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产关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61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生产关系
分类号: F327.21
页数: 6
页码: 109-144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土地改革时期和生产合作时期的情况。在封建社会时期,剥削方式包括雇工、土地出租和放高利贷等,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贫雇农受到严重剥削。1949年3月,境内开展了40天的减租减息运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1951年11月,土地改革工作开始,将土地分给贫雇农,取消了各种剥削制度。在生产合作时期,建立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等合作形式,实行了按劳分配和简单的生产责任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关键词: 大寺镇 农业 生产关系

内容

第一节 封建社会
  1940年,境内共有耕地7.2万亩,其中占户数6.8%的地主、富农,占有土地5364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4.5%;占户数93.2%的贫雇农占有土地18360亩,占耕地总面积25.5%。其中日本侵略军在大任庄、北里八口强行霸占2700亩,先后建立“长泰、大和、增幸”军谷农场,只有“增幸”农场被迫给价3~5元/亩,其余均被无偿占用。
  一、剥削方式
  1949年以前,剥削方式主要有雇工、土地出租、放高利贷等。
  1、雇工
  地主雇工耕作。受雇者俗称扛活的,1年只给5~7石粮食或不给粮食仅管饭伙。工期长短分为长工(年工)、短工(月工、日工)两种。境内采取这种剥削方式的地主占多数。
  2、土地出租
  暂佃剥削 租期多为一年,初春订租约,按一年二季交租。上等地每亩4~5斗、下等地1~2斗。
  包佃转租 要经地主的管事(二地主)或地贩子从地主手中租出耕地后,再转手出租,属尖斗交租剥削,俗称上打租。
  放高利贷 佃户被地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地主通过买卖关系变更土地所有权。北里八口大地主刘同洲占有耕地990亩,本村绝大多数佃户受其永久剥削。
  二、减租减息运动
  1945年5月,境内贫雇农在中共津南县三区、七区区委领导下,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凡属出租土地,均减收租额的25%,这一做法被群众称为“二五”减租,同时取消杂租、小租、上打租和高利贷的经济剥削制度。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949年3月15日,境内开展40天运动,废租查漏,粗分土地3200亩。
  1951年11月27日,土地改革工作开始,五区组成4个土改工作组,东组阎瑞带队共9人。第一期11月27日至12月16日,重点村大芦北口,带动村有王村、王庄子、石庄子、李庄子。第二期12月19日至1952年1月5日,重点村门道口,带动村有张道口、倪黄庄、周庄子。第三期1952年1月10日至2月23日,重点村贾庄子,带动村有南里八口、北里八口、大任庄。
  从1949年3月至1952年2月,境内土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将41866.92亩土地分给了贫雇农,有2110户、10948人得到土地。
  1954年12月16日至1955年3月5日,西郊区委土改工作组在境内进行土地复查(土改补课),又将8个村地富占有的3266.08亩土地分给贫雇农。并颁发“土地所有证”,境内共发证2629户,户均拥有耕地25.4亩。
  第三节 生产合作
  一、互助组
  1950年春,境内长泰村在津南农场干部高文光、陈宗琦的帮助下,本着自愿结合的原则,组织了9个农业生产互助组。1951年初,群众总结了1950年互助组的经验,一致认为大组比小组好,在积极分子的带动下,由9个小组合成3个大组。
  1951年3月,大任庄村成立了境内第一个渔业互助组。时境内共有4个互助组。
  1954年8月,境内共成立长年互助组48个、临时互助组23个。至年底,临时互助组增至176个。互助组实行等价两利、定期找平补齐、投股分红或确定人力、畜力互换标准的办法。此外还建有26个季节性互助组,农忙合,农闲散。实行按劳取酬、等价交换的互助形式。
  二、初级社
  1951年3月,境内长泰村(今属津南区)成立了长泰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主任孟凡起。全社共有37户、149人、劳力74人,耕地1228亩。其中水田1198亩。有国建水电站1座,临时泵点1个。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按劳分配,并在天津县和农垦局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制定了较完善的社章、会议制度、劳动纪律、分配原则和评记工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她的诞生,在天津郊区农业合作化道路上树起了一面旗帜。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翌年2月,境内成立了贾庄子、大芦北口、南里八口3个农业合作社。时全区共有农业合作社30个。至1955年7月,境内共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26个,共595户、2956人。9月,初级社增至41个,1383户、9130人,耕地32550亩。
  初级社体制实行畜力和大型农具折价归社,土地吃死租,其比例不尽相同,有“劳八地二、劳六地四、劳七地三、劳七五地二五”等。并建立了生产、劳动、财务管理制度,实行简单的生产责任制,形式有按件记工、定额管理、临时包工或常年包工、季节包工、包工包产等。
