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工业品购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七庄乡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05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工业品购销
分类号: F721.2
页数: 3
页码: 171-173
摘要: 该文介绍了李七庄乡的工业品购销情况。在工业品购销中,主要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部分。生产资料包括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和农用机具。生活资料则包括日用百货和五金交电。
关键词: 李七庄乡 工业品 购销

内容

第一节 生产资料
  一、化肥与农药
  解放以前,农田主要施用粪肥和农家肥。1952年,供销社开始销售化肥和农药,化肥以尿素为主,数量不多,使用也不普遍。60年代,化肥始由西郊区农业生产资料部门专点供应,农药仍由供销社销售,施用量日益增多。至1979年,全公社化肥销售和施用量达68.944万公斤,农药1.576万公斤。1980年,全公社销售施用各种化肥量88.5万公斤,其中氮肥85.85万公斤,磷肥2.6万公斤,复合肥0.05万公斤;施用农药0.971万公斤(主要是敌百虫、敌敌畏、乐果和1605乳剂)。1983年,销售施用各种化肥量547.1万公斤,农药0.9万公斤。1985年以后,化肥统销政策放开,供应渠道增多。1993年,施用各种化肥量81.7万公斤,其中氮肥62.3万公斤,复合肥19.4万公斤;农药2.6万公斤。1995年,施用各种化肥量54.9万公斤,其中氮肥33.4万公斤,磷肥4.3万公斤,复合肥17.2万公斤;农药2.1万公斤。
  二、农用塑料薄膜
  种植商品蔬菜,农用塑料薄膜用量较大。1984年实行农业联产承包之后,塑料大棚连年递增,农用塑料薄膜销售也不断增长。1993年全年销售农用塑料薄膜达19.4万公斤,其中地膜4.6万公斤。到1995年增至22.8万公斤,其中地膜4.5万公斤。
  三、农用机具
  解放以前,境内农业生产工具以锄、镰、镐、锨等小型铁制工具为主。1954年,境内开始使用改良农具七寸犁和双轮双铧犁、小型人力水车改为以畜力或柴油机为动力的大型龙骨水车。1960年以后,境内逐步用水泵代替龙骨水车。1967年,境内始有东方红—75、28拖拉机各1台,配套的农具有五铧犁、九铧犁、24片圆盘耙。1969年,拖拉机站有东方红—78、75、55、54各1台,各生产队陆续添置东方红—20拖拉机。1975年,各村队陆续增添了55型拖拉机。1980年,境内拖拉机达174台、汽车29部。
  第二节 生活资料
  一、日用百货
  建国以后,供销社成为农民的主要购物场所。50年代初期,农民购买布匹以青、蓝、白棉布为主,自行裁制衣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对于毛呢、绸缎类,则很少购买。1956年,国家实行棉花统购,开始发放布票,按人定量供应。70年代,化纤布和化纤服装上市量逐年增多,由于经穿耐用,又节省布票,很受欢迎,农民购买成衣的数量也多起来。1984年,废止布票,棉、毛、丝、绒、化纤等织物和服装,品种齐全,花色繁多,自由选购。至90年代,中高档织物和服装销量渐增。
  50年代,供销社主要经营针线、牙刷牙粉、肥皂、火柴、锅碗、炉具、胶鞋、搪瓷和土产等生活用品。60年代,增加塑料和铝制品。至80年代,皮鞋、手表、缝纫机、化妆品、装饰品等数量和品种逐年增加。农民购买力也大为提高。
  二、五金交电
  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五金交电市场商品种类和供应量日益增加,改变了五六十年代五金交电销售仅限于小型工具和普通电料的状况。各类家用电器和机动车进入普通农民家庭。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李七庄乡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李七庄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变迁和发展,重点描述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七庄乡各项事业的巨大发展和取得的瞩目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李七庄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