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与西郊的洪水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718
颗粒名称: 天津与西郊的洪水灾害
分类号: P426.616
页数: 3
页码: 156-15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天津与西郊地区在20世纪初期发生的洪水灾害。介绍了三次大水灾的具体情况,以及灾后人民的苦难和救灾活动。文章还提到了解放后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通过规划和建设水利设施,基本上消除了洪水灾害。
关键词: 天津 西郊 洪水灾害

内容

天津是五河汇流入海之处,(南运、北运、子牙、大清、永定)这五河上游,还有许多支流,遍布黄河以北,形成广大网络。由于运输的便利,给沿岸市面带来了繁荣,促进南北物资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但是也因河多水多,到了夏秋之际,雨水连绵,山洪暴发,仅靠这一条海河通道入海,有时容纳不下,就要给人民造成严重灾难。根据宋、元以来,一千多年中的史书记载,水灾年份,约占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说,平均每十年要有七年受到大小不同的一河或多河的水患之灾。现就自辛亥革命以后,到解放前,(1912—1948)近四十年中,除农田被淹等大中损失不计外,其大水凶猛,危及天津市与西郊区居民街市住宅的,就有三次。这三次水灾,再加兵匪祸结,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民国六年(1917)旧历七月初,先是北运河及其上游的支流猛涨,造成下梢沿岸漫溢,今北郊区与红桥区西北部,两区先后受灾。随着永定河水漫入东淀,使海河水位增高。南运、子牙二河下流宣泄不畅,相继与沿岸平漕。天津西部在子牙河南、南运河北之间,洪水倒流,向西侵入卞家洼,不久又漫入杨柳青至白滩寺大道(今和平路)。人们抢险拦水筑堤,在大道上培土增高,但子牙河又从上游漫入,围困了当城村、莲花淀(小洼)。水从铁道涵洞涌出,汇进杨柳青后大道。一时镇内低洼地区,均成泽国,人们扶老携幼,择高地趋避。接着南运河在镇西的郝家咀决口,向天津市及南洼冲去。天津市城厢西南,大水汹涌,漫流向东,汇入海河、当时本镇画师绘制了“杨柳青水灾图”,由辅善社(民间公议组成的慈善团体)在上面并解说了受灾情况。用石印印制了几千张,发送本镇各殷实商户和天津市各慈善团体,及新疆、白沟河等外地同乡,呼吁救灾募捐。并在二局(今十五街)前,开办粥厂暖棚,施放棉衣,使赤贫户勉强渡过寒冬。
  第二次大水民国十三年,(1924)先是子牙河水泛滥成灾,漫入杨柳青后大道。居民均用麻袋草袋堵塞胡同口,断绝行人出入,居民全必绕行猪市大街或后大街。不久南运河也平漫上岸,沿河街各店铺屋内水深盈尺。天津市内通往西沽之大红桥,因大水冲毁两岸桥基,整个铁桥塌陷河底。当时正是直奉交战,冯玉祥前线倒戈,回师北京前后,地方大水围困,颗粒未收,津东战火激烈。冀东东北各地粮食,运不进来,造成粮价飞涨。虽水灾程度比前次(1917)略小,但在兵荒马乱时期,人民流离失所,造成的苦难,反比1917年更加深重。第二年(1925)附近粮食,依然没有收成。
  第三次大水是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那正是日寇侵略中国,天津沦陷后的第三年,英法租界被封锁时期。早在六月底,南运河与子牙河水位,相继猛涨,沿河村民,昼夜守护堤岸。为了分泄水势,减少海河压力,最初在杨柳青东部王家坟和赵庄子,扒开两个豁口,大水流过北岸,逼进津浦铁路脚下,与子牙河漫过的大水,汇在一起。到七月初,两河水位仍上涨不已,杨柳青南边独流碱河,也洪流湍急。旧历七月初七中午,市内突然汽笛报警,原是在西南郊的减河东岸溃决,大水上溯市区,声如牛吼,不到一个小时,洪水已进入南开区莱桥子及西南角。第二日南运河水位仍不见缓和,敌寇决定炸开南运河南岸,以减少海河威肋。最后选择了马庄迤西河岸,一声巨响,大水迅猛向南泄去,河岸被冲刷五丈余,使古佛寺、炒米店等部分村镇,大部泡汤,当时我在天津做事,因惦记家乡灾情,于旧历七月初十回杨柳青。先从芥园登小集船,摇橹至赵庄子,进入豁口,顺铁路脚下打起蓬帆,借偏南风成弧形线行驶,船行很快,还没有一小时,就到了王家坟,又出豁口,顺北岸至一街口子门下船。到家后,家人对我说:杨柳青虽被大水围困,穷苦人家,却可驾小船去子牙河北,到处摘取已是八、九成熟的庄稼充饥,再捕捞些鱼虾,估计今冬不致冻馁。所怕的是来年春暧,青黄不接时,就成问题了。在家住了一夜,次日又回天津,想到三义庄去看望亲戚。在西南角雇小船往返。船价十元,一只小船只能供二人坐,船经万德庄南营门一直往南,转东线至大营门。这趟路一般水深两米上下,虽然大水已进入市区四天,沿途飘浮的破烂家俱,装有死尸的棺材,淹毙的牲畜,时有所见,惨不忍睹。回到南营门,天色已晚,日寇实行戒严,不准通过,只好在一家民房屋顶上,呆了一夜。第二年(1940年),地方上出现了饥馑,豆饼涨至每斤五角,玉米一石(145市斤)涨到一百七十元,人民饿死者无计,从此粮价有涨无落,到日寇投降前,玉米每石已涨到一千三百元了。
  解放后,人民政府,统筹规划,根治海河,增建了许多水利设施,基本上消灭了各河水患,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民群众的回天之力。
  附;天津杨柳青四面水灾图(见后插页)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二册

《西青文史第二册》

本文介绍了一系列关于杨柳青地区的文史资料和相关内容,包括国外杨柳青年画、杨柳青石氏家族、杨柳青近现代运输、杨柳青棉花业沿革等。此外,还涉及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如沦陷时期的砸铜风波、庆生号的发家与年鹤民的敲诈等。最后,还提到了一些杨柳青地区的特色,如杨柳青公园的建设和杨柳青地名碑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鸿逵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