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天津县——西郊区”电话通信的发展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138
颗粒名称: 我所知道的“天津县——西郊区”电话通信的发展情况
分类号: K292.1
页数: 6
页码: 34-39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天津县和西郊区的电话通信发展情况,包括电话站的建立、交换机的安装、线路的架设以及人员的配备等。
关键词: 天津 电话通信 电话站

内容

解放战争时期,我是冀中第八军分区司令部电话排的电话员。天津市解放后,我一直在当时的津南县,以后的天津县、西郊区的电话站、电话局、邮电局等单位工作。现就我回忆所及谈一谈“天津县——西郊区”电话通信的发展情况。
  天津县电话站的建立
  天津战役打响之前,我军正在部署对天津的战略包围之际,于1948年11月间,我奉命从沧县杜林电话站到冀中八分区司令部(在青县塔寺庄)接受新的任务:我和另一名战士押运两马车电话线于次日赶到津南县刘岗庄子。这时,我军正向甜水井子国民党反动派的据点进攻。首长命令我们由刘岗庄子架设电话线路到甜水井子,这段线路需驾船穿越大港积水区,任务异常艰巨。随后,我们电话班又奉命转移到津南县机关驻地齐家务。再由齐家务开始沿津盐公路向北架设线路。时值严冬,冰天雪地,而我们以每天六七公里的速度,用了近一周时间,将线路架设到大芦北口,当即在大芦北口建了一个电话站。我们马不停蹄地又向咸水沽方向架线,当我们将线路通往咸水沽时,津南县党政机关已先期到达。经与县政府取得联系后,我们接管了原咸水沽电话站,修复了葛沽电话站,恢复了与小站、葛沽的通话。
  当时,咸水沽站有15门交换机1台,3名工作人员;葛沽站有30门交换机1台,工作人员2人。这样,一条线路以咸水沽为中心至齐家务转沧州(第八分区所在地)与后方领导机关联系;再一条线路由沧州沿津浦铁路至杨柳青。这津浦、津盐两条干线电话畅通,为支援我军解放天津提供了方便。
  1948年12月,津南县改称天津县。
  1949年1月15日,天津市解放。5月天津县党政机关迁至灰堆,修复了咸水沽至灰堆的电话线路,在灰堆建天津县电话站。并保留了咸水沽电话站。
  1949年10月1日,电话站由军队转交给地方管理。原部队工作人员张仁德、赵清范、金景智、程绍言(已故)留地方工作。
  1950年县电话站改装50门磁石交换机,除在县直属机关装设电话外,以灰堆为中心架设起通往全县各区公所的电话线。一区咸水沽,二区张贵庄,三区小甸子,四区双港,五区大稍直口,六区小站,七区葛沽。一区、六区、七区由咸水沽电话站转接,二区、三区、四区直通县电话站。其中二、三、五区穿越天津市市区;二区由中山门架线到张贵庄,三区由宜兴埠附近架线至小甸子,五区山西营门附近架线至大稍直口。县电话站另设有通市内的两条中继线。
  至此,天津县电话站有50门交换机1台,装电话40多部,工作人员5名;咸水沽电话站有15门交换机1台,装电话10多部,工作人员3名。
  天津西郊区电话站的建立
  1953年5月14日,天津县人民政府建制撤销,成立津东、津南、津西、津北4个郊区人民政府,由天津市领导。在通信方面,相应建立各郊区电话站。原电话站也由地方电信改为国营电信,由天津电信指挥局市话处接管,并实行通话缴费制。当时西郊驻地定为李七庄,因初无办公地点,曾暂驻灰堆,电话通信亦暂由灰堆电话站(原天津县电话站)负责。
  1954年,西郊区政府迁至李七庄村,遂即建成西郊电话站,装有50门供电交换机1台,通市内中继线两条,工作人员3名,由天津电信局市话处二分局领导。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到来,电话通信事业已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天津市提出“乡乡通电话,户户听广播”的口号,为四个郊区发展电话通信投资80万元,并从部队抽调一个通信连协助地方投入电话通信建设。在西郊区,以李七庄为中心扩建200门复式磁石交换机1台,连通市内架设电缆4公里,通往各乡线路分南西两大干线。南线由李七庄向南经梨园头、大任庄、南口、北口、新桥、巨各庄,南八里台、大韩庄到小孙庄。从门道口向南经大寺到大芦北口为南干支线。西线由李七庄向西经傅村、高村、张家窝、炒米店、古佛寺至东碾坨嘴。由郭村附近向北顺工农联盟大堤至中北斜,东折至大稍直口一带,为西干支线。这样基本上完成了西郊电话网的建设。
  天津市西郊区电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956年,邮电合并,成立西郊区邮电局。至1957年,安装电话120多部,市话电缆4皮长公里,杆路140杆程公里,架空明线600多对公里,按电话业务的发展和要求,西郊电话站改为立体接续中继台28局(简称28局),工作人员增至26人。
  1958年人民公社化,撤销郊区建制,原西郊区成立卫南公社和津西公社,每一公社各自成立一个邮电支局。津西公社投资3万元,安装30门供电交换机(后改为50门)1台,电话线路作了部分调整。原属西郊区的马集、新桥、巨各庄、南八里台、大孙庄、大韩庄划入南郊区。线路虽有些改动,邮电管理并未完全随行政变动而改动。
