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区年鉴 2002》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2756
颗粒名称: 社会生活
分类号: D669
页数: 11
页码: 296-3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1年天津市西青区计划生育委员会机构、人员概况、主要负责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机构、人员概况、主要负责人、劳服企业管理等情况。
关键词: 社会 生活 西青区

内容

计划生育委员会
  [机构、人员概况]
  西青区计划生育委员会设有一室、二科、三站,即办公室、业务科、政策法规科、药具站、宣传站和技术站。共计干部职工20人,其中行政编干部10人,事业编干部9人,行政事业编工人1人。
  主要负责人:
  主任 李恩茹
  副主任 李庆如 马秀云 赵永郁
  2001年度,全区共出生3337人,其中,计划内一孩2419人,计划内二孩917人,计划外二孩1人,无多孩出生。计划生育率99.97%,人口出生率10.91‰,自然增长率4.62‰,综合节育率89.02%。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区婴儿出生增加21人,计划外二孩出生减少2人,计划生育率提高0.06个百分点。全年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人口计划指标和工作任务,继续保持了在全市的领先地位。西青区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婚育新风进万家”工作先进集体,刘体洪等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工作先进个人。
  [宣传教育]
  2001年,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以深入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为主线,依托社区,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3月2日,结合中央《决定》发表一周年纪念日,在全区设立了九个集中宣传点,开展了大型纪念活动,有上万名干部群众参与。为落实《决定》精神,区委、区政府下发了津西党发[2001]34号《关于新时期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今年后十年西青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和“十五”期间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区计生委、区文化馆、杨柳青镇和中北镇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刘体洪等五名同志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工作者。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计生委、区教委、区民政局、区卫生局、区文化局、团区委、区妇联九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并由区委办、政府办转发(津西党办发[2001]42号),为推动第二周期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阵地建设方面,在全市推出了“乡镇服务站精品工程”,创出了西青宣传品牌,九个街镇的服务站都上了一新档次。9月21日,市计生委在西青区召开全市计划生育阵地建设现场会,推广了杨柳青镇、中北镇、辛口镇宣传教育工作经验,受到国家计生委宣教司和《中国人口报》负责人、市计生委领导及与会各区县同行的好评。新型社会主义生育文化的建设,使越来越多的群众逐步树立了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形成有利于计划生育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2001年全区又有318对农村育龄夫妇主动退掉二胎生育指标,终身只要一个孩子。
  [政策法规]
  2001年,严格落实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开展了全系统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及法律知识的培训,启动了“四五”普法工作,计划生育执法队伍不断壮大,今年又有21位区街镇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申领了执法证。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狠抓了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对1980年以来计生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认真的清理清查,共废除12个文件,其中,区委、区政府两办转发的1件,即津西党发[1991]26号《批转区计生委<关于搞好我区晚婚晚育工作的报告>的通知》。区政府3件,即[1991]津西政发2号《西郊区人民政府关于执行<天津市计划生育条例>实施细则的补充规定》,[1991]津西政发43号《关于加强暂住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意见》、[1991]津西政发70号《批转区计生委<关于收取二胎咨询费标准及使用范围>的通知》。区计生委制定的8件,这些文件,有的无法律法规依据,有的由别的文件代替。根据津西政发[2001]33号文件要求,区计生委制定并下发了津西计生委[2001]7号文件,在全区计划生育系统内开展了行政执法检查工作,各基层计划生育干部都能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无违反“七个不准”的现象,无重大违法违纪行为,未发生因行政行为不当引发的恶性案件。全年计划生育行政案件6件,其中征收社会抚养费案件5件,未领生育证而生育子女的处罚案件1件。6件行政案件中有5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其中2件已经结案。严格按照《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加强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宣传、管理、服务力度,使西青区成为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较好的地区之一。
