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大营与八大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267
颗粒名称: 赶大营与八大家
分类号: F729.522.1
页数: 2
页码: 9-10
摘要: 本文介绍了乌鲁木齐的商业史上的话题“赶大营”和“八大家”。赶大营的杨柳青人跟随清军进入,以贩卖货物为生,成为乌鲁木齐商业复兴的主力。而“八大家”则是津商中的富商,在清朝末年成为乌鲁木齐有名的商号,对地方经济和抵制外国垄断市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文章还介绍了乌鲁木齐的繁荣和发展与商业的密切关系,以及商业分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对杨柳青人的影响。
关键词: 西青区 赶大营 八大家

内容

“赶大营”与“八大家”是乌鲁木齐商业史上的话题。
  阿古柏于1870年侵入乌鲁木齐,烧杀抢掠,把一个欣欣向荣的城市遭蹋得路断人稀。清朝政府为了清除外患,保卫国土,于1876年(清光绪二年)出兵新疆。因为行军路途遥远,军需供应困难,就动员京津商人进行支援。可是那些有钱的富商谁也不肯效力,只有天津杨柳青一带的流动货郎愿意随军西征,于是由一批货郎置备了一些零星生活用品和常用中成药,挑着货郎担,跟在军队后边,一面行进,一面售货,所以称他们为“赶大营”。清兵收复乌鲁木齐以后,这批赶大营的货郎就定居下来,由搭棚摆摊到开设商店,成为复兴乌鲁木齐商业的主力。“赶大营”的商人,一般都是贫民阶层,能勤能俭,善于经营,加以他们支军有功,得到官方的照顾,所以生意越做越发达。有些人所经营的商店,到清朝末年就成了乌鲁木齐有名的“八大家”。当时的永裕德、同盛合、公聚成、德恒泰、中立祥,复泉涌、升聚永、聚兴永等八家津商,不但“分枝遍南北疆”,而且“官中协饷不继,犹时资以挹注”(《新疆图志》)。“八大家”能够给地方当局借钱,维持当时的政局,这充分说明他们已经有了雄厚的资本。同时,以“八大家”为首的津帮商人,在繁荣地方经济,抵制外国“洋行”垄断商品市场等方面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得到地方当局的支持。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经地方当局批准,发行商号“本票”,扩大资金周转。商号“本票”发行后,“本票”可以代替货币流通使用,因此,市场上出现了混乱。地方当局于1907年在乌鲁木齐设立了商务局,对商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并于1908年开办官钱局,由地方政府发行纸币,限制商号“本票”使用范围。为协调官商关系,1911年4月成立了迪化总商会。
  乌鲁木齐的繁荣和发展是和商业分不开的,在乌鲁木齐经商的杨柳青人,对地方、对国家有过贡献。辛亥革命后,有些热心地方公益的津帮商人,积极投资,兴办地方事业。抗日战争时期,踊跃捐献,支援抗战。新疆和平解放以后,乌鲁木齐的各族商人积极慰问起义部队,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对维持社会安定发挥过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更是慷慨捐献,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忱。1953年,在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全行业公私合营,走向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当年被列入“八大家”的同盛和、复泉涌的后期经理人,在解放后积极执行党的政策,拥护党的领导,曾被选为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委员和政协委员。现在,这些老杨柳青人虽然相继逝世了,可是他们和他们的绝大多数同行及后代仍然在为新疆做着贡献,为乌鲁本齐的各行各业增添着光辉的一页。
  选自《乌鲁木齐史话》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本书分西域商旅图、杨柳青骄子、百业竞身手、文化大融合、寻访赶大营踪迹、寻访赶大营后裔栏目,收录了《赶大营的天津人 》、《已故诗囚王子钝》、《高万发的甜蜜事业》、《礼门公所的性质》、《赶大营的兴衰》、《新疆杨柳青后裔有多少》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昝玉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
乌鲁木齐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