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木版年画传统技法浅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354
颗粒名称: 杨柳青木版年画传统技法浅谈
分类号: J218.3
页数: 6
页码: 106-1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木版年画在人物造型和构图上秉承传统,但在材料运用、绘画方法和题材选择等方面也有创新。它在民间普及度很高,但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兴起而逐渐式微,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复苏并有人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传统艺术形式。
关键词: 杨柳青镇 木版年画 传统技法

内容

2001年春季的一天,我少年时的同学拿来一张画片,叫我给鉴定一下此画片为30×40cm左右的一副横式画面,只画了一匹白马,圆润而细劲的勾线,传达出马平静而傲视的神情,背景用厚重而均匀分布的靛青色做底色。整幅画面绰约而沉静。我的同学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是宋朝一个状元的后代,兄弟俩“靖康之乱”后流落到杨柳青—带居住下来。哥哥成家立业后从事农耕不问时事,荒废了学业,弟弟便做了此画留给哥哥,只身往大都谋事,一去不返。哥哥思念兄弟,不久辞于人世,便嘱咐后人世代珍藏此画。此故事不论真假。但画片放在我的面前,我反复查证,画面厚重的靛青色、马用淡赭灰轻染、清晰而潇洒的粉撕毛效果,就犹如蓝宝石上闪烁的光芒。我认为是元朝的年画粉本,证由便是元朝是马背上得天下,统一中国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元帝国,有傲视天下的雄心。此画就是杨柳青年画的早期作品。后读到何正慈先生的《杨柳青年画采风工作小记》记叙的:在廿世纪五十年,在上海,美协的陈秋章先生拿出收藏的早期的杨柳青年画粉本,都是仕女娃娃题材的精细雅致的作品。《育婴图》,画上美人穿的蓝色衣服,小孩穿的也是蓝色的,背景也是蓝色的,这三个蓝色用得妙极了,即有区别,又和谐统一,脸部的烘染用色都和后期杨柳青年画的技法一样了。偶在一些细小部位用了红色和朱磦,这便是“三蓝墨加银朱”的敷彩方法。上面的事实说明了一个问题,自宋“靖康之乱”后至明初的二百多年间,不论是为了避战乱迁至,还是元朝迁移民至此,以杨柳青为中心,沿运河两岸居住村落是村落相望、鸡犬相闻的情景了,而作为有文化背景的人家更是诗书传家了。靛青色是本地土产,而蛤粉的使用更是取之不尽,加上运河的运输渠道,这些条件的必备,给了杨柳青年画产生的条件,“北宋画传杨柳青”便是“过稿年画”流传的写照,这个时期应是杨柳青年画的初期阶段,它的艺术特点还是传统人物画的继承,只不过在本地特产材料的使用上,开始有了本地的风貌稚形。
  最初的南粮北调,主要靠内陆河道运输。南宋灭亡以后,江南粮食和其它物资的北运,利用的还是隋代开凿的运河。当时运河的走向是由杭州至镇江,过长江北入淮水,西逆黄河至中漆(今河南省封邱县),然后陆运货物等至淇门(今河南省淇县东南),再通过御河(今卫河)、白水至通州(今北京通县),再陆续运至大都(今北京)。这条水陆并用的路,由于绕道极其不便,为了解决内河运输问题,元朝还在1289年至1291年的三年间,动用了大量民夫先后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贯通了南起杭州,北至大都,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元代整修的新运河采取南北取直的弦线,总程比隋代的运河缩短了900公里,杨柳青镇中的南运河,便是这次重修贯通的。运河使南北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保障运河的畅通,元还安置部分民夫定居运河两岸,并几次迁民沿运河建村落,三里一村,五里一店的村落位置便是这时形成格局的,这种散落式的村落格局,使得人们的和合文化背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社会生活的需要有一个集散的中心,杨柳青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的作用便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一地区的中心集散地,包融性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杨柳青年画做为一种文化形式便在这地利条件下成长起来了。
  1368年明朝建立,至永乐年间的80多年里,诏徙江南九省富民充实京师,诏迁山东、山西、四川、河南、河北、滦州等地移民迁入杨柳青地域,占地立庄。
  山东登州府内黄县城南齐家坞村的齐健隆随先人(祖父),在永乐二年(1404年)迁人西桑园村。江南的戴廉增九世祖也从江南北迁杨柳青定居。齐家与戴家都是携画艺而来的籍户。
  大明的275年间,是杨柳青年画发展成熟的时期,在“过稿年画”的流传中,民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雕版印刷术的使用,使杨柳青年画的产量骤增。作为传统的雕版印刷术在民间主要供应香纸店的纸祃、灶王、月宫、冥纸、包装、标签等。画师、雕版刷印匠、画工的结合,使杨柳青年画很快风靡起来。这个时期,画师以出稿为主,间做一些供应上层贵族的,具有富贾吉祥内容的粉本年画(手绘年画)。雕版印刷匠人与画师的结合,充分利用雕版印刷技术,以套色木版画广泛流传于民间。现存于世的《风流绝畅图》木版套色秘戏图册,王树村先生收藏的《廿四孝》残图。便是这个时期的名作。日本的浮世绘画风也是在这个时期受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启迪发展起来的。(如:日本长崎《唐士妇人纳凉图》)。这个时期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人物造型准确舒服,以摹制传统人物画为主,还有着非常明确的人物画法的传统继承特点,只是在用色技法上、堆粉(点粉)的普遍使用,使杨柳青年画增加了立体感,浆色与水色、薄色与厚色、硬色与软色、多色与少色的使用,给画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效果。这个时期的年画题材更多地限制在吉祥富贵、福寿财禄的理想追求中。在经营方式上还是家庭小作坊的订货制。
