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甫诗歌中『雨』意象之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8036
颗粒名称: 关于杜甫诗歌中『雨』意象之研究
分类号: I106.2
页数: 3
页码: 62-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关于杜甫诗歌中『雨』意象之研究的情况。其中包括飞雨也疾疾心潭也涟涟、阴雨惊尘世心坟岂自燃、折戟飞沙破旗旌劲风骤雨满泪血等。
关键词: 杨柳青镇 杜甫 诗歌 研究

内容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提出了“古诗之妙,专求意象”的美学判断,在《文镜秘府》中讲,“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正是揭示了“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审美功能,即“意”与“象”不可偏废其一。正如庞德在《关于意象主义》中所谈到的,“它(意象)熔合在一起的一连串思想或思想的漩涡,充满着活力。如果它不达到这些规范,它就不是我所指的意象……”。一方面,它将诗歌拉到了“外在的象”和“世界”;另一方面,又将诗歌拉向了“内在的意”和“世界观”,即接受者通过“雨”之象,能够清晰地看到诗歌创作的背景与环境,又可以借“雨”之意,深深地体味,创作者寄予“雨”的内涵。而这,到了古典诗歌的繁盛期——唐代,尤为明显。“雨”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成为撩动心绪,谱写诗歌的重要音符。尤其地,在“诗圣”杜甫的诗作中,更为突显。根据统计,在杜甫传世的一千四百多首的诗歌中,以“雨”为题,就多达五十二首左右。如果再加上内容涉及“雨”的诗作,数量就更为可观,将近二百四十余首。当然,关于杜甫的这些“雨”诗中,很少是单纯述景的。正如王国维所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一、飞雨也疾疾,心潭也涟涟
  从杜甫的经历来看,他在三十四岁之前,正值“开元盛世”,过着“裘马颇轻狂”的惬意的游历生活。因此,这一时期,杜甫的诗作着重写个人的生活或描写风景,有着朝气博盛的活力。即使在写易引人伤感的“雨”的意象,也有着气拔山河的气势。比如《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中的:“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闻道洪河坼,遥连沧海高。”,杜甫首先是描写“雨”的暴落,“两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此二句,说尽千古河患之由:苦雨积风,百谷受害,洪河充斥,海面暴涨。既而再书舍弟书至。然诗作题目,是先简言书至,后再道苦雨洪河的溃堤泛滥。因此,上下对比,不平直,有气势,彰显创作者内心的跌宕。就意象角度来看,则是以实景“雨”为中心,其他意象有序的组合开来,就像是一轴画卷,“雨”之象,便是这轴画的轴心,而创造主体之“意”,通过对外界的“象”做有意识的推动,缓缓的铺展开来,并以其他的意象(如“百谷”、“波涛”等)相辅之,从而使意象组合,沿着创造主体之意(即诗人的情愫),进行发展变化。
  少壮漫游时期的杜甫,诗中“雨”的意象总是带有昂扬生机与点点的悠闲惬意:“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将雨景至于巅峰云海之中,煞有豪壮之气,从大范围着眼,粗笔勾勒渲染雨势。
  二、阴雨惊尘世,心坟岂自燃
  杜甫在困守长安时期,一方面,他那“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的年少气盛,有所压抑、收敛;另一方面,却又深深的思考着,思考着社会内容与政治内容。尽管,“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游历生活是痛苦与不满的,是有悖于他的主观愿望的,但这也使他的诗歌具有着真实的社会性,因此在这一时期,杜甫诗歌中的“雨”的意象,出现的较为频繁。
  秋雨叹(其二)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城中斗米换衾〓,相许宁论两相值?按《唐书·玄宗记》:“是秋霖雨,物价暴贵,人多之食,令出仓米一百万石,开十场,贱糶以济贫民。”但有着“诗史”之称的杜诗,却真实的影照出当时的所谓“贱糶”——豪官恶商的乘机剥削。“阑风长雨”,赵次公有言:“阑珊之风,沉伏之雨,言其风雨之不已也。”正是由于这纷纷不已的秋雨,则使得“四海八荒”之内,无日不雨。这是杜甫从时间角度,言明此秋雨历时之长。在《庄子·秋水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杜甫借此典故,从空间的角度,再一次强调,无处不雨,雨落之淫。首颔联集中的关照了“雨”意象之淫、之泛;而在颈联和尾联中,却笔锋一转,过渡到罹雨给人世间、百姓苍生带来的无尽灾难:黍稷霉烂,芽果如耳;奸相国忠,唯道“雨虽多,不害稼也”,终使“天下无敢言灾”,可叹“农夫田父无消息”;此时,镜头切换,既而城中望:阴雨之秋,斗米难得,此时官商勾结,只要官吏“相许”,即使衾绸和斗米的价值不等,也是可以进行交易,而庶民奈何!呜呼哀哉!
