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文发德”羊肉铺的发展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421
颗粒名称: 杨柳青“文发德”羊肉铺的发展史
分类号: F326.3
页数: 3
页码: 72-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魏振安在1927年到杨柳青做卖羊肉生意,历经艰辛,但凭借忠厚老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逐步发展。1937年生意因战乱而面临困难,通过与当地有势力的人合作,生意得以继续发展。后来面临羊肉货源问题,大伯冒险到各地采买,开拓了销售渠道。
关键词: 杨柳青镇 羊肉铺 发展状况

内容

我的祖父叫魏振安,是现河北省大城县大祥村人。公元1927年经友人赵化南介绍到杨柳青做卖羊肉的生意,那时中国北方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我的祖父家境贫寒,以租地为生,在农闲时买一两只山羊宰杀后赶集去卖,以此糊口。那时,我父辈弟兄5人,全家7口只靠他老人家一人劳动难以养家,生活很是穷困。
  当时在杨柳青东南洼一带有很多土窑烧砖,供镇里大财主盖大砖瓦房。当时,烧窑、背砖坯子的全是大城青县一带的农民,其中就有我祖父的友人赵化南,他是大城县赵良村人。在工闲时到镇上买点零用品,看到杨柳青还比较繁华,到过年回家时跟我祖父提起。当时我祖父思考再三,被生活所逼无奈,手推独轮车,步行到了杨柳青,开始了我们魏氏家族三代人在杨柳青艰苦创业的历史。
  异地他乡,举目无亲,在此要站住脚跟并生存下去谈何容易。我的祖父只凭着中国农民素有的忠厚老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实实在在做生意,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终于到了1931年生意上有了点起色,那时我的父辈大伯、二伯均已成年,也相继到杨柳青帮着干小工学徒。这时有了帮手,生意上有了转机。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由于祖父操劳过度染病去世,这个打击太大了,重担全部压在了我大伯父和二伯父身上,当时我三伯父,我父亲年纪尚小,干与不干进退两难。在关键时刻我的祖母魏苏氏出面,下定决心在杨柳青要干下去,资金没有到大财主家去借高利贷,全家6口人在祖母的带领下开始了生存和发展的大搏斗。全家人没日没夜地奋斗。艰苦经营到了1934年,经过两代人前仆后继8年的努力生意有了发展。杨柳青八街河沿大街195号有了自己的门市房,就是店铺。有了店铺得有字号啊,当时全家人商量正式起用了“文发德”羊肉铺。这“文发德”三个字据家父讲很是动了一番脑筋的,“文发德”这三个字,第一个“文”字,就是说要文明经商,诚信守用的意思;第二个“发”字就是发展、发家、发财之意;第三个“德”字取于父辈家谱字“德”字,如大伯父魏德林,二伯父魏德隆,三伯父魏德裕,家父魏德润。“文发德”字号概括一句话就是“德”字辈兄弟四人文明经商、诚信经商、发家致富之涵义。家父讲,当时还请了文人题字、挂匾,热闹了一番,很是风光了一回。说来也怪,这么一热闹,名声传出去,买卖红火起来。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广告的作用吧!相继在现在的杨柳青九街河沿大街17号又开了一个分号,取名“瑞发德”,羊肉铺的伙计们习惯称呼两个门市为东柜,西柜。至此生意发展起来了。到1937年秋,日本入侵中国,当时,社会治安很乱,国民党政府南逃,日伪军入驻,闹得人心惶惶,地痞流氓也趁机出来捣乱,像我们这么一个外乡人又在本地小有名气,那真是每天“光顾”,又吃又拿,眼看着买卖干不下去了,全家人聚在一起商量着是继续想办法干下去,还是变卖家底回老家。这是“文发德”羊肉铺发展上的第二次考验。最后有人提出找当时住在杨柳青镇河南16街的刘丰刘爷。此人当时开猪肉铺,还开棉花栈。与大伯父有些交情,老人家也是买卖人,比较忠厚,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刘兆祥,二儿子叫刘兆泰。