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七庄乡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08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公路
分类号: F540.3
页数: 7
页码: 201-207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李七庄乡的公路交通情况,包括干线公路和村级公路的建设情况,公共交通和货客运输的发展情况,以及其他运输工具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 旧津盐公路 外环线 村级公路

内容

第一节 干线公路
  一、旧津盐公路
  1949年,津盐公路(天津至河北省盐山县)从境内通过。系旧有官道,夏季雨水积滞,交通时常中断,天津小王庄以南有几条岔道,故津盐公路无一定走向。1935年,国民党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驻守津冀一带,主持修建津盐公路。利用旧官道,北起天津八里台,往南经李七庄、梨园头等28个村到河北省盐山县。全长161公里。培高路基0.5米到1米,拓宽路面6米至7米,1936年竣工通车,从此津盐公路正线形成比较畅通的路线。此路是天津通往津南、河北、山东的重要通道,也是李七庄乡境通往市区的主要干线。日本侵略者占领时期,在津盐公路李七庄设据点,盘查来往行人,凭“良民证”通过。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拒不接受八路军受降,8月21日八路军强迫其受降,迫退李七庄据点。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在津盐公路李七庄设卡,建立城防。1949年1月14日,解放军对天津守敌发起总攻,一举突破李七庄哨卡,沿津盐公路北上,攻入市区,解放天津。
  二、津淄公路
  1965年建。起自天津市红桥区勤俭桥,经西青区、大港区、静海县、沧州至山东省淄博。全长380公里,原为灰土路面。1966年改筑沥青路面。为市级公路。系利用原津盐公路路段改建而成。境内路段北起李七庄,南至梨园头,全长4公里。路面宽9至20.5米,沿途各村均有乡村公路通达,是南北向的主干线。
  三、津涞公路
  1953年建。起自天津市红桥区勤俭桥,途经西青区、静海县、雄县、新城县至河北省涞水县。原为碴石路面,1976—1977年改建为沥青路面。宽9—12米,路面属于高级次等级。境内路段东起李七庄,西至程村,全长4公里。沿途各村均有乡村公路通达,是东西向的主干线。
  四、外环线
  1986年10月动工修建,1987年10月建成通车。全长71.44公里。是环绕天津城区外围穿越东丽、津南、西青、北辰四个区的主要环形公路。境内路段由程村北洼起环绕至梨园头桥,全长7公里。路面宽50米,其中包括中间隔离带6米,内侧有绿化带8米,内外河沟外缘各有1米宽堤埝。沿途村庄均有乡村公路通达,交通极为便利。
  第二节 村级公路
  为了发展生产、发展经济、便利运输、便利群众生活。由国家扶持,乡村出资,从1978年至1990年境内所有村庄均修筑了与津淄公路、津涞公路、外环线、红旗南路、纪庄子道相连接的村级公路,共计18条累计22.5公里。形成了畅通无阻的公路交通网络。
  第三节 公共交通
  由天津市区直达境内或由市区沿津淄公路南下、沿津涞公路西行过境的公共汽车有6条线路。
  16路,系由市区南营门终点站经六里台、八里台、水上公园、宁家房子、体育中心、天津体院、李七庄至凌庄子。每天早5;00至晚22:00往返各20班次。
  161路,由市区南营门经李七庄、王兰庄、梨园头至北大港火车站。每日往返各14班次。
  168路,由市区南营门经李七庄、王兰庄、梨园头至徐庄子。每日往返各4班次。
  170路,由西青区政府驻地杨柳青经程村、邓店、蔡台、杨楼至王稳庄。每日往返各3班次。
  157路,由市区东风里经纪庄子、李七庄、邓店、程村至小卞庄。每日往返各4班次。
  162路,由市区东风里经纪庄子、李七庄、邓店、程村至西琉城。每日往返各4班次。
  除上述6路车外,由市区发车的长途公共汽车,多班次路过境内。如:天津至乐陵、天津至惠民、天津至济南、天津至盐山、天津至无棣等。一些个体客运小汽车,每日多班次往返于大港至市区、静海至市区、境内至市区。招手即停、就近上下。
  第四节 货客运输
  一、货运
  20世纪60至70年代,境内有胶轮马车11辆、拖拉机12台、机动三轮车7辆、汽车3辆,年运输量8万吨。1978年,乡内有了第一辆货运汽车。80年代有胶轮马车109辆、拖拉机55台、载重汽车195辆,年运输量38万吨。90年代公路运输主要是汽车,20个村庄,12个直属单位都有汽车运输队。拥有各种牌号的载重汽车645辆,年运输量百万吨。其中凌庄子车队有大小载重汽车31辆,年运输量4万吨,居全乡之首。