  入关后的大清王期的建立,至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京师脚下的杨柳青更是由于漕运的兴旺,百业俱兴,成为华北平原的名镇,经济的繁荣,使杨柳青年画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画师、雕版师及印刷匠人、画工聚集在一起,行业组织普遍形成,杨柳青木版年画流传于山东、河北、西北诸省、东北三省等,杨柳青年画名扬长江以北,“南桃北柳”的年画格局形成。这个时期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已成定型;人物造型适度夸张,构图丰满严谨,色彩雅致而富丽;体裁形式多样化,更宜于北方人民生活方式的需要;题材内容更加丰富化,社会百象竟纳画面之中,倾向人性化需要,更加适合市民阶层的口味,社会化的需求,使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生产更加细化。职业的画师、专业的雕版、印刷技术人员、专业的画工大量涌现,社会化生产条件俱备,前店后坊的专业生产画店出现,以“健隆号齐家画店”、“戴廉增画店”为首的数十家店铺遍布全镇、南乡、天津城里、北京打磨厂内、山东仓上、杨家埠等,并有河北武强人来杨柳青耍手艺,后回武强开画店等。这个时期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特点为:体裁形式上以实用为目的的规格更加标准化、多样化。题材内容上以体裁形式的需要规定内容外(指门神、窗傍、月光等),更增加了欣赏性的画片儿。除传统的吉祥富贵、福禄寿喜的内容外,一些历史小说故事、戏曲舞台人物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生活民俗民风、全景山水、花鸟鱼虫等无所不包。在年画造型上,秘传口诀成为艺术造型的标准,这种程式化的要求,保持了传统的连续继承,使得地域风格特点格外鲜明。在生产时间上,有春版和秋版之分。在表现方法上,有金碧工笔细活,有“二细子”,有俗称“卫抹子”的粗笔写意活。在技法特点上,有横躺上墙的贴画活法,有粉脸摆笔的斡染法,有软硬对比的衬色法,有平涂布色上的堆粉法,有青磁底印金彩绘法,有拓印素色法,总之,要体现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线骨、刀风、版味、色韵的独特风貌。
  道光以后至清末,国势日下,杨柳青地域的人民生活困苦,杨柳青木版年画也走向下坡路,为了争夺市场,开始向广大农村普及,杨柳青木版年画除在本镇及南乡三十六村生产外,又在东丰台、宁河、东北沈阳等地设点生产,这种面对广大下层人民的普及物,以不考虑质量为佳,而以盈利为目的驱使,使杨柳青年画业日渐衰落,再加上农村人口的知识低下,使得杨柳青年画更加粗制滥造,虽有部分精制作品,但都淹没在粗制印行射利文稿的汪洋大海中,一些名画师的画稿得不到印行,只得束之高阁。
  民国成立,结束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五四新文化运动,“改良年画”盛行在军阀混战的炮火中,直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杨柳青年画除在题材内容上增加了“时事描绘”外,木版的年画江河日下,石印杨柳青年画,胶印杨柳青年画的出现,给杨柳青木版年画带来沉重的打击。这个时期的特征表现为:以欣赏认知为目的的画片流行社会,以社会生活新鲜事物为题材,以新的印刷方法为载体,出现了传统木版年画、石版年画、胶版年画并行的局面,终在低廉的胶印年画成本下,木版年画趋向没落。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行使人民政权,杨柳青年画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恢复生产,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以出版传统杨柳青木版年画集册或画页扩大影响。随着现代生活的改善,杨柳青木版年画失去了实用功能目的,只作为保留项目残喘苟延地生存着。在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支持下,有志于改革年画艺术的专业画家、学者、老艺人等几经努力下,终因社会风气的流行,而使杨柳青年画停滞不前,这个时期的特点表现为:题材内容虽有传统题材的保留,以新生活为内容的题材出现,强调的是“创作年画”,更是绘画手段的翻版,完全失去了木版年画的丰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浪潮终于掀起复苏的杨柳青年画,又在杨柳青这块土地上吐绿含翠。经营者们有的努力挖掘传统的木版年画,有的探索使用丝漏版年画。(目的在于保持版印的味道效果)
  我们通过上述历史的分析,笔者认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优良传统是:(1)线描为杨柳青年画的生命线,画师的稿本、雕版师的刻法、刷印匠的经验,都是为了年画中造型的轮廊线的效果,要叫线立得住、挺得起。(2)色彩为杨柳青年画的灵和肉,画工的敷色、调色、摆放色相、使用色度、用笔方法等,要叫画面丰富而和谐,要有感觉氛围。(3)造型为杨柳青年画的镜子,人和器物、背景,一定要有时代生活的特点,还时代生活之真。(4)夸张为杨柳青年画的风貌,删减增添是为了人和物的主次分明、特点突出,决不是变形的装饰画。(5)姿态为杨柳青年画的性格,人物的动与静,器物的摆放,背景的衬托,都是为了神韵的透现。(6)和为杨柳青年画的灵魂,人和器物,时代背景,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统一在题材内容中空出理想中的信仰核心。也是年画服务于社会历史的岁月记载。
  绘画材料的运用,丰富的表现方法,继承的民族素养,时代的审美特征,是杨柳青年画的永恒生命力。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本书分历史研究、名胜古迹、地方文化、人物春秋栏目,收录了《古镇杨柳青的民间禁毒历史与传说》、《杨柳青药王庙的戏楼》、《杨柳青年画<霸王出世>图考》、《杨柳青年画师与中国近代大事件》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宝铭
责任者
何正慈
相关人物
陈秋章
相关人物
齐健隆
相关人物
王树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