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西青好人”评选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年鉴2017》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1650
颗粒名称: 2016年度“西青好人”评选活动
分类号: D648
页数: 9
页码: 335-343
摘要: 本文讲述了2016年为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区文明办在全区组织开展了2016年“西青好人”评选活动,每季度推出一次“西青好人榜”,共有36人获得“西青好人”荣誉称号,他们在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见义勇为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 2016年度 西青好人 评选活动

内容

为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区文明办在全区组织开展了2016年“西青好人”评选活动,每季度推出一次“西青好人榜”,共有36人获得“西青好人”荣誉称号,他们在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见义勇为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附:2016年度“西青好人”事迹
  社区里的大忙人 群众心中的好助手
  ——精武镇兴旺里居委会党支部书记 董旭
  2003年,董旭通过居民选举进入兴旺里居委会工作,十多年来,她用点滴付出诠释着奉献的真谛,用平凡小事感动着每位居民的心;她将自己的满腔热情与爱心全部奉献给社区,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认可和称赞。她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社区文化事业,在社区枫林书社中发挥重要作用,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她乐于奉献,热心服务社区,牢固树立为居民服务的理念,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她乐于助人,主动帮助困难群众,努力为社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多年来,董旭坚守在社区这个平台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社区发展付出而无怨,为民服务而无悔,为建设平安、和谐、文明的社区大家庭默默奉献。
  街坊的热心人 社区的好帮手
  ——中北镇水语花城社区居民 金树林
  退休以后,金树林主动回报社会、积极服务社区、热情帮助他人,充分发挥了社区小楼长服务群众、服务社区的大作用。他是小楼长,担起为民服务大责任,他每天坚持在楼内入户走访,一旦发现安全隐患,都会及时协调解决,尽心尽力维护社区稳定;他是志愿者,坚持无私付出做贡献,他志愿参加社区平安巡逻队,每天早晚都坚持义务巡逻,积极配合社区组织的各项为民服务活动;他是“安全员”,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维护安全稳定,建设和谐社区。多年来,金树林在社区这个平台上兢兢业业,无私助人,奉献社会,成为居民与居委会合作的坚实桥梁,住户与物业沟通的有效渠道,睦邻友好活动的优秀组织者、参与者。
  退伍军人不褪志 平凡岗位继风采
  ——张家窝镇张家窝村村民 康建伟
  康建伟曾是天津消防队的一名军人,退伍后他开办了中医推拿按摩诊所,立志弘扬中医国粹,用己所长,服务百姓,回报社会。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投入到日常工作中,每天早晨6点开门,晚上7点才能忙完,一天要为十几个居民按摩,忙起来就连一口水都喝不上,一顿饭都顾不上吃,就是再苦再累,也要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除了接待日常的病人以外,他还主动上门免费为社区老人服务;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在社区里举办免费按摩活动,义务为中老年人讲解一些保健常识。康建伟就是这样不计得失,不计名利,朴实的他就这样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一点一滴中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厚爱。
  情系社区 热衷志愿服务
  ——大寺镇渤海天易园社区居民 吕润荣
