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区乡镇企业第一个超亿元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五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896
颗粒名称: 西郊区乡镇企业第一个超亿元厂
其他题名: 天津市渤海染料化学工业总厂创业史
分类号: F279.24
页数: 15
页码: 180-194
摘要: 这段文本主要讲述了渤海染料化学工业总厂的历史和发展情况。
关键词: 渤海染料化学工业总厂 分厂 经济

内容

渤海染料化学工业总厂是西郊区张家窝乡的乡办企业,前身是天津染料分厂。总厂下设4个分厂,一个经营部,8个科,3个办公室(党总支办公室、总厂办公室、企业管理办公室)。全厂占地130615m2,建筑面积20760平方米。现自有两项资金3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1100万元。从1999-1991年没有银行贷款,没有外债。全厂现有职工918人,主要生产“硫化”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和染料中间体共20多种产品,1990年产值1.35亿元,利税2400万元,创外汇750万美元,出口产品换汇值5.300万元,上缴支农资金530万元。1980年至1990年累计向国家纳税5100万元,为国家创汇4350万美元,成为天津市染料行业第一创汇大户。建厂以来,先后被评为天津市先进企业、天津市双文明单位、天津市节能先进单位、天津市技术进步先进单位、天津市重合同守信誉单位、天津市普法先进单位、企业办教育先进单位、先进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国家二级节能企业,全国百强企业、国家二级计量合格单位、国家二级档案管理单位。1989年荣获全国百家乡镇企业创汇“飞龙奖”、跨入国家二级企业行列。1991年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表彰大会,并做了书面发言。1991年,厂总支书记聂秀康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农民企业家,全国农民企业家,1992年元月5日—7日出席全国农民企业家表彰会议。
  从1973年至1990年,渤海染化总厂走的是一条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不断强化企业管理,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种成果一起要的奋进之路,十二年来他们不懈地追求,不断地进取,培养了一支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有文化的职工队伍,并依靠这支队伍,创造了自己的光辉业绩。
  一、艰难的起飞
  1976年前后,天津染料厂把硫化青车间作为厂社挂钩的项目放到张窝公社。当时,硫化青滞销,天津染料厂想利用农村廉价劳动力,使它绝路逢生。公社领导认为,这是发展公社工业经济的一个机会,决定接过来,成立天染分厂。但是,农民搞化工,被喻为“老虎吃天,无处下爪”,厂子未建成就换了两任领导,第三任因身体有病不能跑业务,向公社党委推荐了聂秀康。
  1978年初,公社党委决定,刘静轩同志继续任党支部书记,苏士连任副书记。并任命聂秀康同志为天染分厂党支部副书记兼厂长。同时交给他百十个壮工(后来都成了厂里的职工),伍千元活动资金,这些钱只能作为劳动职工建厂的补贴,工人仍在队里记工分,吃窝头、带咸菜、喝白水。经过将近一年的劳动,在一片杂草丛生的坟地上,建起了一个年产六千吨硫化青的化工厂。聂秀康接印后,马上带着会计和搞计划的有关人员赴天津染料厂进行了27天的学习考察。拜师30多名,走了11个车间、科室。眼看、口问、心想、手记,从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质量管理、监测标准、资金使用、财务监督到干部职工管理进行了全面学习,为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初步基础。回厂后,他们用四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设备搬迁工作,于1978年7月把天津染料厂生产硫化青的全套设备接了过来并按装完毕。而后,进入了紧张的试产阶段。在试产的日日夜夜,聂秀康吃在厂、住在厂,短短的三个月,体重下降了十多斤。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职工们昼夜奋战,没有一人叫苦叫累。一大晚上11点多钟,投料的天车坏了。车间主任与聂秀康商量:“没法干活儿了,是不是先让大伙儿歇一晚上,明天修好了再干?”聂秀康说:“休息?