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香塔老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415
颗粒名称: 杨柳青香塔老会
分类号: K892.421
页数: 6
页码: 53-58
摘要: 本文介绍杨柳青香塔老会是一种民间花会,最初为佛门中礼佛仪式之伴奏乐,后来散至民间,融和其它佛、道、礼音乐,形成专为民间家庭喜庆之事、社会祭祖敬天仪式、大众娱乐、花会表演、庙会、红白喜事等而演奏的音乐。该会以弘扬正法(包括儒、释、道三教),驱除邪恶,为天下百姓祈福迎祥为教旨。香塔老会初名为香塔善事,供奉混元神仙,取“混元初开,乾坤始典”之意,被视为该会老祖。其门派属“混元门源沌教”,教旨为弘扬正法(包括儒、释、道三教),驱除邪恶,为天下百姓祈福迎祥。
关键词: 杨柳青镇 香塔老会 民间花会

内容

杨柳青香塔老会是杨柳青十四街的一道民间花会。最初为佛门中礼佛仪式之伴奏乐。散至民间后,由民间乐师们融和其它佛、道、礼音乐,逐渐形成专为民间家庭喜庆之事、社会祭祖敬天仪式、大众娱乐、花会表演、庙会、红白喜事等而演奏一种音乐,又是老百姓祈福纳祥、驱邪延寿的伴奏音乐。
  香塔老会初名为香塔善事,供奉混元神仙,取“混元初开,乾坤始典”之意,被视为该会老祖,其门派属“混元门源沌教”,教旨为弘扬正法(包括儒、释、道三教),驱除邪恶,为天下百姓祈福迎祥。明天启三年(公元1624)由香塔老会先师贾明枝从下庄子(旧称谓),现西马村东移植到杨柳青(旧时也称太平庄)。1948年杨柳青解放以后,香塔善事归14街大队所有,改称先进音乐会。1968年香塔老会被视为“四旧”,砸碎匾额,烧毁各种物件,活动被迫停止。1983年在十四街大队的组织下,通过八位老师傅(其中有薛桂林、王益忠、潘再俭、潘再禄、畅玉章、王益和、王益林、王益山)精心策划,老会重新启用原名香塔善事,在此基础上又吸纳了新会员22人,活动逐渐恢复。有人认为旧名不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因此更名为香塔老会。它从始创人贾明枝起传至现在已有十一代。他们分别是第一代掌门人贾明枝,第二代掌门人张天禄、王朝清,第三代掌门人潘成宝,第四代掌门人讳名,第五代掌门人潘士祺,第六代掌门人徐盛国,第七代掌门人赵富荣,第八代掌门人桑利柱,第九代掌门人薛桂林,第十代掌门人王益林。除掌门人外香塔老会内设指导教师、教导师,主要负责会员们的道德规范和教习法鼓技艺、音乐、律谱等。据记载他们是第七代的指导教师朱宝贵,教导师安成铭、潘贵俊、潘贵发、潘贵金。第九代的谢广昌、李彩章、王益忠、刘振海、张绍山。第十代的指导教师王益和、畅益章、潘再路、王益山。香塔老会选举掌门人的规定比较严格,但产生的方法比较宽松。怎么讲,它的方法有二:一个是大伙公认的;再一个就是上一任当家人亲传弟子,也需要大伙认同。无论采取哪种方法被选人都必须符合一条,即有大公无私、一心向善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技艺、技法上有超群的本领,又有广博的宗教知识。在认定指导教师、教导师的人选上采取了折中的标准,即在思想品德和技艺、技法两个方面可以有所侧重,但两者还是要兼顾。
  香塔老会在清光绪初年以前,会址暂居在西街福兴胡同路西东房两间,后移至白衣庙对门占用东房两间。1935年,香塔老会在白衣庙南“公善助水”水会对门,辟出一个院落,并盖南北房各一间,东厢房三间,1949年连同老会一起由十四街公所收回。改革开放以后,十四街大队辟出房间为老会专用活动场地。1993年1月又拨三间砖房作为会址。老会的音乐一般有法鼓乐、吹奏乐、唱念乐,在特殊的活动中三种乐合一。它所用乐器(或称法器)有鼓、钹、铙、板、铛子、笙、管、笛、云锣、木鱼、罄、手罄、钟等。它的执事队伍包括六对茶挑、中角灯高罩、串灯、气死风灯、圆笼、罩筐、大图、大(门)旗、小旗、软对、硬对等人员。上述两项人员加在一起有100人之多,出行活动大队人马浩浩荡荡,但组织起来也很不易。一有活动,四天前传话下去,直到队伍上了街,人员才逐渐凑齐。
