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运河杨柳青段的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249
颗粒名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运河杨柳青段的变迁
分类号: K872.21
页数: 12
页码: 77-8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运河杨柳青段的变迁,包括其历史背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和社会影响。
关键词: 变迁 文物 历史背景

内容

在距今六、七千年前,我们祖先生活并为之奋斗的这块热土,当时还是一派茫茫的浅海。随着大自然的几度沧桑,海水渐渐退去。黄帝部族由中原地区东迁至涿鹿定居。奔腾咆哮的黄河几度泛滥,夏禹率众用疏堵治水法,使夹带大量泥沙的黄河水,流经此地并由此入海。岁月流逝,黄河中夹带的大量泥沙淤积,在入海处逐渐淤积成平坦的滩涂地,使得杨柳青一带成了宜于渔猎和耕种的平原牧垦区,并有了先民的聚落。因此地为诸流汇合入海之口,有自然沟渠互连,宜于水上运输,故古称“流口”。
  至东汉建安11年(公元206年)三国魏王曹操统一北方,开凿平虏渠,利用自然河道稍加人工整修,与泒河会为一流,向东沟通泉州渠,以漕运济军。隋大业4年(608年),隋煬帝下诏征发河北民伕,开挖永济渠至今河北省青县与平虏渠相通,始称“御河”。至此,南始杭州、北至通州的京杭大运河贯通。并在大沙窝村始建法藏寺,佛教流行于柳口地区。唐太宗东征高丽,利用运河水运漕粮军需,至天津三岔河口入海。大诗人白居易北上省亲,沿运河由杭州至镇江,过长江北上入淮水,西逆黄河至中滦,走陆路到淇门,再顺卫河至三会海口,顺河西转返洛阳时,写成了《隋堤柳》一诗:
  大业天子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水流。
  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
  唐开元20年(732年)渤海水溢,淹塞河道。唐元和12年(817
  年)水涝,平地水深两丈,人民流离失所。北宋庆历8年(1048年),黄河改道,漫漫黄河水夺今南运河道,由界河泥沽口入海,加上久雨水涝,濒河居民流移,南运河又形成了这一地区的自然河道,故道河口汊连,杨柳青翠微岚烟,故时人谐古称“流口”为“柳口”。金大会5年(1127年),金大举南下攻宋,宋廷奉表投降,史称“靖康之耻”。金泰和5年(1205年),金朝廷发山东、河北、河东民伕改凿新运槽,循静海独流东北行至柳口西边之碾砣嘴村,作一弯曲始东直行穿越柳口。至柳口东口子门处,河道又作一小曲而南转东向,出三汊河口与潞水相通,东由海河入海。金著名诗人元好问再次东来慰军,至柳口地区写下了《故地重游》诗句: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尽不休。
  元朝灭金之后,为保障大都粮食的供给,在海运不能保障供给的情势下,元朝统治者恢复大运河全线通航。元至元30年(1293年)诏发征集民伕开凿通惠河,与济州河、会通河相连,南接扬州、杭州。贯通南北的水路大动脉漕运重启。春秋雨季的漕运繁忙,因此要到三岔河口转换驳船北上大都,柳口镇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开始繁荣;元朝廷下诏迁江南富户充实京都路;又遣散部队开荒屯种,并出钞置农具、种籽与民使用。故而沿河而居的村落正式形成。元朝实行残酷的民族政策,汉民族受到压迫。元著名诗人揭係斯在至正3年(1343年)致仕南归,路过柳口时,写下了催人泪下的《杨柳青谣》:
  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水两岸苇篱长。
  河东女嫁河西郎,河西烧烛河东光。
  日日相迎苇篱下,朝朝相送苇篱旁。
  河边病叟长回首,送儿北去还南走。
  昨日临清卖苇回,今日贩鱼桃花口。
  连年水旱更无蚕,丁力伕徭百不堪。
  惟有河边守坟墓,数株高树晓相参。
