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区年鉴1997》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1933
颗粒名称: 特载
分类号: D636.2
页数: 32
页码: 17-48
摘要: 本文章记述了西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西青区人才工程规划1996年实施意见等特刊。
关键词: 西青区 特载 1996年

内容

西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建议,结合我区第二次创业的实际,在认真总结“八五”实践的基础上,全区上下经过反复酝酿、讨论,制定西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
  一、“八五”成就和目前发展环境
  “八五”期间,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区人民发扬“上下一心,拼搏创业,务实求新,敢于争先”的西青精神,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使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我们不仅胜利完成了打底铺摊、第一次创业的任务,而且及时提出了二次创业、再造西青的战略决策,制定了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战略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全区人民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斗志,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迈实了二次创业的第一步。全区人民在实现小康的基础上,正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进。
  这五年,是全区战胜各种困难,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经受了各种考验,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完成了治理整顿任务,积极适应宏观调控,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组织了一大批重点建设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成了20家企业集团,实现了经济总量的较大增长和经济质量的显著提高,创造了相当的规模和家底。1995年全区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32%,是1990年的4.1倍;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31%,是1990年的3.8倍;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0亿元,纯收入达到16亿元,分别是1990年的4.9倍和3倍;区级财政收入达到1.26亿元,是1990年的3.46倍;集体自有资产总值达到25亿元,是1990年的4倍。
  1995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43亿元,年均增长33.8%,是1990年的4.3倍;工业固定资产原值达到21亿元,利税总额11亿元,分别是1990年的2.8倍和5.5倍。农林牧渔总收入达到6亿元,年均增长9.6%,是1990年的1.58倍,在巩固提高菜、鱼、果、蛋、肉五大副食品基地基础上,新发展鼋鱼、肉鸭、珍禽三大副食品基地,并开始走向了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的道路。第三产业总收入达到18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分别是1990年的12.9倍和16.7倍,并初步形成了房地产开发、餐饮旅游、商贸流通等几个支柱行业,建成了一批功能齐全、辐射面广的大型批发市场。
  这五年,是全区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到1995年底,全区三资企业达到300家,是1990年的20倍,利用外资9.05亿美元;全年出口产品交货值达到15亿元,创汇2000万美元,分别是1990年的3.76倍和9倍。西青经济开发区1992年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出让土地2275.86亩,注册企业171家,其中三资企业95家,吸引投资120亿元,已成为全区最大的对外开放窗口,最大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美国摩托罗拉电子有限公司在西青的落户,标志着全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达到了更高的层次,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这五年,是科教兴区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五年来,全区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条件根本改善,人才工程全面铺开,各类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新建校舍8.83万平方米,竣工教学楼34幢,小学“四率”、初中“三率”和高中会考合格率达到或超过市颁标准,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普九”达标,成为“全国扫盲先进区”、“天津市教育改革示范区”,形成了具有西青特色的“三教统筹,经科教一体”的大教育格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建立健全了四级科技推广体系,从事科技推广、普及的各类人员达1000多人,组织实施了国家和市级火炬计划、星火计划19项,共开展农业科学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项目546项,有11项获部、市、区丰收杯和技术进步奖,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值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35%。
  这五年,是全区达小康,创建明星小康村的五年。到1995年底,全区160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小康村标准,其中,明星小康村72个,成为全市第一个全部达小康的区县,明星小康村占全市明星小康村总数的56.47%以上,居全市首位。全区完成了区、乡、村三级村镇发展规划,建成34个楼房住宅小区,7个楼房化新村,3个楼房化样板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农村载体功能和群众生活有了显著提高。199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8元,是1990年的2.64倍;城乡居民农行储蓄余额达16亿元,是1990年的2.6倍。村镇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都居于全市领先地位。
  这五年,是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欣欣向荣的五年。我们形成并坚持“抓核心、促中心、顺民心”的工作思路,培养和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吃亏、能团结、能战斗的干部队伍,创造了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不断深入,文化体育卫生工作硕果累累,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蓬勃发展,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正在茁壮成长。全区社会治安稳定,人民生活安定,真正做到了党风正、民心顺、社会风气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文化、计划生育、“双拥”等30多项工作跨入了全国和天津市先进行列。
  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利因素。当前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是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经济素质不高;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规模效益不很理想,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开放型经济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城镇建设滞后,整体规划不规范,布局不尽合理;人才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管理队伍素质偏低;社会治安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还面临着许多新课题,社会事业还滞后于经济发展。这些都是影响今后发展的不利因素。
  纵观世纪之交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将面临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机遇主要有:中国走向世界,加快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各类经济成份都将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国家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为城郊型农村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决定对农业实行倾斜政策,为我们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策条件;随着亚太地区与环渤海经济带的崛起,外商投资热点明显北移;天津市推行“退二进三”战略等,这些都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全国各地都面临大发展的挑战;科技革命的挑战;产业、产品结构升级换代的挑战;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挑战。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们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为思想观念不适应,知识结构不适应,招法措施不适应,工作作风不适应,干部队伍不适应。
  我们一定要正视面临的形势,振奋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战胜困难,敢争全市第一,敢与全国发达地区比高低,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取得第一次创业辉煌的基础上,创造出更高、新的辉煌,经过五到十五年的艰苦努力、顽强拼搏,把西青区建设的更加美好。
  二、“九五”计划指标和2010年远景规划
  “九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发扬西青精神,促进两个根本转变,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产业结构进入新高度,人口素质达到新水平,生活质量跨入新阶段,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构筑农村现代化的基本框架,提前完成二次创业宏伟目标,为下世纪初率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奠定基础。
  “九五”计划指标安排如下:
  (一)经济发展目标
  1.国民生产总值:2000年保80亿元,争1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1.67—27.22%。
  2.集体自有资产总值:2000年保40亿元,争5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9.85—14.87%。
  3.区级财政收入:2000年保2亿元,争3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7.3—27.2%。
  4.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年达到6050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5.1%。
  5.农村社会总产值:2000年保400亿元,争5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0.1—25.6%。其中:乡村工业总产值达到340亿元,年均增长18.91%;农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9%;第三产业总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22.67%。
  (二)社会发展目标
