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82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设施
分类号: G127.21
页数: 1
页码: 348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某个地区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情况。解放前,该地区没有任何公共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只能在露天进行。解放后,政府开始关心群众的文化生活,投资兴建了一系列文化设施,包括露天舞台、礼堂、文化活动中心等。到1995年,该地区共有大、中型礼堂3个、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5所、各类活动室138间,总建筑面积达到12270平方米,基本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此外,乐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从传统的笙、笛、管子、锣鼓到民族乐器,再到电声乐器和西洋乐器,反映了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和现代化趋势。
关键词: 文化设施 礼堂 文化活动

内容

一、场所
  解放前,境内无任何公共文化设施,民间文化活动只能露天进行。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群众的文化生活,50年代,先后修建了大任庄、芦北口2个露天舞台。60年代,新建了大任庄工农兵舞台、钛铁厂礼堂、大任庄礼堂等公共场所。
  1984年始,文化站组织开展“青年之家”竞赛活动,至1987年,境内共建青年之家23个,活动室51间,室内活动面积645平方米。
  1988年,乡政府投资40万元,建起境内第一幢造型新颖、设施配套、可容纳400人的中型礼堂。
  1990年,大任庄投资47万元,建起了境内第一个花园式、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设有录像室、台球室、乒乓球室、文艺室等。
  1995年,境内有大、中型礼堂3个、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5所,各类活动室138间,总建筑面积12270平方米,基本满足了境内各种文化活动的需要。
  二、乐器
  解放前,境内乐器主要有笙、笛、管子、锣鼓等。
  50年代始,二胡、板胡、京胡、手风琴、洋琴等民族乐器陆续为境内各文艺团体普遍使用。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境内电声乐器、西洋乐器比较盛行。
  1995年,境内共有演出用电子琴22台、小号11把、军号40把、电吉它和电贝司各4把、古典式吉它35个、架子鼓4套、锣鼓25套、腰鼓30个、小军鼓40个、其他乐器200余件。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