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大营”兴起的百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286
颗粒名称: “赶大营”兴起的百货业
分类号: F717.5
页数: 4
页码: 146-149
摘要: 本文介绍“赶大营”兴起的百货业的情况,其中包括杨柳青“八大家”与百货业、经营特点和社会效益、从繁荣走向衰落。
关键词: 杨柳青 赶大营 百货业

内容

杨柳青“八大家”与百货业
  1876年(清光绪二年)有天津杨柳青一带的流动货郎担和二百多名农村贫民跟随入疆清军,挑着零星货品和中成药的担子,一边走路,一边销售,叫做“赶大营”。他们来到乌鲁木齐安家落户,在街头摆摊设点做生意。随着社会秩序的安定,有的人开了店铺,买卖越做越大,这批人成了复兴乌鲁木齐商业的主力。其中有些善于经营的商店,以后成了乌鲁木齐有名的津帮“八大家”。在当时的八大家中,除了复泉涌是酱园兼营糕点、海味食品外,其余各家都是经营百货业的。这里所说的百货业,当时不称百货,而称京津杂货,或者绸缎呢绒。
  到清末民初,津帮“八大家”生意最为兴隆。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虽然实行闭关自守的愚民政策,但对商业还是支持发展的,维护货运畅通,保持市场稳定。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促使商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以经营百货为主的津帮商人业务做得灵活,比较大的商号都在京津设庄驻人,购置货物,并在南北疆设分支机构,扩展业务。由于百货业销路畅通,不仅京津商人经营百货,陕甘帮、山西帮商人也纷纷转营百货,一部分经营土特产品的少数民族商人也经营起百货来。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百货行业不仅有开设门市的坐商,还有摊商,以后陆续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贩运的行商。抗日战争初期,乌鲁木齐的百货商店发展到二百多户,全行业从业人员约五百人左右,是全市工商界最大的行业。这也是百货行业发展最兴旺的时期。
  经营特点和社会效益
  百货业最大特点是善于经营日用百货,品种繁杂,国货、洋货都经营,且注重运销时兴商品,所以城乡居民颇为欢迎。其次是利润丰厚,如杨柳青商人从天津置货主要依靠驼运,经数千里路程需时四个多月才能运抵乌鲁木齐,一年也只能办一趟,资金周转虽慢,但是有些紧俏商品可获一倍以上的毛利,因而来货的大商号资金积累很快。在杨增新时期这样的来货家在百货行内仅有二十余家。也有通过邮包运货的,因邮费较高,多是邮寄应时快销的细软货物,利润亦相当可观。至于零售坐商或摊商,获利虽小,但其资金周转快,而且可凭信用或有人担保从大商号赊购货物。大商号和行商能从内地大批运货来疆,对供应市场需求,繁荣地方经济,抵制外国“洋行”垄断商品市场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他们可以组运“回货”,把新疆地产的羊毛、驼毛、皮张、草皮、肠衣、棉花、中药材及其他土特产品运至口内天津等地销售,又换回来货,对沟通新疆与内地物资交流和活跃市场经济起着良好的作用。
  随着这些商贸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汉族与新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百货业由于不断总结经营经验,凡是从内地置货的,都多方面研究各少数民族的需要,置办他们喜爱的各种花色的绫罗绸缎、毛呢花布、条子绒、直贡呢等商品,还订购民族形式的各种瓷器,如有花纹图案的小茶盅、吃饭用的大瓷碗、盛抓饭的大型花瓷盘,以及烧茶用的大小铜壶等等供应市场。甚至连蒙古人用作宗教礼品的“哈达”、哈萨克族牧民喜爱的铜纽扣都注意进货,因此,颇受兄弟民族的欢迎和称赞。另方面,在百货业经营活动中,汉族商人与民族商人之间商业交往也日益颇繁,经常相互协作。如经营皮毛土特产品的民族商人运至天津的货物销售后有大量现款,向汉族置货商号收兑汇款,“汇水”较在钱庄兑款利率要低。还有不少合作合伙经营的,彼此关系融洽,各得其所,经年累月结成了好友。历史证明,在乌鲁木齐经营百货业的商民,不仅与本市各民族商民关系融洽,在全疆其它地方各民族之间也是交往密切。
