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先父养蜂纪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五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879
颗粒名称: 忆先父养蜂纪事
分类号: S89;F326.39
页数: 7
页码: 92-98
摘要: 这篇文章是一个关于杨柳青养蜂业历程的叙述,描述了杨柳青养蜂业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以及作者父在养蜂实践中的创新和改革。先父通过自制和改进养蜂工具,提高了蜂群管理的效率和便利性。
关键词: 养蜂业 历程 杨柳青

内容

蜜蜂的勤劳和无私奉献精神,历来倍受人们的赞赏。杨柳青的养蜂业,从兴起到如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现将我个人经历的叙述如下。
  一、杨柳青养蜂业的兴起。
  早年,杨柳青没有养蜂业。我只从教科书中见过用木桶养蜂的图片。那是民国十八年(1929)初秋,我投考天津河北师范学校。当时由先父送我去投考,因考期是两天,我父子就留宿该校。一天先父在校园里散步,偶然发现学校里有用标准箱饲养的意大利黄金种蜂群。经向饲养人员打听,方知这种蜂群乃自日本引进,其价格较为昂贵。师范学校养蜂属于实验性质。先父观察了蜂群的活动情况,又询问了蜂群管理的方法,便对养蜂产生了浓厚兴趣。蒙生了试验的念头。
  后来,先父专程去天津师范学校学习了养蜂技术并从该校买了五框群的五箱蜜蜂,从而给杨柳青开了养蜂之始,经短期用巢门饲养器喂糖水,同时做了十框标准巢箱,将蜂群转入其中进行饲养。各蜂群很快发展成十框蜂的原群。随后先父又从师范学校买了五箱五框群的小蜂群。不久均发展为十框群的原群了。
  二、不拘泥书本知识,大胆改革养蜂工具。
  先父名张桂林字秋圃。幼年因家贫没入过学。在成年时自学文化,经几年的努力,对一般养蜂技术的书籍尚能看懂。过去先父对养蜂一无所知,从书本中学到的养蜂方法,全凭他肯动脑筋去钻研。根据杨柳青的气候、植物分布及生长状况,不拘泥于书小知识,大胆革新。经过一段实践,认识了意大利蜂种的特性.这种蜂的身体较大,舌长,采集力强、繁殖力也强性情温和,抵抗敌害力也强,管理方便,不喜分群,易维持大群,只是耐寒力稍差。察看了杨柳青野外多菜园,在春夏秋均有各种菜花开放。春季有槐花,秋季除有棉花芝麻花外,尚有大面积的葵花,这些都是很好的蜜源。进而摸索出一套自己的饲养方法。我在学校的节假日里也参加了管理蜂群工作。经过三年饲养后,便开始离蜜出售了。从此走上了以养蜂为业的道路。先父在养蜂过程中经常对我说:“养蜂,要勤劳节俭,潜心钻研。一定要把养蜂业办好,更希望能有所发展。”先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检查蜂群时,需要戴上覆面纱。书本上覆面纱的图样是在颈部打结,防止蜂蜇头部。但是用这样的覆面纱,影响视线。于是先父把覆面纱的长度延长到人的胸部,并在两肩处把覆面纱剪成缺口,使覆面纱下端到达人的胸部再打结。这样头部在面纱内转动的空间大,既便于空气流通,又扩大视野。
  在检查蜂群时需用喷烟器。先父用废弃的铁皮罐头盒做成圆柱形喷烟筒,再用贴有牛皮纸的布及木板做成鼓风袋。两者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喷烟器。经试验能喷烟一尺多远,效果良好。
  扩充巢牌,应用铁线埋没器在巢框上安装牢固的巢础,经过蜜蜂造成深巢房就形成巢牌了。经先父试用购买的齿轮式埋线器安装巢础、不但速度慢,而且容易使埋线器脱离铁线落在巢础面上,损坏巢础。先父经研究,选用一段长为三市寸的九号铅丝,一端砸成扁斜状,再用钢锉沿斜面锉成滑冰刀口状的凹陷小槽沟,另一端插在木柄上,即成一个简单的埋线器。使用时,使埋线器铅丝斜面有小槽沟的部位,骑在巢框的铁线上,从前向后一划,就迅速将铁线埋入巢础中了。这样不仅加快了埋线速度,又不会使埋线器滑落在巢础上。
