就脱离集体,用自己的钱买了一台推土机,将全村的洼地挖成了鱼塘。当时许多人都吓坏了,一个至今被人们记住的传言就是:“要想败家,就养鱼虾”。幸亏媳妇理解,要不没有了今天。起步是根本不懂,图便宜,买土粮食和下脚饵料,结果大部分饲料沉了水底,水质变坏,来年出鱼时没鱼,干赔,几十万卷进去。后来他跟农学院的老师和有经验的人学,才懂得养鱼。知道了鱼分层游,底层是鲫鱼、鲤鱼,中层是青鱼、草鱼,上层是白鲢,花鲢。水混无鱼,水清也无鱼,鱼要混养成活率才高,而且水太浅,太阳晒透了不行,水深要在二米以上。仅仅一年,87年实现大逆转,到90年代在他的带动下,西青的鱼业不仅占了天津市场的半边天,而且扩大到东北外地。95年开始,他的养鱼成了精,规模是1800亩;98年,到了3200亩。
这些都是我从材料里看到的。孙少起跟我说:是命让我离不开水,从20岁开始沾上,到50多岁再没离开。许多事一下子去学不可能,但是一点点的,一步步的,总会把不懂不会不明白的弄懂弄会弄明白。水产生产,最后我养到了一亩水地能出一吨、甚至两吨鱼的地步,除此,水里养的,地里生的,圈里栏的,动物植物我都感兴趣。人只要想干,没有干不成的。不管什么事,动脑筋,跟上溜,你就能走到最前面。我问:那你什么时候开始的养牛呢?
他说,只养鱼,很轻松,春天投苗,秋天收,一年半年闲。鱼的生长期,是4月到10月,整整一夏天,密度大,投入也大,病情也复杂,到后来养鱼养虾的越来越多了,大家都养,没你的独食,就开始改变模式。大概是到02、03年,全国养牛热。村里养牛户动员我养牛,三家合干,我投资,他们管理经营。结果高价买牛,低价交奶,一个月赔三到五万,几年下来,大部分往里搭,那两家受不了,不干了。我不行,干事拧,干就干到底,不做半缠子事。第一次接273头牛,不懂,赔;后来繁延到了350头,更舍不得。光想到下了小牛是赚,没想到养一头母牛需要的付出。结果牛群扩大,资金占有就更大,回不了现金。那时候,300多头牛,30多口子人,忙不过来。现在3200头牛,20几个人就行了,不但有了机械化,而且从引进牛种入手,有了试管选种,科学培育,关键是咱懂了。天津农牧场,03号就是我。
央视记录片放完,他让人去找他刚从欧洲带回来几张珍贵的牛资料照片时,给我讲了两个故事:
一是2002年去南方开会,早晨吃早点,坐前面的一个姓张的女同志,拿了个鸡蛋在手里转转看看,没吃就放下了,我纳闷儿,怎么转转看看不吃就放下了?我这人遇事向来不弄明白不行,等她出来就跟上去问:张姐,刚才那鸡蛋怎么拿起来看看,没吃就放下了。张姐说:上面没盖戮儿,不是无公害的不吃。那时咱这边还不懂什么叫无公害,南方离港澳近,认识得早。这件事提醒了我,做农牧渔产业的一定要往这方面奔,这是关系生活质量,关系人生命安全、健康的大事。尽管到今天,从经济角度上看,人们买东西还是奔便宜的去,但是你要奔那走。十一/五,无公害;十二/五,是生态;十三/五,就是生物进化,这是方向。马云打败了电商,但是马云长不了,一万个人销售梨,真正出了问题。只找一个人,种植者,其它都是浮云。种,才是根本。所以我坚定我的种业。
二是搞循环经济。那是一次我在厦门出差,无意中结识的一个卖饲料的人,告诉了我用牛粪做培养基种出的食用菌特别好,这是一门做培养基的技术,厦门大学有人专门做了研究。我求访过厦门大学后,回来就做试验,用牛粪和鱼池的淤泥一起做合成基质,不但一下成功,变废为宝,解决了我从养牛开始就碰到的,始终让我头疼的,牛粪处理大难题,而且开辟出一条让四围的农户,一年四季都有食用菌收获的致富路。他说:世上的东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认知,很多时候带盲目性,比如奶,只要写上英文,标上进口两个字,人们就买。