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西大地战火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五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899
颗粒名称: 津西大地战火多
分类号: K292.1
页数: 14
页码: 204-217
摘要: 这段文本主要讲述了津西大地在历史上的几个重要时期所经历的事件。首先介绍了从契丹入侵到北宋边境形势的变化,以及辽宋之间的和平局面;接着描述了黄河决口后金兵南侵的情况,以及元军在这一地区的屯田活动;然后提到明代时期白莲教农民起义军经过津西地区,并介绍了周玉吉击退清兵和太平天国北伐军的事迹。
关键词: 太平天国 津西地区 战火

内容

以杨柳青为中心的津西大地,距天津十多公里,距北京百余公里;于牙河、大清河、南运河和津浦铁路穿境而过,或许就是因为它独有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之故,历代战火,无不波及于此。
  (一)从陷入契丹到北宋边陲
  在约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时期,中国的北方军阀割据,战乱不已,辽河上游的少数民族契丹乘机内侵。驻守在山西太原的河东节度使石敬塘,在公元九四七年,把燕云十六州,拱手献给契丹,以换取契丹的支持,实现了他屈辱的儿皇帝梦想。契丹毫不费力的占据了今山西与河北两省大片土地和人民,当时沧州以北海河至泥沽,全属瀛州辖区,因而也随这十六州划入契丹版图,为契丹芦台军所管领。公元九五九年,后周世宗柴荣决心收复失地,疏浚了沧州以下的永济渠,攻进了信安、霸县、雄县三关,夺回了瀛(河间)鄞(任邱)易(易县)三州之地,把契丹的芦台军赶走到了海河以东。次年世宗柴荣死,北宋王朝建立,契丹也改国号称辽。北宋初期,辽政权不甘得而又失的三州之地,不断进行骚扰,宋景德元年(1004 ),辽攻宋失败,双方达成停战协议(澶渊之盟),制定以大清河、海河为国界。根据宋《武经备要》记载:当时在西郊界内,即设立了当城、沙沃、百万金沃(今疙疽村附近)、小南河、苇场、三女、双港等七处前沿哨所,派兵分段巡逻,并常有小型战船在界河游弋,北岸的辽政权也立有“拒马河戍长司”派兵守岸,这种对峙的和平局面,大约维持了一百二十多年,直到北宋与辽被金王朝灭亡为止。
  (二)黄河决口与金兵南侵
  北宋庆历八年(1048)夏,黄河从濮阳附近决口,夺大清河入海河经泥沽入海。经五十余年河水泥沙冲积沉淀,使区内莲花淀以东的大片沼泽地淤积成陆(即今杨柳青当时叫流口)。公元一一二六年金宋交恶,金从燕京调集降将郭药师部下及金兵共十多万人,从北面进攻雄、霸及瀛、鄚等地。另部越界河,占流口为桥头堡(谐称柳口),设前进指挥机构,扫清当城,沙沃、百万金沃等据点,直指沧州,采取钳形攻势,对雄、霸及瀛、鄚夹击合围,迨打过黄河,柳口又划为小行政区,改设巡检,一二二一四年武清巡检梁佐与柳口巡检李咬住为正,副都统,共同戍守直沽寨(今天津),时有纠军(金边防军已降元)张辉、刘水吕等,先后二十余人,前来劝降归元,梁佐与李咬住下令将其逮捕,斩首示众。此举深受金贞祐帝赞赏,以功开爵,并赐国姓,后二十年(1234),金朝为元所灭。
  (三)元军屯田
