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客的艰辛和痛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276
颗粒名称: 大营客的艰辛和痛苦
分类号: K292.1
页数: 4
页码: 98-101
摘要: 本文讲述了李氏家族先辈在新疆赶大营的创业历程,从高祖父到曾祖父再到祖父的艰苦创业和公益活动,以及他们为新疆和家乡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文章也涉及到了一些神秘和玄念的事件,如迷路时的神灵相助,让人们更加认识到这些先辈的艰难、挫折和困苦。最后作者呼吁将他们的精神永世流传,并记住他们对新疆和家乡经济所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 杨柳青人 大营客 李氏家族

内容

清末光绪初年,杨柳青人赶大营的壮举为沟通和繁荣边疆与内地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代人的辛勤劳苦也成就了绝大多数赶大营民众的发财梦想。先人的劳动至今仍值得我们赞赏与歌颂。
  然而赶大营的道路上也充满了诸多艰险,我的高祖父甚至为此搭上了自己的生命。
  高祖父名李俊信,家中排行第五,30多岁时,随杨柳青赶大营民众去新疆讨生活,肩挑货担开始了徒步贩卖的艰难旅程。去新疆中途,路遇给清廷贡奉财粮的皇粮庄头(为皇家种地的管事人),高祖父长途乏累,负重艰难,让路不及,被如狼似虎的庄头当场鞭打致死,发财梦成了噩梦。在同路乡人的资助下,用棺木盛殓了尸体,护送回家。
  高祖母闻此噩耗痛不欲生,埋葬了高祖后,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带领10余岁的儿子李廷珍,字聘三,(约生于1860年前后)开始了艰难困苦的生活。高祖母依靠高祖父弟兄五人分家后的微薄收入艰苦度日,还要供子读书,其难可想而知。听我的祖母说,当时炒菜吃油用铜钱称量。老祖迷信,租住的房屋漏雨,认为是哭房,不吉利,怕妨儿子,赶紧租房搬家。熬星星盼月亮,呵护儿子快快长大。
  我的曾祖父李聘三为了摆脱贫穷,为了生活,年不足二十岁时说服母亲,与家乡同路人背负肩担又踏上了赶大营的路程。风餐露宿,艰苦步行,来往新疆与杨柳青之间。几年后终于小有积蓄,娶宋氏女为妻,即我的曾祖母。
  曾祖父经商走新疆伊犁一路,主营药材兼营其它,观察沿路和新疆的商品所缺。因为头脑灵活,适销对路,吃得苦,受得累,积攒了资金,终于数年后与郭姓等赶大营的杨柳青商人在伊犁合资经营了一家“德心堂药店”。因为生意好,曾祖父李聘三也因此受到了杨柳青大营客的瞩目,并成为杨柳青赶大营客户中较为成功和受人推崇的人士。经过三、四十年的奔波劳碌,曾祖父于1920年在杨柳青购置了三套房院,至此家庭过上了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以后卖出两套,剩乔家疙瘩一套砖瓦四合院,与儿孙同住。老人家因多年辛苦劳累,于1932年病逝。
  曾祖父李聘三晚年因病,再加民国初年政局混乱,军阀混战,路不安宁,没有再去伊犁。“德心堂药店”生意IlI其他股东共为经营并未撤资。解放后,该药店公私合营,文革时期政府对私营企业改造,收归国有。1964年,由我父李鼎文和叔父李鼐文共同申l请取消了合营,后由伊犁每年还能寄来分红利息。从此也不再有该店的消息。
  文革前,家中存有曾祖父李聘三在新疆伊犁与外国商人合照的相片,曾祖父与外国商人居中前排而坐,另有多名外国商人及他的同事。文革抄家照片丢失。据此可知,李聘三在伊犁经商之路较为宽广,并且不拘泥于当地销售,并有外商贸易。为发展当地经济应当说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21年以后,高祖母过世,曾祖父李聘三感念寡母自幼养育之恩,回到家乡杨柳青葬母后,在墓地搭棚居住,为母守墓。数月后,因身体不适,被家人劝回。从此因政局原因,未再去疆。如同所有大营客一样,曾祖父晚年致力于家乡的公益活动。地方上的天灾、火灾、水灾、兵灾的救济活动中都有曾祖父李聘三和我祖父李春华的身影。出钱出力,全力支持杨柳青镇的社会赈灾活动。除此以外,我的祖母告诉我,当时每逢过年过节,都派家人到杨柳青周边穷苦人家察看关门闭户、熄灯睡觉无力过节过年的贫苦家庭,并从门缝中投入钱币帮其度过艰难。这些事情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杨柳青人勤俭善良,民风淳朴的方方面面传统美德。
  赶大营人的创业之路也是艰险的。曾祖父李聘三曾跟儿女们说过他在戈壁滩迷路的事:因为荒漠中风沙大,一次风过将路掩埋,四周环望,没有了路径。沙漠中迷路是最可怕的,因为这就意味着死亡。绝望之时见前方来了一位兰布包头的老妪,走到跟前问路,然后看其指引方向,回头感谢老婆婆时,却见老妪已经走远,随后恍然不见。曾祖父急急叩首感谢,随后按其所指方向终于走出困境。老爷子认为是神灵相助,自此戒烟忌酒直至终年,以示崇拜。
  老人家从此不抽烟、不喝酒是真实的,走出迷路,活了性命是真实的。关于老妪神灵之事,现在听起来也感觉很神奇,但祖父母、父母都这样跟后辈们说。我的表妹董昭惠也听她的母亲李淑文(我的姑母)说过这些事,但做为我们这一代也只是长辈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听了。并从心里为老人默默祈祷,祝福平安,希望这是真实的。
  多一点神秘,多一点玄念,也更多的增加了许多联想,使我们更加认识到诸多先辈赶大营人的艰难、挫折和困苦。
  现在时代变了,再去新疆也不会有这些艰难险阻。尘封往事,已是过眼云烟,也很少有人再提此事。但想起先人负重徒步赶大营,这真是让人望而却步的一件事情。这是一种毅力,更是一种精神。正因如此,适逢西青区征集赶大营人物资料线索,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之时,藉此机会,我将知道的自家先辈赶大营既艰苦又伤痛的往事记录下来。希望将他们一步两脚印、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永世流传,并记住他们为发展新疆与家乡两地经济所做出的贡献。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本书分西域商旅图、杨柳青骄子、百业竞身手、文化大融合、寻访赶大营踪迹、寻访赶大营后裔栏目,收录了《赶大营的天津人 》、《已故诗囚王子钝》、《高万发的甜蜜事业》、《礼门公所的性质》、《赶大营的兴衰》、《新疆杨柳青后裔有多少》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铭
责任者
李俊信
相关人物
李廷珍
相关人物
李聘三
相关人物
李鼎文
相关人物
李鼐文
相关人物
李春华
相关人物
董昭惠
相关人物
李淑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