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福寿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417
颗粒名称: 天津的福寿宫
分类号: K928.74
页数: 2
页码: 62-63
摘要: 本文介绍福寿宫是天津市西青区的一座道教宫观,建于明弘治年间,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天津天后宫的建筑规模。大殿供奉道教最高三位仙家,中殿供奉玉皇大帝,前殿供奉观世音菩萨、眼光娘娘、碧霞元君等佛、道教传说人物塑像。福寿宫在民国时期曾举办“蟠桃会”盛大庆祝仪式,灾荒年还赈济灾民。但在解放战争后期,因国民党军队实施大规模所谓“并村”计划,福寿宫被拆除,部分建筑材料被运到天津市里构筑防御工事。现在福寿宫遗物尚存一些柱础石、经幢、石望柱、石旗杆、石牌坊构件等。
关键词: 天津市 福寿宫 道教建筑

内容

大运河宛如一条玉带,自东而西穿过天津市西青区境内。昔日在大运河畔小稍直口村附近坐落着一座松柏森蔚、殿宇弘广道教宫观—福寿宫。这是一处纯粹道教建筑群,当地乡民亦称之为“乾坤福寿宫”。地方史料又有称其为“大王庙”者(清同治版《续修天津县志·卷三》),其建筑规模仅次天津天后宫。据查,福寿宫大约始建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是大殿三进,主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系楼阁式重檐歇山造。主殿供奉道教所崇拜的最高三位仙家,即三清神塑像;中殿供奉着玉皇大帝塑像;前殿主要供奉着观世音菩萨、眼光娘娘、碧霞元君等佛、道教传说人物塑像。真可谓是释道会宗、仙佛并蓄。最奇特的是在这座道教宫观东南方向还建有三座单体的高大喇嘛塔,其中一座在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因暴雨冲刷将基础破坏而坍塌。
  福寿宫是中国道教协会所在之处北京白云观直属宫观。其住持道士属于道教全真教龙门法派,皆为出家道士,宫内住持系北京白云观直接选派的高功法师。最后一任住持道士俗称刘教寿(音)。龙门派奉邱处机为教祖,其宗旨不仅是清静无为,修身养性。还着力提倡社会和谐(三界都是亲)。1913年11月,天津成立“中华民国道教总会天津分会”,这位刘姓道士甫任“中华民国道教总会天津分会”会长职。福寿宫在当时占有一定数量的田亩,每年只粮租一项便收入甚丰。所以福寿宫在大殿两厢辟厢房若干间用于行脚道士僧人挂单居住。清代末叶,著名爱国将领聂士成在衰微之时,曾来此挂单,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援引民国版《天津县新志·卷廿五》载述:“福寿宫,在小稍直口,后有高楼可眺远,今于其中设小学堂。”民国初年,在天津市著名教育家、书法家严修首倡之下,将福寿宫内空闲房屋改辟为“天津县民立十二两等小学堂”,并亲自予以题写校名。嗣后,严修辞世后便葬于福寿宫附近。在二十世纪20、30年代,每逢农历的三月初,是福寿宫最热闹的日子。在这里福寿宫要为王母娘娘寿辰举办“蟠桃会”盛大庆祝仪式。此时宫门大开,四里八乡的农民纷至沓来,一时间人头攒动,高跷、舞狮、法鼓等各路民间艺人齐来献艺祝寿,热闹非凡。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夏,天津市连降大雨,市区平均水深1米,成为一片泽国。日伪统治当局熟视无睹,不法奸商囤积居奇,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福寿宫众道士大开宫门,并在宫内设粥厂,赈济灾民,此善举博得灾民一致交口赞誉。
  解放战争后期,平津战役即将开始之际,驻防天津的国民党军队于1947年底以“扫清城防射界,以免共军籍以袭扰津市”为荒唐借口,在天津郊区丧心病狂实施大规模所谓“并村”计划,扩大无人区域,导致今西青区境内小园、大园、小稍直口、前园等村庄民房皆被拆除。造成相当一部分农民流离失所。位于小稍直口村附近的福寿宫亦未能幸免于难,该宫被拆除后,其砖、石、木材等一部分建筑材料被国民党军队运到天津市里构筑防御工事,企图负隅顽抗。新中国成立后,有原属福寿宫的铁吼两尊,被国家搬移至天津市人民公园公开陈列。
  1992年,笔者参加西青区文物普查工作,福寿宫遗物尚存,其中包括柱础石、经幢、石望柱、石旗杆、石牌坊构件等。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本书分寻根成果、风物掌故、传说故事、当城砦考栏目,收录了《津西民间文化调查》、《田连元习武杨柳青》、《杨柳青老平房结构中的“天沟”》、《杨柳青插柳驱联军》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刚
责任者
刘教寿
相关人物
聂士成
相关人物
严修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