  在人工培育蜂王(母蜂)时,所用的养王框、王台木碗、移虫、拨王桨的小勺、王台保护圈、蜂王笼等工具,完全由先父动手做成。
  在离蜜过程中扫蜂用的扫帚,是先父用浅色马尾及木柄制做的,从巢箱中提取贮满蜂蜜的蜜框时,为了不妨碍蜜蜂进出巢门,省去管理的烦劳,要使用脱蜂器,原来用的是自制的二孔脱蜂器,装在和副盖同样大小的铁纱架上,用来脱去继箱中的蜜蜂时脱蜂较慢,影响离蜜的速度。经先父研究,在纱框上装置有多蜂路的脱蜂器。经试用可使用蜜框的继箱里的全部蜜蜂很快从蜂路里爬到下箱去,又能不再返回原继箱来,从而加快了离蜜的进程。
  在从蜜框上分离蜜汁时,除购置了摇蜜机和割蜜刀外,其它工具都是先父自己设计制造的。为使割完贮满蜂蜜的巢牌便于存放,自制了能存十个蜜牌的框架,以防止巢房外溢的蜜汁流失。割蜜时所用的割蜜台、煮割蜜刀的铁桶、以及过粗、细纱的漏斗及铁桶都是先父设计的,制做的。在摇蜜机的流蜜出口处及虑蜜漏斗下及铁桶下流蜜的地方,都装置了八号铅丝,使蜜汁延船丝流入容器里。这种装置虽然很简单,可使蜜汁不致因浓度大而流动缓慢,影响离蜜的速度;也不会使流入容器里的蜜汁起泡沫。
  对离蜜中所割下的巢房蜡盖,收集在一起用日光制蜡器融化成长方体的纯蜡块。书本所画的日光制蜡器,仿制后,经使用发现箱内温度不够高,先父就加以改造:顶部改装双层透明玻璃,沿日光制蜡箱的外围再加反光镜,这样就提高了箱内温度,使蜂蜡融化速度加快了,所制成品也较前漂亮多了。
  以上养蜂工具经先父前后自制及改革后,不仅节省了开支,而且方便了对蜂群的管理,给以后的养蜂发展创造了有益的经验。这是先父在养蜂实践中,辛勤劳动的成果,直到现今我仍记忆犹新。
  三、蜂蜜的生产及销售。
  早在三十年代,大多数人对蜂蜜的营养价值尚缺乏足够认识,只知蜂蜜可作药用。而药行的从业人员,只见过用自然方法饲养中国种蜜蜂。所割取的蜂蜜,只把贮蜜和培育幼蜂的蜂巢一同割下加热,使蜜和蜡一起融化,所得蜜汁不经过滤就出售。这样的蜂蜜往往颜色深,且多含杂物,由于这种蜂蜜是从多数未封蜡盖的巢房中取得的。其中含水分也较多,因而易于酸败。药行从业人员以及社会上不少的人,对用活动蜜框离蜜加过滤的方法,所取得的浓度度高又无酸败气味的纯净蜜,由于没看见过所以存有偏见,以为用新法所离取的蜜汁不是真工蜂蜜。要扭转人们的误解,先父嘱咐:一方而要坚持自己离蜜时割取巢房上蜡盖的熟蜜,在离蜜过程中不得有丝毫疏忽;一方面对社会各界,用自产的纯蜜广为宣传。过去用土法出产的蜂蜜之所以有酸败气味并含杂物,是由于蜜汁含水分已超过23%,而又未经过滤造成的。自产的蜂蜜是从贮蜜巢牌上割除封好蜡盖后,用摇蜜机分离出蜜汁,再经过滤之后取得。其中只含17-19%的水分,其浓度比重1.4以上,在经过隔水加热,待蜜汁的温度升到65℃—66°C,再保持这种温度半小时,去掉蜜汁表面浮起的气泡。将这样的蜜汁装入经蒸煮杀菌后的玻璃瓶中,并贴上铜版印刷的红色蜜蜂商标上市销售。
  先父参考养蜂技术书刊,又出产巢蜜销售。这种巢蜜的生产是选在春季流蜜旺盛季节,以强壮而又酿蜜快的蜂群生产的事先用长杨木片制成宽一市寸四周为九市寸的正方形巢蜜框,再安装上巢础。把巢蜜框排列好,加隔离板,放入半继箱中。半继箱中最多能放入五十个巢蜜框。当大量流蜜(即含蜜多的花朵大量开放时)时期,把放有巢蜜枢的半继箱加在选定生产巢蜜的蜂群的原巢箱与继箱之间。要求蜜蜂于短期内迅速造齐巢房,并贮满成熟蜜封好蜡盖。到各个巢蜜框都贮满蜜汁封好蜡盖时,及时将半继箱加在脱蜂板上,使蜜蜂全部进入巢箱,然后从半继箱里的巢蜜取出来,各个巢蜜表面均呈乳白色,十分美观。这时即装入纸盒中贴上标有巢蜜字样的标签出售。人们购买此种巢蜜可亲眼见到纯正的熟蜜贮在巢房里,绝无任何杂质混入其中。食用时先用餐具刀将木框割去,放在碟子里,切成小块,用叉子送入嘴里咀嚼,将蜜汁咽下去,把余蜡吐出来,是一种新鲜而又美好的食用方法。
