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部分姓氏流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90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部分姓氏流源
分类号: K810.2
页数: 6
页码: 450-455
摘要: 本节记述了西青区大寺镇范氏、柳氏、吴氏;宋氏、周氏、张氏、于氏、郭氏等姓氏流源情况。
关键词: 大寺镇 姓氏 流源

内容

一、范氏
  《唐世系表》云:“范本自陶唐氏之后,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其后杜伯之孙士为晋司空,生士会,食采于范,为范氏”。《荒史》云:“禹收天下金铜,使巧工成光抟土为范,后即以为姓”。《广韵》云:“隋会为晋大夫,食采于范,其后氏焉。《姓篡》云:“敦煌有范氏。”《水经注》云:“南夷扶南有范氏,世为王”。
  境内范氏有两大家,一在大任庄,一在北里八口。
  1、大任庄范氏
  祖籍江苏,后迁至山东黄县,于明建文二年(1400)经山西洪洞迁至境内,初祖范良胜。
  2、北里八口范氏
  祖籍不详,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迁至境内,初祖范奎。
  二、柳氏
  《广韵》云:“本自鲁孝公子展之后,以王父字为展氏,至展禽食采于柳,因为氏。鲁为楚灭,柳氏入楚,楚为秦灭,乃迁晋之解县,秦置河东郡,故为河东解县人”。《河东郡君柳氏墓铭》云:“柳氏起黄帝。”《淮南子》注:“展禽之家树柳行惠德,因号柳下惠,一曰邑名,当从以邑为氏之说。汉本初时,孝廉柳倣,碑以柳为出于二十八舍柳宿之精,不典之说也。”
  大任庄柳氏于明建文二年(1400)由山东登州经山西洪洞迁至境内,初祖柳殿。
  三、吴氏
  《广韵》云:“秦伯之后始封于吴,因以命氏,后季扎避国居于鲁卫之间。”《史记索隐》云:“舜后封虞,虞音近吴,故舜后亦有吴氏可证。吴姓不止秦伯之裔,又柳州蛮有吴姓,唐之吴君解是也”。
  大任庄吴氏于明永氏二年(1404)由山东无棣县(原河北省海丰县)吴家码头经山西洪洞迁至境内,初祖吴鸾。
  四、宋氏
  《唐世系表》云:“宋氏出子姓。殷王帝乙长子启,周武王封之于宋。三十六世至君偃,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广韵》云:“宋微子之所封,遂为氏。出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抚凤五望。”
  境内宋氏,大户有三,一在大任庄、一在大寺、一在贾庄子。
  1、大任庄宋氏其初祖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东经山西洪洞落于天津灰堆。六世祖宋登选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扛活至大任庄,后于王氏女儿成秦晋之好,繁衍至今。
  2、大寺宋氏
  初祖宋风鸣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由王稳庄乡大侯庄迁至境内。
  3、贾庄子宋氏
  初祖宋良作,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由山西洪洞迁至境内。
  五、周氏
  《急就篇》云:“周大夫周恒公宰周公,周公忌父继守官邑,故有周氏”。《汉书》云:“周燕自少卿,其先出自周平王之后。”《广韵》云:“出汝南、庐江、寻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八望”。《河图运路法》云:“黄帝将有周昌、周书,商大史有周任,是周姓远矣。”
  境内周氏,大户有二,一在青凝侯,一在大寺。
  1、青凝侯周氏
  其初祖周雷、周雨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原汝南郡经山西洪洞迁至境内。
  2、大寺周氏
  其初祖周为正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迁至境内周庄子,后移居大寺。
  六、张氏
  《广韵》云:“出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三望,本自轩辕第五子挥始定弦实张网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风俗通》云:“张姓乃黄帝赐姓也。”《唐世系表》云:“张姓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赐姓张氏。”
  境内张氏,大户有芦北口、张道口、门道口、周庄子、青凝侯、大寺、王村。多数家谱失传,其源无考。
  1、周庄子张氏
  初祖张帮君,于明万历七年(1579),由河北省南皮县迁至境内。
  2、张道□张氏