  元朝在大都(今北京)建都以后,“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江南”《元史、食货志》。当时元朝统治者,把江南各省粮食几百万石,从海上运进入天津,再转运大都,在军粮城一带,设接运南粮的管理机构(万户府)和粮仓,同时也在各军队的驻地,屯种生产。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摘汉军五千,给田十万顷,于直沽沿海口屯种”。“又益以康里军(回民军)二千,立镇守海口屯储亲军都指挥使”。次年(1310),“以钞九千一百五十八锭有奇,市耕牛农具,给直沽酸枣林屯田军”。(以上均见《元史、武宗纪》)所谓给田十万顷,靠海多斥卤不毛之地,能耕者很少,)有西郊木厂乡到张家沃乡数十里为枣树林带,在七十年代初,张家沃乡小甸子村附近,出土了包括陶瓷、兵器、农具及车马用具等大量文物,经专家鉴定,认为是元代屯田军的遗存。
  (四)明代白莲教过境与周玉吉抗清兵
  明代从永乐二年(1404),在天津设卫筑城,十三年(1415)开通了京杭大运河,十八年(1420)国都山南京迁北京,随迁北来的军队及家属等,被安置在运河北部沿岸,设立了六十四屯,发给农具籽种,进行生产劳动。现在津浦线津沧段许多村镇,如姚官屯、唐官电、夏官屯、陈官屯、永丰it等等,大部均为当年随迁来的兵民后裔。这一系列开发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运河两岸的繁荣,特别是废除海运后,大运河又担起了每年数百万石漕粮运京任务,加之众多官宦、商贾的往来,及南北土特产品的集散交流,使大运河构成了南北交通命脉,这样历经二百年至万历皇帝晚期,由于朝廷只求晏安,不理朝政,任用阉宦,横征暴敛,时常激起民变,再至天启、崇祯两朝,自然灾害不断发生,人民无法生存,这就引起了大批农民起义。
  1.白莲教农民起义军过境
  明天启二年(1622),山东博野白莲教首领徐鸿儒,联络景州于弘志,深州王好贤、曹州张世佩、艾山刘永明等各地首领,共同组织各部教徒共十余万众,约定本年中秋节日起事,后因徐鸿儒打制兵器不慎泄密,明兵追捕甚急,被迫提前起义。由于当时通信不便,当王好贤接到徐鸿儒通知后,即率队向山东支援,行至德州,听说徐鸿儒兵败被俘,乃整队北行,打算去蓟州深山觅根据地,以图东山再起。农历十月初至杨柳青,大营设于西头白衣庙中,休整数日,后明兵尾追即近,又向北撤离,是役焚毁白衣庙与文昌阁两处,文昌阁在崇祯七年(1634)修复,白衣庙一片瓦砾至崇祯十六年始得重修。
  2.周玉吉以五百骑击退清兵
  周玉吉(?—1644)锦州卫人,少年入伍,饶勇善战,屡立功山士卒升至总兵,并加太子少保左都督封衔,明崇祯十五年(1642)初秋,由山东东平州调来天津接防,时间不久,在农历十一月底,复受命调山西,天津防务由中军左都督总兵曹元春接替,周玉吉令部将率兵两千先往,留五百骑兵在津护卫等候交差。时有清兵七万余众于年终潜入山东,次年(1643)春,班师北返满洲,曹元春在接任途中,已侦知清兵沿运河北返消息,意存观望,拟候清兵过津后,再来任职,四月间清兵先头部队已进入静海界,天津巡抚冯元扬下令迎头痛击,周玉吉即率五百骑设伏于杨柳青,次日天明远见清兵沿堤岸前来,双方发生激战,由辰(早八点)至酉(下午四点)、才鸣金收兵,夜间清兵不敢恋战,大队人马移营北去。据《天津新志》引用清初王渔洋所著《池北偶读》说:“闻当年领兵诸大臣言,壬(午)、癸(末、即崇祯十五至十六年)入关之役,往返数千里,如入无人之境,惟见此一战耳”。
  (五)清代太平天国北伐军与义合拳
  1.太平天国军进军天津始末