  多年来,吕阿姨坚持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原则,服务居民、奉献社区,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称赞,成为广大群众争相学习的模范。在投身社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她是社区热心的义务监督员、巡逻员、宣传员,为社区的环境美化、文明和谐辛勤付出着;她经常与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志愿者们一起上门看望孤老户、残疾人家庭,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每逢社区组织捐赠活动,她总是带头响应,发动家人和邻居踊跃参与,热心地捐款捐物,十几年如一日,从未停下脚步,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社区居民参与到公益活动之中。多年来,吕阿姨就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退休不退色,用友爱温暖他人、回报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献出自己的力量。
  十载孝老情 传递文明风
  ——王稳庄镇小孙庄村村民 万宗霞
  10多年来,万宗霞精心服侍瘫痪在床的婆婆,用自己朴实的情怀和真挚的感情营造了一个孝敬老人、夫妻恩爱的温馨家庭。2003年,婆婆因脑梗塞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灾难,万宗霞当即辞掉了工作,在家全职伺候婆婆。她就认真学习护理书籍,向大夫请教照顾护理常识,熟悉老人的生活规律。每天早晨她都很早起床,为婆婆准备早餐,老人因吞咽困难,一顿饭下来要一个小时,但她从来都不抱怨。她还为长期卧床的婆婆做全身按摩、翻身、拍打后背,坚持每天给婆婆擦洗多次。在万宗霞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精神状态和身体情况都很好。万宗霞说:“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会带动全家把这一光荣传统发扬下去。”
  尽心竭力照顾婆婆 孝心善举传承美德
  ——西营门街怡和社区居民 王琳
  王琳13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用真心孝敬老人,用实际行动传承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2003年,王琳的婆婆因脑溢血做开颅手术后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有人随时照顾,王琳便毅然决然地独自担起了照顾婆婆的重担,不辞辛苦,毫无怨言。为了防止老人因为长期卧床而生褥疮,王琳经常换洗晾晒铺盖和被单,细心的王琳还经常为婆婆拍背、按摩、翻身。为了保证婆婆营养均衡,王琳精心准备一日三餐确保老人的健康饮食。在她的精心料理下,多年来老人面色红润,精神状态良好,周围邻里无不赞叹,都称赞王琳孝敬有加,是个好儿媳。正是千千万万个像王琳这样的好儿媳默默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才有了我们文明和谐的社会,才能够让孝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得以弘扬。
  余热生辉 “舞”动不老人生
  ——杨柳青镇广汇园社区居民 王庆芬
  三十多年来,王庆芬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舞蹈知识,组织成立舞蹈队伍,精心组织排练节目,积极参与各种演出及比赛,用无私奉献的奉献为身边的人带来正能量。退休后,为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王庆芬组织社区退休居民成立夕阳红秧歌表演队和腰鼓队,经常带领大家进行排练演出,两支队伍积极参加各类文艺展演活动并获得多项荣誉,充分展现出中老年朋友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此外,在她的带动下,舞蹈队曾多次走进养老院进行公益演出,开展环保、法律等方面的宣传活动,主动向贫困及灾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传播正能量。就是这样,王庆芬用自己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热情帮助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可谓“舞动青春人不老,最美不过夕阳红”。
  老嫂比母 待叔如子
  ——辛口镇水高庄村村民 张凤华
  面对患有智障的小叔子,张凤华含辛茹苦,悉心照顾,用天使般的双手为小叔子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用自己无悔的付出诠释了朴实而又伟大的爱。婆婆离世后,张凤华就主动承担起照顾智障小叔子的重担,这一付出,就是十多年,但她从来都没有怨言。照顾好小叔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张凤华留心观察,总结出小叔子的生活规律,每天精心照顾小叔子的饮食起居,洗衣、做饭,从来没有懈怠过。张凤华说“小叔子其实挺知道心疼人的,而且每次他问别人我嫂子呢,我就觉得做一切都值了”。老嫂比母,待叔如子。张凤华照顾小叔子已有十余年,无怨无悔,始终不离不弃。她用满满的正能量诠释了对亲人的爱,她的善行影响着自己的亲戚朋友、教育着自己的孩子、感染着身边的人。