  1958年10月杨柳青公社、1960年王稳庄公社划归天津市。这时,郊区建置撤消,西郊区各公社分属于和平、南开、红桥等市区。天津接管了王稳庄电话站和小甸子电话站(后迁至木厂),但未并入28局,通话凡经杨柳青,按长途电话业务进行联系。原西郊邮电局改为李七庄邮电局,并代管中北斜邮电支局。后增设郭村公社电话站,与王稳庄公社电话站中继线路通李七庄;而木厂公社电话站(小甸子站撤消)仍需经杨柳青局接转,按长途电话计费。3个电话站各装有50门磁石交换机1台,属集体所有制性质(国营不作统计),线路由各电话站安装维修。当年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提前完成市里交给的任务。
  1962年恢复郊区建制,西郊区政府仍设在李七庄。开始,西郊区设15个公社,后调整为9个公社。每个公社要有两条中继线路。李七庄局要负责李七庄、王稳庄、大寺、傅村、张家窝、木厂、大稍直口等公社的电话业务,已达到最大负荷。只有西营门公社地处市区的边缘,直接使用市局电话,杨柳青公社由杨柳青局负责。因此,一部分农村电话分流给中北斜支局承担。
  这时,以王稳庄与木厂两公社通信线路最为紧张,线路质量又差,保证不了市内电话通信的要求。1963年,由西郊区投资5万元,重点解决这两个公社的电话通信问题。至此,西郊区这片地区的线路布局是:由梨园头沿旧津盐公路到大芦北口,再延伸到小孙庄,解决王稳庄电话站的两条中继线;西干线由张家窝重新立杆挂线,解决木厂的两条中继线;为保证区领导机关通信联络的方便,又调整了由李七庄至杨柳青的专线1条。
  到1963年底,李七庄局装机数量达150多部,中北斜支局40多部,杆路增架20公里,总长约160杆程公里,架空明线约800对公里,电缆皮长增至17皮长公里。这样,200门磁石交换机已达最大负荷,不能再安装新电话。曾在1963年的防汛和1964年的防疫等工作中,因电话通信力量的不足,而造成“装不上、打不通、听不清”的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
  从1958年起,天津市改为河北省省辖市,并为河北省省会。以天津市郊区的电话通信与河北省各县局比较,设备、线路都优越得多,故邮电投资多以解决河北省各地区为主,天津市郊区在短期内很难继续发展。由于邮电是国营企业,天津市无权支配其资金使用。要解决郊区邮电发展问题,投资是个大难题。为此,将天津市四郊区邮电局电话通信部分改为地方国营,由天津市自已投资发展。
  1965年,天津市成立了郊区电话管理处,各郊区成立了区电话局(邮电分开设局),天津市当即拨款200万元,对各郊区电话通信增容扩建,而且此后每年还能提留十七八万元技术措施费,使郊区电话通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次扩建,西郊区完成了以下项目:(一)在李七庄新建局房1幢;安装300门供电式交换机1台;扩建调整李七庄至市内中继线。(二)新建永红电话站,安装200门供电交换机1台,新架设永红镇(今南河镇)内电话线路,增设李七庄至永红中继线。以上各项共使用资金60多万元。
  这项建设在进行中,“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尽管当时形势复杂,思想混乱,但市领导确定的重点项目,还是基本上按时完成了任务。
  1967年,天津市复改为中央直辖市。
  1969年1月1日零点,300门复式供电交换机开通,新机房楼360m²,生活用房80m²建成,扩建市话电缆17皮长公里,李七庄至市内中继线出入35对,李七庄至永红镇线路8条,立杆217根(10.8杆程公里),架空明线86.4对公里(4.0镀锌铁线),设计性能能开通四路戴波机。至此,缓解了西郊区李七庄电话局界内电话通信的紧张状况,用供电式交换机取代了手摇磁石交换机,安装电话的紧张情况也得到了缓解。但,人工接线比较缓慢,仍满足不了机关团体及其它用户的通信要求。
  实现电话交换机的自动化
  1971年,西郊区革命委员会驻地迁至杨柳青。就在这年年初,区革命委员会批准了在李七庄局当年改扩建自动交换机的申请。3月份,西郊区投资6万元,电话局投资1万5千元,开始进行改装自动交换机并增容200门的工程。由于全局总动员和市话二分局的大力协助,经过4个月的紧张施工,作为向党的生日献礼,于7月1日零时500门步进制式自动交换机开通了。同时开通了李七庄至市内中继线80对。这样,西郊区在四郊区中第二个实现了电话交换的自动化。
  1980年,李七庄局自动电话又增容至900门,但仍远远满足不了继之而来的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的需要。
  现在李七庄局已经实现程控电话光缆技术,总机容量已达两万门,同时正在兴建3个分局。
  以上是我的回忆和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因年老体弱,疾病缠身,1980年以后,我又离休在家,手头无原始材料,仅凭记忆,不见得准确,算是抛砖引玉,请了解情况的同志补充作纠正。
  1994年9月24日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西青文史第八册》

本书设史海钩沉、红旗招展、峥嵘岁月、武林轶事、乡土百说、人物述林、故里采风、以史为鉴、文物古迹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仁德
责任者
张峻嵘
责任者
张仁德
相关人物
赵清范
相关人物
金景智
相关人物
程绍言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