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人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七庄乡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996
颗粒名称: 第三编 人口
分类号: C924.2
页数: 22
页码: 89-1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七庄乡人口的发展情况,其中包含人口分布、人口构成、计划生育。
关键词: 李七庄 人口

内容

第一章 人口分布
  第一节 人口数量
  李七庄乡区域原是天津旧城防以南低洼地区,因在天津卫南故名“卫南洼”。明成祖继位后,山东、山西、河北等地移民陆续迁至境内定居。由于地势低洼,城区沥水漫流,在此开办窑厂多处,采土烧砖,形成大片坑塘、洼淀,每逢涝年,坑水外溢,一片汪洋,灾害不断;加之战争动乱,1949年以前,人口发展极为缓慢。
  清道光年间(1846)境内总户数为838户,总人口为3497人。
  1934年境内总户数为1205户,总人口为6272人。
  1949年境内总户数为1412户,总人口为8267人。
  20世纪50年代,因没有计划生育,人口逐年增长。
  1949—1990年进行了4次人口普查,境内户数为: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总户数为1767户,总人口为9204人。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总户数为4127户,总人口为22458人。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总户数为8123户,总人口为34546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总户数为7806户,总人口为25802人。
  第二节 人口分布
  一、清道光年间(1846)人口分布
  境内838户,3497人,分布如下:
  纪家庄、黑牛城:54户,265人;李七庄:52户,237人;陈家村、邓家店、王家台:148户,680人;凌家庄、凌家口、贾家台:76户,314人;边家村、于家台、曾家台:111户,432人;蔡家台、辛家院、武家台、杨家楼:115户,541人;大倪庄、小倪庄、高家庄、王兰庄:112户,397人;王姑娘庄、大梨园头92户,324人;小庞庄、小梨园头、门道口:78户,307人。
  二、1934年人口分布
  1205户,6272人,分布如下:
  蔡家台:30户 161人王姑娘庄:45户227人
  王家台:44户 221人前杨家楼:26户136人
  邓家店:44户 216人 后杨楼:31户 156人
  于家台:60户 302人 王兰庄:67户 348人
  曾家台:13户 69人 凌家口:49户 249人
  辛家院:48户 243人 高家庄:44户 224人
  武家台:45户 233人 大倪庄:33户 201人
  边家村:65户 370人 大梨园头:113户 566人
  陈家村:86户 432人 凌家庄,85户 438人
  小梨园头:60户 299人 纪家庄:85户 428人
  小倪庄:34户 202人 后李七庄:46户 260人
  前李七庄:29户 152人 赵金庄:23户 139人
  注:曾家台和于家台合并为于台,贾家台和前杨家楼、后杨家楼合并为杨楼,前李七庄、后李七庄合并为李七庄。
  三、1949年人口分布
  1412户,8267人,分布如下:
  梨园头:174户 997人 大倪庄:28户 219人
  王姑娘庄;57户3 11人 小倪庄,32户 244人
  王兰庄:76户 435人 凌口:35户 205人
  杨楼:41户 389人 高庄子:42户 244人
  武台:46户 292人 辛院:55户 359人
  蔡台:28户 165人 邓店:53户 350人
  王台:35户 260人 程村:130户 730人
  李七庄:123户 625人 边村:81户 471人
  纪庄子:107户 584人 凌庄子:105户 607人
  赵金庄:25户 170人 宁家房子,9户 53人
  于台:130户 557人
  四、1953年人口分布
  1767户,9204人,分布如下:
  李七庄:230户 1300人(含赵金庄、宁家房子)
  凌庄子:145户 807人 王台:47户 252人
  纪庄子:132户 660人 蔡台:33户 163人
  凌口:43户 191人 辛院:64户 372人
  杨楼:37户 406人 于台:164户 571人
  武台:52户 307人 邓店:80户 402人
  王姑娘庄:65户 336人 边村:92户 420人
  小倪庄:37户 310人 程村:147户 704人
  王兰庄:93户 470人 高庄子:56户 264人
  梨园头:207户 1030人 大倪庄:43户 239人
  五、1964年人口分布
  4127户,22458人,分布如下:
  李七庄:928户 3438人(含人委宿舍户数、人数)
  纪庄子:194户 1091人 赵金庄:202户 987人(含宁家房子)
  凌庄子:266户 1397人 大倪庄:68户 374人
  高庄子:74户 401人 王姑娘庄:86户468人
  王兰庄:167户 864人 武台:108户 580人
  小倪庄:66户 287人 邓店:121户 676人
  杨楼:217户 1028人(含凌口) 程村:239户 1317人
  辛院:103户 596人 边村:149户 722人
