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客货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九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18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客货运输
分类号: K250.621
页数: 5
页码: 42-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赶大营的客货运输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路线和方式。在西征时期,商贩随军肩挑贩售,途经河西走廊到达新疆。清末时期,可以选择走大路,乘坐火车或驼队穿越大草原,或者乘坐俄台火车。民国时期,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通过铁路和汽车联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件的发生,运输线路发生变化。
关键词: 杨柳青 赶大营 盛期 客货运输

内容

随着时局变化和交通条件改善,各时的运输方式、路线均有不同,所遇险阻也异,赶大营的客货运输,概分三个时期:
  一、西征时期:
  随军肩挑贩售为特点。清军在陕甘一带镇压回民起义军之际,于同治七年(1868)至光绪元年(1875)期间,始有杨柳青商贩追随清军后尘“跑西北”,奈因战事飘忽,商贩随之盘旋,远不离军,货不离肩,常在一地逗留数日、数月不等,总的路线方向是:从杨柳青出发,经开封越潼关而达西安,备足货物再往西行,渐临战区、而入陇南,每行必视战事激烈程度,或进或停,然离乡至此已周旋数年。在董志原(镇原)、金积堡(吴忠)、河州(永靖)一带,远及庆阳、鄜州(富县)因有较大战事,商贩所至,每遇旌旗遍野,号炮连天,沿途血迹斑斑,竞日不得饮食,俟至打通河西走廊至攻克肃州(酒泉),商贩皆随军而进,清军集结肃州,城内空虚乏物,军民日需极缺,商贩四出采办,常往返觅寻数百里,难有固定路线,偶可乞乘军车(马车)。获知清军欲征阿克柏,继有“跑西北”者,累至不绝、均伺清军动向,修担加货,以备出关。
  光绪二年(1876)至三年,是清军进疆作战时期。各路清军以十二万主力进疆,杨柳青商贩多从嘉峪关通过,随分布在关外三县(玉门、安西、敦煌),以玉门为中心,西去阳关大道,经星星峡,到达新疆东部第一大城哈密,清军在此设立大本营,商贩趋至;随后推进巴里坤、而至古城子,地临三岔路口;一通西北,可达北疆阿勒泰、布尔津;一去正西直往迪化;一去南疆各城。
  以古城子为基地,向西拉开五百里战线,商贩轮番支前,即克迪化,清军矛指南疆,商贩多滞留迪化及周边,少数分流南疆,前程仍有三千里,清军边打边进,商贩亦步亦趋,经喀喇沙尔、轮台、库车、阿克苏、直至喀什噶尔、和阗等城。陕甘进军沿线及北疆局部,均有清军分占,后继商贩星布其间。北疆重镇伊犁,早被沙俄占据,清兵未达,一时商贩无迹。
  二、清末时期
  新疆平定以后,直到清末,主要路线有三条:
  (一)走大路:从天津杨柳青出发,既可步行,也可用驴骡、骆驼、马车代步的一条路线,途经静海、沧州、德州、临清、馆陶、濮阳、过黄河到河南省开封、郑州、洛阳抵豫陕交界的潼关,再经西安,从宝鸡、天水、伏羌(甘谷)到兰州,过乌鞘岭、古浪、循长城脚下,往西抵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出嘉峪关、过玉门、安西至星星峡(1884年新疆建省与甘肃的分界处),进入新疆戈壁滩的“苦八站”,其中又以苦水(思甜)、烟墩两站地段最为艰苦,两站间全长180里,沿途气候干燥,缺少水草,到站之后才有残破不堪的小店,还需用毛驴到远处去驮水,尽管水质苦咸,饮后往往腹泻,每碗还要两枚铜钱。谚语说“穷八站,富八站,不穷不富又八站”,过此之后,才能到达哈密、古城子和迪化。这条路是当年左宗棠进军新疆时把一些旧路修整后连接一起的,是部队运输、军事投递的驿道,由杨柳青至迪化,全程九千里,步行半年才能到达。
  (二)走外蒙:此路以骆驼运输并经大草原为特点,适宜大宗货物运输,人烟稀少,数百里不见村庄,此路是十八世纪初,乾隆平定准噶尔叛乱时,由兆惠将军所辟,从北京、经张家口、归化(呼和浩特)、百灵庙、进入外蒙的乌里雅苏台大草原,再分成两条路:一条往西北,经科布多转入新疆,抵达阿勒泰、布尔津,折向西南至塔城、伊犁,约经外蒙古3500里大草原;一条向西进入新疆的巴里坤、古城子至迪化,约经外蒙古2000里大草原。新疆平定后,内蒙和晋帮老商户(阿古柏入侵前的商户),都利用这两条路线驮运货物;左宗棠用兵新疆,口北的军粮也经外蒙运抵巴里坤、古城子。进疆客货凡经此路,均以归化为转运枢纽,在此雇用骆驼队(此地骆驼运输业最多),方能通过大草原,往返于新疆之间。
