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精神 浩然长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255
颗粒名称: 精武精神 浩然长存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17
页码: 117-133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霍元甲的婚姻情况及其徒弟的真实情况。霍元甲一生只娶过一个妻子,即王氏,他们相依为命,共同度过了许多困难。关于霍元甲的徒弟,本文指出文学作品虚构过分,导致人们难辨真假。实际上,刘振声和张文达是霍元甲真正有名的徒弟,他们跟随霍元甲学习武术,并在霍元甲去世后继续发扬他的武学精神。
关键词: 霍元甲 事迹 婚姻状况

内容

第一章 与霍元甲相关的人和事
  一、霍元甲到底有几个妻子
  各种文学作品(诸如小说、电影、电视剧)在描写霍元甲时,常常出现妻子以外的女性陪伴着霍元甲,给观众留下一个模糊印象,不知这位英雄身边有多少个美女。现就我所知,说一说霍元甲婚姻方面的真实情况。
  其实,霍元甲一生只娶过一个妻子,也没有什么情人。其妻姓王,是临近的程村王家之女。王氏个子略高,身材苗条,三寸金莲尖尖的。因为她老人家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才让后人得以目睹她老人家的慈祥面容。王氏一生勤劳俭朴,粗茶淡饭差可温饱。她从未享受过仆人的伺候,影视剧里表现的那些场面与她毫无关系。她是每日都要亲自烧火和面做饭的,缝补浆洗喂猪喂鸡里里外外一把手,本来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与之相对应的是住房。她与霍元甲成亲时继承的是老一辈人的土坯房,那种气派的高门楼大院墙十分讲究的砖瓦房与她毫不相干。她与夫君霍元甲相依为命,种几十亩盐碱薄地勉强度日。霍元甲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就挑着柴担去天津卫卖钱。因会武功,打败了一群挑衅的混混儿,从此得名。但家境一直没富起来。
  霍元甲去上海打擂时,年龄42岁,刚刚成立的精武体育会尚且处在风雨飘摇中,家更无从去管了。那还是1909年(宣统元年)的事。那年王氏的命最苦,夫君撒手人寰,撇下的可是她们孤儿寡母一大堆啊!长子东章次子东阁和长女冰茹年龄都不大,还有一个遗腹女东琴尚未出生,王氏的难处可想而知了。但是,王氏和霍元甲一样,很坚强,硬是克服掉一切困难,把孩子们一个个拉扯成人。之后,长子霍东章一直没离开母亲,继承了种地的家业,次子霍东阁武艺高强,毅然奔赴上海精武会,接下了父亲霍元甲的未竟之业,肩负起发展精武的重任。然而,儿行千里母担忧!丈夫已经在那条道上遭遇不幸,骄子东阁又一无反顾地奔了去,做娘的心里该是多么七上八下哟。后来,霍东阁离开上海,又去广州和印度尼西亚创办精武会,王氏的那颗慈母心一直跟着他,为他提心吊胆,为他担惊害怕。直到1956年,霍东阁在印尼的万隆去世,王氏虽然很悲伤,痛哭一场,但那颗心从此不用再悬着了,不用再替骄子担忧了。王氏一直牵挂的另一个人是自己的长女霍冰茹。霍冰茹命实在太苦,19岁嫁到天津卫李家,两年后丈夫被招华工,一去便没了音信。霍冰茹靠给人家做针线活儿度日,与唯一的儿子相依为命,也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了。万没想到儿子刚成人,却又吐血而死。为此,霍冰茹几乎哭瞎了双眼。殊不知,她的母亲王氏更为她揪心落泪。王氏想到的是,若丈夫霍元甲在世,她和孩子们怎能落到这般天地?王氏一生艰辛,却锤炼出一副健康的体魄,活到1960年才去世,享年91岁。那一年,已经是霍元甲去世的第50个年头了。
  二、谁是霍元甲真正的徒弟
  文学作品是允许虚构的,但虚构过分就会产生混淆是非的结果。关于谁是霍元甲真正的徒弟一事便是实例,让世人难辩真伪。作为文史资料,有责任把此事澄清,告诉大家一个真实情况。
