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利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62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水利工程
分类号: TV6
页数: 2
页码: 120-121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天津市津南区的水利工程和农田灌溉历史和现状。1949年该地区有盐碱地2.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7.5%,之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改土治碱工程,形成了灌排网络,使9800亩盐碱地逐步得到改良。
关键词: 大寺镇 水利 水利工程

内容

一、沟渠
  境内地势低洼,1949年共有盐碱地2.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37.5%。
  1955年始,开展大规模改土治碱工程,其中洼改种稻537亩,其余采取淡水洗碱压盐法进行治理,共挖毛渠1871条,支渠810条,干渠163条。
  60年代,对原有渠道进行疏浚调整,形成排蓄渠道及田间道路并行的灌排网络。
  70年代,实施深渠河网化,取消大水漫灌,使9800亩盐碱地逐步得到改良。1995年境内有轻盐碱地1100亩,已改良利用830亩,挖沟渠累计完成土方127.3万立方米。
  二、河道
  解放前,赤龙河、卫津河为境内主要农田灌溉河道,沿河岸有少数水浇田,境内大面积耕地均为旱田。
  1959年9月,开挖津港运河。
  1965年5月,开挖南大排河,投入劳力1117人,动土20.8万立方米,使6000亩稻田受益。
  1965年12月,赤龙河拓宽加深工程竣工,投入劳力1021人,动土15.2万立方米,使两岸2000亩菜田受益。
  1969年,卫津河清淤,投入劳力4059人,动土19.6万立方米。
  1975年11月10日,境内南引河、北引河同时开工,1976年4月竣工。共投入劳力6100人,动土74万立方米。
  1977年,境内中引河全线贯通,共投入劳力3500人,动土30万立方米。
  三、涵闸
  1963年,境内新建及修复函闸37处。1978年增至53处。1995达到128处。
  四、扬水站
  1965年,区水利局在境内夹道洼、门道口兴建三、四、五、七、九场泵站及跑水洼扬水站。至1977年境内已有大中型扬水站10座,其中乡属4座,分别为门道口六台泵扬水站、南里八口扬水站、跑水洼扬水站和南引河扬水站。
  1995年,境内扬水站发展到43座,其中单排站19座,排灌两用站24座,装机容量3193千瓦,流量41.44立米/秒。另设非固定排灌点62处,总功率1501马力。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