  清咸丰三年(1853)五月,太平天国天官副丞相林风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与驻浦口的春官副丞相古文元、检点朱锡琨等,组成北伐军计两万余众。出发前天王洪秀全下诏指示:部队要从敌军的防守空隙处穿过,快速拿取北京,不要在沿途上旷日持久的去攻城夺地。”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靡时日”。又说:“过黄河后,到津驻扎,告诉他再发兵来”。部队从江苏扬州出发,经安徽,在六月中旬进入河南,占领了归德府(今商邱),又西渡黄河,包围了怀庆(今沁阳),怀庆城坚粮足,太平军只有大刀长矛,没有大炮等重武器,围困近两月,很不得力,林风祥为了取得给养,坚持筑木城,对峙作战,这就给清政府瀛得了调兵遣将的时间,不久清帅纳尔经额兵分五路,从三面包围了木城,春官副丞相古文元在战争中牺牲,林风祥腿都负伤,只好撤离木城,进军山西洪洞一带,拖着清军尾随了一段路程,然后甩掉敌人,进入直隶深州(县),休整了十多天,经献县、沧州向天津进发,在沿途进军中招募收编,队伍不断扩大,到杨柳青时,兵力己增一倍,达到四万余人。十月二十九日经沧州到达静海,清知县江安澜投水自杀,林风祥即据静海县城,驻守指挥,三十日天未明,李开芳即率领部队兵分两路向东挺进,一路由良王庄沿运,河南岸至汪庄子,一路经杨柳青到曹庄子北冯家坟地内埋锅造饭,冯家坟占地顷余,墓门北向,门前有大玉石狮子一对,四围土墙高约三米,虽然是杨柳青至天津往来大道,却隐僻异常,(解放前路劫案百分之九十发生在这里)至中午后两岸部队齐肩并进,控制了稍子口以西沿河各村庄,先头部队约五百人,已与防守天津的地方团队交上了火,当时防守天律的清军只有一千余人,防守大沽口与军粮城、葛沽等地。天津城厢有长芦盐御史文谦和盐运使杨霈等召募的练勇(芦团)约一千人,盐商张锦文与知县谢子澄召募的团练四千人,还有放出的狱囚及留守的老弱残兵和宜兴埠猎户等,加在一起,总共不过七千人,是太平军的六分之一。张锦文与谢子澄所召募的临时团练和新组织的狱囚等,都是没经过战阵操练的乌合之众,所依赖的只是芦团的一千杆大抬枪和城外的几尊大炮。这些官僚们从九月三日大风雨,水漫芥园堤岸受到启发,灭绝人性的扒开河堤,让河水向西南倒灌,淹没了几百个村庄,水头直达沧州的捷地村,这样就迫使太平军只能从大水东北面一条狭长地带进攻,在狭长的地带里,布置了芦团抬枪火力,并在南路水浅处布置了宜兴埠的“鸭子排”(打野鸭、大雁用的小船,上置火枪。)战事进行到晚,太平军三次猛攻失败,先锋官开山王颜三牺牲,部下弟兄亦伤亡二百余,清军芦团被打死十几名。太平军初攻受挫,大队退回汪庄子,杨柳青一带,退入杨柳青的太平军在报恩寺、山西会馆分别扎营休息,三十一日晨,汪庄子的太平军也来杨柳青,分驻于运河南岸的文昌阁、玉皇庙等处,他们集合在一起,在北岸镇内构筑工事,只留少数通道出入口,其它朝外的街道、巷口,一律用木板,沙袋等封闭,决定长期驻守,以待援军。另一方面军中的政工人员,也开展了政治文化宣传活动,他们利用杨柳青画店印刷工人,把行军途中雕刻好的木版,印制了了明年、癸好四年(天国年号,1854)新历书,新年画和其他宣传品,并大唱革命歌:“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天不怕来、地不怕,杀到杨柳青、北京朝廷发了懵!杀到天津卫,咸丰快让位”。并召开“英雄会”等。十一月五日清军帅胜保率兵一个营,从子牙河北岸进入天津,同时清政府又派出蒙古王公僧格林沁率军进驻武清县王庆坨,给杨柳青构成威胁,李开芳考虑到林风祥在静海,相隔较远,呼应不便,乃决定转迁独流更为有利。十一月七日晨,把军用等物资装上船,由部队押解,去了独流。临行将报恩寺、山西会馆、玉皇庙、文昌阁四处庙宇,用火引着,中午在天津的胜保与天津道台张起鹓,巡盐御史文谦等,得到了太平军从杨柳青撤退的情报,立即组织了芦团与胜保军队,向西进军,到达杨柳青后,他们并不去扑灭正在燃烧的熊熊大火,而是越过火场向西,将药王庙前大街的许多殷实商号典当等,洗掠一空,从此市面繁盛的一条大街,变得死气沉沉,直到解放,也没有恢复起来。