  霍元甲的徒弟有不少,其中一部分是他的家乡——天津卫南洼小南河村人,比较有名的就是刘振声、张文达,还有边云山。霍元甲去上海打擂时,边云山刚刚成人,非要跟着,霍元甲没让去。1982年,我采访边云山时,他老人家已是90岁的高龄,详细地向我介绍了刘振声和张文达的故事。
  刘振声本是河北省景州人,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苦。小南河有一位吴姓者,身高力猛,又行大,因此,人称大吴老。大吴老是个单身汉,靠贩牛为生,常去景州买牛,经人撮合,娶了刘振声的母亲,刘振声随之也到了小南河。刘振声喜欢使枪弄棒,很快就拜在霍元甲的门下,跟他学习武术。后来,霍元甲去了天津卫谋生,刘振声也跟了去。因刘振声习武能吃苦,胳膊上的功夫相当厉害,被人称为“铁胳膊刘”。
  小南河村的东邻边村有一个天主教堂,刘振声的母亲受人引领,加入了天主教。庚子年间,义和团起事,见洋人就杀,后来发展到洋毛子二毛子都杀。所谓二毛子就是天主教教徒和帮助洋人做事的人。边云山老人讲述当年说,那天是太阳快要落下去的时候,忽然有人喊义和团的人进村杀二毛子来了。顿时,有天主教徒的人家都吓坏了,到处东藏西躲。大吴老跑得快,躲进了南场,刘振声的母亲却没能逃掉那一劫,丢了性命。
  霍元甲的另一个得力门徒张文达也是小南河村人。霍元甲去上海打擂时,刘振声和张文达都去了。因英国大力士奥皮音被吓跑,上海百姓虽欢呼雀跃,终于得以扬眉吐气,却因没能一睹霍元甲的武功风采而倍感遗憾,擂台之下每天都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霍元甲为让上海人一饱眼福,命张文达假冒山东武师,上台比武。从此,人们就都戏称张文达是山东张。
  张文达的儿子张凤枝今年已98岁。他老人家会木工活儿,当年我在学校任教时,他老人家专门给学校修桌椅,曾跟我说,小时候见他父亲在院子里练功,手腕粗的白蜡杆抖起来能象柳枝一样,一声喝喊能用白蜡杆挑起一包粮食。至今,张文达的后代们一个个还都是膀大腰圆,英武彪悍。
  至于陈真,绝无此人,那是香港电视剧虚构的一个人物。
  最得霍元甲真传的还要说是他的次子霍东阁。霍东阁很多地方比霍元甲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农劲荪与霍元甲
  农劲荪与霍元甲既是雇佣关系,又是亲密朋友。农劲荪是安徽宣城人,青年时曾留学日本,颇有学识,且爱好武术,善交武林豪杰。农劲荪之父在天津北门外竹竿巷开个怀庆药栈,专做药材生意。有一次,装药材的货船从海上驶往天津,途中遭遇日本海盗,农劲荪之父身葬大海。农劲荪满含悲愤,接过父亲留下的怀庆药栈,苦心经营。农劲荪认识霍元甲后,真是一见如故,很快成为莫逆。农劲荪把霍元甲请来帮助自己经营药栈,闲暇时或切磋武艺,或谈天说地。农劲荪知识渊博,又有爱国热肠,常以激愤的话语痛斥清廷的腐败和东、西方列强的贪婪无耻。霍元甲听农劲荪讲话句句感觉新鲜,觉得这个农先生很了不起。霍元甲逐渐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逐渐激发起他的爱国之志,报国之心。
  精武体育会成立不及两月,霍元甲遇害,顿使精武会陷入风雨飘摇中。精武元老之一卢炜昌君于1919年曾撰文说:……是时,精武会于百计维持中,经无数波折,始克于次年。庚戌秋(1910年)会长农劲荪以会款支拙,特假新舞台开运动会筹款。可见,霍元甲逝世后,精武体育会会长已是农劲荪。农先生在艰难困苦中不遗余力,千方百计维持,确保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体育会能顽强地生存下去。他这样做是对武术的热爱,是对好友的忠诚,更是为了不让日本浪人毒害霍元甲后,再扼杀掉精武体育会。霍元甲、农劲荪的心血都没白费,精武体育会历尽艰辛,终于走出阴霾,突破黑暗,迎来黎明的曙光。
  四、霍元甲究竟是怎么死的
