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郊区文化馆的成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147
颗粒名称: 天津市西郊区文化馆的成立
分类号: K292.1
页数: 2
页码: 69-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3年9月,天津市西郊区文化馆成立,最初设在南运河中心地带大稍直口村中,开展社会宣传、群众文艺活动和阵地活动。文化馆在后期经历了人员调整,工作逐渐停滞。
关键词: 天津市 文化馆 阵地活动

内容

1953年5月14日,天津县建制撤销,成立津西等四个郊区。天津县原有的咸水沽、葛沽、小站三个镇的文化馆,随着四个郊区的成立,将三个文化馆划分到四个郊区文化馆。
  1953年5月底,由原葛沽镇文化馆长曹木森和小站镇文化馆的刘长柱同被分配到津西郊区文化馆。随后由津西郊区人民政府调李七庄业校教员李淑敏任图书管理员,9月份又调原区业校总校长孙凤鸣,到区文化馆任馆员。
  1953年5月底,津西郊区建立后,区政府暂设在灰堆,区机关各单位也设在灰堆村几个民宅大院内。区文化馆因需要开展阵地活动,就选定在南运河中心地带大稍直口村中原“章氏小学”旧址的北房六间旧校舍内(此处解放后为驻津电台处,1953年5月迁走),西郊文化馆进入,做为文化馆址。
  1953年9月正式开馆,共有工作人员4人。馆长曹木森下设社会文化股、群众文艺股和阵地活动。除阵地活动由集体共同组织外,图书阅览由李淑敏负责,社会活动由孙凤鸣负责,群众文艺由刘长柱负责。
  社会文化股:主要是配合中心工作开展社会宣传,当时主要是宣传互助合作为内容的提供黑板报和高房广播材料、农业科普知识和时事政治宣传。辅导各村图书室,开展流动图书箱借阅。举办专项讲座和图片展览等。
  群众文艺股:馆内设阵地活动,棋类活动室,组织各村剧团观摩调演。当时为配合互助合作运动,婚姻法的宣传,各村剧团和文艺宣传队都很活跃。如大卞庄评剧团的《刘巧儿》、小稍口村的曲艺剧《技术员来了》、大稍口村评剧《小女婿》、张家窝村评剧《小二黑结婚》、王顶堤村歌剧《王秀鸾》、赵庄子的《刘胡兰》、东北斜村越剧团等,都有一定的演出水平。经常互相观摩取长补短。通过宣传活动,对于推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组织电影放映:市电影队每月在本区巡迥放映,在全区组织了大稍口、小稍口、李楼、张家窝、梨园头、大任庄、巨葛庄、三合村、南八里台等十几个放映点,每月巡迥放映两次。除故事片外,还增加农业生活科普知识片,新闻片、幻灯片的放映。既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又配合了中心工作。
  随着全区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设在大稍口的文化馆址,颇感不便,经申请西郊区人民政府批准。于1954年6月将馆址迁至纪庄子村中一个四合院内,四间北房办公和西房三间做图书室,以开展阵地活动。至1956年2月,因受“反胡风运动”的影响全馆人员调整到其他单位,西郊区文化馆初期的工作即告一段落。此后调入赵以贞、梁建章等同志,继续开展工作。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西青文史第八册》

本书设史海钩沉、红旗招展、峥嵘岁月、武林轶事、乡土百说、人物述林、故里采风、以史为鉴、文物古迹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凤鸣
责任者
赵以贞
相关人物
梁建章
相关人物
曹木森
相关人物
刘长柱
相关人物
李淑敏
相关人物
孙凤鸣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1953年5月14日...
相关事件
1953年9月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