天哪,保值6到8个月,那东西还能喝?咱现在的奶,鲜的,不但当天挤,而且就三个小时,如果温度压住了,最多也就12个小时,一天都不能过。我现在搞的种养一体,乳肉一体,在天津第一个从国外进活体牛,而且降低精饲料,不用精饲料催,一头牛精饲料每天7公斤,多了、超肥就不行了,主要是提高牛的体质,让它自然产奶,那样产出的奶品质才高,安全系数才有保障。不管什么事,总想超大、干强不行,超大、干强就是干死,欧洲人拿奶牛当孩子养,我们拿奶牛当机器养,用饲料催上去的牛奶能喝吗?牛也是生命,反刍动物,它得一点点倒嚼,光靠催不行。一头牛平均只下2.7胎,它的供奶期是有限度的,不是有母牛、出多奶就行,孕在,奶在;牛健壮,奶才健壮。
通过欧洲的考察,知道了我们反科学反自然的东西太多。欧洲是放牧性的,单产八、九吨,一头牛七、八个月产奶是正常,我们总是往10个月以上求,生命机能的期限在那,就像母亲奶孩子一样,哺乳期过,还让孩子嘬干奶头,那只能是水儿了,会出好奶吗?25年前,荷兰就是这个结构,到现在没变,但是人家农场越搞越好,牛越养越壮。25年总是发展基础不断变化的是中国,但草场越来越小,越来越少。畜牧业,育种跑偏,我们的牛种到现在不能跟人家比。好牛种人家不给,顶多给你精液,不给你活种。我从澳大利亚倒过来150头,还不是100%的纯种,需要再配一次。
前面台上的屏幕再度亮起,有人报告:去欧洲考察拍到的照片拿来。
随着他的应声,一组彩色偏亮的八帧异国美妇奶牛,逐个轮番出现在面前。他说:这次去欧洲,是跟着国家的一个农业会长去的,才看到一些真东西,如果不是跟着国家会长去,你根本看不见真牛。这是法国的奶牛(他指着放大的一帧,说了名字,可惜我没记下),膘体阔肚,一吨半重;和公牛对脸站着的(他指着另一帧),是欧洲的夏洛白,优质母牛,漂亮,强壮,这才是真健美;(镜头转向下一帧)这是弗兰什么(名字我又没记下),是参赛获大奖的牛;西门坦尔,瑞士的原种,让德国人纯化出来,改了这个名字。。。。。。
每头牛他都说得那样投入,那是一种迷醉,且有些馋涎欲滴,我不想因为叨问名字打断它。况且我是一个外行人,除了喝奶,根本不懂牛。我只是看着前面的影像,听着旁边他的介绍,顾不上看人还是看牛的听记着。于是,我干脆停下来,不跟他走了。在采访的最后,我的笔一任我的思想、感触倘佯开来,因为我一下了知了身边这个牛业、鱼业的事业者,他所从事的种业的之伟之要之大。因为唯种,才是本,才是根。他现在社会的职、誉很多,公司董事长、凯润总经理、全国十佳农民,天津农林牧循环经济开拓者,带头人,还有睿智的企业家,充满大爱的社会实践者等等,每个都是外加的,我只想称他村人,小孙庄的村人,或者大寺的寺人。他与现下社会,在车房服饰、光电的映照下,浮在名利层面的,把乐奏得响响的,歌唱得哗哗的,或者把手机举得高高,巴掌拍得咣咣的人,是皆然不同的一种人,竞竞业业,淳淳朴朴,实实诚诚,且厚厚道道。在这个沉于浮华,流行浅泛,又忽然间讲起了颜值的社会乃至世界,太需要对这种扎实于地的人,予以格外的尊重和仰看了。他的每一步成功,每一句经历经验谈,都来自于在他于岁月的农牧植种的履践。他是我随西青《杨柳青》编辑部,来这个称大寺的地方采访遇到的一尊真佛。我为我的采访和遇到而高兴。
一个个头不高,肤色黑黑的,总是眯缝着眼睛,弥勒般看世界的人,让我大开了眼界,知道了众多的不知。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冯景元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