祟文书院小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779
颗粒名称: 祟文书院小史
分类号: K249
页数: 4
页码: 190-19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天津杨柳青地区的崇文书院,该书院由八位绅士在文昌阁内创建,供读书士子培养。书院位于文昌阁,内有楼阁三层,供奉孔子、文昌帝君和魁星。书院主要以学习和研究宋明理学为主要内容,并重视书法教学。著名的山长高善观在教学方面有很高造诣。崇文书院规模较小,学生人数不多,但管理制度严格。刘学谦和杜彤是该书院的优秀学生,他们后来在官府担任重要职位。
关键词: 崇文书院 杨柳青 文昌阁

内容

为了培养读书士子.清光绪四年(1878年)杨柳青绅士刘光先、石元俊、石作祯、周爱莲、王文彬、戴冠庆焦朱宝光、王大为等八人在文昌阁内创建了崇文书院。当时的文昌阁,内有楼阁三层。一层供孔子,二层奉文昌帝君,三层祀魁星;中有红墙围护,古木参天;外有荷塘、苇塘环绕,仅有一小木桥与外界相通,可谓小桥流水,树木葱郁,荷花飘香,芦絮轻飏,确为读书养性的绝好去处。
  书院是宋、元、“明、清高于蒙学程度。不列入国家学制的一种教育机构。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胤祯特下诏号召各省督抚在省城建立书院,“择一省文行兼优之士,读书其中”,并赐帑金(国库所藏的金帛)干两,作为建造的经费。至光绪初年天津已建书院三处,皆为官办。因崇文书院地处城郊,属于民办官助形式,官府仅供给师生灯火费。
  崇文书院的主持人称为山长。何出此名?因为中国书院起初多设在山林僻静处。在书院教书的人多是隐居的长,“山长”就有山中长老的意思。崇文书院的几任山长中最有名气的当属高善观,这个人当时有“名士”称号,杨柳青人,出身诗书门弟,对儒家经典、宋明理学造诣颇深,特别对《易经》有独到见解。但其性情古怪,刚直不阿,虽有满腹经纶,却怀才不遇,不被重用,转而从事教学,崇文书院建院时被聘为山长、兼副讲(主管批阅文学、辨析疑义)。在书法上他酷喜怀素,所书草字,笔走龙蛇,狂放不羁。高善观晚年,其子雁侬,继其主讲崇文书院。
  崇文书院的院舍仅文昌阁内东西两大间厢房为廪生、童生读书、课考的书房,另有少量师生生活用房。学生多时也不过三十多人,少时仅十几名,其中多为本镇及附近乡村的富豪子弟。书院规模虽然较小,但其管理制度却是极为严格的。书院规定:“肄业诸生,禁作浮艳诲淫之词,禁吸鸦片烟。”除此之外,还根据《白鹿洞规》订了几条“学规”。主要内容是: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除了这些之外,教师还常对学生进行体罚。
  在教学内容上崇文书院主要是学习和研究宋明理学。南宋的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曾注释《四书》、《五经》。书院就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诗》、《书》、《易》、《礼》(包括《礼记》和《周礼》、《春秋》)等为主要教材。另外还要求学生研读宋明理学大师的著作、讲义、语录、注疏等,如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程颢的《明道学案语录》,程颐的《伊川语录》,朱熹的《小学集注》、《近思录》和《朱子语录》,王守仁的《传习录》等。另外,书院还极为重视书法教学,行、草、隶、篆要求皆通。在教学方法上,一是由高足弟子代教。特别是对初入门的学生,先由高足弟子代教,等到一定的时候,才能受到山长、副讲的面授;二是自学为主。山长、副讲等教师的讲授不是逐字逐句的串讲,而是提纲挈领的阐发,课后由学生随其深浅自行体会。教师对学生的质疑问难,更是随学生的钻研体会程度,有的作明白解答,有的只略加启示,让学生自己去领会;三是大会讲演。主要是学术传授的讲演,目的在于阐发儒经所包含的意义或学派的要领,一般都由山长主讲;四是互相讨论或争辨。主要是在山长、副讲指导下进行,或者在同学间随时进行。
  崇文书院学生中的佼佼者当数刘学谦和杜彤二人,他们都是高善观父子的得意门生。
  刘学谦,字益斋,杨柳青镇人,早年就学于祟文书院,拜在高善观父子门下,颇受赏识。在先秦诸子百家中,他崇尚孔孟之道,尤喜读孔子所修《春秋》以及解释《春秋》的《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自诩为“《公羊》学子”。他在书法上有很高的成就。所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快雪时晴帖》儿可乱真。对颜真卿,他不但推祟其杰作,尤其祟尚其为人,不但学其楷书,而且习其行草。在学期间,曾被师生推其为堂长,负责督促同学的功课和考勤,替主讲教师作课堂记录,搜集、整理同学的疑难问题,相当于现代学生中的班长。光绪十二年(1886年)考中丙戍科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翌年进翰林院编修。此后历任乡、会试考官及山西、福建、四川、浙江等省地方道员等官职。
  杜彤,字子丹,早年与刘学谦先后肄业于崇文书院,亦为高善观父子高足子弟。在学时苦心钻研程朱理学。朱熹自称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程颢、程颐的学说,并通过二程继承了孔孟道统的正传。所以杜彤也就认为自己学了二程、朱熹也就悟出了孔孟儒学的真谛。在书法上他酷爱李邕和赵孟頫,尤其擅书李、赵行书。光绪十一年得中乙酉科(1885年)举人。翌年,同窗刘学谦中进士,授翰林,更促使其发愤读书。光绪十八年(1892年)考中壬辰科进士,被授翰林院庶吉士,次年进编修。后历任湖广、四州等地监察御史、新疆学正,代理新疆藩台。辛亥革命前辞官还乡。
  崇文书院历年生员中还有十几个人在州县进行的童试中,得中“秀才”。这些人后来大多从事教育事业。据传,除上述刘、杜两翰林以外,崇文书院学生中还有两人中过举人。此事待考。
  崇文书院在高善观父子之后日渐衰落,直到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于历史条件的改变,科举制度明令废除,崇文书院也随之废止。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西青文史第三册》

本书记述的内容包括毛主席视察王顶堤、谢觉哉视察杨柳青、郑子江战场抢救陈老总、回忆政协委员梁振清的几点往事、地道的神威、奔袭杨柳青、天津前线指挥部的地下工事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白廷年
责任者
刘光先
相关人物
石元俊
相关人物
石作祯
相关人物
周爱莲
相关人物
王文彬
相关人物
戴冠庆
相关人物
朱宝光
相关人物
王大为
相关人物
高善观
相关人物
程颢
相关人物
程颐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刘学谦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崇文书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