  蔡台:57户 303人 于台:173户 952人
  王台:76户 416人 梨园头,331户 1628人
  分布在李七庄、纪庄子南北宿舍、十八所、水上公园附近等10个居委会502户,4933人。
  六、1980年人口分布
  7532户,32878人,分布如下:
  纪庄子:408户 1755想人邓店:226户 1006人
  凌庄子:416户 1810人 程村:485户 2064人
  宁家房子:120户 465人 边村:232户1064人
  赵金庄:96户 407人 王兰庄:293户 1276人
  凌口:98户 391人 高庄子:147户 421人
  武台:173户 818人 大倪庄:95户 426人
  蔡台:90户 411人 小倪庄:95户 426人
  王台:145户 685人 四新庄:150户 667人
  于台:350户 1450人 梨园头:487户 2164人
  杨楼:200户 894人 辛院:209户 952人
  注:王姑娘庄1965年改名为四新庄。
  10个居委会共有居民3017户,13326人,分布在水上公园、李七庄南北宿舍、纪庄子南北宿舍、铁道南宿舍。十八所、四六四医院宿舍。
  七、1990年人口分布
  7806户,25802人,分布在:
  纪庄子:780户 2280人 杨楼:376户 1180人
  凌庄子:706户 2482人 凌口:236户 701人
  赵金庄:210户 573人 武台:252户 950人
  宁家房子:204户 550人 辛院:263户 1101人
  梨园头:740户 2471人 蔡台:139户 451人
  四新庄:216户 704人 王台:215户 758人
  高庄子:226户 709人 于台:470户 1683人
  大倪庄:190户 604人 邓店:327户 1094人
  小倪庄:135户 471人 程村:620户 2398人
  王兰庄:516户 1790人 边村:350户 1106人
  分布在程村北,油化、王兰庄南、二玛钢居委会635户,1746人。
  根据天津市民政局1984年191号文通知,将原辖宁家房子、凌庄子、赵金庄、李七庄及李七庄的第四、六、七、九居委会划归南开区,将李七庄第一、二、三、五、八居委会和纪庄子村划归河西区管辖。上述村民委员会按生产组织仍由李七庄乡管辖。
  八、1995年人口分布
  8318户,26550人,分布如下:
  纪庄子:840户 2421人 于台:512户 1670人
  凌庄子:932户 2683人 邓店:375户 1112人
  赵金庄:230户 650人 程村:742户 2450人
  宁家房子:90户 306人 边村:345户 1150人
  杨楼:376户 1143人 王兰庄:650户 1679人
  凌口:163户 506人 高庄子:206户 480人
  武台:338户 1010人 小倪庄:156户 480人
  辛院:330户 1152人 四新庄:231户 745人
  蔡台:140户 443人 梨园头:770户 2425人
  王台:254户 761人 大倪庄:198户 619人
  程村北、王兰庄南、二玛钢、油化居民委员会分布440户,居民2465人。
  第二章 人口构成
  第一节 性别 年龄
  一、性别
  1949—1995年底,全乡人口中男性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女性所占比例逐年增多。
  二、年龄
  自1983年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之后,儿童的比例逐年下降,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高。
  第二节 文化 民族
  一、文化
  1949年以前,由于经济落后,教育水平低,全乡文盲和半文盲占总人数的87%,仅有少数人有些文化,初小文化程度的居多。
  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2245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1443人,初中文化程度的2139人,高中文化程度的381人,大学文化程度的76人。半文盲1038人;文盲4321人,文盲占总人口的19.2%。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34546人。其中小学文比程度的13290人,初中文化程度的911人,高中文化程度的2598人,大学在学的781人,大学毕业生550人,半文盲782人;文盲2381人,文盲占总人口的6.7%。
  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25802人。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8468人,初中文化程度的9146人,高中文化程度的1115人,中专文化程度的411人,大学在学48人,大学毕业生139人,半文盲6102人;文盲392人,文盲占总人口的1.5%。
  1995年总人口为26550人。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9208人,初中文化程度的8249人,高中文化程度的1250人,中专文化的566人,大专文化的139人,大学文化的78人,半文盲5784人;文盲254人,文盲占总人口的0.9%。
  二、民族
  1949年以前,境内均为汉族。新中国成立以后,因工作或婚姻关系,外地人迁入境内,开始有了少数民族。
  第三节 职业、家庭
