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艺演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82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文艺演出
分类号: G127.21
页数: 6
页码: 348-353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某个地区音乐、歌舞和曲艺的发展情况。音乐方面,介绍了民间吹歌、学校音乐、农民乐团和音乐创作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歌舞方面,介绍了歌曲和舞蹈的发展情况。曲艺方面,介绍了评书和相声的发展情况。此外,还介绍了一些音乐、歌舞和曲艺方面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关键词: 文艺演出 文化 文化活动

内容

一、音乐
  1、民间吹歌
  民间吹歌始于明代。解放前至60年代非常活跃。受封建习俗的影响,吹歌常与念佛、超度亡灵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与佛、道两教唇齿相依的民间艺术形式。主要曲牌有行道章、过楼、苏武牧羊、娥娥、三归悲叹、菠荷叶、兰花梅、豆叶黄、四季歌、十五的月亮等;主要鼓牌有长行板、河西、正桥、倒正桥、斗鸡、龙须、洞子、法鼓瘸腿、鬼叫门等。
  1964年12月13日,西郊区委发出第141号文件,指出民间吹歌带有严重的封建迷信色彩,应加以控制。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民间吹歌组织被打成反动会道门而强制取缔。
  80年代初开始,各村民间吹歌组织陆续恢复,并在继承传统曲牌的基础上,积极排练、演奏新曲。逢年过节由文化站组织吹歌活动,积极参加乡(镇)、区文艺调演,活跃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使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得到继承和发展。
  2、学校音乐
  课时 解放前,境内天津县峰山庙初级小学设有音乐课,每周1节。解放后,境内各校普遍开设了音乐课,每周1节。50~70年代,境内各校音乐课时经过多次调整,至1982年,小学音乐课1~4年级每周2节、5~6年级每周1节;中学初一至初三每周1节。1994年,大寺中学高中增设音乐欣赏课,每周1节。至1995年,中小学音乐课时安排无变化。
  教学设施 解放前,境内无任何教学用音乐器械。50年代开始,各校陆续添置了手风琴,至70年代仍以手风琴伴奏为主。进入80年代以来,各校先后购置了电子琴,教学设备得到改善,至1995年,各校共有电子琴、钢琴、手风琴计20台件。基本满足了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解放前,教学内容有乐理(识简谱)和声乐两类。50年代增设五线谱教学。60~70年代以简谱为主,部分学校成立了课外活动小组,增加了器乐教学的内容。80年代开始,恢复了五线谱教学,并系统讲授声乐技巧。
  学校乐队 1952年,芦北口小学在张翰田指导下,成立了由10人组成的学生鼓号队,购置鼓号的款项由王朝清(当时在市内经商)赞助。1956年,各校普遍成立了课外音乐兴趣小组。70年代初,贾庄子小学教师卢金明组织成立了境内第一支学生民乐队。1974年又在大任庄小学组建了由20人组成的民乐团,主要乐器有二胡、洋琴、手风琴、阮、柳琴等。1978年解散。1986年,大任庄小学在王永厚指导下,成立了大任庄小学鼓号队,有队员60人,配有军号16把、大小军鼓36个、大小铜镲24付。1995年,新购三音小号10把。自境内成立学生乐队以来,每逢节日或重要集会,均组织演出活动,烘托了气氛,丰富了境内人的精神文化活动。
  3、农民乐团
  大寺乡文化站轻音乐团成立于1987年5月,负责人柳彩元。该团共有30多人,主要利用晚上时间排练节目,每逢节日或重要活动组织文艺演出。1987至1988年,乡政府先后投资万余元,购置了电子琴、架子鼓等中西乐器,并选送有关人员到天津音乐学院、志伟吉它学校等单位短期进修,还聘请区文化馆李洪年、朱友荣等担任声乐、器乐指导,提高了演出水平。