  1.城乡建设事业:到2000年,全部实现撤乡建镇,初步形成中心城镇和新型村庄梯度结构、组团发展、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群格局。西营门乡、李七庄乡改建成街道办事处;杨柳青、大寺乡建成市区外围中心城镇;充实完善南河镇、张家窝镇的城镇功能;其余三个乡都要以乡政府驻地为中心,建成新型城镇,为实现农村城市化奠定基础。
  2.文化教育事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使全区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提高到9年。到2000年,完成普九达新标任务。继续改造和充实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提高教育质量,对教育投资的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加快“人才工程”的实施,使中专以上专业人才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由现在的5.2%提高到12%,大专以上由3.5%提高到7%。要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文化体育设施,达到每乡镇有一座体育场馆和文化活动中心,建成西青有线电视台,普及有线电视网。
  3.人口、卫生、环境与社会保障:到2000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人口总数控制在31万人以内。加强医疗防治工作,到2000年,全区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搞好环保示范工程和生态农业试点。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三废”治理率达到75%以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助残率达到95%,社会养老保险及合作医疗保险投保率达到85%以上。要率先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九五”儿童发展规划,到2000年把妇女、儿童事业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2010年的规划目标为: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人的现代化为主体,以科技进步为灵魂,以社会全面现代化为目标,国民生产总值、区级财政收入、集体自有资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率先实现农村现代化,达到工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知识化。把我区建成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法制健全、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成为环渤海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使人民生活质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三、发展方针和战略措施
  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我们必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以及基本方针的指引下,遵循和贯彻以下重要方针。
  1.继续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展开全面、系统和深刻的社会变革,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建立并完善新的企业经营机制、技术进步机制、经济运行机制,合理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分配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2.继续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必须强化机遇意识抢占发展制高点,以第二次创业,实现四个翻番,再造一个西青,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激励各方面、各部门的工作,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升位次、上水平、争创一流上来,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继续坚持以集体规模经济为主体,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集体经济是农民致富的靠山,是巩固政权的保障,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握这个方向。同时实行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共同发展。
  4.继续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全区人民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跨世纪的优秀人才,把经济增长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加速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进程。
  5.继续坚持调整产业结构。以都市农业为目标着力巩固推进第一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先导调整提高第二产业,以现代经济为基点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三个产业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
  6.继续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必须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实现“九五”计划的战略措施是:
  1.加速乡镇工业集约化经营进程,努力实现农村工业现代化。以工业现代化为总目标,大密度地聚集生产要素,再造环境优势、机制优势、地理优势、队伍优势、外向型优势。加大投入力度,实施改制、改造、改组“三改”联动,重点发展和改造一批骨干企业,加快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创后劲的步伐,使一批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业一流水平。要积极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和管理制度,下力量抓好一批管理样板企业,搞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使其在提高全区企业管理水平上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特别要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和专项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理顺关系,强化队伍,严格制度,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要进一步贯彻劳动法,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本世纪末,要把总资产一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嫁接、改造一遍;建成有较强竞争实力的汽车、电子、纺织、精细化工四个支柱产业;开发建设九个乡级工业开发小区;建成8个总资产在5亿元以上的国家级企业集团。
  2.以规模经济和特色农业为主攻目标,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步伐。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强化城郊型农业意识。大力度地推进城郊型农业建设,挖掘城郊型农业潜力,着力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走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的路子。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名、特、优、新产品和“绿色食品”,建设一批观赏农业、休闲农业、创汇农业等各具特色的“龙”型产业化实体和农业集团,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切实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依法管理,坚决保护好土地资源,稳定耕地面积。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完善工业反哺农业制度。增加国家、集体和农民对农业的投入,区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要高于财政收入经常性增长的幅度。加快现代化生产和水利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和覆盖率。要通过典型推动、龙头带动、政策激励、科技促进和队伍保证,大力推进农业经济机制的良性循环,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到2000年,建成十大副食品生产基地和一批现代化农场,规模经营粮田达到7万亩,节水型农田达到15万亩,农田机械作业量达到95%,使农业发展尽快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逐步成为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产业。
  3.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
  以西青经济开发区为基地,实行以外促内,以外带内,内外结合,全方位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到2000年,把西青经济开发区发展到6平方公里,建成以电子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电子城,成为“北方硅谷”。以西青经济开发区为依托,按照“超前规划,基础先行,滚动开发,完善功能”的原则,搞好乡镇工业小区的联合开发,建立高效、快捷的外商投资服务和管理体制,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招商,优化引资结构,发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推进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着力开发名牌产品,增加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最终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提高我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鼓励企业到海外办“窗口”,从事跨国经营,发展一批国际化、实业化、集团化的跨国公司,推动更多的生产和流通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到本世纪末,争取三资企业达到600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5亿美元。
  4.加快形成发达的第三产业,增强中心城镇功能。贯彻“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改革管理体制,放宽政策,放手发展,强化服务,为第三产业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规模、遍布城乡的第三产业群体。充分利用城郊结合部的地理优势,着力建设外环线黄金开发带,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旅游业、商贸以及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咨询、信息、中介服务等主导行业,组建大型商贸集团和物资企业集团,培育建设一批以中心城镇和外环线为依托的功能齐全、覆盖面广、辐射力强的批发交易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形成大流通的格局,使西青成为全市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使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一、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