  勇挑生活重担 铸就爱的港湾
  ——王稳庄镇小金庄村村民 陈子淑
  多年来,陈子淑用瘦弱的肩膀挑起大家庭的重担,用母亲般无私的爱为两个侄子铸就爱的港湾。大哥大嫂过世后,留下两个患有先天性智障的儿子,作为孩子婶婶的陈子淑主动承担起照顾两个的责任,加上自己的四个孩子,毅然当起了六个孩子的妈妈。本来清贫的家庭过得更加艰难,但她仍无怨无悔,一旦生活条件有些许宽裕,有了点什么好吃的,她都先给两个侄子吃;遇到侄子生病的时候,她便让自己比较大的孩子在家照顾弟弟妹妹,自己带着生病的侄子去医院。随着时光流逝,二侄子由于先天性癫痫发作去世了,老人心中十分悲痛。如今,七十多岁的陈子淑始终对大侄子不离不弃,每天坚持照顾侄子的饮食起居,她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物质,更多的是责任和关爱;对侄子来说,陈子淑老人胜似母亲。
  普及国画精粹 传承邓店文脉
  ——李七庄街邓店村村民 陈子文
  多年来,陈子文专注于国画创作,向广大群众弘扬邓店文化精髓,为传承“国画之乡”的历史文脉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陈子文的努力下,邓店村专门设立活动室作为村民学习国画的场地,开设多门课程免费教授孩子和村民学习绘画,数十名学员在国内书画比赛中获奖,成绩斐然。在他精心的规划组织下,邓店少儿画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制建设等内容,集体创作了一幅百米长卷。同时,他还成立了妇女画班,村民的学画热情日益高涨,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后来,他又组织创作了50余幅反映主旋律、正能量的书画作品,打造村内别具特色的“文化长廊”,使邓店村人文气息愈加浓郁。陈子文在“水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在传承文脉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常说,“只要村民还有需求,我的工作就永远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
  弘扬太极文化 义务服务百姓
  ——李七庄街梨园头村居民 程树梅
  多年来,程树梅刻苦研习太极拳法,并积极弘扬传播太极运动,为营造全民运动的良好氛围作出贡献。2009年9月,她加入梨秀园太极拳健身队,并义务担任队长兼教练。认真地向队员们传授太极拳技艺,在她的带领下,太极拳健身队曾多次在国际、国内体育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程树梅决心扩大太极拳的普及推广范围,从娃娃抓起推广太极拳健身运动。2012年,她来到大寺镇中心小学,义务担任太极拳教练,专职负责太极拳教学,并与老师们联合编写了《太极拳招式》课程教材,使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太极拳,并通过练拳强健了体魄、磨练了性格。程树梅说,“推广太极拳就是在推广健康,使大家都健康快乐地生活,这是利人利己的好事,是我的初心和目标。”
  退休不褪色 余热再生辉
  ——西营门街怡和新村社区居民 单成顺
  单成顺退休以后,始终坚持退休不退色、离岗不离党的崇高理念,坚持发挥余热,为党旗增光添彩。她主动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热情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传递着阳光快乐的生活态度。她热心助人,将社区视为自己的“大家庭”,自己掏钱买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去探望社区残疾人和老人;她团结邻里,与居民朋友们互帮互助,主动为社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在她的帮助和带动下,多位退休阿姨都走出家门,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文体活动,找到了老年生活的乐趣。她常说,“我是一名党员,能为居民服务,把健康快乐和正能量传递给他人,我自己也能从中享受到快乐”。多年来,单成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营造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做出贡献。
  天山孩子们的“内地妈妈”
  ——天津市第95中学新疆内高班班主任 杜京梅
  2013年,杜京梅成为第一批新疆内高班班主任。她从熟悉学生名单和信息入手,经常工作到深夜,一遍遍地对照照片读、写学生的名字。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四千公里的路途,三天两夜72小时的硬座车,杜老师一直陪伴着学生,和他们聊天,缓解他们离家的伤感。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每逢新疆节日,杜老师都放弃与家人团聚,和学生们一起包饺子聚餐、歌舞联欢。很多学生都把杜老师称作“杜妈妈”。三年来,杜京梅老师坚守在教师岗位上,用细心、爱心、责任心浇灌着每一朵“天山雪莲”,滋养着祖国未来的花朵们,正是她的无私关爱,让她成为孩子们的“家人”,成为孩子们的 “内地妈妈”。