  [基层工作]
  2001年,以村级为重点,全面落实“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基本方针,并不断赋予“三为主”新的内容,积极推进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探索了村级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新路子。以实施计划生育现居住地管理为重点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区计生委下发了《西青区计划生育以现居住地为主管理的实施意见》,组织了对218个村居、新建居民小区、集贸市场等单位的摸底调查,召开了现居住地管理现场会,总结摸索出五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即实行合同管理模式;以物业管理为依托,以公安局建制的小区寄宿户口为依据,实行全面的楼门院长责任的管理办法模式;在物业小区设置计划生育专职干部模式;按现居住地人员现状实施分类管理模式;继续沿用村级网络实施管理模式等,得到市计生委和兄弟区县的充分肯定。在村一级,积极探索建立“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的管理新机制,坚持以“建章立制、村务公开、群众参与”为重点,积极推进计划生育工作由村级自治向村民自治发展。区计生委下发了村民自治规范性文件,举办了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的村民自治工作培训班,召开了村民自治现场观摩研讨会。各街镇都搞了村民自治试点。各试点村都依法建立起了用来实现村民自治的规章制度,做到了计划生育帐目、政策法规、审批二胎名单、服务程序的公开。全区已有50%的村实行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针对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呈现的新特点,区委、区政府下发了津西[2001]34号《关于新时期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区委、区政府成立了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津西党发[2001]21号).进一步明确了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在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市纪检委、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计生委等11个部门的计划生育有关部门联合督查中,西青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得到领导们高度评价。
  [协会工作]
  2001年,各级计划生育协会组织以抓项目运作为重点,促进协会工作的提高和群众参与意识的增强。全区共有各类协会项目274个,其中,“三结合”项目69个,共为800余户计划生育困难户提供致富信息服务、安排就业服务,科技结对子服务等。同时为部分计划生育困难户提供无息贷款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生殖健康项目187个,通过开展节育避孕知情选择和计划生育全程优质服务,使近万个育龄群众家庭受益。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项目18个,使协会组织行政色彩浓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作用明显提高,“墙上协会”、“纸上协会”状况明显扭转。各基层协会为最大限度满足广大育龄群众“三生”需求,广泛开展了“我为育龄群众做一件事”的活动。为提高广大协会工作者工作业务知识,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了读书答卷活动,并当场为“幸福工程”捐款2万元。
  [药具、技术服务]
  2001年,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在全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知情选择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物质保障和技术保障作用。
  药具工作紧紧围绕基层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把药具工作纳入社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在居委会或物业小区增设专兼职计生管理人员,设立避孕药具专柜,方便育龄群众领取。各街镇为保障现居住地非西青区户籍人员避孕药具的及时供应,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普遍建立了使用药具人员登记帐,制定了具体的药具发放管理制度。为提高全区避孕药具优质服务质量,区计生委积极开展避孕节育知识、药具使用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新药具、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多次请市计生委科研所的专家和医务人员授课,收到很好的效果。全区避孕药具发放及时,品种多样。新增了“妻之爱”避孕栓和“乐乐迷”胶冻剂,方便了更年期人员的避孕。
  以生育、节育、不育为重点的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工作进一步深化。区计生委坚持以人为本,及时了解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需求,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避孕节育措施落实情况、对避孕节育知识的知晓情况、男性参与情况、服务需求等15大项39小项。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1533份。对回收的有效问卷,区计生委进行了认真的汇总、分析,及时指导基层调整服务项目,满足了群众的计划生育不同需求,同时形成了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既有效地指导了基层工作,又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各街镇把孕期检查延伸到健康检查,在查环、查孕的同时,注重查病服务,开展了妇女防癌普查和生殖道感染检查,建立了规范的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各街镇的计生、卫生两部门联手,推行孕产妇保健保偿服务,提高了孕产妇的孕育质量和人口出生质量,降低了缺陷儿出生。