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仓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691
颗粒名称: 第五节 仓储
分类号: F253
页数: 1
页码: 2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3年,天津县建立义仓,储存粮食以备灾年。民国年间,境内灾害频繁,民间存粮少。解放后,粮食产量提高,储量增加,主要采取国家代存的方式。1965年开始,采取集体储备为主,国家代存为辅的方针,各生产队开始自己储存粮食。1970年,大寺粮库开始建设,1971年投入使用。1983年,生产责任制推行,生产队储粮取消,改为各户自存。到1995年,民间储粮达到1600万斤,大寺粮库存粮600万斤。
关键词: 大寺镇 粮油 仓储

内容

清乾隆十八年(1753),直隶总督方观承奏建义仓,由民间捐谷,以备灾年之用。是年,天津县299村,每20里建1义仓,共建10仓,其中境内大任庄建义仓1座。
  民国年间,境内旱涝灾害不断,民间存粮甚少。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储量也越来越大。50年代,粮食储备主要以国家代存为主,每逢夏秋收获季节将境内存粮运往市内各粮库。
  1965年开始,采取集体储备为主,国家代存为辅的方针。要求各生产队积极创造条件,自己储存,确有困难的生产队,仍可以委托国家代存。是年,各生产队都成立了储备粮管理委员会,设专职保管员1人,并制定了“集体储备粮使用范围”:一、用于补充灾欠年份社员口粮、种子、饲料的不足。二、解决个别社员生活暂时困难。三、其他特殊用粮。
  1969年,境内各生产队建仓面积达到760平方米,储粮80万斤。国家代存14.8万斤。
  1970年11月,大寺粮库正式动工兴建,占地面积32.4亩,建筑面积1692平方米。于翌年3月底投入使用,库容量为2700吨。
  1971年,大寺供给服务站在抓好夏、秋粮食入库的同时,积极协助各生产队做好粮食保管工作,组织各队粮食保管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了管理水平,做到了二勤(即勤测温、勤倒垛),三定(即定人员、定任务、定检查),六防(即防火、防盗、防霉、防鼠、防潮、防毒)。
  1979年4月,商业部频发《国家粮油仓库管理办法》和《储粮虫、霉、鼠、雀防治办法》的规定。区粮食局对粮库、粮店等部门分别制定了“四无”标准,每年检查验收1次。并开展了“四无”达标活动。
  1980年,大寺粮库、大任庄粮店达到“四无”标准。
  1983年,大寺粮站全站达标。是年,境内开始推行生产责任制,生产队储粮随之取消,改为各户自存。
  1995年,民间储粮达到1600万斤。大寺粮库存粮600万斤。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