  1995年,全年货运量104万吨。其中煤炭18514吨、石油4789吨、钢铁31691吨、矿建材料39416吨、盐12吨、粮食14吨、水泥1496吨、木材166吨、非金属矿石52吨、化肥农药2607吨、日用工业品11708吨、其它910910吨。这些物品有的流向农村、有的运往城市。对城乡物资交流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客运
  1949年,天津解放后,境内没有汽车客运业,来往乘客全靠16路、161路、168路、170路、157路、162路运送。1985年四新庄村民郭成富经天津市公路运输管理处批准,发放经营许可证,开始从事客运营业。有5人座的“拉达”,有17人座的“面包”、有51人座的“奥托桑”。往返于天津至北京;天津至塘沽。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1993—1995年农民个人购置天津大发101辆,从事客运出租。另外,1995年第九十五中学购置大轿车1辆,运送教职工上下班使用。
  三、管理
  1984年7月,建立乡运输管理站(营调站)。位于津淄公路西测距李七庄北1.5公里处,占地面积374平方米,建筑面积264平方米。有职工10名,站长王树泰。隶属于乡人民政府。
  营调站的主要任务是对乡内运输市场统一管理,负责运输车辆公路交通道路运输证的发放与管理;代扣交通运输管理费和综合税金;(包括营业税、工商所得税、印花税和城市建设维护税)代办托运;代收公路养路费等业务。其主要收入来源为提取1%的代办托运手续费。1986年收入9.5万元;1987年收入11万元;1988年收入16万元;1989年收入13万元;1990年收入17万元;1991年收入27万元;1992年收入34万元;1993年收入38万元;1994年收入37万元;1995年收入49万元。
  1995年,共发放汽车用公路交通道路运输证526本。其中大货车110本、小货车314本、小客车101本、大客车1本。
  第五节 其它运输工具
  一、铁轴大车
  车上盘和车轮一般为木制,车轮的中心有一圆孔,可穿插车轴,将两轮相连。车轴是铁制的,车轮上嵌有铁瓦以保护轮木。此种车的载重量为1—1.5吨。1949年境内有7辆,1956年有9辆、1958年有4辆,1962年有1辆。农民用于田间运送肥料或运菜。1963年铁轴大车被淘汰。
  二、胶轮大车
  俗称为“钢丝轮”或“死胶皮”。此车车轴、轮毂为铁制,轮辐皆为钢丝条,车轮外缘有一圈厚厚的硬胶皮。轮毂与车轴接触处为轴承,可经常加注或更换润滑油,因此比较轻快。后又经过改进、车轮钢丝幅条改用弧拱形铁板,外缘死胶皮以内胎、外胎代之,内胎可以充气,轮毂轴承较“钢丝轮”更先进,牵引力小,运行更轻快。车上盘也由木制改为铁制。载重量2—3吨。此种胶轮大车1949年有13辆;1956年21辆;1965年13辆,1986年109辆;1987年130辆;1988年109辆;1990年108辆;1991年2辆。至1995年被淘汰,由载重汽车取代。
  三、小拉车
  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双轮地排车,俗称“小拉车”。它的构造及原理同胶轮畜力大车。只是轮幅为钢丝条,轮毂内为滚珠轴承,内外胎小巧,载重量为500公斤,且可人畜两用,以人用为主,运粮、运肥、运送蔬菜及家庭生活用品,农户家庭几乎全有,很受农民欢迎。
  四、机动三轮车
  从1978年始,有的农户购置机动三轮车,此车动力不大,耗油不多、玲珑美观、既可乘人、又可载物。1993年有128辆;1994年有135辆;1995年有103辆。
  五、二轮摩托车
  此种车速度快,每小时行程一般为60公里。出差、办公、联系业务极为适用,1995年有563辆。
  六、拖拉机
  12型手扶、20型、55型拖拉机,均可装上农具用于耕地、播种、收割、打场、脱粒、抽水等。卸下农具、牵引车斗(挂车)即可搞长短途运输。1966年有5台手扶、4台20、3台55拖拉机;1989年有49台手扶、67台20、64台55拖拉机;1993年锐减,只剩2台手扶、5台55拖拉机。
  七、载重汽车
  1978年境内只有1辆;1993年有446辆。主要用于长短途运输业,年运输量达百万吨。
  八、客运汽车
  1985年,四新庄村民郭成富购置51人座的大轿车1辆,经营天津至北京、天津至塘沽客运营业。
  1995年,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购置大轿车1辆,供教职工上下班用。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李七庄乡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李七庄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变迁和发展,重点描述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七庄乡各项事业的巨大发展和取得的瞩目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李七庄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