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西青区重要的古代遗址、古代墓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242
颗粒名称:
西青区重要的古代遗址、古代墓葬
分类号:
K928.722.1;K928.76
页数:
8
页码:
1-8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天津市西青区的历史渊源和文物资源,特别强调了历史文物的三大价值以及文物分类。作者还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西青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的数次文物普查工作,并列举了该区存在的古代遗址和墓葬,其中出土了珍贵的历史文物。最后,作者指出,了解西青区的文物资源对于填补该区历史空白、理清历史脉络至关重要。
关键词:
文化遗址
陵墓
西青区
内容
我们今天工作、学习、生活的这块热土——天津市西青区,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根据已发现的历史文物遗存,证明早在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西青区境内劳作耕耘、繁衍生息。而并非如某些人片面臆测的那样,是一块“无古可考”的“退海之地”。
文物是历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遗物。它本身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三大价值,衡量、评价一件或一处文物,取决于这三大价值。以历史文物的存在形态分类,可分为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两大类。可移动文物指馆藏文物、出土文物、传世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石窟寺、古窟址等。特别高大宽厚的石碑刻一般也列入不可移动文物的范围,如原竖立于石家大院的“石万程碑”。这里应当强调的是,凡辛亥革命(公元1911年)以前的古墓葬,不论这些墓葬的主人有无明确的后代,凡确定为古墓葬的都属国家所有,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人均无权私自进行发掘,即使古墓主人的后代持有明确证据,古墓葬的所有权仍为国家所有,并受到国家的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西青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在上级文化(文物)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了数次文物普查工作,共核准境内存有古代遗址10处(不含古代墓葬)。这些古代遗址上迄战国时期,下限为明清两代,文化蕴涵丰富,其中有几处天津市文物考古部门曾派员进行了试掘,出土了一批珍贵历史文物。通过文物普查,初步弄清了西青区的文物资源。它对填补西青区历史空白,理清西青区历史脉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西青区的古代遗址、古代墓葬,参考2002年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天津分册》,结合笔者以往的工作实践,择要介绍如下:
古代遗址
小甸子元代屯田遗址
位于张家窝镇小甸子村东,该遗址面积1500平方米,地表暴露许多碎砖瓦、木炭灰烬、红烧土块等。文化堆积层为0.5~2.2米不等,内涵丰富。1973年,天津市文物管理处考古队派员进行试掘。出土铁器49件,有犁铧、耧铧、犁镜、铲、耙、镰、垛叉、铡刀、鱼叉、铁锅等,另有剪、钩、环、钉等小件铁器23件。在这些出土的铁制农具中有一件月牙形大铲,刃长67.5厘米,背有柄銎,可安装木柄,此器可能就是元代农学家王桢所著的《农书》中记载的“铲子”。同时该遗址还出土了一批珍贵历史文物,如元代磁州窑双凤罐(属国家一级文物,藏中国历史博物馆)、龙泉窑葵瓣洗、金大定通宝钱纹镜、海马葡萄镜等。通过出土实物推断,该遗址是元代实行军事屯田制度的产物。《元史》记载:“市耕牛农具,给直沽酸枣林屯田军。”当时,小甸子村一带有天津地区最大的枣树林。小甸子遗址为研究天津地区元代的农业生产状况提供了丰富实物资料。