十一月下旬,胜保军将大营移住良王庄,李开芳在独流筑起了坚固的寨栅,挖壕注水,开始了阵地的防御战。起初太平军保卫战很是得手,在几次战役中,杀死副都统佟鉴、天津知县谢子澄,及其他士兵等数百名,掳获大炮四尊与大批枪枝弹药,迨进至一八五四年一月份天寒地冻,风雪飘扬,太平军多两广人,有的还光着脚板,穿着单衣,这就严重的影响了战斗力。前后坚持了百余门,见援军仍不能到达,只好突围,最后在连镇、冯家口等地,全部壮烈牺牲。
  2.义合拳运动
  一九〇〇年义合拳运动、在第四辑《津西文史资料选编》中,许伯年同志已有记述。(本篇从略)
  (六)民国后的军阀混战和解放战争
  1.壬子兵变
  辛亥革命,改建民国,选举孙中山先生为大总统,孙中山为了国内加强团结,把职位让给袁世凯,催他去南京宣誓就职,袁是北洋军阀头子,军事实力全在北方,恐去南京被害,因而策划了一个假兵变,在保定、北京、天津三处发难,向他的亲信天津镇守使张怀芝,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等发出指示,并派特使郎世中向日本租界当局联系,请求谅解,以免引起误会,三月二日(农历正月十四日)早,张怀芝把驻军一个团由韩家墅调到西于庄,一个城防营调到法政桥,晚六点杨以德下令警察一律撤岗,至八点以枪声为号,分头自由抢劫,当时的市而繁华街道市场,都在城北附近,这些兵士就在北门内外。河北大街、大经路、宫北大街(今文化街)、估衣街、北马路等处,肆意打砸抢烧,造币厂的银币及原料、金店的金银首饰,绸布庄的绫罗绸缎,典当铺的金银估物抵押品,都是重点抢劫对象,其他大小商号砸开门索要现金财物,可说无一幸免,次日早六时前,士兵们都满载抢劫的金银物品撤出市区,有些笨重衣物不便携带的,沿途扔掉,街上还有许多死尸,多是遇害的商店事主,也有的是士兵之间,因分赃不均而火并的,在北门外有一被杀的士兵,两臂缠着金镯四十馀付。然后就是杨以德率领大批保安队、警察出动,把拾取马路上遗弃物的贫苦市民进行迫捕,其中有五十人被砍掉脑袋,高悬示众。
  驻天津附近小站、马厂、疙疸洼等营房的军队,也要出来行劫,西郊杨柳青离疙疸最近,公议局董石元士闻讯惊恐万分,他一方面送一千元施惠士兵,同时向日本领事馆要求派兵弹压,海光寺日本驻屯军派来三十名日军,到石家大院内学堂驻扎,籍口天律附近不准驻军的条约规定,在杨柳青车站设岗卡检查,凡南来的火车装有军人的一律被赶下车来,等候由天津南去的火车,返回原地,这样驻马厂的军队,听说有日本兵在杨柳青驻扎拦截,也就下敢妄动了,从而消灭了假兵变酿成真兵变的谣言传说。
  2.直奉战争给西郊带来的苦难
  民国十一年(1922年)四月,直系军阀吴佩孚与奉系军阀张作霖因利失和,发动战争,张作霖自任镇威军总司令,以杨宇霆为总参谋长,从关外调兵十二万,分东西两路,西路军司令为张景惠,集结于京汉铁路长辛店附近,东路军张作相司令把人马分做三个梯队,自带第一梯队集结于北宁线之廊坊至永清一线;第二梯队为张学良占杨柳青、王庆坨、堂二里一线;第三梯队为李景林占守唐官屯、马厂。由于张景惠的指挥无能,被直军抄了后路,伤、俘四万,逃散两万,几乎全部覆没。一着失利,牵动了全局,虽然第二梯队夺得了胜芳,也只好撤离,当时奉军的军纪很坏,到处拉伕抢劫,十室九空,给国家人民带来很大灾难,杨柳青因张学良调回军粮城,拆掉了子牙河浮桥,命令堂二里、王庆坨等处军队,由武清杨村往北,向宝坻、遵化方面退却,因而损失尚小,张作霖退入山海关外,痛定思痛,自知本军素质太差,决定成立陆军整理处,裁汰老弱,召练新兵,并向日本大借外债,购买武器装备,聘请日本军事顾间,民国十一、十二两年连续向日本购进三批军火,包括飞机、大炮、机枪、弹药等,还扩建了兵工厂,经过两年整顿,战斗力大大加强。