  该团乐队主要成员有:张恩贵(电子琴、长笛)、张爱华、孙巨辉(电子琴)、郭忠超、李刚(吉它)、逯洪(贝司)、田士举(单黄管)、张宝得(长笛)、柳彩元(架子鼓)。主要演员有岳趁、谢广芳、张宝云(津南区)、靳忠利、李容、孟凡云、郭忠妍、石学根等。其中,张宝云曾在全国农民歌手大奖赛中获奖,岳趁、谢广芳在天津市声乐比赛中榜上有名。
  该团于1990年解散。
  王村轻音乐团成立于1991年,共20多人,负责人岳趁。于1993年解散。
  4、音乐创作
  境内音乐创作活动始于80年代末。主要作者有张宝得、田士举、王维清、孙巨辉等。
  1988年,芦北口张宝得、田士举合作创作了歌曲《农民心里乐滔滔》,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唱出了境内农民的共同心声,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1989年,王庄子孙巨辉,创作了热情奔放的通俗歌曲《追求》,体现了一代青年对美好明天的追求和向往,词曲刊登在1989年由西郊区青年文学协会编印的《青春风采录》封三。
  1992年,青凝侯小学教师王维清谱写了反映本乡改革开放成果的歌曲《大寺乡改革新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爱戴之情。该曲获西青区小康杯文艺演出创作三等奖。
  二、歌舞
  1、歌曲
  1945年初,境内峰山庙初级小学200余名学生学唱民国国歌。是年,大任庄小学校长吴明杰组织学生学唱抗日歌曲,遭追捕,逃至青岛。
  1958年5月1日,境内各乡分别举办了庆“五·一”歌咏大会,演唱歌曲主要有《社会主义好》、《大跃进》、《东风压倒西风》、《十五年内赶上英国》等。
  60年代初,境内流行电影歌曲,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歌手有宋秀敏、宋秀生、范培得等。
  1966年开始,“语录”歌占据歌坛。
  1979年以后,通俗歌曲、电视剧插曲进入文艺舞台,至80年代末已相当盛行,爱好者众。期间较有影响的歌手主要有张松田、张广柱、孙连美(女)、靳忠利、岳趁(女)。
  80年代末,卡拉OK歌曲在境内广泛流行,一些村、厂、学校、饭店及家庭购置了卡拉OK设备,利用业余时间自娱自乐,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乡文化站因势利导,每年组织1次卡拉OK歌手大赛,并选送优秀歌手参加市区级比赛,获得较好成绩。至1995年,境内著名歌手主要有:岳趁(女)、谢广芳(女)、刘振江、郭忠妍(女)、李燕(女)、宋金霞(女)、张欧(女)、孙连美(女)、刘振纪、张广柱、范作彪等。
  2、舞蹈
  境内舞蹈始于1945年,由中共津沽支队的陈宝金在大任庄小学组织学生50余名跳秧歌舞。
  1950年,芦北口、大寺、张道口等村成立了秧歌队,有百余人参加活动。
  1963年至1965年,芦北口、大任庄等大队的文艺组织恢复。这一时期的舞蹈主要以歌颂社会主义的歌曲及农村生活为题材进行排练和演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芦北口文艺队的《北京的金山上》、《丰收舞》等,著名演员有郑元凤、于盛兰、尚宝荣等。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境内舞蹈主要以毛主席语录、诗词及革命大批判为题材进行编排。1969年,大任庄小学成立了舞蹈队,代表作品有《蝶恋花》,主要演员有孙凤香、范用芬、王士香等。
  1975年开始,各大队幼儿园陆续恢复,幼儿舞蹈涉足舞台。同时,学校舞蹈恢复,至90年代初,各园、所、学校编排、演出的舞蹈上百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大任庄幼儿园的《赶海》、《种太阳》;南里八口中心校的《大头舞》;育英小学的《扇子舞》等30多个节目。
  80年代后期,境内霹雳舞盛行,爱好者众。
  90年代初始,交谊舞风靡境内,各类餐厅不惜巨资竞相增设豪华歌舞厅,成为交谊舞爱好者聚集、活动的主要场所。
  三、戏剧
  清同治七年(1868),青凝侯成立戏班子,时称“荷花腔”。