红土岗战国遗址
位于辛口镇当城村西800米处,原名“当城遗址”。面积12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度0.5~1.0米不等。地面暴露许多夹云母红陶片和泥质灰陶片。从该遗址中采集到的文物有夹云母红陶釜、灰陶浅盘残片、绳纹板瓦及纺轮等,红土岗战国遗址的发现为研究西青区先秦文化史提供了最直接的实物资料。
张家窝战国遗址
位于张家窝镇张家窝村东。遗址位于一高埠之上,面积3200
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度0.3~0.5米,地表土上暴露有许多的陶片、瓦片。曾出土一件较为完整的“燕国鬲”,另外,还发现并采集到灰陶豆、盆、瓶、兽面纹半瓦当及筒板瓦、纺轮等。
大任庄战国遗址
位于大寺镇大任庄村北。面积约为45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1.0~1.2米,地表暴露有许多陶片和红烧土。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此试掘,出土有泥质灰陶豆、罐、盘、夹砂云母红陶釜、筒板瓦残片和一件虎纹半瓦当。出土学术简报见《考古》1965年第2期。
宋代当城寨遗址
位于辛口镇当城村西。1974年发现,该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60米,东西宽100米,夯筑寨墙,原高6米,地上部分已毁,墙基尚存。寨内地面暴露有白釉瓷片、泥质砂陶片、残砖瓦等。曾经出土北宋铜钱多枚,以及铁釜、盆和双鱼纹铜镜。此遗址是北宋《武经总要前集》记载的当城寨。
牛坨子金代遗址
位于南河镇王庄子村东,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0.2~0.8米,地面暴露许多泥质灰陶片和白瓷片。采集到布纹瓦、钧窑、磁州窑瓷片和金代“大定通宝”铜钱一枚。
小韩庄元代遗址
位于王稳庄镇小韩庄村以东0.5公里处。1992年在文物普查中发现。该遗址为一土埠,高出四周约1.5米,面积为1500平方米,错落有致呈井字台田状。地表层暴露大量白釉瓷片、钧窑瓷片、磁州窑瓷片、灰陶片等。采集到白釉瓷碗(残)1件,敞口斜直腹壁,小圈足,近底处露胎。
席市明代遗址
位于杨柳青镇十一街,遗址面积约1000平方米,紧临南运河故道,文化堆积层厚0.3~0.5米。按地层分层次发现了包括金、元、明三个不同历史朝代的陶、瓷器残片、墓砖、度量衡用具等,此外,
还出土一枚日本“宽永通宝”铜币。在距地表3米的深度层中发现炉灶灶膛、灰坑,以及灶膛中残存的草木灰,显示出当时的燃料主要是芦苇。在出土文物当中有一批数量可观的有记年款的明代青花瓷器的残片。据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考古专家推断,该遗址应似明代漕运的一个中转站。
义和团坛口遗址
位于中北镇疙瘩村附近。清光绪25年(公元1900年),由张德成、曹福田率领的义和团在此设立坛口,是义和团在天津外围活动的重要据点。遗址原为关帝庙,现仅存台基,面积4000平方米。
福寿宫明代遗址
位于西营门街小稍直口村。福寿宫是明代天津卫著名道观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原有大殿3座,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现仅存青石台阶、抱鼓石、石牌坊基础、幡杆夹杆石和古槐两株。夹杆石雕成精美的石狮,高1米。
傅村金代钱币窑藏遗址