刘兆祥当时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官、私两面都吃得开。与当时日本驻屯军的翻译有交情,出进日本宪兵队平常。尤其在那个年代,日本鬼子刚到中国不可一世,老百姓看见日本兵都躲着走,他却出进宪兵队,我大伯带着礼品去拜见刘丰老人,进门净说拜年的话,寒暄之后话入正题。提出与刘老爷合伙干买卖。说是他刘兆祥身不动膀不摇,不出一分钱,只顶个合伙的名称,便十股抽一拿干股。刘家当然高兴了,送上来的天鹅肉哪有不吃的理。这一招还真管用,借助刘家的这点势力,那些地痞流氓伪保安一听说“文发德”有刘兆祥的股份,一个个的再也不敢捣乱了,买卖得以继续干下去。这样一年下来一算,刘家也得有几万块钱的进项,刘家更是用心维护“文发德”了。生意有了发展,羊源成了问题。1942年,日本鬼子侵占中国,实行“三光”政策,对解放区进行全面扫荡和封锁。老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各地土匪恶霸占据一方横行霸道,物源流动不畅。一方老百姓的物产卖不掉,一方百姓无食可吃,无物可用,我大伯父魏德林冒险到保定地区,唐县、高阳、易县、曲阳一带去采买。其中在唐县西部有个叫商屯村的大村子,有一家开羊店的,店主叫万群,此人很有经商本领,他每年秋季到太行山河北涞源,山西灵丘一带去组织羊源。到唐县聚集,并组织那里的山民自赶羊群到他店里吃住,他给联系销路,按现在说法就是中转站吧。我伯父买到羊后一群一群地雇人往杨柳青赶。一般一群羊是120只左右。到杨柳村要走5到7天。羊源来到后,组织加工屠宰上市。由于肉质好,价格低,迎合了广大平民的购买水平,因此销量很大。随着货源的进一步扩大,最多时一次进上千只羊,杨柳青已经消化不掉了,又把眼光投向了天津市场。
  刚开始在天津南门租了一间门市房。取号“鸿发德”,是大大发展发财之意,后又在西广开天津三场内干加工批发,取名“德隆号”,主要供天津市内各回民馆。小羊肉铺和走街串巷的小行发,一天达几十只到上百只之多。把羊皮积存起来,到来年春天羊肉买卖淡季之后加工皮革,在南开区华家场大街苏家胡同5号买房5间,与河间人宋艳丰合伙成立皮革厂,起字号“聚隆号”。宋艳丰占五分之一,以技术入股,“文发德”占4股。买卖扩大了,分号增加了,人手不够用,从原籍请来了族人魏德荣、魏德森兄弟二位分别盯摊、守柜。这时大伯父家的两个儿子魏兰亭、魏竹亭业已学成回家,帮着记账,跑外。至此,魏家羊肉铺从杨柳青发展到天津市内并扩大。到天津发展后不能只靠在河北、山西、山东一带购羊,继而走铁路线到了张家口,内蒙一带去采购,一趟就是几车皮或者十几车皮往天津运。当时在张家口,伯父魏德林有个外号叫魏大肚子,就是卖家有多少要多少,能量大的意思。去内蒙古呼和浩特都是乘飞机来回往返。据父辈讲,1948年解放前夕,“文发德”、达到鼎盛时期,在天津的同行业是数第一位的。此时,魏氏全家共有6家买卖。分别是杨柳青的“文发德”“瑞发德”;天津的“鸿发德”、“聚隆号”、“德隆号”、“德格兴”。全家有四个大院,兄弟四人分住,人口总数达到40余口,房屋达到102间,资产在百万之上。1948年冬天,杨柳青解放,兄弟四人分家析产,分别请了四个中人,他们是刘宝文、徐广义、杜云桐,还有帐房赵先生帮着分了一个多月才分清。公私合营后,分别加入合作组织,在“红光肉铺”一直干到退休。房屋除去各家居住以外,多余房屋由房管站代管,1964年“四清”运动评定成分时被定为资本家。
  现父辈魏德林、魏德隆、魏德裕三人已去世,只有家父魏德润键在,已85高龄。(写于2003年)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本书分寻根成果、风物掌故、传说故事、当城砦考栏目,收录了《津西民间文化调查》、《田连元习武杨柳青》、《杨柳青老平房结构中的“天沟”》、《杨柳青插柳驱联军》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魏立亭
责任者
魏振安
相关人物
赵化南
相关人物
魏德隆
相关人物
刘丰
相关人物
刘兆祥
相关人物
刘兆泰
相关人物
魏德林
相关人物
万群
相关人物
宋艳丰
相关人物
魏德荣
相关人物
魏德森
相关人物
魏兰亭
相关人物
刘宝文
相关人物
徐广义
相关人物
杜云桐
相关人物
魏德裕
相关人物
魏德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