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2005年度精神文明“双十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3506
颗粒名称: 西青区2005年度精神文明“双十佳”
分类号: D64
页数: 9
页码: 327-3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西青区2005年度十佳文明事迹和十佳文明活动的情况。
关键词: 西青区 文明事迹 2005年

内容

十佳文明事迹
  勇救落水儿童
  2月1日上午11点左右,杨柳青镇大柳滩村村民庞世奎到村委会办事,刚到村委会门口,突然听到有人喊救命。他马上环视四周,发现村委会附近轮胎厂内将近3米深的循环池中有一个小男孩在拼命挣扎。见情况危急,庞世奎立即奔向循环池。他看到循环池的坡面非常陡,并且周围没有一个人,也没有可以利用的工具。情急之中,庞世奎发现池边露出一根钢筋,勉强可以抓住。于是,他冒着掉入池水中的危险一只手死死抓住钢筋,拼尽全身力气,用另一支手去抓落水的儿童。经过再三努力,最终将男孩从池水中救了上来。闻讯赶来的人们把小男孩抱进屋,帮他换掉湿衣服,之后,庞世奎按照男孩所说的地址,把他送回了家。庞世奎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拾到巨款不动心物归原主品德高
  5月30日下午2时许,南河镇王庄子村村干部周德瑞在上班途中,发现路边有一个黑色公文包,捡起来一看里面有大量现金和票据。周德瑞没有多想,径直去了村委会办公室,找到了村主任。两人清点了包里财物,共有现金9400余元、多张票据、帐簿、驾驶证、通讯录等。通过驾驶证上的信息得知失主是本村村民周世鹏,于是马上与其联系,当焦急万分的周世鹏接到电话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原来,当天周世鹏驾车外出时,在事发地点附近停车打电话,随手将公文包放在了汽车的后备箱上,由于行动匆忙,忘记了拿回,致使公文包掉落在路边。走了两小时后,周世鹏准备处理帐目时才发现公文包不见了。他询问了多人并带人转了好几个地方,也没找到公文包,就在他灰心丧气的时候,村主任打来电话让其去认领公文包。拿到公文包后,周世鹏非常感动,当即拿出2000元作为酬金,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被周德瑞婉言谢绝了。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做的,周德瑞拾金不昧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七十岁的“编外交警”
  王稳庄镇王稳庄村的秦克诚老人,为了周围群众出行安全,不管严寒酷暑,每天起早贪黑,在村口设立的交通安全岗负责维持交通秩序,一干就是20年。儿子曾多次劝父亲在家安享晚年,均被老人拒绝了。
  在进村路口最让秦克诚担心的就是上下学的学生们。他每天不仅负责把孩子们安全地送过马路,而且还再三地叮嘱孩子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1998年,秦克诚老人患了脑溢血,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身体刚一恢复就又走上了执勤岗位。家里人曾一度劝他不要再干了,但他总是说:“这么多孩子上下学要经过路口,我一天不在岗一天就睡不着觉。”一次,一辆过往的外地汽车司机在已看到秦克诚的小红旗不停地朝自己挥舞的情况下,仍不减速,而此时
  村民张广兴的孩子正在过马路,眼看汽车就要撞到孩子了,秦克诚不顾一切地扑向孩子,把孩子从车轮面前拽了回来,而他自己的膝盖却被车碰伤了。还有一次,一个叫张民的孩子过马路,此时有一辆161路公共汽车停在路口附近上下人,张民便从161路汽车后面向马路对面跑,这时一辆小型卡车驶来,秦克诚手疾眼快一把抱住孩子,再一次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
  自秦克诚老人上岗以来,这个事故易发路口二十年来从未发生过一次交通事故,老人成为了当地过往群众的安全“保护伞”。免费图书室服务众乡亲
