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公益善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九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19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公益善举
分类号: K250.621
页数: 3
页码: 58-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建立商会、同乡会等社团组织以来,天津商帮始终对家乡杨柳青进行慈善捐助和公益事业的支持。他们资助水局、兴办教育、捐建施医局等,为杨柳青镇和当地居民提供帮助。他们还在面对水旱灾害和兵祸时捐款赈灾,以及其他赈济活动。此外,在新疆迪化市,他们也捐建公墓,并资助当地的同乡。天津商帮积极组织文娱活动,以减轻思乡之情。抗日战争期间,他们参与宣传抗日、捐献物资,为抗日事业作出贡献。天津商帮始终关注家乡杨柳青的发展,并为其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杨柳青 赶大营 商帮 公益善举

内容

天津商帮自建立商会、同乡会等社团组织以来,即为家乡杨柳青捐钱捐物,用于赈灾和兴办公益,在新疆也有善举。
  一、杨柳青
  (一)资助水局:自乾隆年间首建“天安水局”以来,至光绪末年(约1908)杨柳青镇内共建有水局十八家,光绪二十年(1894)伊犁旅新贸易同乡会建立后,每年向杨柳青各水局(有总管人)捐银1000多两,用于房屋修缮,置办用具。在压水机水柜上刻有“伊犁旅新贸易同乡会捐赠”字样。镇区北部,距河较远,为救灾取水方便,捐建了六眼深井,坐落地点是:二街天齐庙后、三街关帝庙东、六街大寺胡同北、八街白滩寺大道口、十二街经堂庙后、十三街周家庄。
  (二)兴办教育:伊犁文丰泰京货店的安文忠独资捐建了“安氏私立小学”,建于民国九年(1920),捐银10000元用于修建,校址在药王庙西院,另开中门与庙分离。建有四个大教室,可容学生200人,另捐土地一顷多,作为校产。首任校长周恒赞(在新疆曾随杜彤任督学),教员有王植三、吴玉章、卢裴章、周桂南等,所聘师资高,多进步人士,认真教学,深受社会赞誉。
  (三)捐建施医局:民国十年(1921)由安文忠捐建,聘请刘文蔚(曾任山西省某县县长)为局董,由中医马少三等坐堂,义务为民众治病,施种牛痘疫苗,防治天花病的流行。年捐助600元经费,座落估衣街(今存“施医局胡同”),地处中心,方便群众。
  (四)捐款赈灾:辅善社、普济社、恤嫠会为杨柳青镇慈善团体,为接受各界捐赠而建,特别是清末民初,来自新疆的捐赠日多,历次水旱灾害和兵祸致灾,均有迪化商会、伊犁同乡会的巨额捐款,用于赈灾救济、开设暖棚粥厂、施舍棺木等,遇有大灾则捐款累加。恤嫠会专门赈济寡妇。清末至民国期间,频频捐助,数额无计。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伊犁安文忠、周恒德、郑永清与白沟河商户杜春第共捐钱5万串,用以救济杨柳青的病伤饥民。
  伊犁旅新贸易同乡会每年向家乡提供捐款1000多两。
  二、迪化
  (一)捐建公墓:光绪二十年(1894)前后,由迪化商会在城郊圈占土地一块,建成“杨柳青公墓”,凡客死新疆的杨柳青人均可寄埋于此,待日后携归故里。
  (二)资助同乡:新疆各地商会、同乡会均有资助同乡的传统。凡初到新疆谋生的杨柳青人,一时衣食无着和疾病等情况,可以获得资助,并帮助求职者就业、寻亲等事宜。
  (三)举办同乐:天津商帮远离家乡,逢年过节,难免有思乡之念,为缓解郁闷,打破寂寞,由商会出资并组织各商户开展文娱活动,以民国初年最为红火:有天津菜农和鸡鸭小贩们的“天津龙灯”、津帮许家班的少林会、天津商总的秧歌队、高跷会、津帮戴家班的音乐会等。春节期间的同乐活动,在清末和民国期间一直活跃了50多年。
  (四)宣传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天津商帮的故乡沦陷,更加激发天津商帮的义愤,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捐献活动,各商店贴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标语,并由商会组织义卖义演,津帮德元电影院上演爱国进步电影、并由津帮业余配合剧院演出抗日节目等,时任迪化商会会长的石寅甫组织支援抗日,多有建树。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九册

《西青文史 第九册》

出版者:天津市西青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本书发表了两篇重要史料:《赶大营》和《杨柳青年画》。《赶大营》是一篇以保卫祖国和艰苦创业为主题的史料,展现了中国边疆历史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而《杨柳青年画》则展现了西青人民的伟大创业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成就,具有文化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谢玉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