投料一休息,其它工序怎么办,整个车问不就都停了吗?天车坏了用人扛也得干。”他提高嗓门对在场的职工说:“你们有没出过河工的吗?当年,出河工挖土方,一天挖多少?一天抬多少?是用天车干的吗?今天这点活儿,怎么就熊了?”说完,抄起一个一百多斤重的料包,一步一步登上天梯,向操作台走去。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接着车间主任、带班长扛起了料包,工人们扛起了料包,在聂秀康的身后排成了一列长队。从那以后,厂里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天车坏了,就用人扛。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奋战,试产成功了。硫化青的特点是易燃、易爆、剧毒。试产成功凝结着l00多位没有化工知识的庄稼人的血汗、智慧和不屈不挠的追求,探索精神。
  1979年2月硫化青正式投产了,当年生产硫化青2100吨,实现产值697万元,利润199万元,一举还清了185万元的贷款。1980年进入正轨生产。开始厂干部认为工厂建起来了,职工上岗了,只要抓好生产,使农村富裕,劳动力有活干,有饭吃,有钱花,就会使国家受益,职工高兴。因此,他们狠抓生产,恨不得一下抱个“金姓娃”。没想到忙来忙去,产值利润不高,原材料涨价,而且浪费严重,事故屡有发生,厂内秩序混乱,违章操作和违犯厂纪的职工占全厂职工总数的73%,当时厂领导班子年龄偏大,思想守旧,管理上存在着大锅饭的老套子,对青年人的行为看不惯,就采取以经济手段谁犯罚谁,对戴黑光眼镜的、穿奇装异服的、留长头发的、烫头的、穿裙子的都罚。上到厂长下到职工惩罚的面达75%,结果是法不责重,没法招架了。1983年6月一结账,上半年云损九万六千元。聂秀康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思来想去怎么也不能让230万元的设备变成废铁呀。心一横,干!既然骑上了老虎背,就得想法降服它。他们从总结经验教训入手,认真分析职工的情况,感到职工的素质与乡镇企业发展的要求有三个不适应:一是思想不适应。职工都是周围村的农民,随着农村改革的浪潮从田野走向工厂,对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只把企业看成是嫌钱的副业,赚钱就十,不赚钱就回家种田,没有与企业同命运的长远思想和主人翁精神。在生产不景气的情况下,或无动于衷,或情绪不稳。
  二是组织纪律性不适应。他们虽然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教育,有觉悟,有热情,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农经济的习惯势力并没有彻底根除。再加上“文革”期间染上的无政府主义流毒,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缺乏时间观念和整体意识。
  三是文化知识不适应。职工中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仅占10%,90%的职工是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在生产中只会简单操作,不懂工艺原理,认为有力气能干活就行。文化技本水平低与化工工艺标准要求高形成了明显反差。通过分析认识到,要搞好企业生产,必须有一支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过硬的职工队伍,必须把培养职工队伍做为振兴企业的百年大计来抓。从那以后,他们把加强职工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二、提高职工文化技术水平,走人才治厂的路子。
  企业,尤其是化工企业,职工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是搞不好的,为了搞出拳头产品,增强竞争能力,渤海染化总厂把提高职工文化技术水平做为提高职工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从1982年开始,举办职工文化补习班,(初中班、高中班)、化工染料知识学习班,并自办染料知识中等专业学校,3年l期,聘请天津市染料工业研究所的四名工程师任教。重点学习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染料中间体”和“染料”四门课程。同时在全厂职工中进行生产技术全员培训,并定期进行应知应会考核。使全厂厂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受过各种技术1训的人数达90%,其中53名千部分别获得会计师、工程师、经济师、技术员称号,学习在全厂形成风气,职工入学率达到80%,现已培养出中等专业人员45名,有22名全面质量管理员拿到市级有关业务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毕业证书。