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世报》上的戴廉增画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432
颗粒名称: 《益世报》上的戴廉增画店
分类号: K292.1
页数: 2
页码: 101-1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年画历史悠久,戴廉增画店是其中的代表。但在调查中发现,关于戴廉增画店的文字资料很少。通过《益世报》的文章,可以了解戴廉增画店的历史和情况。
关键词: 杨柳青镇 画店 历史情况

内容

说起杨柳青年画,肯定绕不过戴廉增画店。它的分号支店遍布各地,帝都皇城里有北京分号,东北有奉天分号,西北更是伴随着赶大营直抵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喀什等地。全盛时期,其产品覆盖整个“三北”地区,甚至行销全国。王树村先生在《杨柳青年画史概要》中,更以戴廉增画店的开业时间来推断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创始年代。足见其历史悠久,独树一帜。
  然而,随着无情的尘埃夺走了年画光鲜亮丽的色彩,很多人才意识到戴廉增遗留给我们的就只剩画面上一个朴实的落款。关于这个杨柳青木版年画龙头字号的文字资料少之又少。在浩如烟海的《益世报》中,笔者找到了对戴廉增年画店只言片语的记载。1935年11月16日,有一篇题为《杨柳青年画访问记》的文章,作者署名“来依”,记录了后来成为著名木刻家、作家的金肇野(1912—1995)在上海参加了全国木刻展览会后北归,途经天津,在11月14日约请作者与一位田姓朋友同去津西画乡调查访问的经过。原文道:“饭后,由伙计嘴里打听出过了河,在摆渡口左边,有一家戴家画铺,专卖年画。于是我们便巴巴地去找着这戴廉增画铺。好容易经人带进那个曲折的小院子里,和他们掌柜的说明了来意之后,他们都很高兴。金便和他高谈阔论起来,我和田默默地看着版和年画,听他们谈论……后来,金买二十五张不同样式的年画,花了三角钱。田还给一个老头子照了一张正印画时的像,老头子很欢喜的,求洗出来给他一张,田笑允了。”
  两个月之后的1936年1月11日,一位名叫“齐吋糸”的先生也慕名来到这里,并根据他的所见所闻写成《到杨柳青去》,发表在1月15日的《益世报》上。文中记述:“过中渡口,草坝一条,进得戴廉增画作坊的门,小胡子老闾还在高卧未起,头枕一堆画,足登一夜壶。看有客自远方来。这么一不亦说乎,就翻身起来,换上茶壶。现在年关已近,画是不印了,只忙于推销工作。还报告我们:近来常有从天津各地来参观的;把田慰严他们三人也抱怨一顿,照片没有洗来,未免失天下之大信。”
  这次对画店老掌柜的描摹虽笔墨不多,但颇为传神。更巧的是,最后所叙“近期有三位天津朋友来参观,拍摄照片并许诺送来,未能兑现”一事,指的就是《杨柳青年画访问记》中金肇野、来依、田某三人的古镇之行。且从文中可知,田某名叫田慰严。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肯定这两篇文章中提到的戴廉增画店同为一地,而被采访者戴氏老掌柜也同为一人。
  其实早在此前的1932年11月7日,《益世报》上就曾提到过戴廉增画店。《河北各县特产调查》一文这样写道:“杨柳青镇产年画,最著名……庚子以后,为画业盛极之时,至今存在者,惟有廉增一家耳,店主戴文书,住河南草坝。”从画店位置来看,与前文所述一致,都是河南草坝,因此也应同为一家。但这里所说的“店主戴文书”是前面的那位“戴氏老掌柜”吗?这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此时,我依稀看到了一个家族上下几代人的薪火相传,正是他们对杨柳青木版年画矢志不渝的坚守,才缔造出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本书分寻根成果、风物掌故、传说故事、当城砦考栏目,收录了《津西民间文化调查》、《田连元习武杨柳青》、《杨柳青老平房结构中的“天沟”》、《杨柳青插柳驱联军》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博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戴廉增画店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