  《明史·成祖本纪》、《二十二史扎纪》载“按明太祖以汉高为法,从江南富户实中都(临濠)。成祖迁都,又以各地之民充北平。”这就是洪武、永乐年间明朝徙民的根本。徙民来源于南方的苏州、杭州、嘉兴、湖北一带;在北方则以山西太原、平阳两府及潞、泽、泌、汾诸州,迁徙移民并置於杨柳青地区的运河岸。(如著名的杨柳青年画世家齐健隆画店的主人,其祖在永乐2年[1404年],由山东登州府内黄县城南十二里齐家坞村迁居静海县西桑园村,又于清康熙6年[1667年1寄居杨柳青东街武清界内。)南运河古道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是当时较为理想的生活居住地,而且土地平坦肥沃,水产资源繁多,农民依水而种或渔猎;再加上水运之船产,故村落密集运河两侧;或择淀而居,以捕涝鱼虾为生者的渔户也不少。明初的迁民使杨柳青地区人口巨增,朝廷整理户籍,按职业正式列入黄册(纳税人丁户口)。
  明永乐9年(1421年),朝廷征民伕疏浚京杭大运河,以济漕运。至永乐13年(1415年)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流经本区域的南运河更是漕运的必经之转运地,使得杨柳青镇成为北方重要运河码头。明宣德元年(1426年)累官至长史的诗人瞿祐,在戍边保安10年后遇赦南归,路过杨柳青时写下了:
  昔闻杨柳青,今见杨柳黄。
  三秋既近暮,午夜仍飞霜。
  黄时辞旧枝,青根存生意。
  秋待春阳回,又见柔荑翠。
  生物尚为计,在人何以堪。
  乔木蔽日昏,大树停云密。
  为作短歌行,聊备东府什。
  明成化13年(1477)明廷管理河道的工部郎中杨恭,调集军队、民伕计4000人,加固南运河堤。杨柳青名闻遐迩,南北商家随
  着漕运繁荣纷至沓来。广东、福建的蔗糖、纸张、木材,江苏、浙江的绿绸、布匹、茶叶,江南的瓷器、笔墨纸张等,都集中到三岔河口地区,再转运北方各地销售。杨柳青的经济繁荣,推动了当时文化的发展。人民精神物化的杨柳青年画,在南北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凭借本地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文化人才的大量涌现,形成并流通于社会各个阶层。繁忙的南运河水运、南北流动人员的骤增,使得运河岸边的杨柳青镇商业繁荣,蓬勃兴起的手工业和各种服务行业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资本主义思想活跃,富有人民性的民歌、小说、戏曲、传奇及社会性的文艺活动,得到了弘扬和促进,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嘉靖25年(1546年)著名文学家吴承恩在赴京途经杨柳青时,写下了《泊杨柳青》诗:
  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
  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
  春深水暖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
  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觉醉中听。
  杨柳青年画也因运河运输传播到了各地。由鲁迅先生校定的明代烟霞散人辑著的《斩鬼传》中的驱魔帝君钟馗,就是以杨柳青年画中的“武钟馗”的形象而敷演成篇的。他在结尾诗中写道:
  花拂帘拢午梦长,醒来提笔记荒唐。
  诛邪有术言为剑,灭鬼无能口代枪。
  负屈逞奇俱是幻,含冤定策总非常。
  止因画上钟馗好,一一描来仔细详。
  明万历4年(1576年)运河南岸建杨柳青文昌阁。清康熙44年(1705年)2月,康熙帝巡察天津,在杨柳青滞留期间,视察了沿途河工。雍正3年(1725年)12月,清廷户部议,加固南运河、中亭河堤防以利泄洪。次年分直隶诸河为南运河、北运河、永定河等4局并设专官管辖。乾隆2年(1737年),在静海独流至杨柳青之间,开引河,以利泄南运河洪水。乾隆8年(1740年)挑挖南运河,加固了
  杨柳青段堤岸。乾隆7年(1742年)4月,为拓宽天津至静海县境内的南运河道,朝廷下令将有碍民居一律估价拆除。乾隆20年(1755年)直隶总督衙门在南运河设立渠长,每10里立渠长2人。渠长由岸堤边座落村庄于民伕中选其老成晓事者充任。并将河堤二段分编字号,在河堤栽柳植树,以利加固堤岸。乾隆28年(1763年)又修筑千里堤,加固南北运河堤叠道,并增加夯硪,沟渠应添桥座者,依次修理。乾隆57年(1792年)3月乾隆帝南巡经过杨柳青,闰4月,下令疏浚南北运河,以利漕船通行。咸丰3年(1853年)9月1日,天津兵备道张起下令毁芥园运河堤埝,以防太平天国北伐军进攻,大水循堤处回流200余里,淹没大批乡村粮菜土地。同治3年(1864年)天津县布告,禁止杨柳青莠民在河道设卡,勒索过往船户,并刻石于曹家园河岸。同治9年(1870年)天津县布告禁止杨柳青聂某向过往船户乱收费用,刻石于大王庙前。