  解放初期,各村纷纷成立农民业余剧团。剧种有秧歌剧、歌剧、评剧、京剧、曲剧。至1959年,编排演出的剧目达40多个,其中较有影响的有芦北口剧团的新编秧歌剧《送夫参军》,大任庄剧团的歌剧《刘胡兰》,南里八口剧团的评剧《艺海深仇》、曲剧《技术员来了》,贾庄子、北里八口联合剧团的评剧《刘巧儿》,门道口剧团的评剧《秦香莲》。著名演员有宋春凤、张文苹(女)、朱玉发、张冠福、宋富阴、李秀华、杨森、王学山、张恩佩等。这一时期,各剧团的演出活动非常频繁,除在本村演出外,还在境内巡演,北里八口、南里八口、大任庄、门道口各团曾到境外前三合、后三合、北马集、巨葛庄、梨园头、王稳庄等地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1960年,各剧团先后停止活动。
  1963年至1965年,大任庄剧团编排演出了评剧《夺印》、《神椅子》、《箭杆河边》;王村评剧团自编自演评剧《计划生育好》。这一时期,境内著名戏剧演员主要有高玉芳、范培玉、吴吉山、范培珍(女)、范用凤(女)、张忠祥、张宝得等。
  1969年,各大队陆续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革命样板戏在境内逢勃兴起,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文艺宣传队有大任庄、门道口、芦北口。较有影响的剧目有忆苦剧《一块银元》(大任庄、门道口)、独幕话剧《红医》(门道口)、革命样板戏《红灯记》(大任庄、芦北口)。较著名的演员有朱玉奎、张宝得、曹俊明、孙凤香(女)、范培军、范培成、郭吉祥等。
  80年代始,传统剧目逐渐恢复。
  1987年,文化站举办了全乡戏剧大奖赛,剧种有京、评、梆,参赛者30余人,魏春玲、施德起、韩雪林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1991年,文化站举办计生杯戏剧小品大奖赛,参赛剧目21个,其中王村选送的话剧《爸爸,你还爱我吗?》获一等奖。
  1992年至1995年,戏剧伴奏磁带和激光唱盘的普及,吸引了境内众多戏剧爱好者,演唱水平不断提高。这一时期境内著名戏剧爱好者有朱玉奎、张松青、柳彩元、冯殿平、魏春玲、孙盛玉、范作彪、韩雪林、施德起等。
  四、曲艺
  境内曲艺始于50年代初,主要曲种有相声、快板、大鼓等。主要演员有何占喜、马进福等。
  60年代至70年代,曲艺有了新的发展,芦北口曲艺队代表了境内曲艺的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单弦《蔡永祥》、京东大鼓《读毛主席的书》、天津快板《计划生育好》、快板书《劫刑车》、天津时调《军民鱼水情》、山东柳琴《学习老三篇》等,著名演员有张宝得、于德宝、朱玉奎、张忠祥等。
  80年代至90年代,相声小品走俏。这一时期,著名曲艺演员主要有何占喜、吴吉民、高洪溥、李景涛等。主要代表作品有相声《今昔》、小品《吃鸡》、天津快板《计划生育好》、山东柳琴《俺们只要一个娃》等。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翰田
相关人物
王朝清
相关人物
卢金明
相关人物
王永厚
相关人物
柳彩元
相关人物
李洪年
相关人物
朱友荣
相关人物
张恩贵
相关人物
张爱华
相关人物
孙巨辉
相关人物
郭忠超
相关人物
李刚
相关人物
张宝
相关人物
岳趁
相关人物
谢广芳
相关人物
张宝云
相关人物
靳忠利
相关人物
李容
相关人物
孟凡云
相关人物
郭忠妍
相关人物
石学根
相关人物
田士举
相关人物
王维清
相关人物
吴明杰
相关人物
宋秀生
相关人物
范培
相关人物
张松田
相关人物
张广柱
相关人物
孙连美
相关人物
刘振江
相关人物
李燕
相关人物
宋金霞
相关人物
张欧
相关人物
刘振纪
相关人物
范作彪
相关人物
陈宝金
相关人物
张道口
相关人物
郑元凤
相关人物
于盛兰
相关人物
孙凤香
相关人物
范用芬
相关人物
王士香
相关人物
宋春凤
相关人物
张文苹
相关人物
朱玉发
相关人物
张冠福
相关人物
宋富
相关人物
李秀华
相关人物
杨森
相关人物
王学山
相关人物
张恩佩
相关人物
高玉芳
相关人物
范培玉
相关人物
范培珍
相关人物
范用凤
相关人物
张忠祥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朱玉奎
相关人物
曹俊明
相关人物
范培军
相关人物
范培成
相关人物
郭吉祥
相关人物
魏春玲
相关人物
韩雪
相关人物
张松青
相关人物
冯殿平
相关人物
孙盛玉
相关人物
韩雪林
相关人物
马进福
相关人物
于德宝
相关人物
吴吉民
相关人物
高洪溥
相关人物
李景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