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宫传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452
颗粒名称: 福寿宫传奇
分类号: I277.3
页数: 5
页码: 164-168
摘要: 本文讲述天津城西小稍直口村曾有一处道观名为福寿宫。二百四十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段往事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关键词: 杨柳青镇 传说故事 福寿宫传奇

内容

天津城西小稍直口村曾有一处道观名为福寿宫。二百四十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段往事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那是在清乾隆二十八年的深冬,天气严寒,风雪不断。小稍直口村道观福寿宫来了一位客人,因避风雪,住进了庙中。此人非别,乃是著名民间传奇人物羊来如的弟子毛来迟。
  羊来如是明末清初的民间传奇人物,本姓杨,名泽,字廷贤,山东即墨县人。史书记载,崇祯十六年,杨泽二十二岁时,中癸未科进士。未及殿试,李自成攻陷北京。当时杨泽正在其朋友吏部考功司员外郎许直家中。杨泽忠于明朝,得知崇祯死讯后欲殉国。许直劝其“君未仕,尚可全孝,宜归里奉母,以策后图。”次日早晨,杨泽发现许直已自缢身亡,乃遵许直所嘱,挥泪回乡。杨泽回乡孝奉其母终老,后又守墓三年。此时清朝已定鼎中华,征诏明朝遗老。杨泽为避征诏,改姓羊,名宰,后取号来如,隐居于蓟州岐山澜水洞,参禅打坐,研究理学,闭关四十九年。后来羊来如心有所得,创立了一套以儒家忠孝思想为主,综合了佛、道两家的思想,后来系统化,称为“在理”。由于羊来如极其反对烟酒,禁戒烟酒便成为了“在理”的最主要特色。康熙四十年(1702年),羊来如八十一岁时下山传道,从正定到东安(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历时五载,跋涉千里,度化八处,择孝子义士,传弟子十五人,史称“羊祖八度”。其中第五度在天津,第六度在杨柳青。后人揣测,“羊祖八度”的八个地点恰好形成了对北京的马蹄形半包围,反映了羊来如欲借传播“在理”思想,实现反清复明大志的意图。羊来如八度后回岐山继续隐居,在岐山收有十大坐山弟子。毛来迟就是第十位。
  乾隆十八年,羊来如已一百三十三岁。他知道这一年大数已到,便总结自己一生心得写成了一本《法宝牒文》,并制作成法包(包着“法”的包裹)。是年二月初八,羊来如召集岐山众弟子,说:“我已经过两个甲子年了,深恐所传的妙法戒律无人维持,法本业已书写完毕,封护坚固。现在八方出了兴道之人,不知那位师弟下山功德一趟,寻访弘道之人,将法交付。”(羊来如称弟子为师弟,以示平等。)有弟子王来永下座行礼道:“师父方才说恐日后无人继承道统,亲书法宝牒文以永传后世,何不传与洞中弟子?为何送到外边去呢?”羊来如说:“师弟言之有理,行之无人。洞中师弟修道有诚,行道无数,为之独善其身,而不能兼善天下。因八方出现弘道之隐士,此乃天数,非人能为也。”此时有弟子毛来迟离座行礼道:“弟子毛来迟愿下山送法。”羊来如说:“师弟既愿下山很好,功德无量。吾有一诗,合于此语即交法,要你自猜自解。”随即做偈曰:
  “天下云游食,两肩似雪团,红白月一半,出身麦斋肩。
  天地俱一色,山前便结缘,身受吾山道,送法急回还。”
  毛来迟听罢谨记于心,但又问道:“师父,此人是僧?是道?是俗?”羊来如又做偈曰:
  “非僧非道亦非尼,传道别把贫贱拘,遇有道高隐士客,速交此法莫迟疑。”
  说罢,羊来如又叮嘱一番。毛来迟乃克日下山,送法而去。
  同年六月二十四日,羊来如去世,时年一百三十三岁。传说,他去世时,异香满洞,天现异彩,钟鼓声齐鸣,空中琴音奏响一时之久,满天白云三日不散,鸟兽悲鸣数日而去。至今蓟县一带还有关于羊来如的种种传说,岐山仍有澜水洞遗迹留存。
  话说毛来迟辞别师父下山送法,但是人海茫茫,哪里找得到师父暗语里所说的“道高隐士”啊!光阴荏苒,送法之事多年未果。如今又赶上风雪连连不宜赶路,于是投宿福寿宫中。
  话说这天又是二月初八,距请命下山整整十年。一早,毛来迟正要出庙看雪,却发现一人正在该庙山门下避雪息坐。此人面貌不俗,生就慈眉善目,神满气足。他面前放着一副担子,担子两端各系一只浅圆木桶,木桶上有干粉红白粉皮等物。雪地上一串足迹由东向西。正要与之说话,此人已起身荷担向西而去,行动轻盈,步履如云。毛来迟暗忖,此人根基颇深,我云游十年还未见过有这样气宇的人。并暗中发愿,如果与此人有缘,他必定回来。心中不断祈祷着转身回到福寿宫内。