位于南河镇傅村南500米处,遗址面积2000平方米,地表暴露许多砖瓦、泥质灰陶片等,曾采集到白釉瓷碗、灰陶罐残片。1984年,在遗址内发现一处古钱币窑藏,距地表1.5米,为不足0.2平方米的土坑,内铺地砖6块,砖为素面及绳纹两种类型。该古钱币窑藏共出土钱币105公斤,其中,既有“半两”、“五铢”等两汉期的计重钱,又有“开元通宝”、“宋元通宝”唐宋两代的记元钱。出土数量最多的系宋代的各式钱币,如:“太平”、“淳化”、“熙宁”、“治平”、“元丰”、“崇宁”、“政和”等。金代的钱币为“大定通宝”、“正隆通宝”两种年号钱。此次出土的古钱窑藏跨8个封建朝代,涉及千余年的历史,为研究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以及西青区的历史沿革提供了完整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古代墓葬
杨柳青宋墓
位于杨柳青镇十六街运河南岸,面积6000平方米。未发掘前地表暴露许多素面青砖,曾在距地表土1.7米的深度层中发现砖室墓一座。该墓呈长方形,长3.5米,宽2.5米,南北向,单室,券顶。出土器物有泥质灰陶罐和北宋时期的元丰、熙宁、至道、政和、天禧等年号钱币数十枚。此外,还有数枚唐代的“开元通宝”铜钱。1979年,天津市文物管理处的考古工作者为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对该宋墓进行了全面清理。
于氏家族墓地
位于辛口镇上辛口村以南。据查,明永乐2年(公元1404年),于氏先祖由山东博兴县迁此占田立村,历12世皆葬于此地。于氏四世祖于鉴曾于明正统14年(公元1449年)“土木之变”中护驾有功。明天顺3年(公元1459年)官擢山东济宁州知州。整个墓地占地约3000平方米,原建有享堂、神道、石马、翁仲等地面建筑,今皆无。尚存有《于闲庵孺人刘氏合葬墓表》、《于日江墓表》、《于氏墓碑》等碑刻,记其家族谱系情况。
北里八口明代墓群
位于大寺镇北里八口村东南方向,墓地面积不详,曾发现墓葬4座,其中圆形砖室墓3座,长方形砖室墓1座。1座圆形墓直径分别为2.7~3.1米不等,素面青砖砌筑。其中一墓出土黑釉瓷罐两件,钧窑碗四件,五子登科铜镜一面。另一墓出土白瓷碗一件,泥制实足陶碗一件,北宋各式年号铜钱88枚。在回填中采集到釉陶鸡腿瓶一件,及磁州窑瓶残片、残铁器等若干历史遗物。
刘氏家族明代墓地
位于大寺镇南里八口村东北,紧靠村庄,面积约8000平方米。此墓地是该村农民在1982~1983年河西区小海地建居民住宅楼群取土时发现,当时还发现墓地10余座,由于保护措施不当,其中的
几座被破坏,墓葬内除人骨、棺木外,还有一些明代古铜钱。199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有几座墓葬顶部的封土已不复存在,墓室呈长方形,单室券顶结构,长2.0米~2.2米,宽1.5米左右。墓砖皆为长27公分,宽14公分,厚4.5公分的素面青砖。经天津市文物局请专家鉴定为明代墓葬群。该墓地系津南区双港镇前三合村刘氏家族墓地。
张愚墓
位于杨柳青镇十六街运河南岸。张愚,字若斋(公元1500-1552年),明代戍边名将,累官至太师。墓地面积为2000平方米,原有高大封土堆、牌坊、享堂、石五供、燎炉、石羊、石马、翁仲等。1992年文物普查时仅发现汉白玉石马一躯。张愚墓修建于明嘉靖31年(公元1552年),明末崇祯4年(公元1631年)重修。原有墓碑佚失。旧民国版《天津县新志》收录“重修张愚墓碑”全文。碑文系大学士徐光启撰文,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钱象坤篆文,礼部尚书兼侍读学士李康先书丹,记述张愚生平。(墓碑记附后)
古佛寺清代墓葬
位于张家窝镇古佛寺村北。1970年发现,距地表土2米深,长方形砖室结构,墓壁墙高约两米,原地封存。于附近发现石碑两通。一通长方形,高1.45米,阔0.58米,厚0.15米,方首,座佚,碑文楷书“皇清诰授中宪大夫孟公之墓”。另一通残,存有“封武功将军王公九……”等文字,范围不清。
杨氏家族清代墓地
位于南河镇马家寺村西南,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原坟冢累累,有高大封土,后被夷为土台。199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有石望柱、柱础等遗址。有石碑一通,汉白玉质,方首,高1.40米,阔0.4米,厚0.16米,隶书“杨氏先茔”四字。杨氏家族有人曾在满清政府中任监政要职。
