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年画中的文人意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四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495
颗粒名称: 杨柳青年画中的文人意境
分类号: J228.3
页数: 4
页码: 65-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高桐轩(1835-1906年)是杨柳青年画画师,以画人像为生。后来他供奉清廷如意馆,并为慈禧太后画像。在晚年,他回到家乡,专心致力于创作年画。他的年画作品吸收了文人画的长处,采用写实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同时在题咏赋句和行款书法上也具有独特风格。高桐轩的年画作品堪称杨柳青年画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 西青区 杨柳青年画 文人意境

内容

在民国以前的杨柳青年画上,绝少能见到画师的落款题签,而高桐轩却是个例外。高桐轩(1835—1906年),杨柳青人,十五岁学画,早年以为人画像为生。后曾供奉清廷如意馆并为慈禧太后画像。六十岁后身归故里,开设雪鸿山馆画室,专心年画以度余生。高氏晚年所作,堪称杨柳青年画中的经典之作。
  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63年出版的《高桐轩》一书中,作者王树村先生搜集整理出高桐轩创作的年画遗存23幅。创作时间均是起于画师六十岁至七十一岁谢世为止。1959年2月《文物》杂志发表王树村先生《民间画师高桐轩和他的年画》,文中高度评价了高桐轩对杨柳青年画风格的贡献:“综观高桐轩一生流传下来的年画作品,虽然为数不多,但他的格调确与其他画师作品显然有别。最大特点是他吸取了文人画的长处,同时采用了传真画像的写生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在点景布局方面,能将平时所见自然景物,根据画意以写实的手法运用到画面中去,所以能到达‘雅俗共赏’的境地。这对年画艺术的发展来说,是有进步意义的。”同时,王树村先生还指出:“画师(高桐轩)晚年创作的年画作品,不仅是笔姿生动,刀法流畅,而在画面的题咏赋句及行款书法上,也都具有不同的特色。”
  笔者在欣赏了高桐轩的年画作品后,不但发现诗词题跋浅雅易解,俗而不陋,而且在落款上也体现出高氏有意模仿文人画的趋向。仅就1963年版《高桐轩》一书中收录的23幅年画为例,其中的7幅作品在落款上均写有模仿前辈名家的字样,它们分别是:
  光绪二十八年(1902)所作《拱向蟾轮》,落款为:“岁次壬寅仲冬月上浣,抚华秋岳笔意,于雪鸿山馆之西窗下,柳邨居士高荫章含贞氏戏墨。”
  光绪二十九年(1903)所作《携琴访友》,落款为:“癸卯春日,抚华秋岳本,于雪鸿山馆之西窗,桐轩高荫章戏作。”
  光绪二十九年(1903)所作《庆赏元宵》,落款为:“癸卯初夏,抚六如大意,于雪鸿山馆高荫章桐轩氏戏作。”
  光绪二十九年(1903)所作《加官进禄》,落款为:“癸卯仲秋,梅元人意,于雪鸿山馆,桐轩氏高荫章戏作。”
  光绪三十年(1904)所作《渔家乐趣》,落款为:“甲辰中秋,仿梅花道人笔法,于雪鸿山馆西窗,桐轩高荫章戏墨。”
  光绪三十年(1904)所作《同庆丰年》,落款为:“甲辰仲秋,抚华秋岳笔意,于雪鸿山馆西窗下,桐轩高荫章。”
  光绪三十年(1904)所作《潇湘清韵》,落款为:“甲辰仲秋,抚华秋岳笔意,于雪鸿山馆西窗下,桐轩高荫章戏作。”
  上述题款中,“抚”即是“仿效、临摹”的意思,也就是说高桐轩的年画创作取法自前代画界名家。且又集中体现在两位名家身上,一位是梅花道人,另一位是华秋岳。
  梅花道人,名吴镇(1280—1354年),字仲圭,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因性爱梅花,以宋代林逋自比。亦于家宅四周,遍种梅树。每当梅花盛放,便坐卧其间,吟咏为乐。又其性情孤峭,爱好读书,广涉儒、道、佛之学说,故自号梅花道人。亦称:梅道人、梅沙弥、梅花和尚。其一生隐居乡里,生活贫苦,善画山水,为“元末四大家”之一。山水师巨然,墨竹宗文同。善于用墨,淋漓雄厚,为元人之冠。
  华秋岳,名华喦(1682—1756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福建临汀人。清代著名画家,工诗善画,山水、花鸟、人物皆精,无不佳妙。其小时曾为造纸坊的徒工,十分喜爱绘画。他的一生先后在杭州和扬州度过,死于杭州。
  后世对华喦的评价为:“工人物、山水,尤其以花鸟、草虫为最好。他的画远承李公麟、马和之,近师陈洪绶、石涛、恽寿平,重视写生。所以他的画,形象生动而多姿,在用笔上极为讲究。他将写意与工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工笔来画鸟虫,力图精到地传达出生物的神态。用写意的方法来画花草,往往是寥寥数笔,着墨不多,在画面上形成一种反差。所以,他的画虽然设色鲜艳,然而因有水墨的衬托而不显得俗腻,整个画面有一种特殊的松秀明丽、空灵骀宕之致。”这一点恰恰与高桐轩的年画创作思路不谋而合。王树村先生对此曾称赞道:“这些(高桐轩)作品代表了他的整个艺术风格。同时,也代表着杨柳青年画在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新变化,这个变化意味着年画将要突破过去在描绘形象上的定型化,向前迈进一步,即以形象刻画来加强年画内容的感染力……”
  正如2005年杨柳青荣获“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时颁奖词中所说:“古老的大运河为这里带来深厚的积淀。运河水早无当年辉煌,但是这里仍然是文脉昌盛,一派斯文。”杨柳青年画就是这里最好的代表。它虽然植根于民间土壤,彰显着质朴、憨厚的特点,但历史上它也博采众长,吸纳百家之精华,从而在乡土气息中又融合了文人风韵,这才形成了“一派斯文”的风格。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四册

《西青文史第十四册》

本书分地方文化、名胜古迹、风物掌故、寻根成果、风物掌故、历史研究、人物春秋等栏目,收录了杨柳青年画起源管窥、杨柳青年画起源·年代·鼎盛时期的研究、杨柳青年画里的款题、杨柳青年画的构图造型和色彩、杨柳青年画与年俗漫谈、解放后年画的传承与创新、杨柳青年画作为年画之首原因何在、民俗谐趣寓意长、年画的教化功能、年画制作工艺绝活多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