  5.深化配套改革,增强发展活力。要以搞活企业机制,培育市场竞争主体为中心环节,全面推行综合配套改革措施,使全区经济充满生机与活力。一是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抓大放小带中间”的思路,在大型骨干企业和集团公司进行公司制改造,对小微亏企业实行兼并、租赁、拍卖等办法,盘活资产存量;大力推行和深化全员风险抵押承包,把生产者、经营者、所有者的利益和企业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改革和完善指标考核体系,着重考核效益指标和素质指标,促进经济增长质量达到一流水平。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拓宽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形成覆盖全区的养老、待业、工伤、赈灾、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险,减轻政府负担和社会压力,建成全区范围内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灾有所偿、残有所助等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三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机构改革,建立健全地方调控体系,强化对经济活动和社会事业的规范、协调、组织、引导和监督,确保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6.加快小城镇建设,搞好环境保护,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按照“超前规划、基础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多方聚集建设资金,从大开放、大发展、大市场、大循环的广阔视野,加快中心城镇建设,提高载体功能,建设一批功能完备、服务齐全、生活方便、管理科学的公寓式住宅新区;引导工业适当集中,实现工业区和生活区的适度分离;建立农田保护区,逐步改变自然村落星罗棋布、生产力布局严重分散、自然资源大量浪费等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加速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进程。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制订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完善全区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体系,根本治理现有污染源,严格制止新增污染源。搞好绿化,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0.28%提高到20%。到本世纪末,构建农村城市化的基本框架,为下世纪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奠定基础。
  7.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造就跨世纪的产业大军。认真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坚持经济、科技、教育“三位一体”,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加大教育综合改革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育结构,巩固和扩大“普九”成果,重点发展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大力推进“燎原计划”、“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促进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继续增加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充实科技、教育设备,改善科学实验和办学条件。按照“跨越世纪,面向世界”的要求,加紧实施“人才工程”,建立和完善各乡镇综合教育中心,全面提高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大力培养、选拔各级各类人才,创造使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努力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到本世纪末,成人教育要培养1000名高等专业技术人才,5000名中等专业技术人才,10000名关键岗位职工。形成教育出人才,人才促经济,经济促教育的良性循环机制。
  8.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在发展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确保农民实际收入每年都有新的增长,衣食住行条件和医疗保健有新的改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加强市场设施建设,丰富商品供应,稳定市场物价,抑制通货膨胀。加快乡村公用事业发展,改善道路交通通讯条件,普及电话入户,搞好社区服务,形成完善的区域服务网络。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实施优生优教工程,提高人口素质,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以内。明显改善城乡群众生活环境,实现全区农村净化、美化、绿化,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向中等发达国家生活水平迈进。
  9.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保障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进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逐步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纳入法制轨道。继续开展全民普法教育,不断增强全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建立健全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当家作主的权利,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我区的农村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加强税法宣传,坚持依法治税,加大征管力度,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继续加强政法工作,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坚决清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落实各级领导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巩固完善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打击、防范、建设、教育、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机制。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稳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0.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各级领导,各个部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对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安排,齐抓共管。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区情教育,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引导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提高农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要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主旋律,合理规划,依法管理全区文化市场,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改善农村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工和的设施条件,推动合作医疗和医疗保险,完善初级卫生保健网络,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运动水平,增强人民体质。
  四、搞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则的组织实施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是鼓舞人心的,要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要有强大的保证机制。
  一靠党的领导。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最根本的保证。我们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继续坚持“抓核心、促中心、顺民心”的基本工作思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在党员和干部中深入开展宗旨教育、廉政教育,提倡奉献精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努力把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靠精神推动。大力弘扬“上下一心,拼搏创业,务实求新,敢于争先”的西青精神,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超前意识和争创一流意识,把西青精神作为全区人民的灵魂,使之成为凝聚全区三十万人民再创伟业的自觉行动,激发出西青人自信、自强的高昂士气,深入开展“热爱家乡,建设西青”活动,全面出击,再创辉煌。
  三靠目标引导。要把规划的目标、方针和措施宣传到群众中去,引导全区人民以豪迈的目光展望未来,看到西青区美好的前景,把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二次创业、再造西青,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上来,使之变为强大的创业动力,争创的实际行动,团结拼搏,奋力开拓,努力实现规划蓝图。
  四靠政策激励。在全区上下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激励政策,继续保持和发扬我区多年来形成的上下一致、左右协调、政令畅通、宽松和谐的优良传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都要围绕总体目标,制定具体目标和年度计划,实行目标责任制,分解指标,层层落实;要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落实奖惩措施,保证规划纲要的实现。
  五靠队伍带动。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作风务实,精通市场经济,能够经得起各种考验,肩负起跨世纪重任的领导干部队伍;能够驾驭市场经济,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企业家队伍;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具有较强科研、开发能力的专业技术队伍。要充分发挥各种骨干队伍的带动、示范和促进作用,使他们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带头人和主力军,同全区人民一道,齐心协力,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再创辉煌。
  天津市西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指标
  关于天津市西青区城乡建设规划的报告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五日在西青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西青区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 何振声
  各位代表:
  我受西青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关于天津市西青区城乡建设规划的报告,请连同规划方案一并审议。
  这次向大会提交审议的建设规划方案有四个:即西青区区域规划方案,西青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杨柳青镇总体规划方案,大寺镇总体规划方案,方案的形式为送(报)审稿,送(报)审稿说明。
  全区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双规划”)的编制工作,是从1994年3月份开始的,由区人民政府和天津市教育学院地理系合作完成。杨柳青镇、大寺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是从1995年5月份开始的,由区人民政府和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在编制过程中,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西青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了社会各界人士和专家学者的意见,考察借鉴了苏南等地区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多方案的比较和反复论证。下面,我就编制规划的思路、主要内容等作说明。