  驼队运输方式:驼队规模由数百峰至一千多峰不等,备有骆驼轿、骆驼车、壮驼供押运者、客商、眷属乘用。养驼大户,常年雇用镖师,可代客押运现银和贵重物品。按惯例,骆驼每年外出八个月,从秋季白露节到次年谷雨节止。其余月份因天气太热,骆驼需进山放牧脱毛,故远去新疆每年只能一次往返,每日行程60—80华里。驼队有领队、帐房、伙夫、看夜、脚夫和杂勤若干人,以脚夫为多,每2名管理骆驼20头,用绳索链住,排队前进。骆队备有帐篷、毛毯等用品,大帐篷可容百人,供驼队人员使用,小帐篷可住十几人,为客商、眷属使用,驼队备足风干馒头,或煮面片加盐,客商自备“路菜”,用炸酱、腊肠、牛肉干佐餐。大草原荒无人烟,只听驼铃响,不见驼队行。
  结算运费是在终点站古城子,卸货验收无误付款,如有丢失由驼队赔偿,遇到天灾、劫匪则由货主自负。
  (三)乘俄台
  “俄台”即沙俄的火车。清末沙俄修筑了海参崴到莫斯科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其中一站距我国东北满州里很近,来去新疆的客商因得此便,往返于天津至塔城、伊犁之间。路线是从天津乘坐北宁铁路火车,至长春、哈尔滨、经扎兰屯、海拉尔到满洲里,住进悦来店(由洗手的胡匪开办,深谐俄境情况),并由客店代办出国手续及购买车票。约需一星期,店家派人送出国境,直至外贝加尔斯克车站(华语称此地为“十八里”),乘车西行七昼夜,到达阿勒泰支线的阿亚古斯(斜米)车站,下车后渡过阿业古斯河住进旅店,距我国的塔城还有500里,雇用“六根棍”马车再行六天就可进入我国新疆,全程约需25天,每人路费300余元。
  三、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赶大营的路线有了变化:
  (一)走大路的变化:民国初年津浦、陇海铁路通车,从杨柳青乘车到徐州,转陇海路到观音堂,共计2400里,仅需四天,过去需步行40天,后来陇海路延长900里至宝鸡,距兰州尚有900里旱路,间有汽车搭载,从兰州至迪化通汽车,隔数日发车一次。盘费拮据的杨柳青人,酌坐一段火车,余途步行或乘牲畜大车,虽需日多,但很省钱。所经宁夏、甘肃偏僻山区,军阀马鸿逵、马步芳驱民种烟(鸦片)补饷,限制种粮,人民缺食,又乏文钱,因此争相揽客,脚力很贱。军队如匪,打劫行旅,“去的不劫,回来的劫”,去的皆为谋生,油水不大。津商视为畏途,富者多乘火车以避。
  民国十九年(1930)中国航空公司成立,实与美国合营,飞行员皆美籍,飞机很小,仅容十数人,票价昂贵,航速甚慢。从迪化起飞,需到酒泉加油,当晚抵宿兰州,次晨飞郑州再降,午餐休息,下午又飞、天黑到达北平(北京),行程两天,乘客以军政要员居多,津帮巨商仅为应急偶而一用。
  (二)走外蒙的变化
  宣统三年(1911)沙俄遗使外蒙,煽惑哲布尊丹巴活佛,趁辛亥革命清帝逊位之机,赶走清廷驻库伦(今乌兰巴托)办事大臣,宣布独立,继夺新疆边城科布多(今在蒙古国境内),断绝了驼队行经乌里雅苏台大草原的交通。津帮商贩改走内蒙、甘肃之间的长城内外,选择水草丰盛地带穿行,这段路取名“小草地”,也叫“走甘边”。
  迨至民国八年(1919)俄国内部战争尚频,难顾外蒙,驼队因便复行乌里雅苏台大草原,至民国十四年(1925)苏、蒙局势稳定,又被禁止通行。
  民国以后进疆货物逐年增多,欧战爆发,俄、英进口停滞,促使内地商品购销两旺,进疆货物倍增,原避居新疆的白俄商人多属巨富,纷改中国国籍,将新疆皮毛、棉花运津出口,致使驼运业接应不暇,大草原或小草地成为往返新疆的交通热线,有九成货物赖此通途。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哈密事变,尧乐伯斯叛军大肆掠劫商旅,驼队运输从此衰落。
  最早的天津商帮在津采购货物,要自雇车船运到北京,经德胜门外骆驼店运到归化,再等候大驼队转运新疆。自京绥铁路建成,实行联运,津商把货物交到天津东站货场,就算办妥,只等归化接货。
  民国十七年(1928)春,新疆省长杨增新出资,委用亲随朱炳,开办“绥新汽车公司”于民国二十年(1931)运营,并由天津“博达书馆”张善修组织由天津至迪化的全程联运,缩短了客货在途时间,加快了商品和资金周转,津帮商人称便。迄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内蒙古的德王与李守信的蒙古军在日寇扶植下,成立了“蒙疆政府”,控制了运输线,隔断了去新疆的通途,绥新汽车公司只运行了七年被迫停废。
  (三)乘俄台的变化:自国内铁路、驼队、汽车实行联运,津商不再舍近取远入俄乘车,且东三省也为日寇占据,商途被阻。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九册

《西青文史 第九册》

出版者:天津市西青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本书发表了两篇重要史料:《赶大营》和《杨柳青年画》。《赶大营》是一篇以保卫祖国和艰苦创业为主题的史料,展现了中国边疆历史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而《杨柳青年画》则展现了西青人民的伟大创业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成就,具有文化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谢玉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