  三、高级社
  1955年11月,中共中央公布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12月,大寺乡所辖3个村成立新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新华社)。1956年1月,境内41个初级社合并为6个高级社。共2423户、12675人,占境内总人口的88.5%。地主富农的大型农具无偿归社所有,取消了土地入股分红,实行按劳分配。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收获物分配权归集体所有。经营管理实行民主理财,小段包工、超额有奖和包工包产、包开支等农业生产责任制,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这种管理体制一直延续到1958年。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958年8月,西郊区建东风、红旗两个人民公社,境内津淄公路东14村属东风人民公社,并建立了东风人民公社第一、二、三联村生产大队;青凝侯属静海县团泊洼人民公社。
  1958年10月1日,遵照区委关于人民公社化的有关文件精神,境内开始实行粮食供给制和工资制。具体办法是按人发给伙食供应证,每月6元,同时实行基本工资加奖励制,工资定为5级,即:甲、乙、丙、丁、戊。甲级每月6元,级差1元,以此类推,在工资总额中扣除20%作为奖励工资。人民公社社员出勤按每月30天计算,男出勤28天、公休2天;女出勤27天、公休3天(含例假1天)。社员公伤报销医药费。大力兴办产院、幸福院,妇女产期给假45天;年迈老人集中奉养,其生活水平比集体食堂略高。为发动妇女参加大跃进,本着自愿原则和互助结合的精神,建立各种托儿互助组,实行托儿化。学生学费由公社担负,每月5角,并可常年在食堂就餐。为提高食堂的工作效率,积极推广磨面机、和面机、饺子机、切菜机等。至1958年12月,境内“三化二院”工作取得初步成果,共建产院3处,幸福院4处,托儿所95个,幼儿园15个,集体食堂38个,缝纫厂2个。
  1960年4月,境内粮食趋紧,各生产大队的公共食堂大搞“两蒸一汤”增量法和各种代食品,以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
  1961年5月20日,和平区委派出调查组,对各生产大队的公共食堂进行调查摸底,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四种解决办法。一是停办,二是改为加工型食堂,三是改为经营型食堂,四是坚持办下去。是年11月,在上级领导的督促下,境内各生产大队的公共食堂陆续解散,恢复了一家一户地自炊自食。
  1962年2月3日,根据市农委《关于生产队规模的意见》,境内各大队缩小了生产队的规模,是年6月4日,西郊区委召开农村四级干部会议,传达了市委关于奖励粮食生产的8项政策,并宣布取消公共食堂和供给制。
  1963年1月,实行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1967年8月,区委组织境内公社、大队、小队干部100余人分期分批赴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参观学习。公社党委根据大寨模式扩大生产小队的规模。将83个队合并成61个,并向大队核算过渡。至1969年初,又恢复了生产小队核算体制。
  第五节 生产责任制
  早在50年代,境内已实行简单的生产责任制,有按件记工、定额管理、临时包工、常年包工、季节包工、包工包产等。
  1956年,实行小段包工,超额有奖,包工、包产、包开支等农业生产责任制。
  1958年以后,实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直至1978年。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生产关系出现了显著变化,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得到恢复和发展。
  1981年,境内将105个生产小队划分成143个生产小队,其中实行小段包工、定额计酬的141个,有5365户、劳力13239人;实行包产到户的2个,有25户,劳力74人。
  1982年,又将143个生产小队划分为278个生产小队,其中实行各种责任制的139个,有2714户,劳力6717人;实行小段包工、定额计酬的123个,有2723户,劳力5944人;实行包产到户的2个,有46户,劳力97人;实行口粮田责任制的14个,有321户,劳力677人。
  1983年2月,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将278个生产小队的土地固定到户,分散经营,农户有了经营自主权。是年出现各种专业户578个,其中种植业21户,养殖业94户,加工业48户,商饮服务29户,劳务运输386户。境内粮田村所产粮食按规定完成粮食征购任务;菜田村所产蔬菜按规定品种、产量交售给国家。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村委会为种田农户提供低偿服务。境内农业已初步形成“家庭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双层服务体系,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1984年以后,在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同时,各村先后进行地块调整(由原来的“插花”田规划为方块田),便于机械化作业,对农户实行耕耙、浇水、脱粒三统一。
  1986年,服务项目和质量不断提高,逐步扩大到产前种子、化肥供应,产中病虫害防治,产后信息咨询系列化全程服务。并根据自然条件划分作物区,统一品种、统一机械作业,实行区域化种植。
  1995年,推广先进增产技术,是年首先从水稻开始,共推广高产、稳产稻8000亩。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