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种植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七庄乡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021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种植业
分类号: F326.1
页数: 7
页码: 127-133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纪庄子村早期种植水稻、高粱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历史情况,以及境内蔬菜生产的发展和主要品种,还包括植树造林和果树栽培的情况。
关键词: 李七庄乡 种植业 农业

内容

第三章 种植业
  第一节 粮食作物
  一、水稻
  纪庄子村早在200多年前就栽种水稻,质量可与小站稻媲美,因此所产稻米也称“小站稻”。20世纪30、40年代,日本侵略者在境内强征土地10000多亩,建立农场种植水稻。
  互助合作化后,党和国家大力支持农民开荒种稻。但由于缺乏排灌设备又无电力,化肥很少,因此种植亩数不多,产量较低。
  1956年中共西郊区委,区政府号召农民大力扩增水稻种植面积。高级社时大力兴修水利,开荒种稻,使乡内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000余亩。选用的稻种主要有“银坊”、“水源300粒”和“蚌珠”等。60年代为了适应高肥密植及抗病虫害的需要引进“野地黄金”、“农垦39”、“农垦40”等新品种。1983年又引进优良品种“1187”,水稻由原来亩产250公斤增加到亩产550公斤左右。此时广泛种植的水稻品种还有“中作321”。1983年以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工副业、第三产业以及房地产开发和国家征用土地,水稻种植面积有所减少。
  二、高粱
  解放前及解放初期乡内种植普遍。主要品种有大红散码,大白散码,瞎尾巴粘。50年代,主要品种有小红散码和小散码。60年代引进多穗千斤红,鹿邑歪头。70年代引进遗杂7号,原红10号,津杂4号,津杂9号。
  解放前,一到雨季洼淀中一片汪洋,农民们撑船或者淌水推着大簸箩,去收割哪些浮在水面上的刚刚成熟的高粱头,每亩能收10—15公斤。1960年前,高粱是境内农民主要种植作物,亦是主要口粮。60年代以后,开始种植杂交高粱,多穗高粱,分枝大红穗等,亩产可这250公斤左右,同时水稻、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长,高粱逐渐用作牲口饲料或酿酒。1990年以后不再种植。
  三、玉米
  解放前,洼地种高粱,高地种玉米,一直延续到1965年,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品种多为“灯笼红”、“金皇后”、“白马牙”、“黄马牙”,亩产一般50公斤左右,70年代开始引进杂交品种,产量逐年提高。80年代又引进“单交种白单4”,“鲁原单4号”,“鲁原单8号”。90年代以后种植“津唐1号”、“津玉103”、“津鲜1号”,由于蔬菜和水稻面积大幅度增加,玉米种植面积锐减,只在园田里少量种植。农民将其作为土特产尝鲜或送礼,余者拿到市场销售,颇受欢迎。
  第二节 蔬菜生产
  境内农民历史上多在河边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园田种植少量蔬菜如白菜、萝卜以自给。清末民初,境内普遍种植洋葱,品种为天津“荸荠扁”,到1960年一直是蔬菜主要品种,1960年以后种植面积逐渐减少,70年代无人种植。程村所产的胡萝卜口甜,个头匀称,产量高,每到收获季节农民肩挑或车载船运到市内卖钱后换回粮食。
  1962年,天津市提出近郊区要“以菜为纲”,满足市区人民生活需要。并采取供给菜农返销粮油及经济补贴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农民按所签合同计划种植并将产品上交蔬菜公司,乡内蔬菜种植得到发展。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蔬菜市场价格放开,农民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科技人员积极引进蔬菜新品种,传播科学技术,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蔬菜新品种不断上市,成为天津市名副其实的“菜篮子”。