  1910年,因那时国衰民弱,饱受羞辱的中国人被列强称为“东亚病夫”。一些西方的武术家和大力士也跟着起哄,到中国来逞强欺辱华人,英国的大力士奥皮音就是其中之一。奥皮音在上海味莼园设擂台,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专收中国大力士”,每日在台上叫嚣,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可叹的是,中国虽是武术之乡,却数日无人敢上擂台与奥皮音较量。消息传到天津,霍元甲热血沸腾,再也按捺不住,毅然前往上海,要与奥皮音一比高低。赛约签好,等到比赛那一天,奥皮音却没了影儿,原来他害怕这个北方来的“黄面虎”,已经悄悄乘船逃离了上海。消息传出,上海人无不为之振奋,涌到擂台前为霍元甲欢呼庆贺,也是为满腔屈辱的中国庆贺。人们在擂台前久久不散,天天有数不清的人在擂台前徘徊。霍元甲懂得人们需要什么,他与农劲荪商量,何不借此机会好好宣传一下中华民族的国粹——武术!于是,霍元甲便和弟子们在擂台上假装比赛。这真使上海民众大饱了一次眼福。
  时值盛夏,各校学生都正在暑期。很多学校纷纷邀请霍元甲师徒前往学校当武术教练,教学生武术。
  受此启发,霍元甲又与农劲荪商量,决心成立一个精武体育会,将一生所学武艺传授给更多的人,希望中国人都能象习武人一样健壮,摆脱“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为强国强种贡献一份力量。霍元甲的这一构想得到农劲荪的大力支持。农劲荪又联络其他爱国人士加盟,就在那个夏天,中国的第一个精武体育会(最初称精武体操会)在上海成立了。
  日本柔道队得知霍元甲挫败俄、英两国大力士,又倡导武术,创办起精武体操会,很不服气,于是,精选十几名高手,专程来到上海找霍元甲比武。双方会晤后,择定公证人(日本领事也参加了公证),便在虹口日侨所设的柔道会场进行比武。
  比赛开始时,霍元甲先命其徒刘振声出阵,霍嘱咐说:“咱们还不知柔道是什么东西,你可先用诱敌之法,观其动静,然后变攻为守,以静制动,寻机取胜。”刘振声一一牢记。
  刘振声上场以后,往那儿一站,果然先不动手。他站桩功夫较深,立在那里,犹如泰山一般,纹丝不动。日方运动员见刘振声这样,认为有机可乘,便猛扑过去,抓住刘的衣襟,试图将刘摔倒,没想到竟撼不动。日方运动员使用了多种招数,都无济于事。日方无奈,便推出力气最大者上阵。这个队员与刘振声交手时,突然仰卧地上,把一条腿伸进刘的胯下,想把他钩倒。只见刘振声突然飞起一脚,踢向对方股部,日方运动员“嗷”的一声,顿时不能动弹。刘振声以静制动,以逸待劳,连胜日方五人。
  日领队见自己的运动员连遭失败,非常恼火,便出阵与霍元甲较量。日领队虽然技术纯熟,但一经与霍元甲交手,便武步凌乱,气喘如牛,此时才领教到霍的厉害。日领队见难胜霍元甲,便企图下黑手暗中伤人。霍元甲早已看出破绽,虚晃一招,用肘急磕其臂,只听盍然一声,日领队臂骨被磕折。日方队员见领队有失,蜂拥而上,企图群斗,但由于赛前有约,公证人出场制止,日方队员只好忍气吞声退下。
  赛后,日本人举行宴会,招待霍元甲。席间,日本人知道霍元甲正患咳病,就介绍一个名叫秋野的日本医生为他治病。霍元甲生平胸怀坦荡,失于防范,便欣然接受。霍服药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逐渐恶化。时过月余,霍元甲终于含恨离开了人世。关于这件事,《精武本纪》是这样记述的:时有小人国艳大力士之技,嬲与角,折肋者数人,乃衔恨力士。知力士方患呛,荐其同党医生秋某为治呛,力士性率直,受之不疑。当时,力士正创立精武体操会,不旬日,而力士骤归道山矣。力士殁之次晨,秋医已鼠窜归窟。力士门弟子大疑,检力士日服之余药付公立医院察之,院医曰,此慢性烂肺药也。此药今仍贮公立医院,吾侪矢誓永不忘此纪念。然杀一霍元甲,而第二、第三,以至无量数之霍元甲乃继续产生,其又将若之何哉!看此段文字可知,霍元甲确实是被暗害而死。
  宣统元年九月十四日,霍元甲以身殉技,卒年仅42岁。国人闻讯,无不深感痛惜。
  霍元甲逝世后,精武体操会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墓穴在上海北郊一墓地,墓前有一碑,上刻八个大字:“大力士霍元甲之墓”。一代英豪,武术大师,撇下他刚刚创立起两个月的精武体育会,撇下他的妻儿老小,撇下喜欢他崇拜他的中国人,升天而去了。
  五、霍元甲后继有人