直军方面,当然也不能看着不理睬,就在民国十三年(1924)九月,双方又发生了争夺山海关、九门口的战役,正在两军交战之际,直军内部发生矛盾,冯玉祥前线倒戈,回师北京,囚禁了直系总统曹锟,尊美堂的亲家曹锐服毒自杀,战局急转直下,奉军第二军正、副司令李景林、张宗昌迅速占领了天津,解除了与冯玉祥一起倒戈的王承斌一师武装,从此李景林晋升直隶督办,到任后大肆搜刮民财,扶持张仁乐当了天津县长,挤走了在职十数年的警察厅长杨以德,在西郊王庄子成立了“旗荒地产清理处”,对天津县属各村镇房屋土地,重新丈量,验契认证,凡契、地不符或无官印文书的一律没收,占有者可以估价优先购买,重发新契照,真可谓地皮刮尽,该人极善随风转舵,他先是参加了冯玉祥、郭松林的反奉联盟协定,等到郭松林滦州起义,他又被日军与张作霖收买,(根据当时天津的《益世报》载:“张作霖电李景林向日本驻津领事馆领取军火”)。他扣押了郭松林在津军用物资和财产,逮捕了郭驻津办事处人员,又把枪口直对准玛玉祥、郭松林。
  民国十四年(1925)十二月,国民第一军冯玉祥攻占了武清县的王庆坨,李景林亲自来杨柳青子牙河畔指挥督战,强令军兵过河迎击,渡河未半,后续部队不战自乱,李景林仓皇逃去沧县,乱兵跑进街里抢劫一昼夜,次日国民军开进镇里,乱兵缴械投降,军事告一段落。
  3.直鲁联军败北与北伐军迟发
  张作霖在日本炮队的协助下,郭松林被俘,这时日帝国主义者在大沽从海上向国民军进行炮击,一面又策动张作霖、吴佩孚、李景林、张宗昌结成“讨赤”联盟,说冯王祥是“赤化党”,对他发动联合进攻,冯实力不足,仍退回张家口以北。直隶督办一职,就又换了直鲁联军的褚玉璞,褚实力不及,主要依靠部下军警督查处处长历大森,利用帮会组织与日本特务勾结,勉强维持,在职二年多,此间冯玉祥、阎锡三已与国民革命军蒋介石、李宗仁合作,共同北伐,以阎锡三为北方总司令,阎从京绥路,冯从京汉路,蒋、李从津渝路向津、京进军,民国十七年(1928)五月,津浦路国民革命军前锋已占马厂,因天津有外国租界,蒋介石怕引起济南五三惨案重演,下令就地待命。褚玉璞见败局已定,便东撤滦州,当时西郊杨柳青及附近村庄驻有褚军一个团,团长寇英杰,临行前向本镇村(镇)长张俊玺索要支应款四千元,以便开差东去,张俊玺去到各富户商量,财主们大部分已去天津租界避难,这位村长无法应付,便躲了起来,两日后寇英杰不见动静,找村长又找不到,就集合开差东行了,到了北仓,他越想越窝气,又把队伍折回杨柳青,大肆抢掠,街市上许多商店、住宅被抢一空,整整闹了七天七夜,直到北伐军进入镇内,予以收编、资遣才安定下来。
  4.冯阎倒蒋与奉军二次进关
  北伐后,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三的队伍进驻天津,傅作义任天津警备司令,地方治安开始好转,同时东北张学良也于本年底改换了青天白日旗,经过十年的军阀混战,暂时实现了全国统一的局面。“共患易,共利难”。一九二九年初,北伐军的四个集团军出现了裂痕,第一集团军(蒋)的部下方振武,第二集团军(冯)的部下刘镇华,由平、津附近驻地南撤。方振武部分军队,在天津西郊区以西自动遣散,枪枝弹药散入民间,助长了各村镇的地主武装和地方股匪的力量。第四集团军(李)白崇禧也因内部发生变化,单身出走,易职唐生智,五月间、韩复榘、石友三、马鸿逵相继叛玛投蒋,孙良诚也被迫放弃山东撤到陕西,冯玉祥不得已下野,住进山西晋祠。又次年(1930)终于阎、冯倒蒋,发生了中原大战,结果冯、阎大败,使奉军张学良二次入关,接管了北平、天律、青岛、河北、察哈尔等三市两省的军政大权。