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工作现场会,全区41个试点村的专职干部参加,会上推广了杨柳青镇4街、张家窝镇古佛寺村、大寺镇周庄子村的典型经验,并实地考察了部分村的工作,促进了村级“知情选择”工作进一步规范。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区和街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都是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人担当技术重任,技术设备也在不断更新,都能满足育龄群众的“三术”需求,同时入村入户为育龄群众提供查体服务。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技术人员坚持常年深入基层。2001年,在基层查环、查孕、查病仅在杨柳青镇就达11400余人次,三术1007例,建立生殖健康档案5300人份。通过镜检,查出妇女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1248人,环移位和到期更换宫内节育器的284人,计划外怀孕的88人。对上述三类人,该投药的投药,该换环的换环,该采取补救措施的都采取了补救措施。2001年,区技术服务站被评为区级优秀服务单位。
  (赵永郁)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机构、人员概况]
  西青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设机构有:办公室、就业指导科、工资保险科、安全科、劳动仲裁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办公室)、劳动监察科、劳服企业管理科、培训科、财务科。现有工作人员39名。
  主要负责人:
  局长 赵广林
  副局长 于福政路国彬 扈树桐
  [就业安置]
  2001年,进一步推动再就业工程,全年创造就业岗位、安置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2208人,超额完成任务指标10%。
  2001年失业保险参保67114人,新扩面684人,全年征缴保险基金1880万元,收缴失业保险欠费253万元。
  [劳服企业管理]
  2001年劳服企业进一步壮大,全年新创办劳服企业26户,开发就业岗位安置各类人员908人,为社会缓解了就业压力。
  全年劳服企业经营收入42755万元,实现利润2611万元。
  [工资保险管理]
  2001年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参保57050人,新扩面3650人,征缴保险基金12754.75万元。
  医疗保险改革工作稳步推进,为贯彻落实好《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全年共举办医疗保险培训班4期,培训单位551户,培训人员681人。
  认真做好复员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按照市局要求,采取积极的办法,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做了大量耐心细致地工作,如期完成了41名退伍军人的安置。
  妥善处理了知青遗留问题,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市局统一规定和要求,3月初至10月底,对原天津市知青返城后一直未安排工作的知青,对其下乡年限进行审核和认定。经过深入细致地调查,收集和协调等工作,现已对372人进行了审核认定,经市局批准了372名,并已参加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其中175名现已到龄的知青享受了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这项工作受到了广大知青和市局有关处室的好评。
  全年完成工伤鉴定28例。办理了1636人的离退休审批手续。
  [劳动仲裁]
  坚持依法公正的原则,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全年在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中,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9起,法定时效内结案率达到100%。
  加强劳动合同鉴证工作,积极稳妥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全年共鉴证劳动合同30996份,涉及15498人,审批集体合同9份,涉及职工2011人。
  [劳动监察]
  劳动监察围绕两个确保、社会保险扩面、基金征缴、拖欠以及劳动用工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展监督检查。全年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306户,超额完成市局下达300户任务。对存在问题的单位下达整改指令书22份,追缴社会保险费130.01万元,补签劳动合同352人,补办就业证卡21人。
  [职业培训]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职工和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和再就业能力。以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龙头、以岗位培训为重点、以提高职业素质、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为目的,全年共培训特种作业人员3157人,其中技术等级培训、考核、鉴定660人,全年义务培训失业人员共计737人。
  [劳动安全检查]
  安全生产管理和监察工作狠抓了薄弱环节,保持了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先后开展13次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解决突出和隐患问题124件,全年未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进一步加强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与监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锅炉压力容器制造、安装、使用环节为重点的安全大检查,全年共检查锅炉915台。锅炉水压试验47台,总体验收69台,有效地消除了事故隐患,同时加强了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规范了安全管理,办理锅炉安装审批133台,办理锅炉修理审批19台,办理锅炉清洗审批4台,锅炉登记建档101台,办理锅炉换证691台,办理压力容器使用许可证439台,换证154台,“三同时”审批22个单位,验收9个单位。
