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医疗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七庄乡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25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医疗机构
分类号: R197.2
页数: 4
页码: 397-400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李七庄乡医疗事业的发展历程,包括农村医疗设施的建立、发展、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医疗机构 卫生事业 李七庄乡

内容

一、宾水地段医院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地段医院原名天津市西青区李七庄乡卫生院,坐落于津涞公路凌口村东,由50年代初的联合诊所发展而成。1951年,境内第一家联合诊所—梨园头联合诊所成立。有秦廷凯、秦国珍、刘金生、张其品4人,负责人秦廷凯。1954年,赵金庄联合诊所成立,工作人员8人。1956年,程村设立诊所,有张其品、王德仲、冯其中3人。1958年,张其品在高庄子村开设诊所。
  1959年,辖区内各诊所及其医务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东风人民公社卫生院。下设梨园头卫生所,有李春太、王德仲、秦国珍、刘海江4人、负责人李春太;邓店卫生所,有王子明、刘玉坤、张家铮、王兆萍4人,负责人王子明。此外尚有芦北口卫生所、大寺卫生所和大任庄卫生所。
  1962年初,在东风人民公社卫生院的基础上成立卫南人民公社卫生院,院址在梨园头村,原辖区内的5个卫生所更名为5个保健站。
  1965年“四清”(清政治、思想、经济、组织)运动后,卫南人民公社划分为李七庄公社、梨园头公社和大寺公社。卫南人民公社卫生院相应分为李七庄公社卫生所、梨园头公社卫生所和大寺公社卫生所。李七庄公社卫生所设于杨楼村、辖15个村;梨园头公社卫生所,辖11村(包括今大寺镇5村),原卫生院工作人员经过整顿分配到各卫生所。
  1969年7月公社调整,原李七庄公社与梨园头公社所辖村及边村、程村共计18个村庄归属李七庄人民公社。1971年冬,梨园头公社卫生所、李七庄公社卫生所合并,成立李七庄人民公社卫生所,所址在杨楼村有房屋8间,医务人员8人,设中医、内、外、妇产和防疫保健5个医疗室。1974年底迁至今址。1983年李七庄公社卫生院更名为李七庄乡卫生院。1989年卫生制度改革、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1991年10月,为巩固、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卫生院收归乡政府直接领导,业务及技术性工作接受区卫生局监督指导。
  1992年更名为宾水地段医院,全院占地1733.4平方米,有房屋30间,其中诊所10间、中西药房3间,设门诊、中医、西医、妇科、结核、按摩、防保等科室。无住院部,设立观察室和化验室,可进行常规检查和化验。全院共有医务人员15人,其中主治医师5人,医师7人,医士1人。
  西青区宾水地段医院(卫生院)历届领导人名表
  二、荣华分院
  1987年4月1日,李七庄乡成立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尿毒症荣华分院,坐落于李七庄北1.5公里处津淄公路西侧,由乡荣华服装厂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合办。初期设病床15张,主要接收尿毒症病人住院治疗。1988年起陆续聘请退休主任医师、医学专家教授试办门诊,就诊人数剧增。
  1988年7月1日,以原尿毒病分院为基础,成立天津市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一中心医院分院。新建改建住院病房和附属科室总面积3612.32平方米,增置病房设备和科室医疗设备等资产191060元,设置尿毒症科、内科、外科、妇产科、脑系内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中医科、皮肤科、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人工肾科、新医门诊等多种治疗科室。建立x光室、B超室、化验室、供应消毒室及辅助科室、并附设多种门诊病房和住院部。床位增至200张,增添心脑治疗器、电吸引器、负离子发生器等先进医疗设备。有医务人员35名,成为能够开展多种医疗业务的综合性医院。
  1993年初有病床400张,职工250人,其中医师39人,护理人员81人,技术人员33人。临床有内、外、妇、耳、脑外、儿、眼、肿瘤、消化等十几个科室;还设有西药房、生化检验、血流度、LAK细胞室、高压氧仓、x光室、CT室。并投资800万元建制剂室一座,同时开设专家门诊、综合门诊、有会诊制度。同年4月,由于天津市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一中心医院分离为第一中心医院和天和医院。乡政府决定自然终止与原第一中心医院联合办医,11月2日荣华分院解体。
  三、卫生所
  1960年境内有村、队保健站35所。1965年保健站以村为单位进行合并,更名为“红十字卫生站”。1969年统一改称“红医站”。1973年公社拥有大队(村)红医站20个。1983年公社建撤销建立乡政府,大队(村)红医站改称“村卫生所”,全乡共有20个,一村一所。
  1985年调整城郊区划,陈塘铁路支线以北划为市区。津淄公路以东的纪庄子、李七庄划归河西区;津淄公路以西的宁家房子、赵金庄、凌庄子划归南开区。至此,李七庄乡保留铁路以南16个“村卫生所”。
  1990年开展争创“甲级卫生所”活动,至1995年底,已有13个卫生所达到“甲级”标准。村卫生所的建立,在健全和发展三级医疗网络和推行医疗制度改革中一直起着基础性作用。
  四、医疗设施
  50年代初联合诊所只有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表等简单器具。多用诊脉诊断,中药治疗。1969年每个“赤脚医生”配备一个红十字保健包,有听诊器、口表、血压表及常见跌、打、涂抹的药品。公社卫生院建立初期,除一台心电图机外,其余均为常规器械。90年代初,增置30mAX光机1台、B超声波机1台,建有化验室,能够进行常规化验。设有观察室、中、西药房,药品在300种以上。
  1990年后村卫生所大多达到甲级卫生所标准。各所拥有3间诊室及体重计、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1994年各村又增设输液治疗,备有200种西药。村民就医,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耽搁。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李七庄乡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李七庄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变迁和发展,重点描述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七庄乡各项事业的巨大发展和取得的瞩目成就。

阅读

相关人物

秦廷凯
相关人物
刘金生
相关人物
张其品
相关人物
王德仲
相关人物
李春太
相关人物
刘海江
相关人物
王子明
相关人物
刘玉坤
相关人物
王兆萍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
李七庄乡
相关地名
梨园镇
相关地名
程村镇
相关地名
大任庄
相关地名
梨园头村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