  一、编制规划方案的基本思路
  服务经济,合理使用土地,节约耕地,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促进经济建设,是编制城乡建设规划方案的基本出发点。
  区委主要领导同志提出,在城乡建设上要本着富规划、穷推进的原则,重新制定规划,加快建设步伐,依托工业小区的建设发展新型城镇。1995年春,区委向全区人民发出“二次创业”的动员令,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同志,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城乡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据此,形成了编制规划方案的基本思路——城乡建设规划是“二次创业”的龙头工程和重要组成部分,要立足于“二次创业”的高度,提高规划意识,围绕“二次创业”的目标,编制规划,建设新型城镇。根据基本思路,对“双规划”的草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修改,并通过了市级技术验收。
  (一)编制规划方案的依据。
  编制规划方案主要依据是: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开展县(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安排意见》,1995年区农村工作会议编制城乡建设规划的要求。编制规划方案依据的法律、技术文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天津市县(区)域规划工作方案》、国家土地局《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建设部《城市规划修编办法实施细则》、《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征求意见稿和西青区人民政府1995年6月25日批复的《杨柳青镇总体地规划修编思路》等。资料主要来自西青区统计局历年统计手册和区有关局委、各乡镇提供的现状资料。
  (二)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编制规划方案的主要指导思想和原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城镇发展相适应、相促进、相协调,方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发展水平是城镇建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城镇建设是生产建设的一部分,通过编制规划,把城镇建设成为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区域中心,实行乡村企业联片发展,三产集中经营,以降低基础设施配套费用,取得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同时,筑巢引凤,吸引项目、吸引资金、吸引人才。规划方案要有超前性、科学性,坚持高水平、高起步,做到远景规划不落后,年度实施量力行。通过编制规划方案,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实现和国际接轨,二产、三产和人口向城镇适度集中。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
  编制规划方案时要因地制宜,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显示出当地历史文化的积淀或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形成自己的特色。建筑风格新颖别致,不雷同,要搞出跨世纪的新型城镇特色来。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区人多地少,编制规划方案时,充分遵循了珍惜土地,保护每一寸耕地,节约用地,合理使用土地的国策。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方案年限近期为2000年,远期为2010年。下面就四个规划方案分别加以说明。
  (一)区域规划
  编制区域规划目的在于,通过对国民经济的研究与预测,协调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合理安排区内人口、生产力和城镇体系布局,制定基础服务设施规划。其核心是城镇体系布局。
  区域规划所预测的区经济发展指标与我区“二次创业”的指标基本相吻合。
  城镇体系布局的着眼点是要正确处理区域城镇体系和市核心区的关系,强化城镇基础设施,使其成为中心城市分流的“反磁力”中心,落实西青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以城镇为依托,合理布局生产力,壮大各级城镇的规模实力,建立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三级城镇体系。即:天津市外围边缘组团——小城镇—村级中心镇体系。城镇体系的空间格局为“二外围”、“五小”。“二外围”是天津市城市的两个外围边缘组团杨柳青镇和大寺镇,“五小”是外环线外的五个中心小城镇:王稳庄镇、南河镇、张家窝镇、中北镇(原中北斜乡)和上辛口镇。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区域规划中关于土地利用深层次的落实,其核心是土地利用分区和土地利用指标。
  全区土地面积为57172.23公倾,“双规划”基期(1990年)全区耕地面积18029.3公顷,土地分类面积详见规划方案。
  本区土地利用的基本特点有两条,一是具有明显的城郊特色,是天津市的副食品基地;二是土地资源紧缺,人均土地2.86亩,人均耕地0.9亩,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为保证城镇建设用地和开发区用地的需要,对蔬菜基地布局进行调整,在巩固中北斜乡、上辛口乡、杨柳青镇等老基地的同时,将张家窝作为新的蔬菜基地,进行重点开发,保证菜地数量。
  巩固杨柳青镇、上辛口乡、张家窝镇等乡(镇)的林果面积,按市统一规划,发展外环线500米绿化带内果林,形成东、西两个林果用地区。
  城镇、乡村居民点集中布置,连片发展,安排城镇用地和乡村工业小区用地。
  2.土地利用分区
  在规划期限内,西青区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资源配置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根据区内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本区经济发展的趋势,全区土地共分为五个一级区。各用地区的数字为2010年的规划数字。
  (1)农业用地区(耕地)
  本区用地面积为14535.2公顷。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一般农业区两个二级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占地9569.93公顷,占农业用地的65.8%;一般农业区占地4965.27公顷,占农业用地区的34.2%,一般农业区土地变动可能性较大。
  (2)城市建设用地区
  本用地区面积共计14334.66公顷。包括天津市城市建设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集镇建设用地区和开发区、工业小区建设用地区等四个二级用地区。
  (3)林果用地区
  本区占地4824.62公顷,至2010年林木覆盖率达8.8%。本用地区分为林地和园地两个二级区。
  林地主要包括杨柳青镇大柳滩一带的风景林和外环线沿线的天津城市防护林带,其他各乡也有零星分布。
  园地(果园)集中在本区北部的杨柳青镇、上辛口乡、张家窝镇,其他各乡镇也有一定面积的园地分布。
  (4)河湖水面区
  本区占地21162.42公顷,其中渔塘面积占3491.06公顷,包括堤、坝等水工占地。
  (5)交通用地区
  本区占地2250.87公顷,包括铁路、公路及路边护沟等。
  (三)杨柳青镇总体规划思路
  1.城镇性质、范围、规模
  城镇性质为现代化汽车城,市郊旅游、度假胜地。镇区范围北过子牙河,西至津沪线,东至京福公路,南至津静公路,包括中北斜乡、张家窝镇和工农联盟农场京福公路西的土地,规划镇区范围24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镇区在现有建成区的基础上向东、向南发展。
  2.功能分区
  用地功能布局以子牙河为界分为两大部分,子牙河以南为镇区建设用地,子牙河以北为自然生态保护区。在森林公园、万亩果园和农田等生态绿地范围内,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保持田园风貌。镇区用地结构布局分为核心区与外围区。核心区包括商业中心、行政办公区和中心公园,外围区包括五个居住区、一个工业区(汽车工业城)和一座大型商贸城(汽车零部件交易中心)。
  3.交通道路
  镇区内道路采取方格网式结构,东西向主要干道有西青道、新华路、津杨公路、津静公路,南北向有一经路、二经路、建设路、营建路和京福公路等。
  (四)大寺镇规划总体思路
  1.性质、范围、规模
  大寺镇规划镇区位于西青开发区对面,津港公路东侧,镇址隔外环线与市区接壤,有利于吸纳市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大寺镇依托西青开发区、服务开发区,城镇性质为工商贸协调发展的电子城,综合性、现代化的新型花园城镇。
  镇区范围北至外环绿带,西至津港公路,东至卫津河,南至大寺镇南、北口。镇区面积约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6万人。本次规划范围未含西青开发区。
  2.功能分区
  镇区按功能划分为五个区。一是公建区,在公路和镇区主地干道两侧,设置有商贸、金融办公,高档宾馆、超级市场等。二是文化教育区。三是行政办公区。镇政府设在镇区主要入口处。四是体育休闲区,设有体育场馆,微型高尔夫球场等高标准娱乐设施。五是居住区,划分为别墅区,多层住宅区和高层住宅区。高档别墅区和老年活动中心设在外环绿带内,掩映在绿树、花草之中。大寺镇镇区外设有乡村企业工业区。
  3.交通道路
  在镇区北部设入口,通过外环线与河西区洞庭路相接。镇区路网骨架呈“Y”字型。镇区主干线宽60米,路中间设绿化分隔带。梨双公路由西向东穿过镇区,宽度40米。镇区路网基本上为方格网型式。
  “双规划”、杨柳青镇总体规划、大寺镇总体规划的内容,详见有关的规划方案送(报)审稿和送(报)审稿说明。
  三、实施城乡建设规划方案的措施
  (一)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是实施规划方案的基础。我们要强化、健全各级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要把实施规划方案,建设新型城镇当作“二次创业”中的大事去抓,树立城镇建设不是消费性投资,而是生产性投资的新观念。建议在考核领导班子政绩时,要加进落实规划方案和城镇建设的内容。成立区规划管理委员会,负责重大建设项目的审批,对全区建设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区建委成立规划管理办公室,负责规划管理的日常工作。各乡镇成立规划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本乡镇建设规划方案的实施,村民委员会中也要指定相应的领导负责规划建设工作。引进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得力干部,组成实施规划方案的工作班子,同时要保持工作人员的稳定性。
  (二)融资措施
  资金是实施规划方案的前提。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建立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做到国家、集体、个人,区内、区外、境外多种投资渠道一齐上。要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投资,集中人口,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房地产开发商是城镇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在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的前提下,让利于开发商,鼓励他们参加城镇建设。要坚持依托乡村企业发展城镇的原则,乡村企业的利税是城镇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也是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今后,新建乡村企业一律进连片工业区。无商不活,无市不成镇,发展第三产业,是城镇建设融资一条重要渠道。
  (三)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实施规划方案的保证。要编制和完善总体——控制——详规——街景设计的规划深度体系,使规划方案具有可操作性。西青区是天津市的菜篮子,必须拟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保护优质农田。
  杨柳青镇和大寺镇是天津市城市外围组团。搞好这两个镇镇区建设意义重大。为了保护规划方案实施,规定两镇建设项目,首先由建设单位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选址申请,提出两个以上设计方案,取得认可后由区建委报请区规划委员会审批。重大项目,要请有关专家、教授设计并召开专门会议审定,以保证规划和建设的超前性。