  [劳动信访工作]
  2002年为进一步促进信访工作不断规范化,在坚持信访工作“三优”文明窗口标准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信访工作机关制度,使信访工作管理及工作人员的言行更加规范化,群众满意率大大提高。全年共受理来信访24件、来人访228人次、来电访258人次,依法及时查处群众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100%。
  (石景泉)
  民政局
  [机构、人员概况]
  西青区民政局内设办公室、社会救济科、婚姻登记管理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科、优抚安置科(西青区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双拥”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利企业生产办公室、基层政权建设科、社团科等8个职能科室。另有殡葬管理所、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烈士陵园和收容所4个下属事业单位。现有干部职工73人。
  主要负责人:
  局长 杨震
  副局长 刘振发 李斌
  [社会救济]
  2001年,全区对低保对象实行一户一档管理,低保工作动态管理的操作程序进入微机化管理。全区符合区城乡最低生活标准(即城镇月人均收入241元以下,农村月人均收入120元)的困难对象有1015户、2407人,全区月支出保障金181912元;其中农业贫困户720户、1719人,月支付保障金104672元,非农业贫困户295户、688人,月支付保障金77240元。注销脱贫低保对象81户、241人,月减少保障金支出17437元;上调低保标准44户、110人,月增加保障金支出4412元;下调低保标准15户、39人,月减少保障金支出1395元。
  2001年11月15日,西青区成立了社会扶贫救助解困领导小组,颁布了《西青区社会扶贫救助解困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工作办法》,形成了具有西青区特色的社会扶贫救助解困体系主体框架,把开展扶贫救助解困活动推向社会化。现在全区有40个委办局和街镇通过“送温暖”、“一助一”、“结穷亲”等多种形式的救助活动,对150户困难对象进行了不同程度地帮扶,使40户贫困家庭逐步脱贫,走上了小康之路。
  春节期间全区救济各类困难对象1380户、3800人,区、街(镇)、村共用款120万元;在临时救济中,市、街(镇)共用款为150万元,对2203户、4813人困难对象进行了救济;在旱灾救济中,市、区共发放救济粮15.26万斤,对全区九个街镇的136个村的困难灾民4183人进行了救济;在安居工程,市、区、街(镇)、村共用款30.8万元,对区困难户、五保户居住危漏房屋进行了重建或修缮加固,重点加固房屋23户、修建87间;在夏令救济工作中,共救济困难对象625户、1629人次,用款43.8万元;在冬令救济工作中,共救济困难对象416户、1185人,用款15万余元。区大灾储备金额为300多万元,街镇大灾储备金额为70多万元。福利彩票的销售额达到588.3万元,为西青区福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全区有五保老人161人,其中有117人在八所街、镇办敬老院中集中供养,月人均生活费200元,年人均支出5000元,其余44人为分散供养,月人均支出150元,年人均支出3000元。广筹资金40万元,用于改造全区敬老院院容院貌及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全区敬老院根据实际,大力发展以副补院,收养社会老人由去年65人增加到118人。
  [养老、救灾保险]
  1991年根据国家民政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的批准,西青区被列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区,1999年国家机构改革,民政部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职能被取消,转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市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也已转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西青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虽经多次协调,始终未能实现移交,区民政局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没有直接业务隶属关系,从而使此项工作的管理体制产生不顺。另外,国家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计息标准始终高于同期银行利率,且采取复利计息法,随着国家对金融市场的整顿,很难做到高息融资,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无风险,西青区只能将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存入银行,从而形成了政策性亏损,至2001年底,累计亏损达到400余万元,西青区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经过10年的运行,未达到顶期效果,为了维护全区稳定,保护广大投保农民的切身利益,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以政策性本息和作为清退标准准予清退,区民政局于2001年10月9日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各街镇相应成立了清退领导小组,制定了符合街镇特点的清退方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圆满完成了全区农村养老保险清退工作,全区共清退养老保险资金29562462元,西青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至此宣告结束。
  [优抚安置]