输送到大学深造的9名职工已有7名毕业生回厂。1991年输送两名职工到大专学校脱产学习软件技术。同时还培养了3名会计师,15名会计员,8名安全技术人员,12名计量员,30名质量检验员,3名高级焊工,25名电工,48名司炉工,56名焊工、车工、钳工都通过考核领取了合格证书。有80多名职工拿到化工中专证书。300多名职工在初中班、高中班领取了毕业证书。通过自学达到技术员水平的78人,达到工程师水平的7人,有生产流程就能搞出产品的370人。能独挡一面的技术工人200名。每年保送2名职工到大学、中专学校深造。由于人才上的良性循环,从而使企业素质逐年提高。由于职工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为把职工学到的知识用到生产上,他们聘请了4名工程师做指导,依靠本厂的几名研究人员,组建了新产品开发实验室。用自己的力量研制新产品30多个,还有10多个后备产品,必要时一声令下即可上马。他们投资200多万元,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的“对硝基氯化苯”,不仅填补了天律市化工行业的空白,还满足了天津市化工行业染料生产原料的供应。1984年,由于原材料涨价使工厂陷于困境,厂长聂秀康一面组织力量继续生产硫化青,占据原有市场,一面先后开发出四硝基、酰化物、溴代物等几个新产品,并成为市场抢手货,利润颇丰。当年生产的600吨产品全落销出(占全国市场总销量的30%),使企业从低谷跃上了顶峰。1983年,这个厂生产的硫化肯质量荣获全国第一的时候,销路成倍上升。救灾这时,生产硫化青的主要原料二硝基,因济南化工厂领导班了换人而停止供料,造成了停产,合同不能能兑现。找其它厂家求援也只能满足40%,而他们每年必需8000吨。怎么办?自己生产吧,记述、设备部都是问题,不上吧,工厂就要倒闭。面对这种情况,他们经过分析酝酿决定自己上二硝基。聂秀康给大家鼓劲说:“这种产品是国产的,也是中国人搞的,我们为什么老是手背朝下呢?”1987年5月,他们走访了河南、上海、山东,想尽各种办法对硝基化产品进行了考察学习,取得了理性认识,回厂后组织专门班子进行产品试验。经过50个日日夜夜,终于成功了。1987年下半年,他们用上了己生产的硫化青原料——二硝基。现在,他们年产二硝基5000吨,原料能大部自给,对硝基2000吨,填补了天津市的空白,结束了买料难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使硫化青的竞争力更强了。由于有了自己生产的原料,使年产值又增加了4500多万元。1989年至1990年,渤海染化总厂既无内外债,又无贷款,原因是什么?厂总支书记,厂长聂秀康说:“技术改造和内部挖潜消化了原材料涨价和产品降价的因素。”同时,他们又从改革工艺着手,为企业增加效益1000多万元。为了激励职工学文化、学技术、搞革新、搞发明创造,从1986年开始实行文化工资补贴。初中毕业每月2元,高中毕业每月4元,大专毕业每月6元。他们还设立了科技进步奖。全厂职工每完成一项革新或技改项目,除发1000元奖金外,还将该项目当年的效益1%奖给发明者。开始他们生产的间二氨基苯磺酸一度成本高,没有竞争力。带班长房明用工余时间研制出降低成木的措施,不增加投入,提高回收率10%,每吨成本降低了180元,产品畅销。青年工人展秀清,根据外文信息,改革了邻氨基苯磺酸配料工艺,用一种低廉物质取代了昂贵原料,产品成本降低了近7000元。厂长聂秀康将这项效益让利市场,使这一产品售价从每吨3.2万元下调到2.5万元,由于产品质高价廉,受到顾客青睐。此外他们还研制成功了滤液循环使用的操作方法,对硫化青的母液进行综合治理,每年回收海波900多吨,增加收入54万元。技改、挖潜、化解不利因素。降价销售.让利市场,使企业效益年年递增噫,这就是渤海染化总厂的经营之道,成功的奥妙。
  三、向质量要效益,靠竞争挤进大市场。
  建厂初期,昨天还是农民,今天成为工人的职工头脑中没有质量意识。他们认为,乡镇企业是土枪土炮,土打土闹,能出产品能赚钱就行,质量好坏与己无关。产品质量合格率只有70%。1982年至1985年间,由于市场上原材料大幅度涨价,而上级规定产品不能调价,加上生产管理和质量等问题,消耗不能降低,出现了亏损。当时全国生产“硫化青”的59个厂家,有50个厂家被迫关停并转。在仅存的9个厂家中,他们又是唯一的乡镇企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原材料涨价过快,产品价格上不去等因素外,还由于全国最大的硫化青厂家,大连染化厂自产原料,成本低。当别厂报涨价时,他们报落价,目的是想挤垮各家,自家独占市场。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怎么办?在这个紧要关头,聂秀康认识到,市场疲软是假象,在它的背后,蕴含着硫化青极大优势,因为化工行业离不开它,不仅国内有需求,国外也大有客户。他说:“关停并转50个厂家,腾出了市场,我们正可借此机会乘虚而入,这是困境中的机遇,谁能挺得住,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关键是要把质量搞成