  在进行建设时,坚持统一规划,综合配套开发,分期建设的原则。要以规划为龙头,突出可操作性,落实“四个一”、“三个高”,即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规划高起步,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
  (四)法制措施
  法制措施是实施规划方案的根本。我们要抓紧拟定实施规划的地方性管理办法,主要包括:西青区规划编制和审批的规定;西青区城镇建设管理规定;西青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定等,做到管理法制化。同时,加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依法行政,加强规划监察工作,防患于未然,违法必究。加强建设前期管理工作,实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制度。
  四、1996年城乡建设工作总体构想
  1996年工作重点将由城乡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转向规划的控制与实施。按照富规划、穷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按“二次创业”的需要和本地区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特别要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要下大力气宣传规划,提高全民的规划意识、建设意识和法制意识,建设项目严格按规划实施,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不能一个将军一道令,规划的修改要按法定程序进行。二是要抓好市政府(1994)75号文所提出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解决城镇建设所需的资金和人口来源。三是要制定实施规划方案的远期、近期和年度计划,积极而有序地推动新型城镇的建设工作。各镇要严格控制平房建设,新建企业要进工业小区并注意节约用地。
  “二次创业”为城乡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编制城乡建设规划方案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更艰苦的工作还在后面,在区委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下,我们一定能够建成现代化的新型城镇,为和国际城市接轨当好先行。
  请各位代表对上述四个规划方案进行审议。
  谢谢大家。
  西青区人才工程规划1996年实施意见
  1996年是我区二次创业上台阶的一年,是“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起步年。根据区委对人才工程建设提出的“决心要大,气魄要大,规模要大,要确保质量”的要求,今年全区人才培训工作,要在巩固前两年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二次创业需要,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进一步广开才路,扩大规模,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使我区的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实施意见如下:
  一、96年培训工作目标任务
  培训工作总目标任务:以培养适应二次创业需要的人才为目的,以四支队伍建设为重点,以“51510”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为主线,全年完成10万人次培训及200人大专、800人中专入学任务。同时,在建章立制、理论研究、质量管理、基础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具体任务是:
  (一)党员、干部培训
  一是继续对领导干部进行领导科学、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等培训;二是按照市委要求,完成对处级以上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培训任务;三是对后备干部进行政治理论、领导艺术和经济理论培训;四是对党员普遍进行党的宗旨和特色理论教育培训;五是继续对机关干部进行微机培训。其中干部及后备干部的培训要达10000人次;党员培训要达19000人次;干部微机培训要达1000人次。
  (二)对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
  按照“51510”工程要求,着眼于全面提高乡镇企业人员素质,继续搞好对乡镇企业各类人员的培训。培训总数要达到55000人次。
  1.抓好企业带头人的培训:提高企业素质,首先要提高领导者、管理者素质。由区科委牵头、乡镇企业经委配合,集中对乡镇有关领导、企业集团经理、重点村厂领导进行一次市场经济知识、企业管理、现代科技知识的系统培训。其他企业厂长、经理、车间主任、班组长也要分期分批接受企业管理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培训。在厂长经理中普遍推行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制度,并将持证情况作为企业年检内容之一。
  2.由企经委和外经贸委牵头,有针对性地搞好350人供销人员产60人外经外贸人员的培训。这是今年培训的重点之一。培训中要做到统一组织人员、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材,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3.配合企业实现“一所”、“二师”的目标,开展对会计系列、经济系列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要立足于高层次人才培养,使一部分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晋升为会计师、工程师。要对企业会计广泛进行财务管理、成本核算、财务审计等知识培训,提高会计当家理财的能力。
  4.对企业一般职工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一方面,对技术工作继续实施等级培训;另一方面,加大岗前岗位培训的力度。岗前岗位培训,是企业全员培训的重头戏,企业领导要树立“终身培训”观念,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政治和业务技术素质。要注重对女工的培训,使女工的培训率达到50%以上。
  (三)对农业人员的培训
  继续完成1010人的“绿色证书”培训,为尽快实现“两高一优”和“三化”农业培养全格人才。此项培训要与农业科学实验紧密结合,在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上取得新的成果。农经委要组织农口局抓好2-3个重点项目的培训,并总结出培训成果。要积极安排妇女参加“绿色证书”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其中妇代会主任参加“绿色证书”培训的比例不低于1/3,妇女参加实用技术培训不低于10500人次。
  (四)其他培训
  工青妇及各部委局都要围绕全区培训重点,结合部门工作组织各具特色的培训活动。工会要继续开展技能技艺大比武活动;共青团抓好“2241”人才工程的落实;妇联要全面完成妇女培训任务;教育局要落实好人口教育培训、燎原计划培训和脱盲后继续教育等任务;劳动局以特殊工种培训为重点,落实特殊工程持证上岗制度;人事局要对全区各系统依法实施继续教育的情况搞好指导、监督、检查。
  (五)学历教育
  一是要巩固已有成果。大专班巩固率要达到90%以上,中专班巩固率达到95%以上。
  二是要完成中专入学800人,大专入学200人的任务。各乡镇要着眼于青年人才的培养,积极选送有一定文化基础和有培养前途的青年人到大中专院校学习。尤其要注重对应届落榜初、高中毕业生的培养。今年要力争使30%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直接入学接受高一层次的学历教育。要加强对妇女人才的培养力度,新招大、中专生中,女学员的比例不低于25%。
  二、措施及要求
  (一)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人才培训也要树立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培训工作必须紧贴经济发展需要,遵循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努力提高针对性、时效性。要把提高质量、增强效果作为人才培训中的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1)要向“三选”要质量:要学习推广西营门乡“选人、选校、选专业”的经验,用发展的眼光,根据近、中、远期不同需要,选择好培养对象、联办学校和学习专业。无论是短期培训还是学历教育,都要紧贴工作和生产实际,力求使培训收到实实在在效果。
  (2)要向管理要质量:一是要加强教学班学员管理。各乡镇组织的中长班,都要建立学员管理制度,学员出勤情况及考试结果要定期向原单位进行通报。要严肃考场纪律,坚决杜绝找人代考现象。二是要加强培训档案管理。要消除培训工作只见数字不见档的现象,各项培训都必须建档登记。全区将统一下达建档目录和部分表格。教育局要做好建档的培训、指导工作,年底对各乡镇建档情况进行检查。
  (二)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培训功能
  1.要充分发挥现有三级办学网络作用,搞好各级各类培训。各乡镇要按照“一长三员”和“一室三机”的要求,加大投入,搞好乡镇级培训基地建设。要抓住小城镇建设的机遇,将培训基地建设列入城镇建设规划。20家企业集团要继续完善现有培训基地,尚未建立基地的必须尽快建立。团委要抓好“青年培训基地”的试点工作,完成10个以上青年培训基地的挂牌任务。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区培训中心在搞好自身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要有计划地对乡镇成校教师进行1-2次重点培训。教育局成教科要做好教学计划的拟定和培训实施协调工作。
  3.要切实保证培训经费。各单位必须认真贯彻《职工教育法》,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企业集团和明星小康村的培训经费根据需要应适当提高比例,并且要保证培训经费专款专用。
  (三)加强机制建设,提高培训规范化水平
  1.在管理体制上,要加强条块结合的力度。组织部、宣传部、企经委、农经委、外经贸委、科委、党校、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条条的作用,围绕全区培训任务,搞好本部门的各项培训。区人才办和乡镇人才培训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统筹作用,加强对各部门的协调、检查、指导。
  2.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培训政策。各乡镇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和完善人才培训、使用有关政策,并指导村厂制订落实好政策。企业集团要制定人才培训、引进、使用及奖励政策。下半年,由区人才办将乡镇及企业集团的政策汇编成册。
  (四)搞好培训调研和理论研讨,引导培训工作向纵深发展。
  1.积极开展培训工作调查研究。首先对20家企业集团人才结构、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情况进行调研,6月份召开一次由企业集团负责人参加的人才培训、引进的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会;其次,对全区的培训状况、劳动力文化结构、培训经费使用情况等进行抽样调查。各乡镇应对本乡镇职工受教育情况等进行抽样调查。各乡镇应对本乡镇职工受教育情况和培训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查摸底,为进一步开展培训提供决策依据;第三,全面开展培训成果调查。各成员单位、乡镇要随时注意发现、总结培训成果,到年底,各乡镇完成3篇以上培训成果调查。
  2.深入开展培训工作理论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培训工作的理论研讨。区成人中专要发挥优势,组织教师写好培训工作论文。积极鼓励各级领导及区乡培训工作组织者撰写论文,参与理论研讨。下半年召开全区培训工作理论研讨会。
  (五)搞好培训工作的督查、评比、表彰
  1.建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每月一次例会制度,及进交流培训工作进展情况,统一协调解决培训工作中的问题。
  2.区、乡镇及区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继续落实培训工作责任制,将人才工程建设列入对乡镇考核的内容之一。制定人才培训工作考评方案,区人才办会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各乡镇开展培训情况进行联查。年底对培训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中共天津市西青区委员会
  1996年4月16日
  西青区1997—2000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1996年12月29日中共天津市西青区委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