  杜甫从不同角度来书写“秋雨”之象,在“秋雨”之象中,蕴含了诗人深厚的天下忧思以及对黎民不变的同情之“意”,从而引起读者在情感上的共鸣、满足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使人们感受到诗人的情感的宣泄、分享了共同的审美经验。在诗歌的意象组合方面,诗人从时间与空间二维转变,同时,又将同一意象“雨”,置于不同的空间之中(即乡村与城市),从而将创作者的“意”,注入多元素的表现“象”的特点之中(即雨的“淫”与“泛”),令诗歌取得触人心弦的表现效果。换言之,每一个一元意象,本质上就是一个具有经验性的自我的本身,而创作者的审美经验,则就在“意”与“象”的交融中,驻足。
  综上,杜甫写雨,通过多意象的不同组合,以自我的心境为轨迹,将以“雨”为中心的意象组合置于不同的时空范畴之中,从而表现创造主体的审美取向与内心之意。
  三、折戟飞沙破旗旌,劲风骤雨满泪血
  安史之乱,使得杜甫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深深地感受到百姓流离失所,国破家亡,忧国忧民之感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杜甫的心头。《对雨》一诗由落雨而怀感生时,进而忧绪万千——既有淫雨难归碍我行的惆怅,同时又在挂念着征人遇雨难行。家事国事融溶,表现了诗人复杂丰富的内心情感。
  《春夜喜雨》,是杜甫这一时期难得的平淡中略带欢愉之作,并且是纯粹以“象”为主的作品,往往具有勾勒情境、呈现画面的特点“象”在其中,可以获得全方位的展现。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的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草堂。这时的杜甫,已是知天命之年,在长期的流离之后,暂时有了安稳之居,故而心境是趋于平和安祥的。因此,即使诗人在表“雨”象,也没有了往日的忧伤,相反,更多的则是欢愉与喜悦。诗人一方面是“喜”万物可借这细细的春雨得到滋润;另一方面,则是借着这“春雨”之象,达诗人内心的畅快之“意”。“雨”、“风”、“夜”、“物”这四个意象,相互关联,从细微处着眼,精工妙情,渲染出春夜小小毛毛的雨儿,滋润着天际万物。
  此外,杜甫在捕摄雨中精小景致的同时,又采用通感,将自己的身心与自然交融,使意象更多的通过“图样”化的方式来展现诗人之志。正如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篇》所言,“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晨雨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紫荆色,轻霑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细细的小雨,在晨光的亲吻下,驻足在青嫩的叶芽之上,伴着朦胧的雾霭,云飞翩翩,风逆旋旋,朝露沁湿了飞鸟群兽的毛羽。紫荆点点,泛起清幽如浪。多么美妙的晨雨!这些细小的景致(如“小雨”、“晨光”、“轻霑”等)一一地尽收于诗人细腻的内心,心弦轻拨,奏协出一曲祥和宁静的悠晨。
  综上,从杜甫所经历的不同的时期,剖析杜甫诗作中,“雨”的意象之内涵。通过典型论证和推理归纳的方法,对杜甫诗歌中“雨”的意象进行深入剖析与阐释。杜甫笔下这些与“雨”相关的诗歌,既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天地间雨的清柔多媚,又借雨感怀,抒发诗人彼时彼景的独特心境。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探讨杜甫的创作心理有着重要意义。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文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秋雨叹(其二)
相关作品
春夜喜雨
相关作品
晨雨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