  1914年6月,天津至河北沧州的南运河航运开航。杨柳青为航运码头之一。1917年8月水灾,12月南运河宣家院处决口,经6次抢修终于合拢。1939年7月由于连降暴雨,桑园至杨柳青东马庄运河堤岸多处溃决,灾民四处逃难。1948年4月,静海县的反动地主和国民党军队,为达到破坏土地改革目的,将王家院附近的南运河堤扒开大口,造成数村农田被淹。1961年11月1日,流经本区域内的津港运河全线通航。1968年6月旱情严重,南运河断流。1970年12月历时一个冬季的南运河清淤工程完工。
  摄于50年代南运河
  1972年,西郊区人民政府为兴利除弊,决定将流经杨柳青镇区内的一段南运河(2000米)裁弯取直,1985年将河道夯实改建带状公园,至1987年5月建成后,定名为“杨柳青公园”。施工期间,完成公园回填土方,电讯、电力、上下水、围墙、大门、曲径道路及八个景点的园林建筑工程。公园分为长寿、儿童、青年三园,首尾相接,婉蜒如带,故居民俗称“带状公园”。全长1100余米,宽36米,占地近39600平方米。在长寿园东临街口处竖建园纪念碑一座,正面由津门著名书画家王颂余先生题写“杨柳青公园”五个大字,碑阴为区政协干部谢玉明撰文,农民书法家郭丕承先生书写的碑文。公园主体为长寿园,古典式园门口雕有石狮一对,雄踞面对广场。园内建有“兴碧轩”和“临翠阁”,阁前矗立一座汉白玉的南极老寿星雕像。前行处为一座假山,山上有亭翼然可供游人休息。1992年,全区共青团员集资,请雕塑家雕雷锋胸像一尊,立于长寿园内。儿童园与长寿园相对,圆形大门外的广场,中设巨形安全岛,岛内为椭圆形池,蓄水如碧。园内的喷水池在中央矗有“五子夺莲”的汉白玉石雕;园内还设有儿童游戏场、滑梯转椅及碰碰车场地等设施。1993年将少年英雄赖宁的胸像立于儿童园内,成为少年儿童学习英雄的敬慕之地。青年园内,花卉似锦;九曲遊廊凌架于人工水渠之上,倒影水中,宛如龙宫绰约。杨柳青公园内草坪如茵,柳、杨、槐等乔木678株,伞盖如黛;灌木丛900余株,常绿树木675株,沿墙植藤爬植物近700余株,形成了人工园林化的游览休闲胜地。
  2002年初,由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天津分院规划设计的“西青区京杭大运河环境绿化工程”启动,规划目标为:把人工化的水利设施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园,贯穿城镇的绿色生命线和动态的绿色生态翡翠项链,运河故道成为杨柳青镇中的亮丽而迷人的港湾;从设计理念上突出民风民俗、旅游文化特色。(1)文化理念:以滨水生态环境为载体,延续杨柳青城镇的历史文脉;(2)生态理念:从完整的生态系统把握设计,实现城镇滨水区的
  可持续发展;(3)人本理念:从设计上体现以人为本,构造满足现代人多样生活需求的滨水空间。也正是这样的设计理念,从镇东小弯处至镇西弯曲向南接运河故道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春之声:主景观为乾隆御赐杨柳青园,包括从东入口处的桃花源(内设一巨湖石景观),柳口情韵(石舫画廊,有乾隆、刘墉铸铜像),杨柳春色(岸边座石临水有汉白玉村姑雕塑),杨柳青诗廊(见下述)。
  第二部分为绿之情:主景观为杨柳青砖雕石刻园,包括冉园春色,亲水平台砖雕石刻园,绿云花雨等。
  第三部分为夏之曲:从柳口路西起为莲年有余双面铜雕,绿廊叠翠,杨柳青年画廊,步云桥,御河人家等。
  第四部分为秋之恋:主景观有风筝园,包括松林夕照、风筝广场、秋阳绚彩等。
  第五部分为冬之韵:主景观为精武园,包括雪香云蔚,棋牌天地,岁寒三友,精武广场(霍元甲擂台比武铸铜雕及平面线刻迷综艺图壁等)。
  2002年5月,西青区京杭大运河环境绿化工程图全部完成。项目负责人为陈炳文先生,审定为董国兵等。西青区政府办公会议通过后,责成区建委负责实施。西青区建委组建了京杭大运河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成立了以李树春先生为该项目总指挥的现场办公指挥系统,重启大运河杨柳青段的复建工程,至2003年10月竣工。形成了新时代特点的“御河景观”带。
  南运河岸优美的社区环境