  从1997年到2000年,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进行二次创业,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新西青的重要时期。按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精神,特制定本区1997-2000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深化我区二次创业,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因此,在工作把握上,在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努力实现两个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是我区干部、群众在二次创业实践中探索出的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结合点,解决农村深层次矛盾、密切干群关系的切入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闪光点,落实江总书记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落脚点。它是我区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战略任务。推进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作为一条主线和有效载体。
  全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为主线,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努力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的现代西青人,为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实现二次创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遵循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精神文明建设核心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必须突出以人为本,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尤其是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全区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群众性原则。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现代文明成果的创造者和实践者。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基本标准,把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建立在切实为群众解决难点、热点问题上,建立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广泛吸引群众参加。
  3.实效性原则。全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扣二次创业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围绕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进行,注重研究和解决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真抓实干;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务求实际效果,力戒形式主义。
  4.突出重点原则。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和关键人。重点是抓好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执法队伍的忠于职守、窗口服务单位的爱岗敬业、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等。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创造一个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局面。
  5.整体推进原则。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要形成气势,抓出成效,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规划,分口负责,协同作战,在全区努力建立起抓整体、整体抓,抓重点、重点抓,上下协调,左右配合,指挥畅通,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奋斗目标
  1.从1997年到2010年全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在全区人民中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镇和农村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塑造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西青人形象,创造现代化大都市城郊型农村文明,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并进、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2.到2010年,全区农村基本上实现经济繁荣兴旺、物质生活丰裕、精神生活充实、文化素质较高、环境优美整洁、社会风气良好、社会秩序稳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目标。
  3.从1997年到2000年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是:(1)全区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更加坚定;(2)领导干部讲政治、讲大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更加坚定;(3)“同心同德,拼搏创业,务实求新,敢于争先”的西青精神成为激励全区干部群众奋发向上、建设现代化新西青的精神支柱;(4)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深入,全区干部群众现代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以崭新风貌进入二十一世纪;(5)科教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全区人民科学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学学生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6)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现代思想观念普遍形成;(7)党风和廉政建设明显加强,腐败现象和行业不正之风得到有效的纠正,新时期敬业、创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全区人民的主流;(8)党员干部公仆意识明显增强,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形成建设西青的强大合力;(9)干部群众民主法制观念明显提高,法律意识普遍增强,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改善,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10)外围乡全部撤乡建镇,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全区10%以上的村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标准。
  四、主要任务
  (一)搞好理论建设,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区党员、干部和群众
  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继续组织全区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突出重点,努力掌握小平同志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增强理论学习和教育的针对性。学习小平同志理论,要在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下功夫,在深刻领会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上下功夫,在用小平同志理论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在用小平同志理论指导二次创业实践上下功夫,增强各级干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素质的显著提高。
  2.要努力提高全区各级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努力建设一支适应二次创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严格坚持领导干部学习中心组的制度,有计划地加强对各级干部的培训,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在学好政治理论的同时,还要努力学习历史,学习中共党史,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现代科学知识、法律知识等,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好我区二次创业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3.要认真组织好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理论学习,要在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双学”活动。继续组织讲师团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利用乡镇党校对党员搞好培训,同时积极运用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和教育。使广大基层党员、群众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信心不动摇、同心同德搞好二次创业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不动摇的坚定信念。
  4.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宣传媒介的优势,全面准确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区委宣传部及各级宣传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组织开展理论宣传工作,以邓小平同志理论指导我区二次创业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二)加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使广大干部树立起联系群众、艰苦创业、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1.在全区干部中深入开展“做人民好公仆”活动。坚持对各级干部进行公仆标准教育,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公仆观念、宗旨观念和群众观念,牢固对立创业意识、开拓意识和奉献意识,都能自觉按照江泽民同志对领导干部提出的五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时,坚持在干部中开展学理论、学业务、学法律、学外语,比廉洁、比勤俭、比政绩、比奉献“四学四比”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树立一批大胆开拓、敢于拼搏的典型,树立一批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典型,树立一批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的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引导,使广大干部进一步树立起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为民造福的牺牲精神,能够以良好的作风取信于民,以良好的政绩凝聚人心,以良好的形象带动群众。
  2.坚持不懈地抓好艰苦奋斗的教育。通过开展教育,使各级干部充分认识进行二次创业必须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要广泛宣传具有时代特征的艰苦奋斗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干部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正确对待金钱、名利、苦乐,划清是与非、荣与辱、美与丑的界限,增强艰苦奋斗、拼搏进取意识,保持和发扬勤俭办事业精神,在全区干部中形成艰苦创业为荣、奢侈浪费可耻的良好风气。