  一流的”。目标认准了,党支部决定要恍开膀子大干一场,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在职工中广泛开展民主治厂的讨论,发动职工献计献策。仅几天时问全厂职工就提出合理化建议113条,厂里对提出建议的职工给予表扬,对有重大意义的给予奖励。很据群众建议制定了向质量要利润;靠改革创新,在困境中求生存的指导方针。厂领导除了在职工中反复讲质量在商品竞争中的意义外,还在厂里成立了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全厂有81人专门抓产品质量,由厂长聂秀康选贤,确定标准,下达指标。他还主持制定了一整套正规化、制度化的质量管理措施和保证体系。并推出了“选标管理法。”即:在当年生产的若干合格产品中,把上半年的最优产品,做为下半年的质量标准。然后选出当年最优质的产品做为下一年度的质量标准。把上年度最低月的消耗,最低月的各项成本支出做为下一年度的管理指标。年复一年,质量标准稳步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厂生产的“友好牌”硫化青靠一流的质量占领了全国及国际市场。到1988年该厂的硫化青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已名列榜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商品检验局确认为出口免验产品,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标样厂家,产品由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到外销欧、亚、非、美、澳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量的30%,产量由2100吨上升到18000吨,17种新产品供不应求。聂秀康开玩笑说:“供销科长能把等货的客户打发走,就算有公关能力的好科长了”。但是,市场朝起朝落,使有些企业经营者,不知所措。1989年全国生产硫化青的厂家卷土重来,渭南、临汾、承德等又建起了40多家,总产量达3万吨。当时正在住院治病的聂秀康从报纸和广播中获此信息,马上打电话将副厂长、供销科长叫到医院,当即拍板,“硫化青每吨降价500元。”当时市场价格每吨1.17万元,企业还门庭若市,难以招架,为何降价?副厂长和供销科长不理解。聂秀康说:“国内外市场只能消化2万吨硫化青,新上的3万吨对市场是个极大的冲击,厂家将不惜一切代价推销产品,市场价格必定下跌。我们不先行一步,客户就会被别人挖走”。凭着精明和果断的决策,渤海染化总厂争取了主动。1989年9月,在全国订货会上,他们向客户宣布:本厂硫化青每吨降价500元。未等那些抱有惶惑心理的厂家醒米,他们的7200吨硫化青早已全被客户订完了,令诸厂家束手无策。到1990年1月份硫化青市场价格果然降到每吨9200元,外地一些厂家措手不及,造成产品积压。这一年全国硫化青积压3万吨,而他们的产品却一点儿没剩都卖光了。1990年,是生产硫化青厂家最艰难的一年,一些企业倒闭了,一些企业则步履艰难。而渤海染化总厂这一年的产值达1.35亿元,比1989年增长5000多万元。聂秀康说:“赢在市场,输也在市场,先行一步活,慢行一步死”。他断定1991年市场价格还要下跌。1990年11月份,聂秀康单独在广西桂林召开1991年订货会,将价格降到每吨8300元。全国23家外贸公司与他们签订了1.1万吨的合同,产值达1亿多元。
  四、深化改革,强化企业管理。
  渤海染化总厂靠一流的产品质量占领了市场,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下决心深化改革,强化企业管理,进一步上水平增效益。
  首先,进行领导班子的调整,启用青年干部,将20多名有文化、年纪轻、懂经营、会管理和有技术的职工,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并根据各自的特点,量才而用,调整后车间主任、带班长等平均年龄只有25岁。这些年轻干部上任后,思想解放,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工作很快打开局面。为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通过年轻干部在职工中搜集意见,让青年职工书写想什么?愿意干什么的意见。结果递上七百多条意见,问题分十七类,大多是要求学习,增长知识和生产能力,建议进一步关心职工生活,办好食堂,领导看人应以生产效益为准等等。这些意见和建议对抓好思想教育,解决实际问题起了推动作用,厂领导根据这些意见投资三万元建了灯光球场,还建立了托儿所、幼儿园和青年之家,购进图书8,000多册,开展了乒乓球、羽毛球、兰球、象棋等文体活动。食堂,三班有饭,设立了小卖部、付食部,双职工不出厂能买到生活必需品。这样以来厂里的政治空气、生产情绪都更加高涨起来,在干部管理上,干得好就干,干不好就换。检验科在对批量产品进行分析时,把实际分析的含量62%成65%。一车间生产的硫化青,实际标准色力达到210分,而化验员故意压低到200分。两次检验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四千多元。厂里除给当事人经济处罚外,按规定撤消了这个科长的职务。