  霍元甲逝世后,精武会曾经一度很危险,大有解散的可能。当时,学员尚无成绩可言,社会信誉还没树起。为救精武会于水火中,农劲荪命刘振声火速回天津去接霍元甲的弟弟霍元卿及次子霍东阁赴沪。叔侄二人来后,严加训练,学员武功才开始有长进,社会信仰日益建立起来。很快,上海各学校闻风而起,一时间,习武之风席卷上海,又迅速遍及大江南北,绍兴、九江、松江、汉口、广州、香港等地纷纷成立精武分会,会员由最初的70多人,发展到十几万人。一时间,出现教练匮乏,武术人才奇缺的现象。
  霍东阁自幼聪颖过人,爱好武术并能刻苦练功,深得父亲宠爱。据霍元甲的长女霍冰茹回忆说:“我二哥幼年时就很聪明,在家乡上私塾时,不论先生让背嘛文章,他只要看几遍,就能背下。先生对他总是赞不绝口,夸他是‘神童’。后来,我父亲去农先生的怀庆药栈做事,把我二哥送进城里法华学校去念书,到那里成绩还是特别优秀。我父亲去上海打擂,临走时一再嘱咐母亲,说老二太聪明,将来一定有出息。我不在家,你千万别让他失学。”
  万没想到,霍元甲一去不返,受日本人毒害。霍东阁不得不失学,16岁就随叔父去精武会任教练,担负起乃父的未竟大业。
  霍东阁与叔父及其他前辈拯救起精武会后,未满足现状,于1919年又亲赴广州帮助同仁创办精武体育会。
  霍东阁武功基础甚佳,又经过任教十年的磨砺,越发成熟高强。在广州期间,曾受海军司令温树德之邀,任海军技击教练。在海军军部任教年余,后因温树德倒戈孙中山,归附北洋军阀,霍东阁愤然辞去海军教练职务,离开温树德控制的广州,只身去了华侨聚居的南洋,到印尼爪哇岛上去创办精武体育会。
  霍东阁在南洋历尽艰辛,在华人圈内广泛宣传乃父的“崇尚武术,强国强种,摘除东亚病夫帽子”的精神,用近3年的时间,先后在巴达维亚、泗水、万隆等7座城市创办起精武会,进一步扩大了精武会的影响。
  至今,精武体育会的事业方兴未艾,精武会已扩展到包括加拿大、瑞士、泰国、英、美等20多个国家,精武会已发展到50余个,会员更无法统计已有多少。回想当初霍元甲一念之诚,竟成如此伟业,霍元甲在天之灵该是多么欣慰!
  六、霍元甲墓中埋葬的真是霍元甲吗?
  霍元甲逝世后,先是埋葬在上海北郊的一个墓地。
  那时,霍元甲的家乡小南河尚属静海县管辖。当时的《静海县志》记载说:……上海北数里,有石巍然,上刻“大力士霍元甲之墓”。其附近即文治派领袖宋教仁长埋之所。殿元(此文作者)曾历其处,不觉怦然心动,以为彼二人者,各能代表吾国之特性,使后来者景仰不已。偶念技击如霍公者,世不乏人,而霍独能为国争光,驰名妇孺,是天以霍代表同人,为吾邑生色于遐迩也,岂无故哉。
  由此可知,霍元甲最初是葬在上海的。一年后,为让霍元甲魂归故里,其胞弟霍元卿与刘振声、霍东阁护送灵柩回了天津卫南洼的小南河,葬入霍家祖坟,英雄这才落叶归根,入土为安,从此接受子孙后代的祭拜。
  霍元卿的儿子霍东福老人回忆说:“伯父的灵柩运到天津时,整个天津都轰动起来,成千上万的乡亲出来迎接。入葬时大家都哭了。”(此语载上海精武体育会75周年会刊)1989年,西青区在修建霍元甲陵园时,将霍元甲的棺木和尸骨移葬进陵园的墓穴中。过后,曾不断有游人怀疑,问陵园中的霍元甲墓是否真埋葬着霍元甲。关于此事,我向读者郑重声明,陵墓内埋葬的的确是霍元甲的真身尸骨。
  文化大革命期间,号召平坟,为的是把死人占用的土地解放出来。霍家祖坟当然也不能例外,棺木全部深埋。后来,村庄扩张,盖的新房越来越多,也就把原来的坟地压在了下面。我曾有一段时间停笔写作,办了个塑料厂,厂址就在霍家祖坟的地面上。建霍元甲陵园时,为寻找霍元甲的坟墓很费了一番周折,挖了很多地方,厂子的院里、屋里都挖过坑。最后终于找到,最有力的证据是红漆棺材,因为,上海人过去就是用红漆棺材,而霍元甲从上海运回时,用的就是这种棺材。北方却恰恰相反,全是用黑漆棺材,只有童男童女用红漆棺材,并且不许进祖坟。
  霍元甲的真身尸骨连同破碎了的红漆棺材被找到后,一同埋葬进陵园的墓地中,从此接受着世人对他永远的敬仰。我曾亲眼见到马来西亚一个精武会的弟子前来拜谒霍元甲陵,一进陵园的大门就开始磕头,一步一磕,直磕到陵园最后面的霍元甲墓,那种真诚实在让人感动。也许,在他的心目中,再也没有比精武元祖霍元甲更能让他敬仰的了。
  第二章 精武会的发展过程
  一、最初的精武会