  2001年,为扰抚对象发放医疗补助费30万元。区民政局在无预留经费的情况下,为辛口镇、王稳庄、李七庄街等部分医疗支出较大、给生活造成困难的优抚对象发放医疗补助2.5万元,为张家窝镇一位在乡老复员军人解决住房款5000元,为南河镇一位老复原军人解决住房款2000元。
  自3月1日起,历时三个月,圆满完成了重点优抚安置对象和优抚安置事业的普查登记工作。对重点优抚对象调整抚恤补助标准,使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全市的经济增长同步。在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社会统筹方面,改变了以往的作法,让下属事业单位较多的部门代收本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的统筹金,保证了统筹金的足额收取到位,为每位城镇义务兵家属发放800元生活补助。
  2001年西青区实施了退伍军人待分配期间的管理制度,把退伍军人在待分配期间的表现情况纳入了区《退役士兵安置办法》中的政绩考核内容,采取签定《责任书》、成立学习生活小组等措施加强管理,规范了待分配期间退伍军人的行为,填补了安置工作的空白,为圆满完成2001年的安置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全年共接收退伍义务兵246人,非农业义务兵中有76人被安置就业,13人自谋职业,确保了全体非农业退伍军人第一次就业,安置率达100%。
  [双拥工作]
  局筹集10万余元为驻区部队送去价值8万多元的音像制品、科技书籍和两台价值2万余元的电脑,帮助驻区部队建起了拥军书库,不仅满足了部队训练、生产、生活需求,又为部队发展科技强军补充了知识。驻区部队出动1万余人次支援地方建设。
  为将西城寝园建成全市一流的公墓,实现“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推进西青区的丧俗改革,区民政局把双拥工作融入了西青区殡葬事业的建设中,将西城寝园与武警8634部队结成警民共建单位,共同促进西青区精神文明建设。
  [福利企业管理]
  2001年,民政局与税务部门联合对全区福利企业进行了年检,对合格的企业进行了重新归档,规范了管理,共审查福利企业197家,合格的有126家,取消福利资格的71家。通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企业退还了减免税,减免人民币77.37万元。加强了对福利企业改制工作的指导,及时、广泛地向街镇领导和福利企业宣传改制工作的政策和有关规定,加快了福利企业改制的步伐。全区福利企业实现产值7.7亿元,销售额6.16亿元,利税7700万元,安置残疾人3297名,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的经济及社会稳定。
  [社区建设]
  2001年,区民政局拟定了《区民政局关于推进我区社区建设的意见》,并由区委、区政府联合转发。为进一步推进西青区社区建设工作,积极制定了全面启动西青区社区建设工作的计划。同时结合民政部“星光计划”,区民政局制定了西青区“星光计划”三年规划,确定了杨柳青、西营门等“七个点”做为西青区“星光计划”的建设点,解决了一部分居委会办公地点和老年活动场所的问题,并争取到民政部第一年的活动资金,促进了西青区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
  西青区社区服务业已具雏形,全区共有8所家政服务站,分布在杨柳青、西营门、上辛口,担负着社区居民的家务劳动,不仅方便了社区居民,而且使一些下岗职工重新就业。
  [行政区划]
  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了撤乡建镇的撤并区划工作,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撤掉杨柳青街办事处,西青区由原来的三街七镇调整为两街七镇。
  历时五年的勘界工作,于2001年12月31日全面结束,西青区和津南、大港等区的部分区域多年来未定界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社会办老年福利机构]
  为妥善地解决日益增多的老人养老问题,解除上班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区民政局积极协调,调动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机构,通过规范服务标准,严格检查,热情服务,加速了社会办养老福利机构的发展过程。西青区现有各种档次的社会办养老福利机构6所,床位220张,床位使用率为70%。按照接待的床位数计算,相当于国家或集体投资2000万元举办的养老机构所接纳的老人的床位。
  [村民自治]
  为巩固西青区第四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成果,促进村级民主进程,探索了促进自治规范化发展的有效办法,设计印发了《西青区村民委员会工作记录册》,对于村民大会、村党组织等十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规范,积极推广了典型村村民自治经验,促进了西青区村民自治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制度化发展。
  [民间组织管理]
  2001年,改变了传统的社团年检工作方法,采取了年检培训、指定社会审计机构对全区社团集中审计、统一验收的方法,对全区社团进行了年度检查和财务审计,并在全市率先完成社会团体基本情况微机录入统计工作。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全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复查登记工作,对全区20家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了复查登记和成立登记。积极配合区有关部门圆满完成了全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基本单位普查”工作,使全区民间组织管理不断完善。
  [婚姻登记管理]
  2001年,区民政局投入20万元进行婚姻登记和婚姻服务场所的软、硬件建设。同时,在婚姻登记中不断完善服务手段,坚持开展预约登记、上门登记、心理咨询、家庭美德教育等项服务,推行了“并联工作法”,规范了离婚登记程序,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和办公,提高了办事效率。在婚姻服务过程中严格坚持婚姻服务与婚姻登记分开的原则,增设了颁证仪式、数码照相等5项服务内容,拓宽了婚姻服务领域。全区共办理结婚登记2600对,受理离婚申请303对、652人次,办理离婚登记118对,补办夫妻关系证明书50对,预约登记60对,上门登记14对,接待有关婚姻家庭、收养方面的咨询1000人次,婚姻登记合格率100%,违法婚姻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