  一、职业
  自改革开放以后,二、三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从事农、林、牧、渔业人口逐年减少。
  二、家庭
  1949年以前,家庭结构以父系血缘为基础,男性辈份高的年长者为户主或家长,在家中居支配地位,家长去世后,一般由长子承继。
  一般的家庭,在父母去世,兄弟完婚的情况下,分家另过;只有少数人不愿分家,仍保持兄弟同炊,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男子婚后多数与父母分居。因境内位于城乡结合部,女性户主占总户数的10%左右。20世纪50年代三代同堂以及数代同堂户占总户数的86.5%。
  60年代三代同堂以及数代同堂占总户数的72.1%
  70年代三代同堂以及数代同堂占总户数65%
  80年代三代同堂以及数代同堂占总户数的60%
  90年代三代同堂以及数代同堂占总户数26%
  二代同堂占总户数的74%。
  户平均人数:
  1949年,1412户8267人,平均每户5.8人。
  1964年,4127户,22458人,平均每户5.44人。
  1982年,8123户,34546人,平均每户4.26人。
  1990年,7806户,25802人,平均每户3.35人。
  1995年,8313户,26550人,平均每户3.19人。
  第四节 姓氏
  大姓多为明永乐年间(1403)随军入境定居的官兵和从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省迁居境内的居民。明、清后人口姓氏逐渐增多。
  王台、辛院程姓,据“程氏族谱”载始祖伯符名廪丁封为程氏,清雍正年间从直隶省静海县双窑村迁来。
  凌庄子村赵姓。据传是明嘉靖年间(1522)赵座龙、赵座虎两兄弟由山东惠民县十字庙迁来。
  梨园头村秦姓,祖籍山东历城县,后迁至天津秦庄子,乾隆年间(1736)秦子珍、秦子敬兄弟俩由秦庄子迁至梨园头。
  梨园头村郭姓,明永乐年间(1403)由山西省汾州府汾阳县迁至梨园头。
  王兰庄郭姓,祖籍山西洪同县,乾隆年间(1736)郭文焕携四子逃荒,落在王兰庄。
  高庄子王姓,乾隆年间由河北省宝坻县王台迁来。
  1000人以上之姓7个:王、张、刘、李、赵、郭、杨;
  500人以上之姓5个:孙、陈、冯、程、秦;
  300人以上之姓6个:倪、孟、尹、高、韩、武;
  200人以上之姓6个;马、史、皮、毕、沈、周;
  100人以上之姓16个:胡、唐、徐、许、屈、潘、于、宋、吴、翟、谢、邓、石、扈、魏、贾;
  50人以上之姓19个;
  10至50人之姓49个;
  2人至10人之姓80个。
  共有206个姓
  第三章 计划生育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963年,计划生育工作由公社妇联负责。1968—1978年底,计划生育工作由公社卫生部门负责,各村、厂妇代会主任兼管计划生育工作;1978年,公社由妇联兼管,下设计划生育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妇联主任王士生兼任,另设1名专职人员。1980年,公社成立计划生育办公室,王士生任办公室主任,陈子秀任办公室副主任,设1名专职人员。1983年,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李恩吉任办公室主任,陈子秀、王士元任副主任,设专职人员3人。村、厂设28名专职人员。1983年乡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乡长、行政副乡长和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组成,村、厂共有计划生育领导小组28个。1987年成立李七庄乡计划生育协会,乡党委书记任名誉会长,乡长任会长,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任秘书长。1995年,乡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陈子秀,副主任王士元,有专职人员3人。
  第二节 政策与管理
  一、生育政策与管理
  1963年初,开始宣传计划生育政策。1971年掀起计划生育工作高潮,根据国务院“晚、少、稀”的精神,提倡晚婚晚育。
  1980年,公社成立计划生育办公室,村、厂妇代会主任兼管计划生育工作,公社定期组织培训妇女干部,进行人口与国情的教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胎。领取独生子女证者,每月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5元,直至14周岁。是年全公社有1个孩子的妇女709名,领取独生子女证的511名,独生子女率72.1%。全公社2824名育龄妇女普查,属计划外怀孕的149人,经过做思想工作,127人做了流产手术,2人做了绝育手术,同时对20人计划外生育的分别给予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计划生育率为74.5%。
  1983年,乡党委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各村、厂设计划生育工作专职人员1—2名。乡计划生育办公室与各村、厂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贯彻“三为主”(坚持思想教育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长效绝育为主)方针,全年育龄妇女4372人,采取长效措施的3908人。长效措施率达83.1%。独生子女率86.56%。计划生育率97%,一胎率96.5%。做到无计划外生育、无多胎生育、无大月份引产。