  霍元甲创办精武体育会的时间是1910年7月7日,农历6月初一。最初的精武体育会名叫精武体操会,会址在上海闸北王家宅,接近沪宁铁路自来水塔的地方。会所是一套老式房屋,房顶青瓦,草苫竹篱为墙,年租金168银圆。
  精武会创办之初,只设两门学科,一是武术,二是音乐。武术只有霍元甲的祖传绝技迷踪艺,还有少林派的潭(疑为“弹”。原文如此。—编者注)腿功力拳,音乐则是中国民间音乐。因霍元甲不仅武功高强,也善音乐,能拉一手好胡琴。他认为人不但要注意强身健体,还要注意陶冶情操,练学音乐便是陶冶情操的最好方式,故同时设立这两门学科。
  霍元甲被日本人暗害后,身无其它遗物,惟有刀棒数把,还有一把他心爱的胡琴。霍元甲走得这样匆忙,精武同仁悲愤至极,哀叹不已。正如后人有撰文者发大声而愤慨道:杀一霍元甲,而第二、第三,以至无量数之霍元甲乃继续产生,其又将若之何哉!精武同仁们正是这样想,也正是这样做的。他们化悲痛为力量,立志继承霍元甲的遗愿,把精武会办下去,力争培养出千千万万个霍元甲,为雪“东亚病夫”之耻,为民族的振兴作贡献!
  霍元甲去世后,农劲荪成为理所当然的精武会会长。虽经多方挽救,精武会仍不免陷于风雨飘摇中,处境十分艰难。因为,毕竟霍元甲才是精武会的大旗,大旗既倒,便失去了号召力。
  就在这时,不知从哪里吹出的阴风,社会上谣言四起,恶毒攻击、拼命诋毁精武会。有的说,精武会其实就是变相的义和团,是义和团的阴魂重现,又要在上海起事;有的说,精武会教人使拳弄棒,一些顽劣弟子将来有用武之地了,以后肯定会盗贼四起,打家劫舍好勇斗狠者也会多起来;还有的说剧烈运动根本不合生理要求,越练越伤人。如此这般,使精武会倍受侮辱,饱尝笑骂。一时间,社会上很多人都远离精武会,已经入会的会员也纷纷退会,最后仅剩70余人。
  农劲荪与刘振声等人协商,大家一致认为,很有必要立刻到霍元甲的家乡,去请霍家其他武术高手来精武会挑大梁,只有这样才会维持住局面,稳住阵脚。为此,刘振声亲自跑一趟天津,请来了霍元甲的弟弟霍元卿和霍元甲的次子霍东阁。霍家人得知霍元甲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后,无比愤怒!但他们深明大义,知道如何做才是真正为霍元甲复仇。日本人为的是使精武会夭亡在摇篮中,我们惟有帮助精武会茁壮成长,才能真正体现继承了霍元甲的遗愿。为此,霍元卿和霍东阁毅然奔赴上海,去救精武于水火中。
  刘振声此次北上,还去了一趟他的老家河北景州,搬来了虎头庄赵姓的几位武林高手赵连和、赵连城诸君加盟精武会。这一招厉害,是刘振声与农劲荪商量好的,没外露。
  原来,景州虎头庄赵姓是刘振声的姐姐家。虎头庄赵姓居多,且男女老少多习武,其中有不少高手。义和团起事从此路过时,很想邀赵家人加入,遭拒绝。义和团首领恼怒,意欲攻打虎头庄,终因闻听虎头庄的厉害,加上虎头庄戒备森严,未敢轻举妄动。1900年,八国联军帮助清政府镇压了义和团,八国联军向清政府大量索赔,朝廷则怒责于义和团起事之地,向晋冀鲁燕百姓索税。吏簿文书到虎头庄,遭到虎头庄人的拒绝。赵家人据理力争,说官府失察,虎头庄拒义和团有功,不说行赏,反而与乱者同罪,刑罚失当。结果,虎头庄幸免于征税。赵连和、赵连城来到精武会后,农劲荪抓住这一机会广泛宣传,很快攻破了精武会是变相的义和团的谣言。
  当年秋季,武术教练人才已聚集不少,社会信仰也开始恢复,但是,会务经费依然十分紧张,常常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精武本纪》记载说,“演武厅中,陈列着木制单刀和铁片大刀,无缨秃抢三脚板凳光如萤火的煤油灯陪着一片教员的睡板……”为筹款尽快改变这一现状,农劲荪积极准备,特借新舞台开办首次精武秋季运动会,展示精武会的喜人成果。这一做法一箭双雕,既挣到了钱,解决了经费紧张的问题,又很好地宣传了精武会,使全体成员十分振奋。从此,这一活动便成了精武会的惯例,每年秋季都举行一次运动会。
  二、精武会的发展阶段
  宣统退位,民国开始纪元时,上海精武会搬迁一次,新址在王家宅附近的旱桥,年租金为二百银圆。
  由于霍元卿、霍东阁和诸多武林高手先后被请到精武会,使精武阵容大大增强。经过严格训练,学者技艺进步很快,社会信仰与日俱增,习武之风骤然升温。各学校纷纷邀请精武教练前往教授武术,如:南洋公学、水产学校、商业学校、中国体操学校、惜阴公会中学等。一时间,教员大有应接不暇之势。
