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不过三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332
颗粒名称: 潮不过三杨
分类号: P731.23
页数: 3
页码: 25-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潮不过三杨”之说最早出现在清嘉庆年间的诗人樊彬所作的《忆江南津门小令》中,指的是潮水在御河不过杨柳青,在北河不过杨村,在西河不过杨芬港。然而,涨潮后海水沿河道逆流上溯的情况古已有之,史籍中多有记载,所以“潮不过三杨”的说法也多是赶时应景的修饰之词,很难准确说清楚每天的潮水会沿河道上溯到什么地方。
关键词: 杨柳青镇 涨潮 潮水

内容

在津城的历史上,曾流传着“潮不过三杨”之说。
  其最早出现于清嘉庆年间诗人樊彬所作的一首词中。
  忆江南津门小令
  津门好,到处水为乡。东淀花开莲采白,北河水下麦翻黄,潮不过三杨。
  津门好,烟水望无涯。柳口芦飘三尺絮,葛沽桃放一枝花,孤棹老渔家。
  到了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由李庆辰编撰的短篇文言志怪小说《醉茶志怪》中再次出现相关记载。在“潮异”一节中写道,“邑有潮不过杨之说,事亦甚奇。每潮溢时,御河潮至杨柳青止,北河潮至杨村止,西河潮至杨芬港止,过此无潮。”可见,潮不过三杨指的是潮水在御河(今南运河)不过杨柳青,在北河(北运河)不过杨村,在西河(子牙河)不过霸州县杨芬港镇。
  对于涨潮后,海水沿河道逆流上溯的说法古已有之,史籍中多有记载。
  由王守恂撰写,1933年定稿的《天津政俗沿革记卷二河渠》水道三归墟一节中写道,“天津海河为众流入海之道,其归墟厥维渤海。大沽口者,河流入海之处也。土人谓之海门,其地有谓拦港沙者,宽四里,落潮时水深一尺三寸,中间沟槽宽三十丈,深二尺五寸,此系九、十月间西北风大作,槽身较深。至春间,仅深一尺余寸。五、六、七月,水带泥淤沟槽,深不及一尺。其海潮之来也,咸水至海门而止,其淡水自大沽海口,西抵天津之三岔河口,计一百七十余里。又自三岔河北泝抵北运河武清县之杨村,南泝抵天津县之杨柳青,西泝抵大清河之瘸柳树。一日潮汐两至,自起至落,常历两时。兼以潮起必有东南风,随潮卷水,此南北运、大清、子牙等河,夏秋水难畅注,时复倒漾,见诸直隶总督方观承之奏疏也。观乎归墟,受水之多,复有拦沙淤浅,潮汐倒灌,土人美言白露以前海不收水。直隶总督孙嘉淦勘议河淀,以土人入奏牍,然则阻水奔放而潴蓄之地要焉。”
  初刻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津门杂记》“海口”一节中记载,“大沽海口,距城百二十里,河流入海处也。两岸壁徒,一域中横,土人谓之海门,又曰拦港。(按:潮汐所至,北抵杨村,南抵程官屯,西北至王庆坨,二百余里皆淡水也。)盖咸潮抵海门而止,无岔入者,若天设之以限内外,斯亦奇矣。”
  成书于乾隆四年(1739)七月的《天津县志卷之五山川志》“大沽口”一节中记录,“《明一统志》河流入海处也。两岸壁徒,一域中横,土人谓之“海门”。潮汐所至,北抵杨村,南抵程官屯,西北抵王庆坨,率二百余里,皆淡水也。咸潮抵海门而止,无岔入者,若天设之以限内外,斯亦奇矣。”
  这里所说的《明一统志》指的就是《大明一统志》。这是目前查找到的最早记载。
  清光绪年间的《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舆地(二)》山水(水道图说、治河诸说)一章中记载,“《青县志艺文们》总督方观承“详查海口折”节录……考之津志,载大沽口两岸壁徒,一域中横,土人谓之海门,卤潮抵海门而止,若天设之以限内外等语,是其生成形势,在昔已然。其海河潮汐,自大沽海口西抵天津之三岔口,计一百七十里,又自三岔河北泝七十里,抵运河之杨村驿,南泝四十里,抵津属之杨柳青,西泝六十里,抵大清河之瘸柳树,一日潮汐再至,自起至落,常历两时,兼以潮起必有东南风,随潮卷水,此南北运、大清、子牙等河,夏秋水难畅注,时复倒漾之故也。”
  此外,在《海道图说》一章中,还对每日海潮的变化情况做了详细描述。
  纵观以上的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海潮上溯的说法,基本上有两个版本:
  一个版本最早见于《大明一统志》,大体位置是北运河抵杨村,南运河抵程官屯,子牙河抵王庆坨。这个说法在此后的《天津县志》、《津门杂记》中都有涉及。
  另一个版本的大体位置是北运河抵杨村,南运河抵杨柳青,子牙河抵瘸柳树。这个说法可见于《青县志》、《重修天津府志》、《天津政俗沿革记》中。
  如果用科学、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潮汐是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时间、环境不同,都会影响到潮水的高低。望日与朔日的潮位相差更会甚多。所以,至于每天的潮水会沿河道上溯到什么地方,是很难准确说清楚的。
  因此,“潮不过三杨”的说法也多是赶时应景的修饰之词。最早出现于嘉庆年间的词句中也多少能说明一些问题。虽然潮水所到之处难以确定,但其能到达杨柳青是可以肯定的。镇上的很多老人还都对当初河工们赶潮拉纤的情景记忆犹新。
  戴廉增的后代戴昌贤老师就曾回忆说,沿河工们每天会集中在早晨和下午拉纤。他尤其对早晨那次印象深刻。
  古镇的清早,天还不亮,远处就传来悠扬的纤夫号子,伴着天边的一抹晨曦,杨柳青迎来了新的一天。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本书分历史研究、名胜古迹、地方文化、人物春秋栏目,收录了《古镇杨柳青的民间禁毒历史与传说》、《杨柳青药王庙的戏楼》、《杨柳青年画<霸王出世>图考》、《杨柳青年画师与中国近代大事件》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博
责任者
樊彬
相关人物
黄潮
相关人物
李庆辰
相关人物
王守恂
相关人物
孙嘉淦
相关人物
戴廉增
相关人物
戴昌贤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