  当冬季到来所采秋蜜结晶时,先父将其切成一定重量长方体块状,代奶油抹面包食用,名为奶汕式晶蜜。大块的晶蜜是不能用刀切割的,因为用刀切只能切成碎块,不能切成一磅重的长方体。只有用细铝丝从品蜜大块的前部小后面一左一右慢慢拉动。才能形成所需要的块状。预先测量好此种一磅重的奶油式晶蜜,其长、宽、厚的尺寸,按照测定的长度切割开成块。然后用蜡纸包好放入纸盒,贴好标签再用玻璃纸包装后即各可出售。这种食用方法,人们既少花钱又可得到好的营养。
  以上自产的三种形式的纯蜜,适合直接食用,为了让社会各界人士知其营养价值,对所产纯蜜的外形、比重、营养成分,有清楚的了解,以便打开销路。首先请天津南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给与化验、发给化验证明书、用中、英文书写着“水分18.36%,转化糖(葡萄糖和果糖)78.70%,蔗糖2.82%,此系纯粹蜂蜜不含任何杂质。”后又与上海暨南大学农场主任林建民先生联系,经他及其同仁化验并食用给予鉴别,林先生复信中说:“蜜之为物,不仅滋养一途,就敝人所知:功能助消化,润肠胃,洁肌肤,畅心神。而于餐后,用代一般水果,法以温和开水,调蜜一坏,日日常服,能却除痰嗽,消灭春瘟诸病,其效至弊。……兹接大函并贵场蜂蜜多瓶,当交敝场同仁加以化验。其蜜色精纯,浓度适中,气味芳洁,确无糖质等物掺杂其中。长此行销,定能博得社会信誉……。”先父以这两种文件为主,将蜂蜜之功用,鉴别及代销商店,印成广告向社会各界散发。起初的代销商店在杨柳青有文兴斋总店及分店,在天津市内有大隆洋行、兴盛洋行、天利糖行、国货售品所、文利号、森记稻香村、林记稻香村、生春阳、汉宫秋、冠生园、北安利、天一香、陈大生、紫阳观、祥泰义、广隆泰等商店。
  当天津河北中山公园设立国货陈列馆时,先父把自产的瓶装纯蜜及蜂蜡送到该馆作长期陈列。在陈列馆的陈列大厅里设置了大型宣传油画一幅,不久天津东马路基督教青年会举办国货展览会。先父又将自产的瓶装蜂蜜、巢蜜、蜂蜡、贮满蜜汁封好蜡盖的巢牌及用玻璃集气筒装入蜂蜜插进比重表的装置拿到展览会的会场内向观众展示。同时还由先父和我轮流在展览会上向观众讲说蜂蜜的功用及鉴别法。和比重表所指示的数值,此外还向观众散发广告。经过这样宣传,终于使自产蜂蜜
  在食品行业中打开销路。如一品香、祥德斋和小白楼一带外国人开设的米各士商店、苏联公民消费合作社等也成批购买我们的流质蜂蜜和晶蜜。从而又为我学养蜂带米勃勃生机。
  四、继承父业,终生难忘。
  1946年先父谢世,由我继承了养蜂业。在以往的养蜂过程中,先父的勤劳节俭及肯于钻研的精神,给予莫大启迪和鼓舞,先父谢世后我决心,承其精神和经验使养蜂业有所发展。我以宁养少数壮群不养多数弱群,注意培育优良蜂王,繁殖优良工蜂,蜂群越冬时留有充足的贮蜜,以减少因饥饿而蜜蜂死亡过多,为准则。经十几年的过程,蜂群数及产蜜量逐年增加,夏季八成的蜂群形成二十多至三十框的壮群,冬季大多数蜂群是加继箱越冬,场内几乎没有弱蜂群,所离出的蜂蜜比过去成倍增长。在我养蜂过程中,观察到每只工蜂都具有热烈的工作情绪。一般工蜂出房后第三天就开始工作,在夏季更是日夜不停的忙碌,因工作太辛苦,它们的寿命只有五、六个星期。可以说终生劳累而死。每当别种昆虫闯进蜂籍偷食蜂蜜时,不论其形体比蜜蜂大多少倍,蜂群都毫不畏惧的向其发起进攻,直至将其咬死。有的蜜蜂受伤致死,它的口器仍死死咬住对方的某个部位不放松。蜜蜂的这种勤劳、勇敢的本质,对我感触极深。我以为小小的昆虫尚且如此何况人呢!所以我愿从蜜蜂的精神中勤勤恳恳从事教育工作及养蜂之业。并立志以此精神激励下一代人。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五册

《西青文史 第五册》

本书为天津市西青区文史资料汇编,内容包括政治领导人的致信和视察记录、地区发展和历史背景介绍、文化艺术的探索和发展、个人回忆和传记、反映和讨论、补充和订正、文史资料征集公告。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荣山
责任者
张桂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