  1987年乡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协会会员都是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积极分子。每100个育龄妇女中有5名会员。由群众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每位会员身上。
  1988年计划生育率100%,超过区政府下达指标3%。一胎率83%,超过区政府下达指标3%。无多胎人流比1:0.17,超过区政府下达指标0.28%。上环率97.2%,超过区政府下达指标2.2%。结扎率99.5%,超过区政府下达指标4.5%。药具发放率100%,超过区政府下达指标5%。乡计划生育办公室坚持对已婚育龄妇女的月访视活动,防止计划外怀孕,便于采取补救措施。专职人员能准确、无误掌握孕情。
  1989年计划生育协会发展会员,乡级63人,理事31人;村、厂也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村级会员275人,理事113人;厂级会员75人,理事30人。计划生育工作做到制度化、图表化、科学化、规范化。是年,计划生育率100%,人流比1∶0.2,一胎率84.4%,药具发放率100%,无多胎,长效措施率87.8%,上环率99.4%。
  1990年,计划生育工作重点调整到提倡服务和检查监督上来。提倡“三生”服务,即计划生育为生产服务、为生育服务、为生活服务。计划生育率99.7%,上环率100%,一胎率83.7%,结扎率95.6%,无多胎。
  1993年,乡政府投资购买了B超机和微机,微机的使用,能尽快准确无误地掌握育龄妇女的各种情况。使用B超机,随时掌握育龄妇女的孕情、病情,为妇女的健康服务,杜绝了计划外怀孕,每年为妇女检查三次身体,保障了妇女的身体健康。是年,计划生育率100%,出生率13.56%,一胎率81%,药具发放率100%,无多胎。
  1995年,落实“三为主”(以宣传教育为主、以避孕为主、以经常性工作为主)的方针,推广了“三结合”(计划生育与农民勤劳致富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与发展经济相结合)经验,广大居民已自觉、主动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是年,全乡人口出生率9.3%(区下达指标12.6%),计划生育率100%(区下达指标99.5%),一胎率83.1%(区下达指标83%),无多胎,长效避孕措施率91%。
  附一 1984年乡党委规定照顾二胎的条件
  1、第一个孩子是非遗传残疾的。
  2、再婚夫妇家庭中原有一个孩子的。
  3、婚后5年以上不孕已满30周岁,经医疗单位诊断患不孕症而抱养孩子又怀孕的。
  4、夫妇双方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
  5、夫妇一方因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
  6、同胞兄弟中有一人没有生育能力的,其他兄弟各生一个子女的,经协商准许其中一人生育二胎。
  按照规定,计划生育办公室进行审批,符合条件者,年龄大的优先发证。
  附二 计划生育合同书
  1987年将计划生育责任书进行修改,改为计划生育合同书。
  1、计划生育率100%
  2、无多胎
  3、一胎率达80%
  4、出生人口率不高于1:0.45
  5、无大月份引产
  6、落实节育避孕措施好,做到生一个孩子上环的占95%。
  7、村、村民小组的计划生育网络人员配备齐全,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
  8、宣传教育经常化,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教育好。
  9、计划生育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档案化、图表化。坚持定期检查、月访视、例会制度。
  10、计划生育的各项统计表及时、准确、无误,无瞒报、漏报、少报现象。
  附三 1988年乡政府制定计划生育奖惩条例
  1、凡在本乡有常住户口的已婚妇女,一律按乡政府、村委会指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月访视、月检查,无故不到者罚款。
  2、对计划外怀孕的妇女应按要求到医院做流产手术,对不执行者罚款。
  3、对怀二胎外逃者罚款。
  4、抢生二胎、多胎者罚款。
  5、生育一个孩子的妇女,一律按期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拒者罚款。
  6、凡批准二胎者,交绝育押金3000元。
  7、出生一例计划外二胎,罚村、厂。
  8、批准生二胎,待领到准生证再怀孕,提前生育按计划外生育罚款。
  9、凡私藏、隐瞒、支持计划外生育的家庭一经查出,按生育二胎罚款。