  为嘛称香塔老会?又为嘛用香塔作老会的标志?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要从佛教说起,但解释起来又非常难说清楚,只好用老百姓的话做解答。塔这种建筑物是佛家专用,是专门为已故、德高望重的僧人筑的纪念碑,而香是人们日常用品,比如在佛爷面前烧香,是人们带着期盼、祈求的心理进行的一种祭祀仪式。用香堆成的塔,老会抬着它参加重大活动,会员们吹奏礼佛音乐。在此时,塔起的是佛的作用,也就是塔即是佛,佛即是塔,而香即代表了万民敬仰之心及善心,由万民的善心融筑成塔,即佛。至此,上述问题的答案可以释然了。香塔老会最初被移植到杨柳青是没有真正的香塔,只用一股股的香搭堆而成的一个塔形,故名香塔。后,在布帐上勾画塔形,不久又改为针绣。这些均不耐用,故试用木料搭建塔架,并挂上纱灯,晚上点燃蜡烛,以为香塔。至1742年(清乾隆七年),香塔善事的全体会员以及社会信士捐款出资,杨柳青西街曹家园子的安爷操持,制作而成纯正的木塔,为了突出香塔的“香”,又特意在每层的塔门上镌刻香条以示标志。转年,七层木塔制作完成,会员们心气旺盛,增添了香塔善事的前场、法鼓的钹、铙以及笙、管、笛等乐器。1968年,“文革”高潮时,七层木塔作为迷信物件被烧毁。1995年12月31日在十四街村委会的大力资助和社会各界信士、香塔会员的纷纷解囊中,七层木塔又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在制作木塔的过程中,为了公正、无私,筹备之前就成立了建塔委员会,并选出潘洪文为工程第一负责人,刘树敏协助工作。
  1945年,法鼓的鼓架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大伙集思广益,各显技艺。在会长谢广昌主持下,刘师傅设计图纸,高师傅下料,工艺雕刻是李师傅,杨柳青知名书法人士戴绩臣题字,朱焕亮负责在铜牌上刻字,并镶嵌在鼓台上,最后由潘在田油漆彩绘。这个鼓台做出来那叫一个“俏”,既古朴又典雅。鼓台上的护栏用透雕法雕刻春、夏、秋、冬四季花卉,细致入微、小巧玲珑。四头憨态可掬的狮子替代鼓台四条腿,结实耐用。鼓台护带边透雕藤萝花,寓意老会福寿绵长青春永驻,护带挡板上镌刻九狮团龙图,九条雄狮形态各异,活灵活现,寓意老会吉祥美满,技艺超群永远独居鳌头。挡板中央镶嵌“香塔善事”四个大字周边衬刻葫芦丝弯儿缠缠绕绕,寓意老会千秋万代传承不息。它的下角及周边刻有暗八仙,对称刻有佛八宝(轮螺、宝伞、白盖、莲花、金鱼、盘长等),寓意护佑平安,如意吉祥。设计两根抬鼓大杠更独具匠心,冲前的杠头削为龙头,鬃毛乍起,凸出的地方衬有铁罗旋,红绒球微微抖颤,龙尾上翘衬蓝白相间云朵,两条龙雄浑伟岸,如蛟龙入海,似乘风九天,寓意老会蓬勃向上,锐意进取。此鼓台乃为北方一绝。“文革”时期,香塔老会被视为“四旧”,遗存的旧物被砸、烧,而鼓台被老会第九代掌门、当家人薛桂林及时匿藏在家中而幸免。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那个历经千难万险、始终不肯离弃的鼓台。它虽年已古稀,但风韵依旧,让人们亲眼领略老一代民间艺人高超艺术。
  另外,畅玉章老师傅把花挑子和一些经卷匿藏在菜园中的机井房内,逃过火烧劫难,这些古老的器具如期能够重见天日,完全得益于他们的功德。而王益和老师傅更是凭着他对民间艺术的情有独钟和一腔热血,凭着他对香塔音乐多年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在无任何借助的情况下,仅用了半年时间把百年来散佚在民间口头上的旧香塔鼓曲、吹奏曲、演奏对口曲整理编辑成《香塔老会音乐曲》、《香塔老会法鼓曲》、《香塔老会音乐对口曲》等三本教材。它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传统旧有的以口传授为主的民间传徒方式,更使香塔这一民间艺术得以顺利传承下来。要感谢薛桂林老师傅,感谢畅玉章老师傅,感谢王益和老师傅以及对香塔老会做出贡献的人们,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功绩将永远载入史册。
  香塔老会有一条从一而终的信条,即以善为本,专为穷人服务。有了自上而下的组织机构、执事队伍、活动道场、内外联络系统以及齐备的应手乐器、传承下来的佛教音乐和技艺超群的会员们,特别有了标志性徽标—香塔和漂亮的鼓台,因此,不光百姓有事找老会,杨柳青八大家有婚丧嫁娶、做寿、祭祀家庙也找香塔,就连天津东浮桥一带的商铺开张(此地杨柳青商人居多)也邀请香塔老会吹奏唱乐,以示庆祝。香塔老会的名声和影响不断扩大。于是1930年法租界巡捕周敬怡(绰号周三道)发出邀请,参加其母之发丧仪式。老会会员们白天为其母吃斋念佛,晚间做超度仪式。送殡的那天,途径现在的滨江道、东马路、北马路,观看者人山人海。他们把古老的佛乐吹奏得低蜿迂回,如泣如述,又高亢悲壮,如高山仰止,震撼人们的心灵,激荡三条街,叫好之声此起彼伏,而名噪一时。