  与此同时,上海接连成立三个分会,其它城市如:绍兴、南浔、松江、香港等地也纷纷设立精武分会。上海精武会也要派教练前往指导。那一段时间,是精武会最繁荣阶段。
  为适应形势的需要,精武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他们先后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逐步定型了精武会的会旗、会徽和服式,还制定了精武会章程和精武会教员条例,严格规范了从教员到学员的方方面面。学员毕业后发给毕业证书。
  不幸的是,在民国4年的一场飓风中,旱桥的新会所被毁。当时,精武人眼看着已经有所发展的精武会又遭受如此重大打击,无不为之丧气。
  所幸的是,精武人中已出现强有力的中坚力量。卢炜昌在此时发挥了重大作用。卢炜昌联络陈公哲、姚蟾伯二君,商量重建精武会新址事宜。陈公哲大度,愿将自家在虹口区提篮桥倍开尔路73号的旧宅献出,作为精武会新址,但要改建装修。于是,三人秘密进行,消息一直未曾泄露,至完工后搬家前一日,才公之于众。精武人茫然不知,群相诧异,怀疑此建筑是出于鬼斧神工,惊喜之余,无不称奇,都表示愿以三君为榜样,为精武事业做贡献。从此,精武会才算有个像样的家。
  至此,精武会才正式定名为“精武体育会”。精武体育会挂霍元甲遗像,称霍元甲为“精武元祖”,以霍元甲“爱我中华,强国强民”的爱国精神作为精武灵魂,统帅全会。当时,精武体育会积极倡导“精武精神”,主张“爱国、修身、正义、助人”,明确规定“不准以我之拳头加在同胞身上”,由于会章充满爱国爱民的真挚情怀,得到大众普遍欢迎,入会者接踵而至。
  精武体育会的会务更加完善,扩充学科,改良形式。武术套路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派系,拳术兵器各列出名目或画出分解图,编配口令,统一教授。除武术和音乐外,精武体育会又设立了兵操部、游艺部、摄影部、文事部、体操部、励志团、书报室等,开始注重德、智、体三方面的共同发展,使精武人不但个个体魄强健,且能束身自爱,成为有知识、有修养、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精武体育会使越来越多的人得到益处,因此,影响也越来越大,吸引了更多的人参加。到精武10周年纪念时,精武体育会已遍布大江南北。上海有总会和三个分会,另有女子精武会,外埠有绍兴、南浔、松江、九江、汉口、香港、广州等19个分会,会员达数十万人。
  三、战争时期的上海精武体育会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攻进上海,占领了精武体育会。原来好端端的精武会堂,被日本鬼子糟蹋得破烂不堪,地板、墙壁千疮百孔,几乎被毁坏殆尽。后来,局势略有平稳后,日本鬼子撤出,将侵略军调往其他战场。精武人眼看着美好的家园变成一片狼籍,一个个痛心不已,恨透了野兽般的强盗。
  为修复精武会,精武人千方百计,搞募捐义演,举行招待会,请媒体宣传,费尽周折,最后总算将精武会修复一新。
  解放战争时期,上海精武会积极参加了慰劳解放军的行动。那是1949年7月,上海解放后,精武会联合其他组织共同组办劳军联合会,并无偿献出精武馆、演武厅,举行各种表演赛事,所得报酬全部买成慰劳品送给解放军。当时的上海市长陈毅得知此事后,亲笔题词,对精武会予以嘉奖。
  四、精武会在海外的发展
  精武会在海外的影响很大。
  1927年,霍东阁只身赴南洋爪哇岛,接二连三在巴达维亚(雅加达)、苏腊巴亚(泗水)、万隆、三宝垄、巨港、万丹芝里郡等地创建起精武会。精武在南洋一时名声大噪。
  在这前后,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柬埔寨、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几乎都建立起精武会。