  10、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领取独生子女证,享受一次性奖励50元。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李七庄乡位于城乡结合部,外地来津人员居住本乡较多,出入频繁,不易管理。乡政府为此制定了《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规定》。建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村及有关单位同乡计划生育办公室签定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同书”。流动人口和所在单位及居住地订立“计划生育保证书”,并按物价部门规定征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费。
  流动人口中16—49岁育龄妇女,由各单位计划生育专职人员到乡计划生育办公室办理《婚育登记证》手续。
  村、单位的计划生育专职人员及时掌握本村(单位)居住人口及育龄妇女数,定期督促育龄妇女检查身体,以便掌握孕情。
  乡计划生育办公室每年召开一次流动人口会议,将计划生育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实施发放“两证”制度,对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实行卡证管理,并定期检查。
  第三节 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一、晚婚晚育
  1970年,公社党委提出在青年中提倡晚婚晚育,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男女双方必须年满25周岁才能办理婚姻登记手续。1971年初婚563对,符合晚婚的96.9%。
  1980年颁布新婚姻法,公社党委继续提倡晚婚晚育,初婚674对,符合晚婚的602对,晚婚率达89%。
  1988年初婚653对,符合晚婚的564对,晚婚率78%,
  1992年女性初婚234人,达到晚婚年龄的142人,
  1994年女性初婚256人,达晚婚年龄的154人,
  1995年女性初婚181人,达晚婚年龄的149人,晚婚率均为60%。
  二、优生优育
  1978年,宣传产前检查,孕期保护及优生知识。1981年公社计划生育办公室和民政部门规定领取结婚证前学习婚育知识,进行婚前教育。
  1987年,实行婚前检查身体,合格者民政部门进行婚姻登记。对孕妇进行孕期检查,进行孕期教育。免收新婚及予产期教育费,每年组织妇女儿童检查身体二次。
  1990年建立了育苗工程协会,由妇联、团委、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等部门组成。村成立了育苗领导小组,全面实施社会育苗工程。紧紧围绕儿童的德、智、体、美“四能”进行培育开发,并号召家长为少儿上儿童保险。
  1993年婚前检查100%;少儿保险3506份,投保率100%;科学知识普及率90%;基层建立优科协会100%;儿童健康系统管理和孕产妇管理合格率90%。
  1995年婚前检查率100%;婚前教育率92%;科学知识普及率100%;学龄前儿童教育率100%;儿童健康系统管理和妇女产前管理合格率85%;少儿投保2600份,投保率100%。
  第四节 计划生育成果
  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一个不少,二个正好,三个多了”。其后提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历经三十多年,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控制了人口的增长,改变了多子多孙多福观念。三十多年,锻炼出一大批热爱计划生育工作的专职人员。不少人做出显著成绩,获得不同等级的奖励。
  1983至1995年乡政府被评为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1984年乡政府被评为天津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1988年乡政府被评为计划生育药具全国先进单位。
  1989年乡政府被评为计划生育全国先进单位;李恩吉被评为天津市计划生育先进个人;陈子秀被评为天津市计划生育药具先进个人。
  1992年李恩吉被评为天津市计划生育先进个人。
  1994年乡政府被评为计划生育药具全国先进单位;乡政府、程村、边村、王台、武台、蔡台、梨园头、四新庄、王兰庄被评为天津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于台、辛院、杨楼、大倪庄、小倪庄、高庄子被评为天津市计划生育合格村;梨园头村被评为先进计划生育协会。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李七庄乡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李七庄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变迁和发展,重点描述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七庄乡各项事业的巨大发展和取得的瞩目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李七庄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