  孝老敬 亲做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模范
  ——王稳庄镇大泊村村民 贾宝鹏、崔继俊
  多年来,贾宝鹏、崔继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出和谐的家庭氛围。姑父病逝后,夫妻俩决定将姑姑接到自己家中,三十年来,贾宝鹏夫妇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照料姑姑,让姑姑享受到天伦之乐。在姑姑因某次意外摔倒而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后,为了照顾好老人,夫妻俩每天坚持整理房间,给老人换洗床单,保持房间整洁干净无异味;夫妻俩总是帮老人翻身,揉肩捶背,擦身换衣,每天给老人洗脸、洗脚,定期洗头、剪指甲,照顾得无微不至;夫妻俩还精心为老人准备饭菜,不好嚼碎的食物,就捣碎,以便老人吞咽;怕老人长期卧床感到寂寞,全家人经常聚在一起陪老人聊天、哄老人开心。就这样,贾宝鹏、崔继俊夫妇俩自己实际行动,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和信任。
  临危不惧施援手 挺身而出彰道义
  ——辛口镇第六埠村任宝、李维龙、郝伟利
  任宝、李维龙、郝伟利在他人财产受到侵害时,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挺身而出勇擒偷车贼,维护群众利益,用责任与担当践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中华美德。2015年4月25日零时许,治保会成员任宝、李维龙和郝伟利在开车回家的途中发现正在逃离的盗车嫌疑人,三人立即调转车头,开始对两辆嫌疑车进行追击。经过与盗车嫌疑人一番周旋搏斗,三人协助民警抓获案犯,保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危难之时,无惧无畏,这是一个民族的侠肝义胆;善恶之间,以义为先,这是华夏儿女的担当道义。任宝、李维龙、郝伟利三人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保护人民群众财产,维护社会公德,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
  孝老爱亲真情在 忠孝两全美名扬
  ——区人民法院速录员 王洪艳
  王洪艳7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赡养身患癌症的母亲,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用真情陪伴、悉心照料温暖着老人的心。婆婆突患脑梗后,王洪艳悉心照顾卧病在床的老人,每天坚持给婆婆洗澡、洗脸、梳头、翻身、清理大小便,每隔一段时间还给婆婆剪指甲、理发,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的身体日渐好转。正当她为婆婆的康复而欣喜时,她的母亲又被查出患有乳腺癌,万分悲伤的同时,她又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为了让母亲安心养病,她每天中午利用休息时间为母亲准备饭菜、洗衣、做家务;晚上安顿好婆婆后,她又赶到母亲那里送去水果和点心,这些事情都忙完再回到家里,往往已经是深夜了。这些年,王洪艳坚守着对家庭的责任,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了最好的诠释,让孝老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
  指尖流 暖心系孤老
  ——大寺镇龙居花园社区居民 王克美
  多年来,王克美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温暖了一个又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服务他人。退休后的王阿姨组织成立了龙居花园手工结艺社,平日里义务教授社区居民各项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能。在王阿姨的倡议下,结艺社连续开展多场手工作品义卖活动,所得善款全部用来帮助社区内的孤老、残疾、贫困户,助力社区为老公益项目;同时购买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看望社区需要帮助的群众,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关怀。除了热衷于社区文化建设,王阿姨在平日里也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她协助社区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协助发放宣传资料;她主动清理社区里有垃圾和卫生死角,提醒、引导居民群众要讲文明,共同维护公共卫生环境。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志愿者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