  一、主要蔬菜品种
  叶菜类:大白菜,小白菜、菠菜、芹菜、莴笋、苋菜、芫荽、圆白菜、油菜、雪里蕻、香莛、菲菜、茼蒿、落葵。
  葱蒜类:大葱、大蒜。
  甘蓝类,花椰菜、绿菜花(西兰花)、苤蓝。
  根菜类:旱萝卜、白萝卜、胡萝卜、水萝卜、紫菜头、芥菜、蔓菁。
  茄果类:西红柿、茄子、辣椒、甜椒。
  瓜类:黄瓜、冬瓜、南瓜、苦瓜、丝瓜、佛手瓜、西葫、匏瓜。
  豆类:蛇豆、菜豆、弯豆、豆角、滚子、荷兰豆。
  水生菜类:藕
  二、西红柿培育
  西红柿,有“菜中水果”之称。境内种植西红柿历史长,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上市早,销往全国十几个省市地区,成为创产值利润最高的蔬菜品种。
  栽培 50年代境内农民开始种植西红柿,春季露地种植,用庄稼秸杆和苇子在地边扎成风障,种植面积少,产量低,上市晚。1972年边村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试验塑料大棚和地膜复盖技术,结果西红柿产量比露地栽培提高了3~4倍,收获期提前了一个多月,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乡政府和乡科技站迅速在全乡推广大棚技术,到1995年达到4000余亩。单是早春西红柿一项上市量就达到了2000万公斤,创产值2000万元。
  选育良种 1989年从北京引进优良品种“强丰白果”,抗脐腐病能力强,发病率低,生长势强,果粉红色,光滑不裂,成熟集中,整齐度高,商品性态好,产量高,单果重200克以上,亩产最高可达7500公斤,适合当地栽培。
  工厂化育苗 1981年杨楼村蔬菜专业户采用冬季电热线育苗新技术,育出西红柿苗株茁壮整齐,根系发达,移栽成活率高,解决了土地承包后一家一户育苗难的问题。苗株移栽前,每亩施优质圈肥7500公斤,再结合深翻土地增施磷肥30公斤,移栽后再每亩施西红柿专用肥40公斤。移植时,小架定植,每亩保苗4500株,株距35厘米,行距50厘米。
  销售 1980年以前主要自销或交蔬菜组。然后由蔬菜公司统一调配,销往市内各国营蔬菜店。80年代以后,在西红柿主产区的梨园头、于台、程村一带自发形成批发市场。到旺季农民将新摘的西红柿运到公路边,市内及外地商贩就地采购。1992年3月,乡政府和王台村在津涞公路北侧建立李七庄蔬菜批发市场,解决了李七庄乡农民卖菜难以及梨园头、武台、程村、于台一带道口交通堵塞问题。
  第三节 林果林业
  一、植树造林
  境内地势低洼盐碱,境内树木极少,解放前有大户人家在坟圈里栽种树木,村内的高处房宅边种有少量梨树、枣树、椿树、槐树。据传邓店村高台上有3棵臭椿树,高耸挺拨十几里外可望见其树身树冠,1938年发大水淹死。凌庄子村土地庙有一棵百年古槐相传是凌庄子许姓先民栽种,胸围已达100厘米,村民十分爱惜,妥为保管,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四新庄村西有一条“土垅”(土埂)上面酸枣棵丛生,有4棵百年大树。此树夏季早晨开一种小白花散发阵阵幽香,晚上闭合,北方极少见,据林业专家鉴定,此树只在长江三峡附近生长,名为“卫茅”,四新庄人民视此树如珍宝,当做好风水的象征。
  1962年乡内种了几千棵泡桐树大都未能成活,唯有蔡台小学院内的一棵至今有30多年了,胸径达110厘米,学校师生垒砖台保护并立碑纪念。
  1970年以前,年年栽树,由于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结果是“春天一棵杆儿,冬天一个眼儿”,即使有少量成活也很快被人砍伐。
  1991年7月乡林业站成立,副站长张宝兰。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植树造林的地方法规,各村都成立了林业队,每年春季植树的成活率不断提高,普通高达90%以上。截止到1995年李七庄乡实有林地面积120亩。
  二、果树栽培
  1949年之前,境内有几十棵枣树、苹果树、红果树,分布在各村高台上或农民宅院内。1956年梨园头高级合作社在王兰庄、小倪庄、高庄子3个村之间建“联村队果园”。有苗圃4亩,苹果树370棵,桃树130棵,梨树77棵,杏树70棵,海棠5棵和一些葡萄树,果园总占地面积76.14亩。为当时西郊区第一座果园,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将果园分给了几个大队,后全部被砍伐。
  1980年后,武台、蔡台、梨园头等村都栽种了果树,到1995年底全乡共有果树921亩,成果面积851亩,其中苹果树成果566亩,梨成果树77亩,葡萄成果树131亩,桃树成果树97亩。
  第四节 植物保护
  一、粮食作物病虫防治