  初祖张衡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东经山西洪洞迁至境内。
  3、青凝侯张氏
  初祖张一龙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由静海县管辅头迁至境内。
  七、于氏
  《广韵》云:“周武王第三子邘叔,子孙以国为氏。其后去邑单为于氏。”
  境内于氏,王村为大户,芦北口于氏出自王村。明永乐二年(1404)于氏初祖于江、于海由山东济南青城县随父经山西洪洞迁至境内。
  八、郭氏
  《括地图》云:“夏禹御郭哀”。《抱朴子》云:“禹乘二龙,郭支为御。”《白虎通》云:“武王师郭叔。一说其子号郭叔。此郭姓之始。”《急就篇》云:“齐地有郭氏之虚。盖古国齐灭之,后亦为郭氏。齐有郭荣,或称郭公。一云郭为曹灭,公子配奔周。遂为郭氏。”
  境内郭氏,大户有二,一在北里八口、一在南里八口。
  1、北里八口郭氏
  初祖郭应时,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迁至境内。2、南里八口郭氏
  初祖郭祖,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由山东经山西洪洞至境内。
  九、朱氏
  《黄帝本行记》云:“朱氏,黄帝之后”。《唐世系表》云:“朱出自曹姓,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安之裔于邾,为楚所灭,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广韵》云:“朱姓出沛国、义阳、吴郡、河南四望。”《姓书》云:“邾,春秋后八世灭为朱氏。又舜臣有朱虎,则朱姓远矣。当从白帝朱宣为氏也。”
  境内朱氏,芦北口为大户,其初祖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迁至境内,初居南里八口,二世祖朱宏于明成化四年(1468)移居芦北口。
  十、杨氏
  《广韵》云:“出宏农、天水二望。本自周宣王少子尚文,幽王邑诸杨,号曰杨候,后并于晋,因为氏”。
  境内杨氏,大户有三,一在芦北口、一在周庄子、一在北里八口。
  1、芦北口杨氏
  初祖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迁至境内胡楼(王村的村中之村),后其祖杨东楼于明成化四年(1468)移居芦北口。
  2、周庄子杨氏
  初祖杨文树、文枝、文叶哥仨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由河北省刚阳县迁至境内。
  3、北里八口杨氏
  初祖杨自本,于明景泰二年(1451),由山西洪洞迁至境内。
  十一、刘氏
  《姓氏寻源》澍按:“帝尧娶敬宜氏之女,女皇生长子监明先死,监明之子式封于刘,其后有刘累。”《唐世系表》云:“陶唐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
  境内刘氏,大户有青凝侯、大任庄、芦北口、大寺、李庄子,今仅存有青凝侯刘氏家谱。
  青凝侯刘氏,初祖刘尚武,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迁至境内。
  十二、魏氏
  《史记》云:“魏之先毕公高之后,高封于毕,为毕姓,苗裔毕万,晋封之魏,为大夫,从其国姓,为魏氏。”《广韵》云:“出钜鹿、任城二望。又〓姓为魏姓者,秦之穰侯魏冉是也。”
  境内魏氏,大户有青凝侯、大寺、南里八口,今仅存有青凝侯魏氏家谱。
  青凝侯魏氏,初祖魏朝海,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河南卫辉府滑县瓦碴庄迁至(东丽区)赤土村,而后部分人员来境内。
  十三、王氏
  《广韵》云:“王出太原琅邪,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北海、陈留,齐王田和之后。东海出自姬姓,
  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高平、京兆,魏信陵君之后。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者,殷王子比干为纣所害,子孙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金城、广汉、长沙、堂邑、河南等共二十一望”。
  境内王氏,大户有南里八口、李庄子、青凝侯、芦北口、大任庄。今仅存李庄子王氏家谱。
  李庄子王氏,其初祖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咸水沽,后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王宗冉携家口迁至境内。今芦北口有王氏与宗冉同宗。
  十四、李氏