  孝顺公婆无怨言 勤俭持家成典范
  ——张窝镇高村村民 项敏
  项敏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用26个春夏秋冬,践行着孝道,诠释着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媳妇的博爱、仁慈、善良。项敏与丈夫结婚后跟着公婆一起居住,但夫妻俩辛勤工作,勤俭持家,一家人过的和睦融洽。婆婆患了脑梗塞后,为了让老人早日康复,她每天为婆婆煎药、喂药,悉心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后来,公公又患了小脑萎缩,生活不能自理,语言也有了障碍,她每天喂公公吃饭,替公公换洗衣裤、床单,不辞辛苦,毫无怨言。2013年,又一个不幸的噩运再次降临到这个家庭,她的丈夫也患上了脑梗塞,丧失了工作能力,家庭生活的重担就这样都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因为担心丈夫的病情恶化,她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尽自己的所有努力撑起这个家。多年来,项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精神,为我们标注了善心善行的道德高度。
  九年献血路爱心延续生命之光
  ——精武镇兴旺里社区居民 闫红革
  九年来,闫红革主动到血站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用实际行动上演着一场场“红色浪漫”。一次机缘巧合使闫红革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这一走,就是九年献血路。闫红革说,“每次献血时内心非常激动,想到自己的举动也许会挽救别人的性命,就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2010-2011年她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现在她家过一段时间还是会增加一本献血证。九年来,她献血87次,捐献血小板166个单位,献血总量达134400ml,相当于近30个成年人全身的血液总量,用无偿献血播种着无私的爱。正是这朴实无华的爱心,使闫红革一次次走进血液中心的大门,用关爱照亮病人的生命,用希望托起病人的未来,用厚德大爱诠释着生命的价值。
  孝敬好儿媳 胜似亲闺女
  ——中北镇谢庄村村民 杨树玲
  多年来,杨树玲坚持照顾卧病在床的公公,每天为老人擦身、按摩、喂饭,日复一日,从未间断。在公公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后,为减轻老人的痛苦,她每天用热水打湿毛巾让公公敷在疼痛的地方,日复一日地尽心照料老人。不久,老人因病情加重完全瘫痪在床,需要更加细致的照顾,她毅然辞掉工作,专心在家照顾老人,并担起了家里的全部家务。老人常年卧床,身体虚弱,消化能力差,杨阿姨每天都将老人的一日三餐和水果打碎,再通过胃管给老人喂饭。为了防止公公肌肉萎缩和产生褥疮,她每天上、下午都要给老人按摩、擦身,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她经常陪伴老人看电视、和老人聊天,讲一些励志小故事,帮助老人增强信心,战胜病魔。公公逢人就说,“这不是儿媳,这是我的亲闺女”。也正是有这么一个胜似亲闺女的好儿媳,老人才有了一个安详、幸福的晚年。
  孝老敬亲 无悔付出
  ——杨柳青镇轻机厂社区居民 朱秀杰
  二十多年来,朱秀杰无怨无悔地悉心服侍婆婆、照料公公,成为社区有口皆碑的孝老敬亲“最美儿媳”。婆婆瘫痪在床后,生活不能自理,照顾老人的重任就落到了她的身上。但她并没有抱怨,而是每天不厌其烦地给婆婆翻身、按摩,做饭,收拾屋子,直到婆婆去世。后来,公公被诊断为白血病,她每个星期都要推着轮椅带公公去医院验血、做化疗,无论刮风下雨,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为了缓解老人的病痛,朱秀杰还经常和公公聊天,每逢天气好的时候就推着公公出去晒太阳。多年来,她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地照顾公公的饮食起居,老人的病情逐渐稳定并出现好转。她总是说,“孝老敬老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我做的这些都是应该的”。她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久病床前有孝媳”的感人故事,用执着坚韧和善良勤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的美德。
  不离不弃 谱写人间真情
  ——杨柳青镇前桑园村村民 杜洪荣