  第二是在全厂实行劳动优化组合。由各班组根据职工们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进行新的组合。这样一来,有少数干活不出力的人被甩下之后,思想受到震动。一些人主动找班组长承认错误,立保证,改变了态度,进入新的班组。各车间班组自然形成了劳动竞赛的场面,都能超额完成任务。有一度,因原材料紧张造成一些班组吃不饱时,职工主动向总厂提出扩大车间、班组的自主权,车间可以开发新产品,以解决全厂生产品种单一,原材料紧张影响生产的难题。厂里根据群众意见提出了多种产品和生产系列化的构想,制定了车间、班组开发新产品的具体办法。天染分厂率先研制出了808大红粉颜料。境美化工厂开发了活性嫩黄x6G等新产品并很快打开销路。随之各车间群策群力,集体攻关,工农化工厂很快开发出染料中间体24二硝基氯化苯、磷铵基和活性嫩黄K6G等三个型号的十几个产品。天染分厂还开发了还原蓝,从而改变了过去产品单一的被动局面。此外厂里还投资450万元,建起了三个原料生产厂。逐步形成了一厂带多厂,母厂带子厂的生产经营休系。
  第三是加强内部管理深化企业改革。1983年,各种原材料价格上涨,硫化碱由每吨400元长到500元,硫磺由450元长到610元,二硝基由1500-1800元长到2000元。因原料价格上涨,厂里亏损5万余元。针对上述情况,他们在全厂推行“七定一奖惩”岗位责任制。“七定”,就是定人员,定设备、定产量、定质量、定消耗、定经费、定效益。“一奖惩”就是超产降耗奖励,亏损超耗惩罚。把职工的工资和个人贡献大小、技术水平高低和劳动态度好坏结合起来。职工不论年龄大小、工龄长短、男工女工,只要能保证高质量低消耗,都可以拿到与之相适应的报酬。职工最高月工资500多元。新工人王悦,进厂时间不长,但肯动脑筋,善于思索,很快成为生产上的技术能手,所拿奖金高于同工种的其他人。“七定一奖惩”压缩了各项消耗指标,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单项承包责任制,使1983年下半年的材料费比上半年节约7万余元,其它经费节约1.5万元,补齐上半年亏损后还盈余5万余元。全年产值1052万元,净利润59.7万元。上缴国家税金200万元,厂里提留26万元,职工分配奖金22.27万元,每人平均奖金559.30元。“七定一奖惩”,使他们变亏损为复兴,接着在1984年,他们又定了“百分赛”奖惩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厂规厂纪,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同年下半年,他们又在此基础上,推出“两级管理,三级分配,全额浮动工资制”。“多层次多形式的岗位责任制”、“效益工资考核利税分配制”、“干部聘任制”、“职工合同制”、“研制新产品、改革工艺奖励制”、“经营承包制”等一系列新制度,大大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就拿厂里的两部汽车来说吧,他们规定,两部汽车实行承包。一年交厂里两万元,月提折旧费880元,交厂保管,用于汽车维修。资金不够再由车队提取,剩余归厂,不准分配。因维修停工工资自负、劳保福利自筹。司机完成合同规定的上交金额外,剩余归已。司机除保证厂内承运外,自己可以对外揽活。如厂内每月600多吨煤,还有建材等,每月运费1万多元(不包括原料的运费),承包前去市拉运物资晚出早归,一般一天一趟,最多二趟。承包后,一天拉运4趟。夜间加班到蓟县等地拉砂子等,承包前天天打嘴架不愿去,三天两头修车。承包后,主动找活拉。修车的时候少了,修车的时间短了。承包前每月对外雇车付运费6000元左右。承包后,减付运费8万元。
  第四是把竞争机制引进食堂。厂里过去只有一个食堂,价格贵质量次,职工吃不好,意见很大。根据这种情况,总厂于1988年,建立了三个食堂。三个食堂用统一的饭票,职工任意到每个食堂就餐。总厂根据经营好坏,效益高低决定食堂人员的奖金。这样一来,三个食堂想方设法把伙食办好,花样多,价格廉,服务态度好。不然就没人去吃饭。食堂活了,群众乐了。又促进了第一线生产的发展。
  渤海染化总厂抓管理上水平,使企业一步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水平,1989年跨入国家二级企业行列.
