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西域诗囚”王子钝老先生往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284
颗粒名称: 已故“西域诗囚”王子钝老先生往事
分类号: K827
页数: 5
页码: 130-134
摘要: 本文介绍了乌鲁木齐市佛教协会原副会长、文史研究馆馆员、市政协委员王子钝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王子钝先生因病于1991年12月1日在乌鲁木齐逝世,享年87岁。文章从王子钝先生的家庭背景、求学经历、工作经历、为人处世、书法造诣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王子钝先生出生于天津杨柳青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受到母亲的熏陶,开始习字临帖,后毕业于新疆陆军军官学校。他曾担任过迪化城防大队队长、省督办公署上校秘书主任和和靖县县长等职务,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弃官为民。王子钝先生是一位心地善良、为人忠厚、急公好义、乐于助人的人物,他的许多故事在乌鲁木齐市民间广为流传。
关键词: 王子钝 西域 西青区

内容

出版过《乌鲁木齐掌故》一书。祖籍杨柳青,祖父刘云卿曾任乌鲁木齐商会会长。
  原自治区七届人大代表、新疆佛教协会副会长、新疆文史研究馆馆员、乌鲁木齐市政协委员、乌鲁木齐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王子钝先生因病于1991年12月1日在乌鲁木齐逝世,享年87年。人们沉痛地悼念他,怀念他,是因为他老人家是一位心地善良,为人忠厚,急公好义,乐于助人的传奇式人物,他的许多故事在乌鲁木齐市民间广为流传。
  王老原名恩溶,字子钝,1903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日生于天津杨柳青镇大柳滩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王老幼年丧父,母亲王氏是山东泰安县人,出身耕读之家,其父广镇是清代秀才,母亲从小跟父亲读诗书习字,幼承家学能写字作画,尤其爱画牡丹、兰花;还会制作漂亮的风筝,在一块布上画10个美人然后做成风筝名曰“十美献艺图”。王老的母亲多才多艺,还会用皮子剪成影子戏,会唱很多山东地方小调。因为在乌鲁木齐生活了40多年,还会唱新疆小曲子如《卖水》、《张良卖布》等戏的选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王老从小在这样一位母亲的教育熏陶下,从6岁开始习字临帖,并学画花鸟、山水、人物。
  1919年(民国八年)天津洪水为患,12岁的他随母西出阳关求生存。因为家贫,跟家眷车来新疆时,王老只买了半票,每天跟在马车后小跑,实在累得不行了,才上车坐一会儿。来到新疆迪化(乌鲁木齐市)后,生活非常困难,依靠母亲做针线活收入和长兄佣工之助,维持一家人生活,还要供给王老上学念书。王老生前曾对笔者说:“还记得小时候来到迪化,衣衫破旧,是当时家对门的老乡刘三爷(当时南大街永盛西商号经理刘鉴周)送了一套衣服布料,母亲高兴地赶快给做好穿上,是我来到迪化穿的第一套新衣服。当时多亏老乡和亲友的帮助。”王老在20世纪60年代常到刘三爷家去看看,经常给送些笔墨纸张,因刘三爷也喜爱书法。
  王老在青少年时期,先后在迪化小学、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并毕业于原新疆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官学校第九分校)第一期。王老在校学习期间,不忘练习书法。鉴于书画同源,书在画先的道理,因此他在书法上下工夫,并受湖南籍老师、书法家孙祚恕指点,开始临写颜真卿的(八关斋)字贴,一写就是20年。后又受老师张怀新的指点和启发临写柳公权的(单普照寺)字贴。王老年轻时练习书法十分刻苦,每天都坚持练习两小时书法,常常坐地而画,仰天而画,他练字不贪多,每次只练习几个字,直到写熟写好。当时没有电灯,夜里就看书帖,经常读到很晚。
  王老在解放前曾兼任迪化城防大队队长,原省督办公署上校秘书主任及和靖县县长。因不满当时的官场腐败,后弃官为民。
  王老于1944年夏去南疆和靖县当了九个月县长。他为政清廉,素衣素食,自奉勤俭。离任后,流落南疆,只好鬻文卖画为生,老百姓见此情况非常崇敬他。当时南疆有一位专员名叫罗定(号楚狂)见王老在街头卖字画,赠五言绝句一首: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两袖无所有,带得春风回。罗专员回到迪化后,将王老卸任后流落南疆、生活无着落的情况禀报了当时国民党省主席吴忠信。吴对王老大加称赞,亲书“清廉可风”四字,誉为全省模范县长,并令专车将王老接回迪化。王老于1945年秋回到迪化,面见吴忠信。吴大肆慰勉,竟欲委任迪化县考勤或焉耆副专员。王老目睹当时社会混乱,政治黑暗,贪污腐败横行,所以托病谢绝。吴不得已,只好暂委视察员在家养病。当时的《新疆日报》发表了“王恩溶清廉可风,吴主席特予奖励的文章”(1945年5月2日)。
  王老弃官回家以后,在乌鲁木齐帮助家中照料一间小杂货铺(地点在现明德路市一小学东西一带),一直到解放。
  王老在1944年夏到任和靖县县长后,首先审理了前任县长未了案件,对在押犯人逐个提审。因前任县长沈松波是盛世才岳父邱宗浚的干儿子,这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关系。在审理案件中发现有一维吾尔族青年农民,因割了当地上层人物的草地,被关押了两三年,无人过问。王老非常重视,随即重新审理,经过调查后无罪释放,感动得这个维吾尔族青年农民痛哭流涕。
  当年随左宗棠出关西征的湘军,有不少到了晚年流落到南疆。当时和靖县有八九十岁的老湘军十余人,有的已双目失明,无依无靠,沿街乞讨。王老得知后对这些有功劳的老湘军深表关怀,一面筹款救济,一面上报恢复救济款。这些老湘军拿到救济后,到县政府来感谢王县长的恩德。有几位双目失明的老湘军,要摸摸王县长,当摸到王老的脸上时说:“还留着胡子。”当摸到王老的手时,紧握着王老的手泣不成声,并大声说,“我们的好父母官啊!”