  [机关建设]
  2001年,区民政局把机关建设与创建先进党组织活动进行紧密地结合,重点从窗口职能单位入手,对办公环境、个人仪表、文化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要求,重新设置了政务公开栏、办事导引牌等便民服务设施。对机关日常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修改、补充,在考核、奖惩方面加大了力度,共修改出台机关管理制度17项。在“人权、事权、财权”上加大了公开力度,在逐级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加强内部廉政监督。搞好社会、人大及群众监督的基础上,又实施了“八小时以外”监督制度,完善了政务公开监督机制,强化了廉政建设。全局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得到明显转变,办事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在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比中,区民政局被评为文明机关,婚姻管理科被评为服务优秀单位,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被评为文明所;在先进党组织创建活动中,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区民政局机关党总支被评为首批创建活动先进党组织;局党组学习中心组被区评为先进党组学习中心组。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区烈士陵园、区军休所被市民政局评为市文明窗口单位。全年有4篇典型经验材料在国家民政部和市政府召开的会议上交流,97条民政信息被上级部门或新闻媒介转登,3篇工作研究、4篇调研报告被《天津民政》等上级杂志刊登。
  [法制宣传]
  “三五”普法期间,区民政局圆满完成了“三五”普法规划各项任务,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民政战线“三五”普法先进单位。2001年9月底区民政局“四五”普法工作开始全面启动,并通过实行严格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学习档案制度、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及调查研究力度、加强和发展民政法制宣传教育队伍、指导、检查与考核相结合、与干部晋升挂钩、确保法制宣传教育所需经费、定期举办法制讲座等项措施来进一步巩固“三五”普法成果,保证“四五”普法规划的贯彻落实。
  [殡葬管理]
  2001年,西青区开展平坟工作的力度是历年来最大的一次,区里在各街镇自平后组织有关部门,由区领导、局领导亲自带队,对全区的平坟工作进行了全面验收,在验收的基础上又组织各街镇进行了大规模地联查。据统计,此次平坟各街镇、村两级出动机关干部、雇用民工共计千余人次,出动机动车、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共1百余台次,花费金额达7万余元,共平坟10400余座,清除碑志3000余块,辖区内基本实现了无坟头、碑志,火化率为100%。平坟工作结束后,各街镇立即对丧葬用品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联合派出所、工商所及区殡葬管理所等部门对清理难度大的厂、店进行查处。全区共有26家丧葬用品店合格,查抄关闭违法经营、证照不全经营商品及封建迷信品的生产厂、经销店共计52家,没收销毁非法经营商品及封建迷信品共计142件,扼制了封建迷信品传播,有力地净化了丧葬用品市场,从而使西青区殡葬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受到了市政府的表扬。为不断巩固西青区殡葬工作成果,解决殡葬工作中反复性问题,区民政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殡葬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经区政府批准转发。同时,还建立了殡葬行政执法程序,启动了殡葬管理一般行政处罚程序,及时处理了一起私埋乱葬、两起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违法行为,使殡葬行政处罚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执法人员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公墓建设]
  2001年,用于西青寝园公墓设施建设及绿化美化方面的资金共计421万元,种植各种树木27种,共计45000余株,绿化面积9000平米,制作美化动物石雕及设施80多个,大大地改善了西青寝园公墓的环境,提高了西青寝园公墓的整体形象,使其朝着公园化、园林式方向不断发展。2001年西青寝园公墓完成销售收入2300多万元(比2000年增长44.57%),销售墓穴2328块(比2000年增长36.54%),下葬总数达到4000多块,骨灰存放860具(比2000年同期增长30.3%)。固定资产总值达到935万元。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殡葬改革的进程。
  [军休干部管理]
  2001年,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加强了硬件设施建设,为军休干部提供了图书室、健身房等良好的娱乐场所,军休干部年人均福利费达到1900元,制做了公开服务橱窗栏,制定了服务公约,开设24小时服务热线,开展了换位思考、问卷调查等活动。制定了军休干部政治学习制度,向老干部及时传达上级的文件精神,开展各种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了“老兵献爱心”资助困难学生活动,组织军休干部积极深入杨柳青一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军休干部融入社区、发挥余热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烈士陵园建设]
  2001年,西青区烈士陵园积极开展祭扫活动,努力搞好服务和展览解说工作,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全年共接待全市青少年10万人次,其他人员1.5万人次。为建成全市一流的文明服务窗口 高标准、园林化、花园式烈士陵园,制定了五年规划,预计明年开始动工。
  [收容遣送]