  《风俗通》云:“李氏伯阳之后”。魏李仲璇修孔子碑云:“其先帝高阳之苗裔,柱史之胤,左车之緜绪。”《唐世系表》云:“李出自赢姓,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益,益生恩城。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至纣时,理徵字得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为李氏”。
  境内李氏,大户有李庄子、南里八口、北里八口、大任庄、芦北口、倪黄庄。今存有李庄子、北里八口李氏家谱。
  1、李庄子李氏
  初祖李富德,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迁至境内。
  2、北里八口李氏
  初祖李豪、李英兄弟二人于明万历七年(1579)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境内。
  十五、黄氏
  《姓苑》云:“望出江夏”。《姓篡》云:“栎阳、安定、房陵、汉东、上谷、焦郡皆黄氏望”。《广黄帝本行纪》云:“黄氏,黄帝之后”。《黄溪记》云:“大冥之川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传者黄神王姓,莽后。”
  境内黄氏,以北里八口为多,其初祖黄福利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由浙江绍兴迁至境内。
  十六、石氏
  《广韵》云:“望出武威、渤海”。《春秋公子谱》云:“石骀仲之后。”《急就篇》云:“郑有石癸、石楚、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亦以命族。”
  境内石氏,以石庄子为首户,其初祖石太来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由山东石家林迁至境内。
  十七、傅氏
  《广韵》云:“傅氏本自傅说,出傅岩。以为氏。”《唐氏系表》云:“出姬姓。黄帝裔孙犬由封于傅邑,因以为氏。”《书疏》云:“汉晋世北地灵州傅姓最盛。西羌有傅姓,王莽时之傅幡是也。”
  境内傅姓,以石庄子为最,家谱已失落。境内芦北口、青凝侯傅姓者皆源于石庄子。
  十八、韩氏
  《姓氏寻源》澍按:“韩氏宜出于昌意之子韩流,故尧时有仙人韩终。而姓书皆云周武王之子封于韩,其后为晋所灭,因称韩氏”。《广韵》云:“出唐叔虞之后,曲沃桓叔之子万食邑于韩,因以为氏。”
  境内韩氏,大户有二,一在南里八口,一在贾庄子。
  1、南里八口韩氏
  初祖韩亭毓,于明正德十年(1515)由静海县大丰堆迁至陈塘庄,后定居境内。
  2、贾庄子韩氏
  初祖韩信,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由山东盐山博古流村迁至境内。
  十九、陈氏
  《广韵》云:“舜后胡公妫满之后,公子完奔齐为陈氏。今宛立地,出颍川、汝南、下邳、广陵、东海、河南六望。”
  境内陈氏,大户有二,一在青凝侯、一在贾庄子。今存有贾庄子陈氏家谱。
  贾庄子陈氏:初祖陈义谋,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由江苏陈家疙瘩迁至境内。
  二十、高氏
  《广韵》云:“高,齐太公之后,食采于高,因氏焉。有高傒又惠公孙灶,子疆亦为高氏。出渤海、渔阳、辽东、广陵、河南五望”。益州太守高颐碑云:“其先出自颛顼之苗胄,裔子逢伯陵,殷汤受命,陵有功,食采齐之(缺)乐邑,世为正卿,氏采建姓。”
  境内高氏,倪黄庄为首户,其初祖高成龙、成凤、成祥兄弟三人于明万历七年(1579)由山东芽芽庄迁至境内。
  二十一、谢氏
  《广韵》云:“出陈郡、会稽二望”。《世本》云:“谢,任姓,黄帝之后。”《姓谱》云:“周宣王后父姜申伯作邑于谢,后为氏。”
  境内谢氏,芦北口为最,其初祖谢承栓,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由北平迁居境内。
  二十二、其他姓氏
  1、孙氏
  王庄子为首户,其初祖孙应举于明成化四十年(1504)由山东迁至境内。至三世主孙士进在朝为官,买地百顷,将王氏家族驱至李庄子。
  2、霍氏
  张道口居多,初祖霍旺山,于清乾隆四年(1739)由山东迁至境内。
  3、焦氏
  居大寺、南里八口二村。今存有南里八口焦氏家谱,其初祖焦纯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由山东逃荒境内落户至今。
  4、施氏
  清凝侯为首户,初祖施耀如于清道光五年(1825)由张家窝迁至境内。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人物

范奎
相关人物
柳殿
相关人物
吴鸾
相关人物
宋风鸣
相关人物
周昌
相关人物
周书
相关人物
周任
相关人物
周雷
相关人物
周雨
相关人物
张帮君,张衡
相关人物
邘叔
相关人物
于江
相关人物
于海
相关人物
郭应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