  这些海外精武体育会,大都保存了当年上海精武总会的传统,称霍元甲为精武元祖,挂霍元甲像,一些武术拳种及会旗、会徽、宗旨、章程等基本没变。世界各地精武会依然是“以国术为根本,以武德为皈依”。虽然相距千万里,中间又受到战争的影响,联系一度中断,但“世界精武一家”的团结一致精神长存不衰。1960年和1962年,马来西亚的吉隆坡雪兰义精武会曹晓辉会长访问上海精武总会;1980年,新加坡精武会负责人魏元峰来访,他以75岁高龄亲临总会的精武堂,向霍公像致礼,并摄影留念,十分激动……
  后来,精武会向世界各地开拓得更多更远,先后在加拿大、瑞士、英国、美国、日本、法国等许多国家相继建立起精武体育会。
  1989年,精武体育会成立80周年之际,天津市西青区为纪念霍元甲的历史功绩,在霍元甲的家乡南河镇小南河村修建起霍元甲陵园和故居。在庆典仪式上,迎来了国内外众多精武弟子。他们拜谒了霍元甲陵墓后,又进行了各种拳术器械的表演比赛。在“迷踪艺”的发祥地、精武元祖霍元甲的家乡表演武术,不论是哪国人,也不论是男是女,他们的心情都格外激动,都说这是终生难忘的一次武术盛会。
  第三章 霍元甲文武学校
  一、学校概况
  为弘扬霍元甲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新一代文武兼备的栋梁
  之材,天津精武体育会在霍元甲的家乡成立后,又于1999年8月经天津市教委批准在小南河创办起“霍元甲文武学校”。
  霍元甲文武学校坐落在霍元甲陵园东侧,校区占地50亩,分为南校区和北校区。南校区有3000多平米的教学楼,4000多平米的宿舍楼,有训练馆两座,艺术厅、健身房各一处。学校有供800名学生用餐的大食堂,另设一个回民食堂。其它如洗衣房、淋浴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北校区为学前班和一、二年级学生学习、训练和生活场所,楼房2000平米,各类设施配套齐全。孩子们每天24小时在教师、教练和生活老师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
  学校有教职员工130多人,武术教练30余名,文化教师60多名,从幼儿园到高中全有。学校学生近800人,来自全国众多省市。学校面向全国招生,通过严格的全封闭准军事化管理,为培养合格的文武兼备人才打好了基础。
  文化教学由副校长范淑敏主管。范淑敏原为国家级重点校天津慧翔职专校长,曾多次荣获“天津市南开区名校长”、“天津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范淑敏副校长心怀满腔热忱,决心把霍元甲文武学校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文武兼备”的国家栋梁之才。
  因学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水平不均衡,为适应这一特殊情况,学校在“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方面摸索出了很好的经验,大胆尝试“分槽喂养,分类推进”的教学方法,成效显著。几年来,学校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考进天津市重点学校,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考进大学。象天津体育学院、师范大学、理工大学,北京的体育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的警官大学等高等院校都有这个学校毕业的学生。
  二、校长、“南拳王”郎荣标
  学校校长由天津精武体育会副会长郎荣标担纲。
  郎荣标原为国家武术队队长,现为天津武术队教练,天津市政协委员,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郎荣标11岁开始习武,13岁进入天津武术队。郎荣标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崇拜霍元甲,视霍元甲为心目中的偶像。在多年的习武过程中,每遇困难挫折,都是霍元甲的精神在激励着他,鼓舞着他,使他增加勇气冲破重重难关,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
