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洋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348
颗粒名称: 古镇洋楼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4
页码: 84-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是一个以小洋楼为代表的城市,小洋楼已经成为天津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天津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天津在上世纪初期发展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和国际大都市,许多列强在天津租界上兴建了风格迥异的洋楼。其中,杨柳青老火车站是一座百年前的洋楼,它陈述着杨柳青古镇小洋楼的故事。这座洋楼在建筑风格、装饰细节等方面都展现了精湛的工艺和严谨认真的精神。然而,由于发展需要,这座洋楼可能面临拆除的命运。在杨柳青新车站上车的乘客们可能并不知道,就在不远处有一座西洋风格的老车站,展现着昔日的辉煌和岁月的沧桑。希望这座老车站能永远保持健康和平安。
关键词: 杨柳青镇 名胜古迹 古镇

内容

俗话说:“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不知不觉间,小洋楼已经成为天津建筑的典型代表,更成为天津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现如今,很多来天津的朋友,都要去五大道转转,为的就是感受一下天津小洋楼的异国情调。
  据《1907年中国纪行》中的描述:“1907年5月30日,我们乘火车离开北京,很快就到达了天津。这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港口城市,有许多租界,同庄严的北京城相比,它的繁华程度让我们吃惊。到处可以看到欧洲人,他们大部分都讲英语。”从这只言片语中,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20世纪初叶津城的风采。那时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已经发展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国际大都市。相比于北京千年古都的肃穆气息,天津经济中心的活跃氛围在全国都是无人能及的。说到“国际大都会”首先一个特点就是国际化。在上世纪初期的天津城,就已经是到处可以看到欧洲人,随处可以听到英语了。这样的国际化程度相信在今天都是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难以做到的。虽然这样的繁华是建立在列强侵略的基础上的,但不容否认,在遭受屈辱压迫的同时,侵略者也带来了自己的优秀文化,小洋楼就是其中之一。也就在这一时期,天津被划分成九国租界。各个列强在自己的地盘上大兴土木,随之产生了风格迥异的数十片建筑区。其中既有像维多利亚路金融街那样高大宏伟的的公共建筑,又有像五大道街区那样精巧别致的私人公寓。
  从小生活在天津,是各国风情的建筑伴随我长大。可能是习惯了周围的这些花园洋房,也可能是有些审美疲劳,面对百年前的这许多建筑精华,我不免也有一种熟视无睹的感觉。
  小时候第一次去杨柳青,我就被古镇原汁原味的传统建筑风韵所深深震撼了。欣赏着鳞次栉比的高门大院和古朴别致的青砖灰瓦,我才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厚底蕴。
  而在杨柳青西北,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里,一座略显残破的洋楼,在诉说着古镇里小洋楼的故事。这就是杨柳青老火车站。
  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天津分册》记载“杨柳青车站大厅【杨柳青镇西1912年】修建津浦铁路时建造,占地面积575平方米,砖砼结构,上下两层,平面呈“口”字形,攒尖顶,盖红色大筒瓦,陡坡,开天窗,用粗壮的枋桷承挑屋檐。正面三扇大门、两侧边门皆拱券式,为仿日耳曼式建筑。”