  杜洪荣常年照顾患有严重肾病的丈夫,患难与共、不离不弃,十六年如一日,用柔弱的双肩为罹患重病的丈夫托起一片爱的天空。丈夫患上尿毒症后,坚强的杜洪荣没有选择退缩逃避,在四处筹集治疗费用后,帮助丈夫完成了换肾手术。自从丈夫患病后她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像呵护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天有不测风云,在复查过程中,丈夫新换的肾被诊断为坏死,需要被摘除,每周要做三次透析来维持生命。巨大的医疗费和生活重担让杜洪荣没有喘息的时间,但她深知自己不能倒下,全家上下都要靠她一人来操持。她不仅把丈夫照顾的无微不致,又先后送走了年迈久病的公婆。在这期间受过多少罪、吃过多少苦,已经不可能记得清楚,但她常说“虽然日子艰难,我从来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着不幸经历的人很多,而我至少还有一个完整的家”。
  自强不息 勇面生活
  ——开发区燃气公司员工 韩涛
  韩涛,一个80后青年,坚持带父亲四处求医,衣不解带地照顾父亲,支撑起整个家庭。韩涛的父亲患有静脉曲张,双腿疼痛,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走动,不久病情又出现恶化,腿部出现溃疡,经常会破裂出血,他不辞辛苦,坚持带父亲四处求医问药,父亲的病情终于有了好转,也能下地走路了,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恢复了平静。后来,医院诊断父亲患上了癌症,父亲的精神受到了打击,一度想放弃治疗,怕连累韩涛,但是他对父亲说:“没关系,只要我们坚持,一切都有希望,我们不能放弃!”他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着父亲,积极开导劝慰父亲重新振作起来,共同面对困难,打败病魔。经过多方努力,父亲完成了手术,病情也基本得到了控制。就是这样,韩涛始终不畏困难,勇敢面对生活,体现了一名 80后的责任与担当,正是他的这种精神,深深的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最美不过夕阳红 幸福与爱永传承
  ——西营门街利海家园社区志愿者 刘宝臣
  多年来,刘宝臣和老伴儿用他们相敬如宾的生活态度来彰显文明,用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来感染身边的人,用他们无私奉献的志愿行动来传递爱的火炬。刘爷爷是利海家园社区的第一批老年志愿者,除了踊跃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外,他还带头维护社区的公共设施,热心细致地为群众提供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者精神。刘爷爷对社区里的空巢老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为解决空巢老人们的一日三餐问题,他和老伴将几家适合老年人就餐的饭店的电话、菜品、价格等信息汇总后送到有需要的空巢老人手中。此外,老俩口还特别关注社区内的流动人口,他们积极联系朋友、邻居,将闲置的家电送给有需要的社区居民。刘爷爷的故事还有很多,他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社会、奉献爱心,他就是夕阳中最灿烂的那一抹红。
  用爱心点燃大山的希望
  ——中北镇碧水家园社区服务工作站 田金会
  田金会是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积极传播爱心的志愿者。三年多来,她走访山村学校、山区贫困学生和困难老人,足迹踏遍4个省市、8个县市、11个乡、30个村,先后资助贫困学生19人,困难家庭2个,共计资助款20多万元。她还联合其他人和企业帮助了10多个困难家庭,资助学校3个,为他们送去电脑、打印机、文体用品、办公桌椅等价值4万多元的物资。她先后参加了全国性麦田计划天津团队、助梦·蒲公英义工联盟、天津市e+公益、全国慧灵智障学校组织、早安宝贝等各类公益组织,还担任蒲公英义工联盟西青助学助困项目组组长,是多项公益活动的志愿者、参与者、组织者。在2015到2016年度金色麦客奖的颁奖典礼上,她说,“在这里有爱、有温暖、有快乐,更有深深的感动!谢谢这些孩子给了我们一个表达爱的机会!”
  爱管“闲事”的佟大娘
  ——西营门街冬云社区居民 佟连芬
  每当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佟连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照顾孤寡老人、调解邻里纠纷,每件事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是社区居民离不开的爱管“闲事”的佟大娘。佟大娘家后院居住着一位无依无靠且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她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这一照顾就是十多年,老人的一日三餐都由她料理;到了晚上,她还会为老人洗脚按摩,照顾老人睡下后才回家。每当社区中出现邻里纠纷、婆媳不和等情况时,她都主动出头调解。作为一名社区党小组长,佟连芬在积极参加党组织各项活动的同时,主动配合社区搞好各项工作,在她的带动下社区内多位八十高龄的老党员都坚持参加社区活动。最美不过夕阳红,年已古稀的佟大娘在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不辞辛苦、不计得失,人生也在热心助人的过程中愈加精彩绚烂。
  心有清泉 爱意满园