  大寺镇大任庄村民范子千,原是本市医药局的一名离休干部,曾南下参加过解放战争。10年前,她离休回到自己的老家。她发现村民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便萌生了办图书室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想法。于是,她毅然卖掉了位于市中心的房子,回归故里,先后投资75万元,购买了一套干净敞亮的小四合院,建起了“子牛文苑”图书室,为乡亲邻里提供无偿借阅图书。当人们称赞老人的义举时,范子千老人说:“自己是苦孩子出身,是党和人民教育培养了我。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尽我所能为家乡、为社会做点贡献。”如今子牛文苑里的图书已发展到万余册,在校的学生、求知的青年以及闲暇在家的老人,都成了这里的常客,大家都说,子牛文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为大家架起了学习知识的桥梁。
  乐观人生驱病魔奉献真情帮众亲
  王稳庄镇大侯庄村村民宋维娟,长期关心老人,帮助邻里,并在癌症面前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得到了周围群众的夸赞。宋维娟丈夫的大伯父身有重残,无子女,生活上需要有人来照顾。为让老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宋维娟毅然挑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自从1978年照顾老人以来,她从来没有让老人委屈过,为老人勤换衣物,打扫房间卫生,做可口的饭菜,每天夜里都要起来几次服侍老人大小便,几乎没有睡过一天的囫囵觉。老人后来患上了小脑萎缩症,不管白天黑夜,经常无缘无故冲她发脾气,宋维娟背地里不知流了多少泪。尽管如此,她都把委屈放在心里,从来没有和老人红过脸。宋维娟在照顾着大伯父的同时,还抽空到公婆那里去看望老人们,尽自己的一片孝心。婆婆病危期间,她不顾劳累,整日守在病榻前服侍婆婆,直至老人去世。
  在与左邻右舍相处中,邻里们有什么困难,她都热心去帮助。她时常帮助邻居们干些缝缝补补的活;对门的老人病了,她帮助找车上医院;街坊的孩子没人辅导功课,她就动员丈夫帮助辅导;邻里之间闹矛盾,她出面去调解等等。而让大家最感动的是宋维娟面对绝境所具有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998年,大伯父去世后,紧接着宋维娟也病倒了,检查结果患了卵巢癌。她接受了三年的化疗。在医院,她积极主动配合大夫治疗;在家里,她加强身体锻炼,扭秧歌、打羽毛球、同孩子们玩游戏等;除此之外,她还帮助家里和邻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夫、病友们以及邻里们都夸她坚强。到现在已经7年了,宋维娟一直同病魔做顽强的斗
  争。另外,宋维娟有一个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希望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教师高度责任心救了煤气中毒生
  12月1日早上,当中北镇曹庄子小学第一节课的铃声响后,有三位来自不同年级的班主任均发现本班内有一个学生没来上课,不久三位老师证实这三个学生是来自同一个外来家庭的亲兄妹。他们觉得三个孩子同时没有到校,一定事出有因。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三位教师立即把情况向校长作了汇报。校长当即决定派教师去学生家中探望,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教师来到三兄妹家中,发现门是反锁着的,透过窗户看见一个孩子趴在床上,一个倚在墙边,而另一个躺在门口,面色都非常难看。现场的老师们马上意识到孩子们是煤气中毒,于是破门而入,将三个孩子抬到屋外,并马上通知了学校。学校立即组织教师到达现场,并找来医生和车辆,及时把孩子护送到黄河道医院进行救治。经过抢救,三个孩子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医院大夫说:“幸亏发现得早,再晚一点就没救了。”当孩子们的父母赶到医院时,见到刚刚苏醒过来的孩子,感动得泣不成声。他们紧紧抱住抢救孩子的老师激动地说:“你们不仅救了三个孩子的命,也救了我们夫妇二人的命啊!”