  “御河景观”的题材内容,由杨柳青书画院的王宝铭先生担纲设计,由张树清先生负责组织,由吴国恒先生等人及山西古物复制人负责制作。“御河景观”由镇东入口处,迎面矗立巨型湖石,由张树清先生题“流口”二字,背后题“柳口”二字,寓意了历史沧桑变迁的过程。石舫画廊的刘墉、乾隆及汉白玉村姑的铜像均由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完成;并在石舫前矗立双龙戏珠碑,碑文由王宝铭先生撰写:
  重修大清乾隆皇帝御赐杨柳青碑记
  史载大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二月乾隆帝奉皇太后意巡临天津查看境城南运河水势,又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三月乾隆帝南巡经杨柳青,居民踊跃欢迎情殷爱戴殊属可嘉,当证民间传乾
  运河故道——必将成为杨柳青镇中的亮丽而迷人的港湾
  诗碑廊碑文
  隆南巡经杨柳青时,见两岸杨柳依依,民居随柳枝飘拂时隐时现,乾隆帝口赞真乃杨柳青青也,故传诵如今为乾隆皇帝御赐杨柳青。岁值杨柳青二十一世纪初,经济跨越发展之时,政清人和之际,想人民之所想,重修御河再现历史鉴古观今展望未来是以铭之刻碑为纪。
  诗碑廊由古建廊庑布局,内墙面镶山西青石石碑共计16方,选取了自元代揭傒斯至新中国邓拓先生的歌咏杨柳青的风物诗词16首。即元揭傒斯的《杨柳青谣》,明于慎行的《杨柳青道中》,明吴承恩的《泊杨柳青》,清初高承埏的《柳青词》,清华鼎之的《杨柳青》,清初孔尚任《津门极望》,清管干珍的《杨柳青》,清姚世徕的《津门杂咏(之一)》,清樊彬的《津门好》,清查彬《杨柳青道上》,清蒋诗的《杂咏》,清查礼的《杨柳青驿》,清高景光的《天津杂咏》,清人题白俊英画扇面的《扇面诗》,现代谢觉哉先生的《来杨柳青视察》,现代邓拓先生的《版画新》。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知名书法家姜钧杰先生采用真、草、隶、篆诸体书写;由山西王华严先生镌刻勒石,庭院内的吴承恩醉倒莲花白塑像由王宝铭先生设计。砚形石碑后碑文由王宝铭先生撰文:
  诗碑廊记
  悠悠历史,绵绵文化,在古运河上孕育着智慧结晶与浓厚积淀,为我们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选辑元明清和现代名人诗作十六首,以吟咏地方风物为题,融诗精书骨石气为一炉,展现了杨柳青人的精神文明与优良传统,是以为记。
  塑像由西青区园林所监制。诗碑廊的门额“梓韵”、“贤哲吟柳”由张树清先生题写并监制。诗碑廊处墙镶有石雕盲窗16扇,在题材上以民俗禽鸟吉祥图案结合年画人物造型,采用北方淳厚质朴的民间石刻工艺风格,以高浮雕、平浮雕的工艺手法体现地方的审美意蕴,表现历史上劳动人民的理想和希望。王宝铭先生以此理念设计了一组盲窗图案,计:麟吐玉书,喜上加喜,河清海晏,龙凤呈
  祥,狮子绣球,鸳鸯贵子,金玉满堂,英雄独立,龟鹤齐龄,丹凤朝阳,九重春色,独占鳌头,室上大吉,风调雨顺,三羊开泰,太平有象。由区园林所负责监制。
  杨柳青砖雕廊的砖雕透窗以民俗花鸟吉祥图案为主,结合图案造型,体现地方区域民俗特点为设计理念,由王宝铭先生设计了14扇透窗,计:吉祥寿纹,子孙万代,五福和合,岁寒三友,蛟龙拱壁,富在眼前,福寿如意,四方春色,竹报平安,莲生贵子,九龙献寿,百事如意,富贵寿考,龟鹤齐龄。该砖雕透窗由山西王华严雕刻制作。砖雕廊门额“缕粹”、“巧夺天工”由张树清先生题写和监制。砖雕园的碑形为吊线形,碑文由王宝铭先生撰写:
  “杨柳青砖雕石刻兴于清康乾时代,精于道光年间嗣后装饰于杨柳青朱门大户,它融质朴婉丽为一体,操杨柳青年画之风韵,形成具有地方特色风格,极富象征意义耐人寻味。从透雕到浮雕,都闪烁着能工巧匠智慧的光芒。”
  莲年有余双面铜像,由天津泥人张工作室的董秀峰先生创作小样,区园林所监制并完成,铜像矗立在运河北岸。
  杨柳青年画廊,抱着从欣赏入手,以画中游“有看头”为宗旨,以精品名人名作为准绳,按历史故事、文学故事、娃娃仕女、戏剧人物、风俗故事分类,选用了16幅年画佳作。计:马庆龙大闹兴顺店(短打)、鱼龙变化(娃娃)、文姬归汉(历史故事)、谢庭咏絮(传奇)、福缘善庆(吉祥)、李太白醉写香表(文学故事)、辕门射戟(戏出)、禹王治水(神话)、忠义堂(文学)、十八魁(仕女)、闻太师西歧大战(评书)、程咬金搬兵(评书)、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文学)、四美钓鱼
  砖雕图