  在2007年天津电视台举办的“知家乡文化遗产,爱天津历史传承”大型主题评选活动中,杨柳青老火车站被评选为“十佳不可移动文物”。也正是在这次活动的颁奖晚会上,杨柳青老火车站的文物代表人拿出了建筑屋顶上的一块灰白色老瓦,瓦上清晰地刻印着1912和德文字母。这片小小的老瓦,既为车站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线索和佐证依据,同时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当年外国人在施工中精工细作和严谨认真的精神。
  关金滕先生在2007年12月7日的天津日报副刊中撰写了一篇名为《杨柳青老火车站》的文章,其中回忆道“上世纪五十年代,住在镇内的百姓还多依靠镇中心的运河做为主要交通,如果必须坐火车时,就得踩着起伏不平疙疙瘩瘩的土路出镇北门,沿着一条两边长满杂草的小路,穿越沟坑约一里多地,奔向看似高高的一座别致、漂亮的洋式小楼火车站。快到近前还要爬一段高坡,那站房、站台都比四周高很多。那时的老火车站被数十棵古杨柳大树包裹着,常有不少孩子爬在树上观看来往的火车,那是一大乐趣。
  我曾在火车站内当过短期服务员。印象最深的是站内候车厅很高,也很宽敞,几排为旅客等车休息的长木椅,白天经常空着。当时穷人们很少买得起火车票,多去买便宜船票出门。候车厅内只有在冬天常有穷困人偎在炉火旁过夜。站台上多有运来的煤块、白灰、石料等物资,装卸工人抢先卸车时,满脸煤黑或满身白灰,令人相怜。每天只有很少几次旅客列车靠站,当站长从铁路专用电话得知要有客车停靠站时,就用力击捣站台上一段掛着的铁轨,发出命令,让服务人员出来接站、检票,放进旅客上站台,每次不过几人到十几人。此时最关键的是一名搬道工需用人力将来车道岔并在进入本站的轨道,以引领列车靠近站台。而当年每逢客车进出站都会由车上和车站上的值班站长举起绿色旗,吹哨发车开动……那时,这座洋建筑很抢眼,是本地最新奇、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说起来有点儿惭愧,这座老火车站应该说是我在杨柳青认识最晚的一座建筑了。早就知道杨柳青有座火车站,但因为新老两座车站不在一地,所以一直没注意过在新站房的不远处,还有一座百年前的老车站。直到2007年的那次“知家乡文化遗产,爱天津历史传承”活动,我才第一次了解这座百年老站的历史。后来,我还专门去车站进行过拍照。在车站的院子中,一位铁路上的师傅跟我说,“赶紧拍拍吧,说不定哪天就拆了。”《西青区志》上有一张二三十年前老站房的照片,我一直想在原来的位置用原来的角度拍摄一张新照片,用新老两张照片进行新旧对比。但这老照片的拍摄地点应该是在火车道上的。现在,这里已经是全封闭电气化设备了,想站在当初的位置上已经是不可能了。我只好绕道火车站后面的杨柳青货场,扒着铁道的护栏,尽量寻找与老照片相似的角度拍摄了一张角度大致相似的新照片。
  前不久,我在抗战时期日本发行的一本名为《光辉北支战线篇支那事变出征纪念写真帖》的日军宣传册上发现了一张这座车站的老照片。从画面上推测,照片应该是拍摄于1939年的天津水灾时期。另外我还发现,那时的车站只有候车大厅的主体建筑,而另外的附属建筑均未建成。
  从2009年开始,因为天津西站改造的缘故,杨柳青站成为了西站的临时客站,小站一下子被客流的喧嚣打破了原本的寂静。我相信当多数乘客都还不知道,当他们在杨柳青新车站上车时,就在不远处,还有一座西洋风格的老车站展现着昔日的辉煌和岁月的沧桑。
  8月初,我去上海出差,在返程途中上我发现列车也在杨柳青站停车,于是便提前在杨柳青下车了。为的就是在新车站的月台上望一眼老车站的模样。因此下车后,我没有跟随人流走上天桥,而是反方西的朝站台最西端走去。还没走出几步,就被铁路的工作人员拦下,理由是站台上不准随意逗留。我说明了原因,这位工作人员吃惊地说,“这里还有老车站,我怎么不知道呢?”听着他的话,我的心里真是有点儿不是滋味,天天在这里工作,竟然对近在咫尺的老车站一无所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最后,我也没有实现再望一眼老车站的远望。
  在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市区,小洋楼真的是千姿百态数不胜数。但是在号称千年古镇的杨柳青,这座德式建筑是唯一的洋楼,不敢说是后无来者,但绝对称得上前无古人。
  衷心祝愿这座老车站能永葆安康。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本书分历史研究、名胜古迹、地方文化、人物春秋栏目,收录了《古镇杨柳青的民间禁毒历史与传说》、《杨柳青药王庙的戏楼》、《杨柳青年画<霸王出世>图考》、《杨柳青年画师与中国近代大事件》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博
责任者
关金滕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