大稍直口清代墓葬
位于中北镇大稍直口村东北方向,墓地范围不详。“文化大革命”期间天津市文物管理处曾派人一同清理一座墓室。室内为砖结构,有墓道两条呈人字形伸出,主墓道长3米。随葬品有青花大瓶、白瓷大瓶各一件,瓶中瘗藏骨灰。1992年文物普查时,据该村村委会负责同志称:“此墓葬疑似当地民间传说的‘皇姑坟’。”
附:
《重修张大中丞公墓碑记》
赐同进士出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东阅大学士徐光启撰文
赐同进士出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东阅大学士钱象坤篆额
赐同进士出身,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任、侍读学士李康先书丹
公之先出山东青州诸城县,迁天津者五世,至都御史大夫居公而张始口,皇帝庚戍嘉靖二十九年,时虏入古北口,所杀掠以数万计,京师大震,而三大营尽老弱不足以军;幺时初巡抚延绥,尽拔其麾下精骑及口一万入卫,而时简练召募以补之,于是各路援兵俱至,虏薄都城无所得,悛巡出塞去,九鼎以安。公履任仅六阅月,遂晋副御史,巡抚延绥如故。公至延绥一年,身附循其士卒,所指授方略,激昂大义,益刍饷,禁侵渔,砺口峙储与死士相劳苦。如备兵延绥时,军中感愤乐战,有投石超距之气,皆愿得一当虏,而公特严防御,以伺叵测,不欲邀功。所修筑城堡,墩台四千六百所,特有备以无患,每遇虏入寇,出拒战,斩首辄百许级,所获器械,名马以数千计,时套贼入犯辄不利,乃相戒曰:“张太师在,我何以自贻伊感,”于是,督府及部使者上功格,赐宝钞,飞鱼锦嘉劳之。未及满秩而卒。奇谋秘画,多不传于世,礼礼官为请,赐祭一坛,录其子元性入太学,以旌戎功,盖异数也。公即卒于任,而元性与诸子俱少,旅言归,间关数千里,沐风烟霭,扶服至瀛,夫人季为襄大事,嘉请甲寅(按即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年)十二月二十七,葬于杨柳青之
原。东西六十飨台以便祭扫,又前十六步口之处,二十四步为墓门,门以内五步左右为亭者四,一碑,两表,一碑墓记,而左右所列翁仲石物等如常仪。基图弘广,木石壮丽,松柏森蔚,风烟杳霭,真巨观也,历年即远,公子孙各附葬于后,凡三封,皆枕丙趾壬如礼,而门以外去数十步,为飨堂五楹,以春秋子姓聚集,治牲醪,芬,荐乌私,虽本支百世,句替引之矣。岁欠圯荒,所在皆是。于是,公元曾孙鲲翼,怅然悲之,恐祀事之弗度,先公之怨恫口间,顿复旧观,征不为记而勒石,以垂永远,鲲翼之能缵戎祖考,振举废坠。余于是乎观孝矣。因为铭曰:
□□赖之,家有凤毛,丘墓焉依,桓桓中亟。节镇西土,天骄来威,以笃明,上帝召,骑尾而升。王命三赐,口幽冥。
□□□□,丕显亦世,司农司泉,秦晋攸芘。宜尔子孙,振振绳绳。春霜秋露,是当是丞。
崇祯壬申六月上浣之吉
仝督修曾孙太学生张延年勒石
附注
注释: 中丞——古代御史中丞的简称,它是御史大夫的副职。明清两代多由巡抚兼御史中丞职。张愚生前曾任延绥镇(明代九个边防重镇之一,治所设今陕西省绥德县)巡抚要职,故而称其为张大中丞。 崇祯壬申——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册》
本书收入文章16篇,包括西青区重要的古代遗址,古代墓葬,杨柳青庙宇的来历和传说,魅力名镇杨柳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家大院,独具特色的天津热带植物园,精武精神、浩然长存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小甸子元代屯田遗址
相关专题
红土岗战国遗址
相关专题
张家窝战国遗址
相关专题
大任庄战国遗址
相关专题
宋代当城寨遗址
相关专题
牛坨子金代遗址
相关专题
小韩庄元代遗址
相关专题
席市明代遗址
相关专题
义和团坛口遗址
相关专题
福寿宫明代遗址
相关专题
傅村金代钱币窑藏遗址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