九月十八日张学良编制了两个军,由于学忠、土树常分任第一、二军长,于学忠兼平、津卫戍司令,王树常兼河北省主席。二十一日下午奉军先头部队进驻杨柳青,全镇学校教窒将课桌椅挪出,供战士宿营,三个多月后军队有了驻地,才把学校交还。这次奉军进关,风纪较前第一次进关确实强了许多,打骂老百姓的事发生很少,只是军队很穷,经常几个月不发一次饷,下级军官常向市面商店赊销,一经开差换防,欠帐就不了了之了。一年之后( 1931 )“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占领了东北四省,成立了满洲国,大批被打散的兵勇、保安警队、机关单位的公务人员,纷纷跑进关里谋职,本来这里机关就处处超编满员,士兵又长期欠饷,这样雪上加霜,地方治安就又成了问题,抢劫案件不断发生,同时天津市也很乱,日本特务不断制造事端,如组织便衣队进行扰乱,大量走私贩毒,杀害华工等等。杨柳青也经常处于戒备状态,因而对影响治安的流氓土匪,进行了逮捕镇压,市面稍见稳定,民国二十四年(1935),奉军于学忠全部调往陕酉,华北由宋哲元的二十九军接防,其部下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任天津市长,部队分驻于廊坊、沧县等铁路沿线,杨柳青驻有张自忠部的一个连,这位连长姓徐,很有魄力,办事认真,经常微服私访,对地方治安查拿奸宄,不遗余力,部队三个排,轮流日夜巡逻,当时连走私贩毒的日、韩浪人,也不敢跨进一步。
  5.八年沦陷概述
  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二十九军与敌奋战二十大后,奉命撤出平、津,二十八日天津沦陷,八月中旬日本一个小队三十人,骑马来到西郊杨柳青,在文昌阁外休息,杨柳青红万字会得知后,临时凑了几个人,打着会旗去表示欢迎,侵略军只问了地方情况,没进镇内,就上马回天津了。三天后,大批侵略军从塘沽登陆,一部从西郊过境南下,这时天津市“治安维持会”,已由日军特务头子茂川秀和泡制出笼,维持会的权利范围,并不限于市内,日军每攻占一个县城,他的特务机关就派出一名连络官(日人),并责令市维持会选派一名汉奸,前往如法炮制伪政权,现在的西郊区原属天津县政府所管辖,日本特务派了一个叫加藤正义的连络官,市维持会派了个叫李少微的成立了天津县伪政权,接着各村、镇选举伪村、镇长,杨柳青伪镇长推选了姚浚源,姚浚源字芹洲,清末监生,民国十年(1912)去洛阳,与齐见斋,戴子建同在吴佩孚部下任职,吴佩孚矢败后回到家乡,以教书为业。名单送到县里,李少微一见有印象,当即告诉加藤批准,杨柳青的伪镇公所就成立了,就在本年冬天,日本的佐藤部队开进杨柳青,为了支应侵略军的各项开支,开始在伪镇公所下,又设了伪联保主任,镇内按街镇分设十八个伪保公所,每保设正、副伪保长和财粮各一人,负责按伪县署要求,派伕拉丁、摊款、筹粮。再加上伪警察、伪铁路警、伪河防队、伪自卫团、伪保安队、伪治安军以及日、韩浪人和各色各样的特务腿子,任意敲诈讹索;还有西郊、南郊一带的匪首赵德谦、李帽头等,匪徒为汉奸收编后,改隐蔽做案为绑架抢劫,使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日子历时八年,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方告结束。