  3.抓好村民大会、“一组一会两报告五公开”等民主监督制度的落实工作。通过加强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使广大干部能够按照公仆标准和有关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克服一些单位存在的议事不民主、大事不公开、少数人说了算、办事比较随意等脱离群众的现象,坚决制止以权谋私、挥霍浪费等消极腐败现象。
  (三)以村镇建设为重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1.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是我区村村达小康后,推进农村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宏伟目标,是农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全区上下要通力协作,重点抓好21个现代化新农村试点村的创建工作,力争使一批试点村在二到三年内率先达标;同时,要按照梯次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强规划工作。97年再落实60个建设控制村。到2000年,全区80%的村完成村政建设规划,为到2010年全区农村基本达到现代化新农村标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小城镇建设是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到2000年,全区外环线以外的乡要全部实现撤乡建镇,使全区初步形成中心城镇和新型村庄梯次结构、组团发展、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镇建设格局。
  3.本着高标准、高起步、全面规划、逐步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大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加快建设步伐。到2000年基本达到:(1)原有城镇功能有较大提高,新建小城镇初具规模。每个城镇住宅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以上;镇区内建有文化、卫生、体育、教育、商贸、服务等公用设施及市政配套设施。(2)30%的村村民居住以公寓楼房为主,新建区域绿地率达10%以上,主要街道和楼群配有路灯,道路有给排水设施。(3)新镇区新建区域和居住楼房的村实行集中供热,镇区和30%的村实现统一供排水,厕所实现水冲化。(4)新建小城镇和10%的村实现物业管理。村、镇有专业卫生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健全,有效地治理了乱泼乱倒、乱堆乱放、私搭乱盖现象。(5)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形成区中心医院、小城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合理布局的三级医疗网络和区、小城镇两级防保机构的预防保健网络,确保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6)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完善,助残率达到95%,社会养老保险及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5%以上;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九五”儿童发展规划得到全面落实。(7)计划生育“三结合”、全程优质服务全面推开,群众生育观念进一步改变,计划生育率达到9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8)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普遍形成,聚众赌博、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不文明现象得到有效制止。(9)每个城镇建有电话支局,城镇和30%的村百人电话占有率达到10部以上。(10)小城镇和30%的村实现了工业区与生活区的分离,全区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三废”治理率达到75%以上。
  另外,还要集中物力、财力,完成芥园西道、西青道延长线等一批重点工程,使西青整体建设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区人民思想道德素质
  1.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的基础性工程。“九五”期间,我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在全区人民中大力弘扬西青精神,使之成为凝聚全区人民意志,搞好二次创业的强大精神支柱;在农村中对农民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家庭中重点开展尊老教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教育;在窗口服务单位中重点开展规范化服务、行业达标和社会承诺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干部中开展做人民公仆、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学校中对青少年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五爱”教育;在社会上开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教育。同时,继续普及和深化国防教育,全面落实《天津市国防教育条例》,不断增强全民爱国、拥军、尚武的国防意识。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团结和引导全区人民积极向上,在全区努力形成优质的服务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2.思想道德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区分层次,突出重点,整体推动,持之以恒”的思路,在全区重点组织好10项活动:(1)以新农村建设和小康乡镇建设为载体,在乡镇、村中开展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活动;(2)以学习贯彻《西青区村民守则》为载体,在农民中开展争做文明村民活动;(3)以学习贯彻《西青区机关干部文明守则》为载体,在机关干部中开展争做人民好公仆活动;(4)以开展劳动服务竞赛活动为载体,在企业职工中开展争做文明职工、技术能手活动;(5)以“双学双比”活动为载体,在妇女中开展争做致富能手、十佳巾帼精英活动;(6)以“双推”工作为载体,在青年团员中开展争做十杰青年活动;(7)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做新人”活动为载体,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争做十佳中学生、十佳好少年活动;(8)以开展文明生产、文明服务活动为载体,在企事业单位中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9)以开展服务竞赛活动为载体,在服务行业中开展创建十佳文明窗口活动;(10)以评“双户”为载体,在家庭中开展创建文明家庭和争做好母亲、好父亲、好婆婆、好媳妇、好姑爷、好妯娌、好邻居活动。
  3.要进一步加强道德规范化建设。乡镇村要进一步完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企事业单位、服务窗口要按照行业特点,充实完善职业道德规范;机关单位要在《西青区机关干部文明守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加强干部、职工管理的规定。同时,要不断加大道德规范的宣传力度,充分运用社会舆论和群众自治组织、红白理事会的力量,增强道德规范的约束力。
  4.青少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必须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全区各类学校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在搞好课堂教育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充分利用区境内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青少年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烈士陵园等阵地,对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青少年教育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密切配合,促进全区青少年健康成长。
  (五)坚持“科教兴区”,加快发展科学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全区人民的整体素质,把经济的增长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份额,加速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进程。
  2.农业上,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区乡村户四级科技网络;工业上,企业集团和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都要组建起科技开发研制机构,引进高级人才,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集中力量抓好技术攻关项目,抓好产品升级换代。到2000年,全区农业科技协会组织发展到80个,科技示范户增加到3000户;工业科研机构发展到50个。实现靠科技网络和科研机构带动科学普及,推进农业“三化”进程,提高企业素质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实施科技示范工程,抓实中北斜乡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前桑园村国家级星火培训基地和丽华色材总厂涂料系列星火支柱产业建设,推动全区各乡镇和企业集团开展科技争先。力争到2000年每个乡镇都有1-2个星火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
  4.不断加大人才培训和引进力度。成人教育,农村每年要完成大中专入学600人以上;完成各种实用技术培训6万人次以上;同时在全区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搭起发挥作用的阶梯。到2000年,全区企业集团和乡村企业引进和聘用高中级专业人才和有一定专长的技术管理人才达到1000名以上。
  5.要深入开展农民家庭“三书工程”。到2000年,30%的村基本实现有书房、书橱,藏书量户均50册以上。
  6.要下大力量加强基础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有重点地在新建镇区建设几所档次较高、设施比较完善的中小学校。坚持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二次创业服务的基本方向,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使全区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提高到9年。到2000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达新标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真正形成以普教为基础,以职教为主线,以成教为外延的大教育格局,为二次创业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
  (六)注重发挥优势,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1.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坚持传统文化活动与新颖时尚的文艺形式相结合,群众自发活动与组织引导相结合,基层活动与区级示范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要努力组织好每年春节大型灯展、大型花会、文艺联欢活动。要在积极指导基层组建文化活动队伍的基础上,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扶持规范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要努力举办好各类艺术节、艺术月活动,积极组织乡镇和全区的文艺比赛,带动全区业余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2.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全面贯彻、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纲要》,在全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1997年组织好全区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要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要积极组织举办乡村运动会及各种单项体育比赛,巩固提高“体育之乡”达标成果。要进一步提高棒球、武术、摔跤等优势项目竞技水平,努力为全区争得更大荣誉。