  画家司徒乔是从关内来的进步青年。1942年至1945年在新疆采访,对新疆的自然风貌非常感兴趣,当时在迪化与王老常有来往。1944年,王老调和靖县后,由于盛世才的恐怖政策,使司徒乔在迪化无法待下去,便投奔到和靖县请求王老保护,王老当即满口答应。以后,盛世才几次电报查问司徒乔是否在和靖,王老均答复“查无此人”,使青年画家司徒乔免遭盛世才的迫害。
  王老一生重德、重义不重财,侠肝义胆,路见不平挺身而出,在民间传诵着许多传奇的故事。王老在和靖县任县长期间,当地驻军部队、警察部门所需烧柴,均由县署供给。一天,有警员到县署领柴,按历来规定是一半干柴,一半湿柴,但该警员无理取闹全要干柴。发柴人员道来(蒙古族)上前拦阻,竟被该警员重打一顿,满脸是血,围观的人没有一个敢上前拦阻。这时,王老闻讯赶到,还未容问询,该警员从腰间掏出手枪竟欲行凶。王老是武术家,学过迷踪拳,他见势危急,飞起一脚将对方手枪踢落,将该不法警员领回依法论处。
  王老在和靖县任县长时,一天骑马外出公干,碰上国民党的一个连长带领一些人欺负当地驻军的下级军官。王老即刻下马上前劝阻。这个连长不但不听反而大打出手,操起一根木棒朝那军官头上打去。眼看要出人命,王老大喊一声,冲上前去用胳膊挡着落下的木棒,只听“叭”的一声,木棒断为两截。这时,王老顺势朝那连长肋下一拳,连长被打翻在地。旁观的国民党兵蜂拥而上,王老毫无畏惧,使出招数,一顿拳脚,打倒了多人,打得国民党兵滚的滚,爬的爬,狼狈不堪。王老跳上马扬鞭而去。
  1985年,王老已是80岁高龄。一天夜里12时左右,在乌市西北路碰到两个歹徒用刀威胁一个维吾尔族姑娘。危机时刻,姑娘见王老走过来,急忙呼喊求救。这时,一个歹徒拿着刀子紧逼过来,并吼叫着,叫王老闪开。王老见此情景,顺势摘下帽子向歹徒甩去。趁歹徒躲闪帽子,王老飞起一脚,踢掉歹徒手中的刀子,很快制服了歹徒。歹徒连喊饶命,另一歹徒见势不妙,拔腿逃跑。王老将姑娘一直送到南门,直看着姑娘进了家门,才放心回家。当时《乌鲁木齐晚报》、乌鲁木齐电视台都报道了此事,一时在社会上传为佳话。
  王老堪称近代书法家,他既能写隶书又能写草书,并对书法有独到的见解。他的书法早已名扬海外。他还能吟诗作画,还练就了一身好武功。几十年来,他不仅诗读得多,而且还动笔写了古体诗词一万八千余首。他自号“西域诗囚”,一生足迹遍及西域,天山南北,伊河上下,游踪所至,各地风土人情名胜风貌无不引发他的激情,使他留下诗篇。王老生前著有《一粟诗选》、《武林浅说》等书。1991年8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西域诗册》一书,收进王老44首古体诗词。
  王老的一生光明磊落,多才多艺,更丰富多彩。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本书分西域商旅图、杨柳青骄子、百业竞身手、文化大融合、寻访赶大营踪迹、寻访赶大营后裔栏目,收录了《赶大营的天津人 》、《已故诗囚王子钝》、《高万发的甜蜜事业》、《礼门公所的性质》、《赶大营的兴衰》、《新疆杨柳青后裔有多少》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刘荫楠
责任者
王子钝
相关人物
刘云卿
相关人物
刘鉴周
相关人物
孙祚恕
相关人物
颜真卿
相关人物
张怀新
相关人物
柳公权
相关人物
楚狂
相关人物
吴大肆
相关人物
王恩溶
相关人物
沈松波
相关人物
盛世才
相关人物
邱宗浚
相关人物
左宗棠
相关人物
司徒乔
相关人物
王老飞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