  五、加强党组织建设,两个文明一起抓。
  渤海染化总厂之所以创一流产品,使企业振兴不衰,除了执行党的政策,强化企业管理外,关键在于注重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1.他们制定了“领导干部学习制度”、“向党员和职工报告工作制度”、“集体领导制度”、 “联系群众制度”、“双层民主生活会议制度”、“领导班子廉政建设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厂领导处处事事率.先垂范,时刻不忘自身的“尺子”、“镜子”作用,凡是要求职工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到。如:总厂要求职工学习文化技术知识,干部首先自己学好,总厂6名厂级干部,通过自学都达到了中专以上水平。总支书记、厂长聂秀康,克服了年龄大,工作多,时间紧等困难,自学了《化学原理》、《染料中间体》和《染料体设备》等10几本专业书籍,掌握了21种产品的工艺流程、技术指标和90多种原料的基本性能,由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指挥自如的技术厂长。又如:厂里规定院内不许吸烟,来了客人由接待人负责讲清。一次一个客人找聂秀康办事后,吸着烟走出屋子。安保科的同志发现后,马上找到聂秀康。老聂当面承认错误,交了10元罚款。由于干部以身作则,遵守厂规厂纪也变成了职工的自觉行动。
  2.支部建在分厂,实行一岗两责。总厂设总支委员会。4个分厂和一个经营部建立党支部,总支、支部一班人实行一岗两责。即:分管党务工作的书记要了解生产情况,保证了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抓生产的厂长要做思想工作,通过思想工作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总支,支部一班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了两张皮。在一岗两责的实施过程中。他们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指标同时纳入百分考核。年终评比与经济挂钩。总厂、分厂都做到了:职工三班倒,班班见领导,生产思想一起抓,见人见物见精神。
  3.建立专职思想政治工作员队伍。
  渤海染化总厂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后,在成绩面前不停步,他们感到,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个近千人的大厂,只靠十几名厂干部落实思想工作,难免顾此失彼,于是,决定成立专职政工员队伍。对这一决定也有人不理解。认为少了干活儿的,多了吃饭了,得不偿失。也有的说这是把国营企业上那一套拿来了。但总厂领导认为,前几年消弱思想政治工作,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曾带来了极其深刻的教训,这就是,不抓精神文明建设,到头来物质文明建设也抓不上去。鉴于这种情况,他们再次统一思想,排除干扰,成立了由总支宣传委员、五名党员组成的专职政工队伍,并制定了《政治思想工作员工作条例》。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厂里召开的副科长以上的会议,党务工作会议,有关宣传教育的会议都让政工员参加。有关的文件让政工员看。工资、奖金不少于原工作岗位的待遇。
  4.发挥党团作用,坚持党团员与职工交友谈心制度。全厂81名党员,104名团员,按照自由结对的方式与群众交朋友。1名党员交3—5名,1名团员交1—2名。同时,充分利用党团员的辐射作用,为各车间,班组培养了一支由22人组成的业余报道队伍。他们做为党团组织的外围力量,架起了总支、支部密切职工关系,促进干群沟通的桥梁。
  5.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由职工层层选举,成立了由7人组成的生活福利委员会,负责解决职工家庭生活困难、劳保、计划生育、分配、老人赡养等问题。根据职工要求和厂里的条件,建立了托儿所、淋浴间、妇女卫生间,男女理发部和综合副食商店。建立了职工健康卡片,1年1次为职工查体。职工因病住院除医药费全部报销外,每天补助两元生活费,需要在家休养的每天补助1元。做到了职工生病住院不用愁,女职工喂奶不用愁,生理检查不用愁,接送孩子不用愁,班后洗澡不用愁,双职工班后买生活用品不用愁,烫头理发不用愁。职工上班安心、下班省心、生产生活都无后顾之忧。对退休工人,有病职工和军属,他们采取家访慰问、逢年过节送礼品、送春联、送温暖。对青年职工,根据他们活泼好动,精力旺盛的特点,建立了青年活动中心,并经常举办各种球类、棋类比赛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增强了职工的群体意识、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
  6.加强思想教育,培育“四有”新人。
  十多年来,他们针对厂里青年工人多的特点,确立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战略思想。通过典型示范、表彰先进、知识竞赛、文体活动和办周报,办版报、办广播的形式,教育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关心企业命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四坚持(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三热爱(爱党、爱国、爱企业),三讲(讲理想、讲奉献、讲廉洁)的教育,“我爱渤海染化总厂”的主人翁精神教育,质量观念教育,组织纪律教育等。从而,使全厂职工树起了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发扬了“厂兴我荣的爱厂精神,团结奋斗的协作精神,认真负责的实干精神,敢打硬仗的拼搏精神,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群体,保证了企业的兴旺发达。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五册

《西青文史 第五册》

本书为天津市西青区文史资料汇编,内容包括政治领导人的致信和视察记录、地区发展和历史背景介绍、文化艺术的探索和发展、个人回忆和传记、反映和讨论、补充和订正、文史资料征集公告。

阅读

相关人物

于焕文
责任者
彭巧
责任者
聂秀康
相关人物
刘静轩
相关人物
王悦
相关人物
苏上连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天津染料分厂
相关机构
张窝公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西郊区
相关地名
张家窝乡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白水县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渭南市
相关地名
临汾市
相关地名
承德市
相关地名
广西省
相关地名
桂林市
相关地名
蓟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