  ——中北镇假日风景社区志愿者 杨秀玲
  杨秀玲六年如一日坚守在社区公益岗位上,她清洁每一处街角,用双手创造一方净土;她走过一整个社区,用笑脸传播着和谐;她带着一支队伍,撑起整个社区的半边天。退休后的杨阿姨热衷于公益事业,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她带领志愿者一行70人分别成立了社区巡逻队、护绿队、净美队。其中,环保净美服务队在美化社区环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了社区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此外,杨阿姨带领的数唠嗑队和红娘队也受到居民们的热烈欢迎。在杨阿姨和社区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假日风景志愿者们陆续获得天津市美家美院示范区、西青区三八红旗集体、西青区优秀巾帼文明队、中北镇优秀志愿团队等荣誉称号。一位平凡的老人,一个朴素的心愿,杨阿姨用行动书写着和谐与文明,以杨阿姨为代表的社区志愿者们就像一滴滴露珠,却滋润着万物,温暖着人心。
  创新技术 精益求精
  ——公路管理局公路工程施工所 赵希望
  在与公路机械结下不解之缘的十几年里,赵希望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勤学苦练,勇于创新,他精湛的平地机操作技术为80多项工程的圆满竣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市政公路系统高技能型人才的代表。多年来,他勤学肯干,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不断磨练自己,为技术进步打下坚实基础;他勇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全、细、轻、稳”平地机操作方法,掌握多项施工机械的驾驶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他任劳任怨,克服一切困难完成生产任务,充分发挥青年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时刻不忘群众利益。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他获得了“金牌技工”“技术能手”、天津市劳动模范、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公路系统模范养路工等多项殊荣。
  扎根“一线” 服务基层
   ——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张垲烁
  参加工作以来,张垲烁用青年干部的热情与冲劲积极投身于动物防疫、动物产地检疫和畜牧养殖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中,迅速地成长为一名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兽医技术人员,用实际行动赢得了领导和基层养殖户的肯定和好评。自从他负责王稳庄兽医站的管理工作以来,肩上又多了一项责任,他每天比别人来的更早,走的更晚。每年的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是兽医站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强化免疫效果,他坚持逐家逐户进行疫苗注射,保证畜禽疫苗注射率达100%。为了能够及时解决养殖户的问题,多年来他始终保持24小时手机开机,努力保证第一时间替养殖户排忧解难。他就是这样时时刻刻把养殖户的事放在第一位,把养殖户的利益看成自己的利益,得到基层群众的认可与好评。
  教书育人 乐于耕耘
  ——精武镇小南河中心小学教师 李爱萍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这句话的指引下,李爱萍一路走来,用爱与坚持为孩子们铺就一条成长之路,追寻着这份爱的足迹,充满温情与真诚。担任小南河中心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后,她从学生的一言一行抓起,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帮助孩子们逐渐适应校园生活,在言行举止、文明礼仪等方面取得进步,不断提高学习成绩。教育需要爱心更需要耐心,在做好一个班主任的同时,她并没有放松担任语文、数学教师的职责。在她的带领下,孩子们在学校组织的绘画、书法、手抄报等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在百词测验中获得“优秀集体奖”,在卫生扫除的评比中被评为“洁净”最美班集体。就这样,她在人民教师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伟大,成为一名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合格教师。
  宁脏一个人 干净千万家
  ——中北镇市容环卫管理站职工 潘少华