  1949年以前,农作物发生虫害(蝗虫、粘虫、钻心虫等)主要靠手捉挖埋等手段。少量发生时可人力消灭一些害虫,大量发生时则束手无策,造成粮食减产。尤其是蝗虫大量泛滥时,常常颗粒无收。
  解放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农药被广泛应用,科技人员指导农民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特别是公社成立科技站及各村成立科技组后,负责指导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选用抗病、高产的良种,合理施肥,合理灌溉,推广化学除草,药肥混施等技术,农作物的病虫害大多都可以控制或消除。
  境内自70—80年代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其它粮食作物除玉米尚有极少量种植外,已无人种植。因此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稻瘟病是一种病菌性疾病。主要分为节稻瘟、穗颈稻瘟和粒稻瘟。发病时间为每年8月中下旬。此病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点:①选用抗病良种;②培育壮秧;③加强肥水管理促使苗株茁壮成长,增强其抗病性;④注意田间卫生及时除掉杂草,一旦发生稻瘟病,则用“稻瘟净”、“三环唑”800倍喷雾,即可防治。
  虫害为害水稻生长多发生在旱年,主要有二化螟、稻飞虱(境内主要是褐飞虱)和干尖线虫病。二化螟一年内可发生三代。第一代螟虫发生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的在秧田和草地上。第二代螟虫发生在每年7月中旬和8月上旬。第三代螟虫发生在每年9月初,防治方法用内吸性药品1605等喷洒。稻飞虱、褐飞虱发生在干旱年间的7月下旬和8月上旬,水稻抽穗前危害稻株。防治方法有药物防治;喷洒“敌敌畏”、“乐果”等杀虫药,并及时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干尖线虫病发病时间一般是在苗期,真叶在4—5片叶时发生。防治方法主要是前期预防,严格把好种子检疫关,选用无病良种。用药剂温汤浸种将虫卵杀死在未下种前。
  二、蔬菜病虫害防治
  西红柿的病虫害防治 以预防灰霉病为主,此种病害是西红柿生产中最难治的病害。
  采取花期管理,晴天上午放风使大棚温度升高,中午棚温升至36C,上午浇水。发病初期适当节制并摘除病果。
  第一次用药在室植前用5%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喷洒。
  第二次用药在沾花期,第一穗果开花时用配合的2.4—D或防落素释液中加入0.1的5%速可灵可湿性粉剂或可湿性朴海因粉剂进行沾花,或涂抹,使花内着药,还可单用保果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13克、每克兑热水0.5升,充分搅拌冷却后沾花。
  第三次用药掌握在浇催果水前一天。以后视天气情况确定。必须用药时注意轮换或交替及混合施用,并尽量用烟剂,每亩用20%的速克灵150—200克烟雾剂防治。
  蚜虫的防治蚜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植物也为害豆科、茄科蔬菜,因其繁殖力强,发展较快。一年发生约40代,从春菜到夏菜秋菜都有可能遭受其害,防治方法每亩用40%的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菊脂类农药3000—4000倍液喷雾。
  小地老虎 一年发生3代,第一代发生在6月上旬,到7月下旬此代幼虫为害最重。防治办法在蛾子发生高峰后每亩地用5—10毫升溴氢菊脂加水50—60公斤喷淋消灭幼虫。或可用黑光灯糖醋液等诱杀蛾子。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李七庄乡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李七庄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变迁和发展,重点描述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七庄乡各项事业的巨大发展和取得的瞩目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李七庄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