  6.三年内战灾难更重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迅即把几十万军队运到华北,抢劫胜利果实,首先开进西郊的,是牟廷芳率领的第九十四军,不久又有候镜如九十二军,林伟俦的六十二军,在津西一带,调动频繁,并对霸县、永清等乡镇解放区大举进攻,致津郊人民的苦难,较日伪时期更为严重,原杨柳青日伪时期的伪镇公所、伪联保主任以及伪正、副保长等原班人马、摇身一变,又都成了国民党人,依然站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除原有的一切摊派花销照敛不误外,又新添一大聚敛项目——征兵,因国民党的兵员死伤、逃亡日重,必须经常补充新兵,一九四六年天津团管区成立,招收新兵,额定杨柳青每保征兵二名,镇公所有一不成文的规定,对出兵役的贫困户,每户家属发给玉米十石,此款由全保居民分摊,这样伪保长就又有了生财之道,他们把管区内各户,划分为两个阶层,由富户与中等户出钱,贫困户出人,对富户或中等户有适龄对象的青年,无论你的户口在镇内或镇外,只要房地产在镇上,就可敲到一笔可观的钱,真可谓是敲骨吸髓。
  就这样,津西劳苦人民在国民党统治下,又过三年暗无天日的岁月,才终盼来了解放之日,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九日开天辟地头一回,成了国家的主人翁。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五册

《西青文史 第五册》

本书为天津市西青区文史资料汇编,内容包括政治领导人的致信和视察记录、地区发展和历史背景介绍、文化艺术的探索和发展、个人回忆和传记、反映和讨论、补充和订正、文史资料征集公告。

阅读

相关人物

旧燕
责任者
石敬塘
相关人物
柴荣
相关人物
郭药师
相关人物
鄚夹击
相关人物
李咬住
相关人物
张辉
相关人物
刘水吕
相关人物
金贞
相关人物
周玉吉
相关人物
晏安
相关人物
徐鸿儒
相关人物
王好贤
相关人物
张世佩
相关人物
刘永明
相关人物
饶勇
相关人物
曹元春
相关人物
冯元扬
相关人物
王渔洋
相关人物
池北偶
相关人物
林风祥
相关人物
李开芳
相关人物
朱锡琨
相关人物
洪秀全
相关人物
杨霈
相关人物
张锦文
相关人物
谢子澄
相关人物
老弱残兵
相关人物
王颜
相关人物
帅胜保
相关人物
僧格林沁
相关人物
张起鹓
相关人物
文谦
相关人物
佟鉴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袁世凯
相关人物
张怀芝
相关人物
杨以德
相关人物
郎世中
相关人物
石元士
相关人物
施惠
相关人物
吴佩孚
相关人物
张作霖
相关人物
杨宇霆
相关人物
张景惠
相关人物
张作相
相关人物
张学良
相关人物
王庆坨
相关人物
李景林
相关人物
冯玉祥
相关人物
曹锟
相关人物
曹锐
相关人物
张宗昌
相关人物
王承斌
相关人物
张仁乐
相关人物
郭松林
相关人物
郭驻津
相关人物
冯王祥
相关人物
褚玉璞
相关人物
阎锡三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李宗仁
相关人物
寇英杰
相关人物
张俊玺
相关人物
傅作义
相关人物
刘镇华
相关人物
方振武
相关人物
白崇禧
相关人物
韩复榘
相关人物
石友三
相关人物
马鸿逵
相关人物
孙良诚
相关人物
冯倒蒋
相关人物
阎大败
相关人物
土树
相关人物
于学忠
相关人物
王树常
相关人物
宋哲元
相关人物
张自忠
相关人物
茂川秀和
相关人物
加藤正义
相关人物
李少微
相关人物
姚浚源
相关人物
齐见斋
相关人物
戴子建
相关人物
加藤
相关人物
佐藤
相关人物
赵德谦
相关人物
李帽
相关人物
牟廷芳
相关人物
林伟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