  从繁荣走向衰落
  自1931年起,由于统治新疆的金树仁实行反动政策,激起哈密农民暴动,接着马仲英率兵进入新疆,与金树仁争夺地盘,从此新疆战乱不断扩大,使新疆与内地的交通线受到破坏。特别是反动军阀盛世才趁机窃得新疆统治地位以后,戴着“亲苏联共”的假面具,推行一系列残暴的反动政策,断绝了新疆与内地的货运交通。由于货源不济,一度兴旺的百货业与其他各行各业均遭到同一厄运。经营业务日渐萧条,年复一年,只得坐吃山空。一些商号由于亏损,接连停业,有些经营少量苏联货以维持门面,或是转业他就以谋生计。也有别出心裁寻求经商出路的,却遭到无情打击。如百货商店福泰成经理石寅甫联合几位商界人士,集资开办“维新公司”,打算收购皮毛土产等换取苏货扩展经营,筹办不久就被盛世才查封。更为甚者,盛世才不仅疯狂制造冤案,大肆逮捕杀害支援新疆建设的中国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革命青年学生,就连工商界也加以残酷迫害。从1937年开始捏造罪名先后逮捕迪化总商会会长石寅甫、韩君壁并把他二人杀害狱中,逮捕了工商界知名人士曾当过商会会长的曹余三、崔善祥、周海东和胡赛音等人,无故关押多年。同时,还于1937年9月捏造“通敌”罪查封了同盛和、同泰兴、德兴和三家百货店,逮捕了三店的经理人,德兴和经理阎应五被杀害狱中。
  在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处于盛世才白色恐怖之中,工商界处境艰难。但是,他们不忘爱国,在新疆工作的共产党人大力宣传抗日救国运动的鼓舞下,积极参加了抗日救国各项活动,并以实际行动支援前方,慷慨解囊,涌跃输将。
  抗战胜利后,工商界满怀喜悦,企求有个好转机,但事与愿违,美好的憧憬竟成泡影。盛世才虽己下台,而国民党反动派更是变本加厉地对各族人民进行盘剥,工商界首当其冲。国民党反动派强加的苛捐杂税,名目繁多,有增无减,工商业户负担日益加重,不堪忍受,叫苦不迭。反动当局滥发钞票,竟出现了六十亿元票面的纸币。纸币毛荒,物价一日三涨,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商民今天卖出一匹布的钱,明日用加倍的钱也补不进半匹布来。市场上投机倒把盛行,不少人专搞倒卖黄金、银元的勾当,黑市猖撅,市场金融一片混乱,不可收拾。更有一些国民党反动派军政人员亦官亦商,趁火打劫。他们凭借官势,利用军车、飞机私运货物,投机牟利。甚至挪用军饷钞票在市场上抢购物资,转手高价售出,谋取暴利。许多工商业户破产停业,勉强支撑门面的商户已趋走投无路的境地,只有坐以待毙。曾经繁荣了一百多年的乌鲁木齐百货业,到解放前夕,被摧残得奄奄一息。杨柳青大营客和所有工商界人士渴望解放的心情,自然不言而喻。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本书分西域商旅图、杨柳青骄子、百业竞身手、文化大融合、寻访赶大营踪迹、寻访赶大营后裔栏目,收录了《赶大营的天津人 》、《已故诗囚王子钝》、《高万发的甜蜜事业》、《礼门公所的性质》、《赶大营的兴衰》、《新疆杨柳青后裔有多少》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竹溪
责任者
杨增新
相关人物
金树仁
相关人物
马仲英
相关人物
盛世才
相关人物
石寅甫
相关人物
韩君壁
相关人物
曹余三
相关人物
崔善祥
相关人物
周海东
相关人物
胡赛音
相关人物
阎应五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