  (文学)、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传奇)、孔子问答(故事)。以丙烯颜料和传统壁画法制作。张树清、王宝铭负责监制,吴国恒、郑克祥、杨长安、谢天刚等诸先生参与制作。年画廊的童子献寿雕像由张树清先生设计,区园林所监制。年画廊门额“国粹”、“奇玲焕彩”、廊亭抱柱匾“千载御河蕴真趣,百代古镇绽丹青”、“七色年画九州绝艺,五彩丹青四海奇葩”均由张树清先生题写并监制。杨柳青年画廊碑文由王宝铭先生撰写:
  杨柳青年画始于明盛于清衰于鸦片战争后,复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它以杜梨木雕版套印和手绘结合,以雅致秀丽著称,历时六百余年,美术史称“北宋画传杨柳青”,它的题材内容涉及面极广,堪称“社会百科世象全书”和封建社会后期发展的“活化石”。它沿袭了“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人物画优良传统,而成为名扬海内外的地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誉为国之瑰宝。
  杨柳青风筝园以亲水平台式广场组成,设有蝴蝶形飘飞的艺术灯杆。风筝园碑文由王宝铭先生撰写:
  杨柳青风筝创于19世纪末名扬20世纪初,其间能工巧匠辈出,以风筝魏(字元泰)最为出色,风筝魏少年学习于杨柳青,他聪明好学富于创新,他融杨柳青年画的特色于风筝之中,使风筝独树一帜成为中华一绝。1914年魏记风筝《麻姑献寿》、《天女散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名扬世界。
  精武园以霍元甲尚武精神为主线,再现了霍元甲与俄国大力士擂台比武的形象,铸铜像由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设计制作完成。线刻平雕地坪壁画由王宝铭设计,张树清监制完成。王宝铭先生撰写了精武碑文:霍元甲(1869年1月19日——1910年7月14日)字俊卿,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村人,著名爱国武术家,幼年习武,勤学苦练霍家拳,中年武艺精湛功力超群。曾在上海创办精武会,打败过俄国大力士,声名远扬壮我国威。随即创办精武馆教民习武,强国强种,弘扬尚武精神,其弟子遍及海内外。
  完工后的南运河杨柳青段御河景观带,于2006年5月被审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给游人带来了历史的回忆,呈现了时代精神,展望了未来发展,充分体现了国家级文物保护的精髓,也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南运河在明清街的掩映下,石家大院的瞭望中,正如架起的玉石桥“步云”一样,踏步青云走向历史的未来。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册

《西青文史第十册》

本书收入文章16篇,包括西青区重要的古代遗址,古代墓葬,杨柳青庙宇的来历和传说,魅力名镇杨柳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家大院,独具特色的天津热带植物园,精武精神、浩然长存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霍元甲
相关人物
夏禹
相关人物
曹操
相关人物
白居易
相关人物
金大举
相关人物
元好问
相关人物
揭係斯
相关人物
瞿祐
相关人物
杨恭
相关人物
吴承恩
相关人物
鲁迅
相关人物
王颂余
相关人物
谢玉明
相关人物
郭丕承
相关人物
赖宁
相关人物
刘墉
相关人物
陈炳文
相关人物
董国兵
相关人物
李树春
相关人物
王宝铭
相关人物
邓拓
相关人物
孔尚任
相关人物
姚世徕
相关人物
樊彬
相关人物
蒋诗
相关人物
白俊英
相关人物
谢觉哉
相关人物
姜钧杰
相关人物
王华严
相关人物
董秀峰
相关人物
俞伯牙
相关人物
孔子
相关人物
吴国恒
相关人物
郑克祥
相关人物
杨长安
相关人物
谢天刚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隋堤柳
相关作品
故地重游
相关作品
杨柳青谣
相关作品
泊杨柳青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