  原来,三个孩子的父母都在市内打工,每天早出晚归,不能周到地照顾孩子们吃饭、洗衣等生活琐事。由于孩子们使用煤球炉取暖不当,造成了煤气中毒事件。
  紧急救助受伤陌生人
  3月18日傍晚,中北镇大梁庄万年饭店附近的道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伤者被肇事车辆拖出100多米后,肇事司机逃逸,伤者拦了十几辆车都不停。此时,区建委测绘中心职工安杰,驾驶自己新买的车正好路过此地。他见伤者满身是血,伤势看上去非常严重,便毫不犹豫地立即停下车,简单了解情况后便报了警,随即将伤者送往附近医院。由于伤势过重,需转院治疗,安杰又立即将伤者送往环湖医院。在医院,安杰忙前忙后地照顾着伤者,直到晚上十点多伤者家属赶到后,他才悄然离去。安杰曾多次救死扶伤、见义勇为,此次又毫不犹豫地对伤者进行救护,他的举动使伤者家属感激万分,同时也受到周围群众的赞扬。
  废品价值有几何助人美德亦珍贵
  陈文超是大寺镇南口村人,2004年9月考入山西大学。入学不久,他了解到当地有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家境并不富裕的他,下决心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困难学生。为了不给自己的父母增加经济压力,他决定靠自己捡拾废品所得收入来资助当地一名特困生。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里,得到父母的一致赞同。对于他的这一举动,学校里有很多同学不理解,有的说他傻,有的说他摆样子。然而,他对种种议论不屑一顾。半年多来,他靠捡拾废品挣来的800多元钱,资助了当地一名初三学生,使其顺利完成了学业。山西卫视频道专程到大寺镇对此事进行了采访。陈文超没想到,自己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却在当地引
  起了这么大的反响。而更多的人认为,这虽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折射出了美好道德的光辉。
  老党员热心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杨柳青镇柳苑里社区老党员宋福君自从2003年退休后,热心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为构建和谐社区出谋划策。首先,当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员。在柳苑里社区组织开展的“奉献岗”活动中,他选择了卫生保洁、草木维护等岗位,对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卫生和草木进行义务管理和维护。为让“空巢”老人走出孤独,在他的积极倡导下成立了社区聊天、棋牌室,他经常把一些退休老党员、老同志聚在一起,倾听老人们诉说心里话,并一起娱乐,驱除老人们的孤独感。其次,当好先进文化的传播员。宋福君和支部其他成员用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先进文化占领社区群众业余文化阵地,曾组织社区文艺骨干自编自演文艺节目5场,创作小品、快板书等作品10余篇;组建了合唱、书法、读书等5个兴趣小组;组织开展了书法、绘画、诗歌朗诵、秧歌、腰鼓等比赛、表演10余场。在杨柳青镇柳苑里居委会组织开展的“文明格言进楼道”活动中,宋福君根据自己的人生感悟,编写了富有教育意义、通俗易记、朗朗上口的道德格言《和谐邻里一家亲》,这一格言贴进柳苑里小区各个楼道后,成为了广大居民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
  无畏少年拒利诱勇擒偷车贼
  5月17日下午,西营门街赵庄子中学学生唐龙、商旭在同学家院子里作功课。突然间,唐龙发现有一名陌生青年鬼鬼祟祟、神色慌张地将放在同学家门前一辆没有锁的自行车骑走了,他马上意识到这人一定是偷车贼,于是立刻叫上商旭一起冲出门,拼命向偷车人追去。他们一边跑一边喊:“有人偷自行车了,抓贼啊!”听到喊声,偷车贼越发拼命加快骑车速度,他们在后面紧追不舍,由于熟悉路况,很快将偷车贼拦住。偷车贼看到自己无路可逃,先是进行恐吓、威胁,见这两名学生面无惧色,又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进行引诱,求他们放过他。唐龙、商旭两名学生义正词严地说:“你是偷车贼,我们不要你的钱,跟我们到派出所去。”后在过路群众的协助下,将这名盗窃分子扭送到派出所。该人现已被治安拘留。经民警讯问,此人为本市一无业青年,经常从事盗窃自行车犯罪活动。唐龙和商旭两位同学拒绝金钱利诱,勇抓盗窃犯罪分子的事迹在全街中小学生中广为流传,一时成为广大中小学生争相学习的榜样。
  十佳文明活动
  过关斩将彰显个性古镇魅力征服评委
  2005年,中央电视台启动了“魅力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全国共有170多个小镇报名参评。杨柳青镇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改革开放以来三个文明建设的突出成就,被推选为天津市唯一参评镇,参与中央电视台中国魅力名镇展示评选活动。杨柳青镇参赛团在各个参赛环节中,通过演讲、舞蹈和年画展示、