  安徽籍下岗工人李志友在津打工时突发脑溢血,被一起打工的村民送到西青医院救治,经抢救脱离危险,病情趋于稳定,需回家进行恢复性治疗。经西青医院多方查找,和病人的家属取得了联系,亲人因生活困难,无力来津接回病人。西青区民政局得知此情况后,经与西青医院研究,决定共同护送病人回家,并及时与天津市民政局和安徽省民政厅取得联系。用了近17个小时,将病人护送回安徽省蚌埠市,病人80多岁的老母亲非常感动,蚌埠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机关领导还亲临现场慰问了病人及其家属,并对天津市西青区民政局、西青医院无私救助、为民解难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
  (徐开宏)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天津市西青区支公司
  [机构、人员概况]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天津市西青区支公司坐落于杨柳青新华道79号,公司内设总经理室、办公室、业务一、二、三科、市场开发科、理赔科和计财科,另外,在西青开发区和李七庄建有办事处,现有工作人员28名。
  主要负责人:
  总经理 张斌
  副总经理 张继贤 黎明
  [承保和理赔情况]
  2001年全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天津市西青区支公司累计承保全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财产总额97亿元,全年收取保险费4122.7万元;支付保险赔案3201件,赔款1865.9万元,其中机动车辆保险赔案1962件,赔款1088.5万元;企业财产险赔案79件,赔款102.7万元;雇主责任保险赔案1086件,赔款155.9万元;家庭财产保险赔案74件,赔款14.4万元。
  [工作概况]
  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如何加强管理、降低风险、规范经营、减少浪费上下功夫,继续坚持了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为适应保险业务向电子化、统一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按照上级公司的要求,从保险业务的承保和理赔等方面更新了业务处理程序,加大了信息技术工作的管理,确保计算机设备安全运转,网络畅通无阻。
  西青人保保险公司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建立作为队伍建设的重头戏,努力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员工队伍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员工的智慧和潜能,同时强化了对员工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坚持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岗位培训与教育培训相结合,公司培养和自我建树相结合,能力教育与上岗合格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全面实施员工队伍教育的培训,安排员工到湖南、深圳和上海等兄弟公司进行专题学习、取经和交流,开阔了员工的眼界。在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方面,西青人保公司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员工行为准则》为基础,开展了“学习《准则》,做敬业爱司的好职工”的活动。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党团员和员工对照《准则》,从承保、理赔服务、廉洁自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自身形象等方面认真找差距和不足,提高了自身素质,使整个集体形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马勇)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天津市西青区支公司
  [机构、人员概况]
  公司共设两室四科,即:总经理室、办公室、计财科、综合科、个人业务科、团体业务科。年底进行了机构改革,改为四部一室,即:总经理室、行政管理部、个人业务部、团体业务部、客户服务部。共有正式职工14人。
  主要负责人:
  总经理 高昌焕
  总经理助理 陈博华
  [整体经营]
  2001年是迈入新世纪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在这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新的一年里,公司以崭新的姿态,团结一致,振奋精神,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增强了公司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在上级公司正确方针指引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调整业务结构,注重提高防范化解风险;强化了服务观念,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强化了队伍建设,加强了员工的培训,提高了整体素质,促进了业务发展和管理全面上水平。评出先进集体4个,市公司先进工作者1名,团体业务先进个人4人,个人业务先进个人8人,内勤先进个人4人。
  2001年实收保费4135万元。其中寿险标准保费完成1915万元,完成市公司下达任务数的124%,意外险保费334万元,完成任务的104%,续期保费1595万元,续保率达到90%,健康险保费70余万元。全年共计处理赔案3669起。其中营销赔案86起,团体业务赔案3583起。此外,在大力开展寿险业务的同时,着重抓了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及财务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使其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在全市系统中,中国人寿西青支公司的各项工作均名列前茅,为西青争得了荣誉。
  (高天妹)

知识出处

西青区年鉴 2002

《西青区年鉴 2002》

本书类目包括:区情要览、文献、特载、政党、民主党派、政权、政法、军事、农牧林业、乡镇企业、综合经济管理、财税·金融、城乡建设、社会生活、大事记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恩茹
相关人物
李庆如
相关人物
马秀云
相关人物
赵永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