  从1988年至今,郎荣标凭着过硬的武功和超人的毅力,像霍元甲当年一样叱咤在中国武坛上。他先后荣获了“世界武术锦标赛冠军”、“亚运会南拳冠军”、“中国第八届全运会男子南拳、对拳冠军”和“刀术”、“棍术”、“地趟拳”、“猴棍”等多种项目冠军,共获金牌46枚,成为中国武坛金牌大户,也是“十连贯”和“大满贯”得主。他先后以武术使者的身份出国访问,向世界传播中华武术,足迹遍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世界各地精武会有着广泛的、十分友好的交流。他也曾率领文武学校的学生多次走出国门,远赴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瑞士、法国、毛里求斯等国家进行武术交流。
  现在,郎荣标站在精武元祖霍元甲像前,已经是多了几分自豪,少了几分遗憾。他没愧对心中的偶像。他要默默告诉霍元甲的只是,一定要将霍元甲文武学校办好,要本着“文武并举,德艺双修”的教育原则,使学校成为“精品校”。他要努力为国家培养武术人才,尽力打造好冠军的摇篮,让学校不愧对霍元甲的英名。
  三、总教练、“当代武星”侯冬媚
  霍元甲文武学校的武术总教练是侯冬媚。侯冬媚是中国武坛著名的“当代武星”。
  侯冬媚6岁开始习武,9岁入天津武术队受训,15岁便摘得“全国武术锦标赛地趟拳冠军”。从1990年至今,侯冬媚先后5次在国际、国内武术比赛中荣获“个人全能金牌”,还获得“长拳”、“地趟拳”、“刀术”、“棍术”、“三节棍”、“对练”等各项金牌,共获39枚
  郎荣标
  金牌。她为此成为最具实力的全国女选手,被媒体称为“金牌专业户”,并被《中华武术》杂志评为“当代武星”。
  虽然已经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但是,作为霍元甲文武学校的总教练,侯冬媚并没感到过轻松。因为,这个文武学校是在武术之乡——霍元甲的家乡,同时又是以精武元祖霍元甲命名的。这里是霍元甲的根,这里有霍元甲的魂,这里游荡着霍元甲的精神。这重如泰山的分量侯冬媚能掂得出,能感觉得到。若无真本领,无海洋般的宏大气魄,谁敢承担这一重任!
  侯冬媚上任后未敢掉以轻心,她拿出不亚于争夺金牌前的那种拼搏精神去经营文武学校,终于取得骄人的成绩。几年来,学校不仅培养出大批武术人才,向公安武警部队、人民解放军和各专业武术队输送了近百名优秀学生,还在全国举办的比赛中获得金牌20多枚,在天津市获得各种金牌180枚,银牌160枚。在团体比赛中,获得过全国第2名,天津市第1名。
  就在前不久,霍元甲文武学校又传来捷报,在2006年5月14日的天津市中乒现代杯跆拳道大赛中,他们又一举夺得17枚金牌,在他们学校的辉煌历史上又写下重重的一笔。
  侯冬媚终于能喘口气了,能笑对霍元甲像了。当然,大任在肩,道路还很远。学校学生如长江之水后浪推前浪,永远有新的任务要去完成,再加生源不断地增加扩展,她肩上的担子只能会越来越重。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册

《西青文史第十册》

本书收入文章16篇,包括西青区重要的古代遗址,古代墓葬,杨柳青庙宇的来历和传说,魅力名镇杨柳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家大院,独具特色的天津热带植物园,精武精神、浩然长存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晨曲
责任者
刘振声
相关人物
张文达
相关人物
农劲荪
相关人物
郎荣标
相关人物
侯冬媚
相关人物
霍元甲
相关人物
霍东章
相关人物
霍东阁
相关人物
霍冰茹
相关人物
边云山
相关人物
卢炜昌
相关人物
赵连和
相关人物
赵连城
相关人物
陈公哲
相关人物
姚蟾伯
相关人物
陈毅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霍元甲文武学校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