  放映专题片等形式,向现场的专家和观众展示古镇魅力。9月14日,CCTV2005中国魅力名镇进军决赛现场展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入围的26个别具风格的小镇分别进行全方位的魅力展示。展示以两个队的比拼形式进行,杨柳青镇组成了60余人的参赛队伍。在展示活动中,从享誉世界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到文昌阁、石家大院等精湛的古建筑艺术;从风光秀美的古御河景区,到时尚现代的杨柳青广场和居民小区;从迅速发展的汽车工业城镇,到新建的工业园区;从创造近代商贸史奇迹、勇于开拓进取、奔赴西部边疆“赶大营”的老一辈杨柳青人,到现在丰衣足食、生活安康、力争上游的一代新人等,杨柳青镇参赛团在民俗风情、自然生态、人文精神、经济活力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古镇内在与外在的魅力,征服了现场的专家和观众。最终,经过激烈比拼和专家评审,来自全国的16个小镇荣获了“魅力名镇”称号,其中杨柳青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获得“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成为四个直辖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镇。
  杨柳青年画登上文学艺术殿堂
  杨柳青年画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它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了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其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它的发展到现在已经近600年的历史。为大力宏扬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经过多方努力,“中国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成功展出。展览时间从2004年12月19日至2005年2月26日,这是位列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首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在阔别北京300年后,再次进京,在首都文化殿堂——中国现代文学馆展出。为了搞好这次画展,区文化等部门做了精心的准备。展览分为年画历史介绍、古版年画沿革、古旧年画木版陈列和新版年画展四个部分,共展出古版年画珍品50多幅和60多个品种的新版年画。展览中,年画艺人为观展者做了勾、刻、印、画、裱等年画制作工艺的现场展示,吸引了众多观展者驻足观看。这次展览历时三个月,共接待观展者近10000人次,对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杨柳青年画的知名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爱在热血中传递
  献出的血有限,传递的爱无限。3月3日,西青区机关公务员义务献血启动仪式在杨柳青广场举行,拉开了2005年西青区公民无偿献血工作的序幕。在这次献血活动中,广大机关党员干部身先士卒,踊跃报名,纷纷加入到传递爱心的行列。献血队伍中,既有处级领导干部,也有普通党员干部;既有已献血数次的,也有第一次献血的;既有50多岁的,也有刚刚参加工作的。然而,大家的心愿却只有一个,就是为那些渴望生命的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正如有的同志所说的:“以义务献血的方式为党和国家分忧,为人民群众献出一份爱心,感到很光荣。”一些干部工作任务繁重,为了不耽误工作,献完血后转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当问到献血的感受时,大家纷纷表示,无偿献血是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崇高体现,能够用自己的鲜血挽救他人的生命,感到非常的光荣和自豪,它使人生更充实、更快乐!
  截至年底,全区共有231名公务员献血,其中党员181人,处级干部27人,科级干部103人。
  文艺大舞台丰富群众夏季文化生活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局等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第七届“颂祖国、赞西青”文艺大舞台演出活动,历时一个月。本届文艺大舞台,节目精彩纷呈,组织专场演出30余场,有京剧、评剧、河北梆子、越剧、曲艺杂技、综艺等。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举行了红色经典电影回顾,先后放映了多部爱国主义影片;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举办了军民联欢主题晚会,掀起了文化拥军的高潮;安排了残疾人演出专场,为残疾人搭建了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举办了特色专场演出,体现了杨柳青“赶大营”人的后裔们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农行组合专场的演出,展示了农行全体员工回报社会、服务百姓,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精神风貌。同时,大舞台演出活动,还吸引了市文艺界的众多艺人,先后有十几位国家一级演员参加了演出,为广大群众奉献了精彩的节目,深受群众欢迎。一个月的演出,观众累计达30余万人次。
  评选百名孝星弘扬敬老美德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断推进全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区老龄委充分利用“九九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在全区范围内联合开展了“百名敬老孝星”评选活动。活动于7月15日开始,历时近3个月。这次活动得到了全区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区报名人数共计568人。为确保评选活动的公平、公正和公开,主办单位区老龄委对参与评选者进行了认真调查,并组织评选资格委员会进行了审查、评议和筛选,区属报刊、电视等媒体刊播了主要事迹,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初次评选出入围者120名。在此基础上,又组织评审委员会于9月28日召开了孝星评审专题会议,评出了全区100名孝星。