  1930年前后,香塔老会有四人相继去天津市内充当道人(火君道)。他们是韩宝有(绰号大面韩三,亦称铁嘴韩三,在天津卫一带号又称吹爆管子)、曹德荣、韩凤柱(绰号云遮月)、张金荣(绰号小老道),他们均有各自拿手绝活。铁嘴韩三在吹、打、敲、念诸方面堪称技艺娴熟,在管子吹奏技巧上更有独道之处。有一位出家僧人世称“铁嘴宝山”也精于此道,闻江湖传言,甚是不快,遂找到韩三,与之比试,两人在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情景下,轮番独奏,最终因铁嘴宝山和尚稍逊一筹而居下。曹德荣不但各种乐器演奏及唱诵俱佳,而且见多识广,在研习各种宗教理论及民族习俗方面均有很高造诣。北京雍和宫喇嘛高僧慕名前来拜访,两人促膝深谈,华山论道,交流多种法器演奏技巧,最后两人互相倾心,成为最好朋友。韩凤柱除各种法器使用娴熟外,唱诵经卷是绝活。那条金嗓子非常人所能比,高亢悲丽,低婉廻啭,可谓雅俗共赏,天后宫一带称他为“云遮月”。张金荣比上述三位年龄稍小些,长得精神伶俐,因此有“小老道”之称。他在音乐方面颇有天赋,一学就会,一点即通,他演奏各种法器感情投入,表现淋漓尽致,在技巧上追求干净利落,而这些本领使别人望尘莫及,令同行侧目。他们分别在天津的玉皇阁、吕祖堂、城隍庙、净业庵、水月庵(南善堂)、石桥玉皇庙,最后均落脚天后宫,参加佛事活动。
  重新组织起来的香塔老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老师傅的带领下,每年参加区、镇两级组织的花会表演,参加了电影《神鞭》的拍摄活动,曾多次受邀杨柳青博物馆,表演民间音乐供国内外游客欣赏。1986年,在中国民间音乐集成汇演中,与会专家一致肯定了老会所表演的艺术性及演奏的曲子,盛赞无论从曲调、韵律,还是曲子的完整性,在中国北方都是绝无仅有的。1994年又重新参加了天津博物馆、天津“天后宫”传统皇会表演,演奏水平得到其管委会的肯定。96年再次受邀参加皇会表演,曾获锦旗“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百年皇会继承更新”锦旗一面。它充分肯定了香塔老会与天后宫百年历史的渊源关系,也肯定了老会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前提下,不断创新的精神。2002年举办“天后圣母”诞辰1042周年大型祭祀活动,老会受邀参加,并特意被安排在正殿作为祭拜仪式的音乐伴奏。活动结束后,天津博物馆、天津“天后宫”管理委员会授予香塔老会铜牌一块,上题有“天津皇会”四个大字,正中央烙有“天后圣母”之钢印。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本书分寻根成果、风物掌故、传说故事、当城砦考栏目,收录了《津西民间文化调查》、《田连元习武杨柳青》、《杨柳青老平房结构中的“天沟”》、《杨柳青插柳驱联军》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文路
责任者
贾明枝
相关人物
薛桂林
相关人物
王益忠
相关人物
潘再俭
相关人物
潘再禄
相关人物
畅玉章
相关人物
王益和
相关人物
王益林
相关人物
王益山
相关人物
张天禄
相关人物
王朝清
相关人物
潘成宝
相关人物
潘士祺
相关人物
徐盛国
相关人物
赵富荣
相关人物
桑利柱
相关人物
朱宝贵
相关人物
安成铭
相关人物
潘贵俊
相关人物
潘贵发
相关人物
潘贵金
相关人物
谢广昌
相关人物
李彩章
相关人物
刘振海
相关人物
张绍山
相关人物
潘再路
相关人物
潘洪文
相关人物
刘树敏
相关人物
高师傅
相关人物
朱焕亮
相关人物
潘在田
相关人物
王益
相关人物
周敬怡
相关人物
韩宝有
相关人物
曹德荣
相关人物
韩凤柱
相关人物
张金荣
相关人物
吕祖堂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