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刀断水水更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708
颗粒名称: 抽刀断水水更流
分类号: I218.21
页数: 1
页码: 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元朝时期,由于民族压迫和统治者的偏见,汉儒面临着种种歧视和限制。科举制度被废除,只有通过推荐才能从事官职。即使恢复科举制度,蒙古人和色目人的考题数量少、难度小,录取名额却多几倍,汉人和南人甚至不能进入前三名。社会上形成了认为“读书无用”和汉儒地位低贱的舆论。然而,汉儒并没有气馁,反而在困境中崭露头角,展现出了他们在文学、艺术、史学、科学和农学等领域的才华。以元曲为例,生活在北方的汉儒自发组成了创作团体,创作出具有现实主义特色的杂剧,受到市民的欢迎。关汉卿、王实甫等杂剧作家以其作品揭示黑暗官场和赞美人民反抗斗争而闻名,其中《窦娥冤》传播至今。这些困境中的汉儒没有被消磨,反而激发了他们在文艺创作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热情,展现了他们不屈的精神。这表明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人的追求和创造力都是不可阻挡的。
关键词: 杨柳青镇 读写心得

内容

蒙古国忽必烈统一中原建立元朝以后,由于具有浓厚的民族压迫色彩和“只识弯弓射大雕”的狩猎生涯,不但在用人制度上严格规定非蒙古人不得担任正职,而且基本废除了自唐朝以来的科举制度。汉儒要想步入仕途、有所作为,必须通过推荐被皇他看中以后才能启用。到了元朝仁宗皇庆二年(1317年),虽然恢复了科举制度,但考试时蒙古人和色目人的考题比汉人和南人数量少、难度小,录取名额却多几倍。另外还规定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南人分两榜录取,汉人和南人即使录取也不得登前三名,汉儒要想通过科举做官简直比登天还难。因此,在社会上形成“读书无用”和“汉儒低贱”的舆论。当时按人的地位依次排列为“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满腹经纶的汉儒排到第九,连和尚、老道都不如,仅仅优于沿街持棍讨饭的乞丐。(怪不得“文革”时期,曾把知识分子列为“老九”,原来偷袭了六百年前元朝的做法。所不同的是在“老九”的前面,又恶狠狠地加了个“臭”字。)
  汉儒面对统治者的歧视,不但没有意志消沉、情绪沮丧,反而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冲破阻力、另辟新境,在文学、艺术、史学、科学、农学等方面绽开了朵朵奇葩。
  仅以文学艺术中的元曲为例。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康进之、高文秀等生活在北方大城市的汉儒,自发组成创作的专业团体“书会”,从事话本、诸宫调、杂剧的创作和演出。由于他们身居社会下层,广泛接触市民,了解社会现状,从而创作出了具有现实主义、充满时代气息、深为市民欢迎的杂剧。被后人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是创作剧本和唱本的团体——“玉京书会”里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他所创作的60多个杂剧,既有对黑暗官场的无情揭露,又有对人民反抗斗争的歌颂。他的代表作品《窦娥冤》,不仅脍炙人口、流传至今,而且早在一百年前就被翻译成法文传播到欧洲各国。又如著名剧作家王实甫,他创作的杂剧长达五本二十一折,破除一本四折限制剧情的格式,对后来的戏剧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他的代表作品《西厢记》家喻户晓、久演不衰,是一部对后世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优秀作品。由于这些剧作家的不懈创作,使元朝前期杂剧作品的质量达到了鼎盛时期。
  元朝前期对汉儒的压抑政策,非但没能消磨他们的远大理想和追求,反倒激起繁荣文艺创作、进行科学研究的热情。他们就像汹涌奔流的江河之水,冲过沿途阻挡的山石和淤塞的泥沙,卷起绚烂多彩的浪花,最终流进浩瀚的海洋。可见“抽刀断水水更流”这句古语,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流洋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