  产生的百名孝星中,有常年义务赡养孤寡老人的、有孙辈照料祖辈的、有七旬翁赡养百岁父亲的等等,事迹感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此次活动得到了区民政局、西青报社编辑部、西青电视台等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热情参与,报名人数一增再增,全区上下乃至全市都产生了强烈反响。各单位积极推荐,邻里友人踊跃举荐,家庭及个人毛遂自荐,兄弟区县及外省市纷纷咨询,在全区营造了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人民网、今晚报、老年时报、今晚西青、西青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均在重要版面和黄金时段进行了突出报道,引起了全区、乃至全市的极大关注。截止目前,各新闻媒体刊发及播放评选动态、孝星事迹40余篇。同时,为引导全社会关心和爱护老年人,区老龄委将组织百名孝星进行免费体检,并编辑出版《共筑温馨家园,共建和谐社会——西青区百名孝星风采录》3000册向各单位及社会发放,在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的道德风尚。
  送温暖献爱心八年始终如一
  1997年,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在审查一起案件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南河镇左维英家境困难。左维英本人腿有残疾,行动不便,其妻子和女儿智力发育迟缓,还有一个儿子正上小学,且面临失学的危险。面对这
  一情况,公诉科当即决定对左家进行扶助。从此以后,公诉科的干警们,坚持每人每月为左家捐款10元,八年来,公诉科时有人事变动,但这一传统始终坚持未变,目前已累计捐款6000余元。每逢节日前,无论工作多忙,公诉科干警们都会抽空为左维英家送去购买的米、面、油、蛋等生活必需品和其它过节物品,并带去全科干警真诚的问候和祝福。农忙时节,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帮助收割庄稼,甚至到集市上帮助卖蔬菜。左家的庄稼地里、田间小路上、集市嘈杂的人群里都曾留下干警忙碌的身影,洒下干警辛勤的汗水。看到左维英家屋里的墙壁脏的不成样子,干警们就放弃公休日,捐款购买涂料,动手将墙壁粉刷一新。目前,左维英家在公诉科干警们长期扶助下,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左维英的儿子如今考上了中专,左维英的精神面貌较以前有了很大改观,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左维英多次激动地握着干警的手说:“我能有今天的好生活,多亏了公诉科的干警们,我会永远记着你们这些好检察官们。”
  军民鱼水情意深
  长期以来,驻李七庄街梨元头村的武警天津总队一支队九中队,与梨元头村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在共建活动中,九中队每年出动人力物力,支援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村委会则想方设法为部队官兵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共建双方密切配合,结下了深厚感情。
  今年正月期间的一场大雪,造成该村村民进出不便,车辆无法正常行驶。九中队面对这一情况,立即组织两个连的战士对村内各条主干道进行了清理,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很快使该村的生活秩序恢复了正常,方便了群众出行。九中队视地方困难如自己的困难,千方百计去克服。为配合区里创建卫生城区工作,他们经常组织官兵到该村进行义务劳动,对村内主干道路、村庄周围及外环线两侧的环境进行清理,为村民创造了一个清馨、整洁的良好生活环境,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九中队的战士们还经常到该村五保户杨玉泉老人家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雨季到来之前,帮助老人修葺房屋;冬季到来之前,为老人提前准备好过冬取暖用的煤火;还经常和老人谈心,并在节日里为老人送去自编自演的节目,以排解老人的孤独心情。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使老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共建活动中,梨元头村也积极努力帮助部队解决实际困难,每逢“八一”建军节、春节来临之际,村里的主要领导都要带着慰问品到部队进行慰问。一些村民还发挥自己的特长,为部队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村民郭德洪充分发挥自己在农业种植上的经验,在九中队建立了农业科技指导联系站,经常到部队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培训,帮助部队官兵掌握蔬菜种植的基本常识,为他们提供菜籽。经过指导帮助,部队的蔬菜品种多了,产量也增加了。几年来,共建双方为丰富村民和战士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还组织开展了“文化”共建活动,每年“十一”国庆节期间,九中队都积极组织战士们排练文艺节目,为村民们献上精彩的文艺节目。
  我与父母共架七彩桥
  针对独生子女任性、专横、执拗、缺乏独立性、社会适应能力差等特点,为培养独生