  回到庙内坐定,毛来迟忽然想起了自己临下山时羊来如所说的偈语。左思右想,今日大雪中所遇之人挑的粉如同雪团一样,此偈语莫非应在此人身上?越想越对,毛来迟兴奋异常,遂走出庙去,独自在山门下静坐守候那人归来。
  不久挑粉之人肩担空桶而回,进到山门之内,放下空桶避雪。毛来迟心中高兴,自思此人定是有缘,遂作歌试探:
  “说修道,弥山岛,除魔障,与降妖。”
  那人先前见到毛来迟时并未注意,今见作歌,心颇奇之,遂定神静听,又闻道:
  “十字街头一座楼,楼上点灯不用油。
  若问乾坤古今事,投师访友说根由。
  放下心内光明路,抛下思虑找念头。”
  那人听得投机,便欠身问道:“道爷从何处来?是在此地参修么?”毛来迟道:“佛在南海洛伽山,身在岐山炼金丹。”那人一听,连忙起身问:“你老莫非是羊老祖师么?”毛来迟说:“我非羊祖,我乃羊祖弟子毛来迟是也。”接着说明了来意,并讲述了岐山的情况。那人急起身行礼,说:“原来是毛爷到了。”然后,自我介绍了一番。
  原来,此人姓尹名岩,直隶(河北)省盐山县大尹村人。尹岩自幼父母双亡,曾寄居在沧县姑姑家,十六岁来津,被荐入羊来如在天津的“五度”弟子张吾山的德裕麸房当徒工。尹岩十九岁时,张吾山收其为弟子。这天,尹岩挑担面制品去杨柳青送货,路过福寿宫避雪,才巧遇毛来迟。
  毛来迟听介绍后心想,难怪此人骨格不凡,原来是一家人。尹岩又向毛来迟请教修身的道理。二人攀谈良久,大雪已止,尹岩别去。
  自此,尹岩每次送货必来福寿宫向毛来迟讨教。毛来迟见尹岩虚心好学,心中非常高兴,又因其是吾山弟子,并且姓尹,又是在山门前结缘,与羊来如所说的偈语完全相符,便决定把法包传给尹岩。
  一日,尹岩又来讨教。毛来迟作歌道:
  “师父派我下高山,云游送法整十年,
  今朝得遇师弟你,速接大法莫迟延。”
  尹岩问:“师父怎知我尹岩能承此大任?”毛来迟说:“我下山时,羊祖曾授诗两首,我是凭诗送法。”随即把诗念给尹岩听,又说,隐士之隐字正与尹岩的姓同音,况且诗中言语句句都应在尹岩身上,并无半点差错。遂取法包交给尹岩,并叮嘱其重要性。尹岩赶紧下拜道:“弟子年轻福薄,修学年浅,对于忠孝之道缺乏研究,戒烟禁酒,保健身心,虽实践不怠,但将来弘道仍恐不胜任。”乃坚辞不受。毛来迟见状做歌道:“葫芦沉底碌碡漂,水深没脚面,水浅没当腰,有道不在老和少,八旬老叟拜儿曹,有法不在大和小,替佛传道度世高。”又说:“师弟你稳如泰山,何惧何优,又何畏哉!你快接法莫要迟疑。”尹岩乃接受法包。后毛来迟又为尹岩送号来凤,乃飘然而去。
  尹来凤接法后精心钻研,终于悟透了羊来如所传的妙法。按“法包”规定的程序,尹来凤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月初八日在天津梁家嘴西的邵公庄訾家菜园内创立了“在理”的第一个公所(活动场所)——积善堂。从此,在理教逐渐传遍了天津,并向全国发展。
  嘉庆十一年腊月初八,尹来凤去世。但据民间传说,尹来凤去世后并没有真死,而是化身前往江浙等地传播“在理”思想。实际上,江苏等地的“在理”确是很兴盛的,有很多公所。后来,民族英雄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正赶上鸦片肆虐我国,林则徐乃运用多种方法禁烟。其中,主要方式有三:一是强令禁绝,二是劝导戒除,三是在理戒除(即加入“在理”组织以戒毒)。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徐任湖广总督,同年十一月,任钦差大臣,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这期间林则徐仍以上三法再加上查禁贩卖来禁烟,三个月立收成效。南方各省群众纷纷投入在理门下,互相劝勉戒烟。因“在理”组织协助政府禁烟,林则徐曾给予其数次嘉奖。
  可以说,“在理”对于中华民族是有其历史功绩的。而当年福寿宫中的这段传奇正是“在理”兴盛的开端。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本书分寻根成果、风物掌故、传说故事、当城砦考栏目,收录了《津西民间文化调查》、《田连元习武杨柳青》、《杨柳青老平房结构中的“天沟”》、《杨柳青插柳驱联军》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冯立
责任者
杨泽
相关人物
李自成
相关人物
王来永
相关人物
齐鸣
相关人物
毛来迟
相关人物
张吾山
相关人物
曹有法
相关人物
尹来凤
相关人物
林则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