  3.要结合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工程”,加大投入,使农村各种文化体育设施向高标准、多功能方向发展。到2000年,新建城镇都要建设一所集文化体育娱乐于一体的文体活动中心;30%的村要建有较高档次的文化、体育阵地。区体育场、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西青博物馆、霍元甲武术学校等区级阵地,都要在原来水平上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真正起到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龙头作用。
  4.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1997年要基本上实现全区农村收看到区有线电视节目,收听到区乡广播节目。到2000年每个乡镇都要争取建起有线电视台,播放自己的电视节目。
  5.繁荣文学艺术,大力弘扬优秀文化。配合爱国主义教育出版发行《杨柳青石家兴衰史》一书,继续编写好西青文史资料,高质量地完成西青区第一部志书。鼓励支持农民画家、书法家和民间艺人的创作活动。加强杨柳青年画的创作与研究,努力提高其艺术水平。
  6.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充实加强文化市场专业管理队伍,强化规范化管理,保证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健康发展。
  (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努力保持社会稳定
  1.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律宣传教育。依靠教育引导和法制管理,促进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认真落实“三五”普法规划,努力提高全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使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增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要重点抓好宪法以及与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普及;重点抓好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企事业法人代表和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决策能力,提高行政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经济的水平,消除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的现象。
  2.严格执法,推进依法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天津市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强化建立科学完善的社会管理制度,实现依法治区,用法律手段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把全区政治、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安定。依法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刑事犯罪分子,全区常住人口捕、劳、少犯罪率要保持在1‰以下;要重点加强公共娱乐场所、农贸市场和全区性大型活动、重要节日期间的治安工作;要强化企业生产的安全教育,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坚决避免重大火灾和重大人身伤亡事故;要加强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的管理,把外来人口犯罪率压到最低限度;要广泛开展“创安争模”活动,使全区安全村、安全单位达到80%以上;要深入开展“细胞工程”,深化农村治安自治,形成综合治理的强大声势,长期保持全国治安先进地区荣誉。
  4.进一步加强稳定工作。一是要增强各级领导的政治责任感,做到深入群众,了解实情,积极主动地做好理顺群众情绪工作,努力避免集体上访事件和矛盾激化事件;二是增强各级干部工作事业心,关心群众,多办实事,密切干群关系,努力消除不稳定因素;三是增强各级干部的政治敏锐度,理直气壮地打击歪风邪气,整治邪恶势力,努力保持全区政治上的安定。
  (八)坚持弘扬先进,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弘扬先进,激发争先热情,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坚持与二次创业相结合,与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相结合,与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与军民共建相结合。通过开展活动,培养人们的文明习惯,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鼓舞人们的奋进斗志,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地发展。
  2.以推进二次创业为目标,在乡镇、企业集团和乡村企业中开展排位争强活动。按照经济综合比较指标,每年在乡镇中评出五强,在集团中评出十强,在企业中评出百强。每两年区委、区政府召开一次“群英会”,大张旗鼓地表彰一批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通过评比、表彰先进典型,激发人们拼搏争先的奋进精神。
  3.在全区范围内继续开展百件文明新事评选活动;在服务单位中开展评选最佳最差单位活动。通过群众参与评选和宣传舆论推动,努力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培育服务社会、造福西青的奉献精神。
  4.积极组织参加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系列创建活动,在全市积极树立起西青区的良好形象。
  5.广泛开展宣传先进、学习先进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全区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在全区努力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风气。
  五、保证措施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党。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党政主要领导必须努力做到“五到位”:一是工作摆上位,各级党委要努力构筑一把手抓两手的领导体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党政班子的主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年的主要工作目标,统筹安排,抓好落实。二是领导精神力量到位。各级主要领导要做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亲自部署,精神文明建设动态亲自调研,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亲自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亲自主持检查。三是指导到位。各级都要建立起一整套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检查,一起考核,而且把考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考核干部的政绩挂钩。四是投入到位。区乡村三级要不断增加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切实解决总量偏小、比例偏低的问题;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筹资的办法,激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活力,保证群众活动有场所,学习有读物,培训有阵地。五是抓队伍建设要到位。乡镇建立起负责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机构。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配备得力干部,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并由分管领导负责,统筹安排和协调本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党务工作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宣传通讯队伍、治安调解队伍和农村文化、体育、卫生骨干队伍。要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形成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推动的强大合力。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本规划由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具体实施进行协调、监督,每年进行一至二次的情况调查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作为各级奖惩的一项依据。
  3.各乡镇、各单位和各部门要根据本规划要求,认真分析精神文明建设现状,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及年度实施意见。要把长远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认真解决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全区人民要紧紧地团结在区委、区政府周围,围绕深化二次创业,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全面开创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西青区人民政府1996年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十项工作决定
  1996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开展第二次创业上水平的重要一年。区政府要在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同寸,坚持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光荣传统,继续办好以下十项工作,使城乡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更新教育设施
  实施“普九”达新标规划,年内建成五所小学新校舍,总建筑面积1.8万方米,迁建大寺中学,使全区四分之一的学校达到新标准要求。
  二、提高供水能力
  兴建杨柳青水厂容积4000立方米的调蓄池,夜储日补,确保日供水能力达到2.4万吨,解决杨柳青地区夏季自来水供水压力不足问题。
  三、拓建村镇干路
  大修、拓宽部分穿镇公路,为小城镇建设改善交通条件。
  四、发展有线电视
  建设西青区有线电视网,分批推进杨柳青地区有线电视入户工程。年内使4000户开通加密电视。
  五、改善通讯条件
  新建上辛口乡5000门程控电话局,改善西部地区通讯条件。
  六、建设住宅新区
  再建干部、职工、教师宿舍2万平方米,使无房缺房问题基本解决。实施商业局食品厂片小区改造规划,开发商品住宅,建设配套齐全、设施完备的物业管理示范型住宅新区。
  七、兴建体育设施
  建设国家级重竞技训练基地。在西青体育场兴建标准化露天游泳池,为群众增设游泳场所。建设南河镇霍元甲武术学校,分步建成弘扬武术事业的培训基地。
  八、加强杨柳青市场管理
  加强市场建设和管理,建立联合执法队,积极解决杨柳青摊群占道经营问题,维护正常的道路环境秩序。
  九、完善旅游交通
  新建大柳滩万亩果园4300米的环园路,为这一旅游、度假胜地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十、搞好住宅公寓式管理
  积极进行房屋管理改革,实行房屋统管和委托代管并存的公寓式管理,以杨柳青青云里、柳苑里为试点,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探索经验,逐步发展。

知识出处

西青区年鉴1997

《西青区年鉴1997》

本年鉴记述了1998年度天津西青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基本状况。设有区情要览、大事纪要、特载、专文、政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政权、政法、军事、农业、乡镇企业、商业、综合经济管理、金融、城乡建设管理、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22个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