  子女健全的人格,南河镇教委、团委、妇联在全镇各小学中开展了“我与父母共架七彩桥”队日活动。活动组织者邀请学生的家长参与了此次活动。宽河小学、南河镇中心小学、马家寺小学、大南河小学等,分别以“搭建心里七彩桥”、“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心与心相约”、“学会独立自信成长”为主题,借助队日活动,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家长们清楚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同学们以小品、诗朗诵、歌舞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渴望获得父母的理解;家长们在活动中,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培养教育子女的经历,并希望学校和有关部门多介绍一些有关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经验,以防家长们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少走弯路。家长们在表达自己科学教育子女决心的同时,也希望学校和社会多关心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为独生子女成长创造一个健康的氛围。通过此次活动,在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不仅增进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而且也增进了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携手慈善事业共创西青和谐
  为积极募捐慈善协会的创始基金,加大募捐力度,构筑和谐西青,西青区慈善协会在全区发起了“携手慈善事业、共创和谐西青”为主题的慈善募捐活动,来自全区各街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武警部队等的干部职工群众、学生、武警战士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区四大机关率先举行了慈善捐款活动,干部职工积极响应,踊跃捐款,仅半小时就捐款19500元,用实际行动支持慈善事业,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全区九个街镇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特殊党费寄真情、教师节教师献爱心、莘莘学子系慈善、个体私营企业回报社会等多种形式的慈善捐款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纷纷献上一片爱心,展现了基层干部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台湾独资企业天津胜兴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戴豪志和夫人曾于“非典时期”捐赠100万元用于西青区非典防治,在本次活动中,夫妇二人再次慷慨解囊,为西青慈善事业捐赠50万元。区个体私营企业“金三角”通讯公司全体员工热心支持慈善事业,捐款2600余元。低保户王丽华和残困户刘玉山每人捐款20元,表示要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天津市天塔书画院的老艺术家们来到慈善协会筹委会,现场挥毫泼墨,支持慈善事业。74高龄的张铭名老人不顾身体羸弱,亲自到慈善协会筹委会捐款200元,表达了老人的一份真情。
  关心青少年成长建设学习新天地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社区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张家窝镇利用社区内现有设施条件,在市少儿图书馆、区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本市第一家农村社区图书馆,并开辟为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青少年教育基地。该馆坐落在田丽社区内,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馆内配置了空调、书架、桌椅等设施,并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不仅方便了孩子们借阅,而且在馆内营造了良好的借阅环境。为鼓励和支持农村基层搞好文化教育阵地建设,天津市少儿图书馆为该馆捐赠了部分图书。该馆现有藏书6000余册,涉及文学、历史、科普等8大类,26小类,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
  的精神食粮。图书馆定期开放,成为社区孩子们学习知识、增长见识的好去处。12月15日,张家窝镇为该馆投入使用举行了揭牌仪式。

知识出处

西青年鉴2006

《西青年鉴2006》

出版者:天津市西青区年鉴编辑委员会

本书类目包括:区情要览、文献、特载、政党、党派·团体、政权·政协、政法、军事、农林牧渔业、工业、商贸、综合经济管理、财税·金融、城建与管理、社会生活、大事记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庞世奎
相关人物
周德瑞
相关人物
周世鹏
相关人物
秦克诚
相关人物
张广兴
相关人物
张民
相关人物
范子千
相关人物
宋维娟
相关人物
陈文超
相关人物
宋福君
相关人物
唐龙
相关人物
左维英
相关人物
杨玉泉
相关人物
郭德洪
相关人物
王丽华
相关人物
刘玉山
相关人物
张铭名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