  10年不分寒暑、起早贪黑的清洁工作,潘少华始终战斗在环卫第一线,他用汗水装点城市优美环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新时期环卫工人的理想和信念。寒来暑往,他从不迟到早退,始终坚持全天工作制,除规定的工作任务外,他每天还利用收车后的时间抓紧保养车辆,确保垃圾转运车安全行驶。在夏季的炎炎烈日下,他每天要行驶近500公里,眼睛被晒得又红又肿,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从不叫苦叫累;遇到冬季大面积降雪的情况,为保证广大群众的出行安全,他不畏严寒,带领着队伍不分昼夜坚守在清雪一线,在现场进行人员调度安排和积雪清理工作。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我们的城市不能没有环卫工人,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拿出宁脏我一人,干净千万家的环卫精神”。
  妙手仁心 患者的贴心人
  ——西青区中医医院针灸科医生 吴志刚
  刻苦钻研,他一丝不苟,工作中精益求精;恪守医德,他以患者至上,妙手仁心。从医多年,吴志刚被亲切地誉为“患者的贴心人”。吴大夫多年来坚持提前上岗,中午却很少正点下班,日诊患者数十甚至上百人次,30余年来经他治愈的患者不胜枚举。他脑中想着的是患者,心中装着的还是患者,只要患者有需要,无论白天夜晚,刮风下雨,他都有求必应。“让患者无痛苦,使针灸成为一种享受。”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苦练基本功,至今仍常在自己身上体验针感;业精于勤,他撰写十余篇论文并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传承和发扬优秀中医文化。患者信任吴大夫,不仅由于他精湛的医术,更由于他高尚的医德。“医德高尚”、“医道铸魂”、 “妙手仁心”等锦旗、匾额早已挂满了诊室的墙面,
  而这也正是患者对他医学生涯的最高赞誉。
  高铁安全 我心安宁
  ——中北镇西北斜村高铁护路信息员 于朝清
  作为西北斜村路段的高铁护路信息员,于朝清负责每天上报护路信息、定时定点巡查、巡护情况记录、矛盾纠纷调化等工作,他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多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着。他每天或站在窗边,或走在村里,或巡视高铁脚下,手里的望远镜从不离手,走到哪看到哪,站在哪守护哪。他的手里有一个记事本,里面详细地记录着每天的巡护时间、巡护地点、巡护情况,每一笔每一画都写得极为认真。除了日常巡护高铁的工作之外,他还兼任铁路宣传员,经常为居民发放一些爱路护路相关材料,并且积极参与村内开展的各项爱路护路宣传活动,营造出爱路护路的和谐氛围。寒来暑往,他在铁路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为西北斜村路段高铁的安全运营默默奉献。在这位老人的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令人肃然起敬。
  拳拳孝女心 报得养育恩
  ——区行政审批局职工 杜美玲
  精心护理卧病在床的父亲,杜美玲用责任与担当阐释了孝老敬亲的内涵,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2015年,杜美玲的父亲突发脑干大面积出血,被诊断为植物人,照顾父亲的重担压在了她的身上。由于只能通过小肠注食,给父亲喂饭便成为了一件大事,每次只能像打点滴一样注射,光是一小碗流食就需要两个多小时,她经常累得腰酸背痛、满头大汗,但从没抱怨过。她坚持给父亲翻身、拍背、擦身子、泡脚、按摩;每天都要给父亲气切处做两次消炎、雾化、擦药水、换纱布,保持干燥卫生;为了避免床单、被子、衣物等有潮气,她总是及时清洗更换。在她的精心护理下,父亲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当不少“80后”还在依赖父母的扶持和照顾时,杜美玲早已承担起同龄人无法想象的生活重担,她用自己的执着、坚韧和善良谱写了人间孝老爱亲的赞歌。
  燃烧自己 点亮他人
  ——中北镇假日风景社区志愿者 李兆兰
  自从退休以后,李奶奶热心于社区的公益事业,多年来积极地投身到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当中,为和谐社区的建设做出贡献。李奶奶是个乐于奉献的人,她积极参加了社区净美服务队和安全巡逻队,长期坚持进行义务巡逻和环境维护;李奶奶是个公认的热心人,她为社区居民清扫积雪,义务照顾空巢老人,创办“快乐大妈公益红娘”服务队;李奶奶是个环保达人,她十分注重节约资源,践行低碳生活的环保理念,并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李奶奶还是个闲不住的人。她组织社区成立了地书队、太极拳队等多支文化队伍,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助人为乐、热心公益的李奶奶曾被授予镇、社区优秀志愿者、节水标兵、低碳环保模范、最美假日人等荣誉称号,她总是说:“我是一名退休教师,我将用我的毕生精力为社会多做贡献”。
  退休教师 发挥余热
  ——杨柳青镇柳轩苑社区居民 俞彬文
  从学校的三尺讲台到社区免费开设的辅导班,从教授小学数学的人民教师到德智全能知识辅导的社区老党员,71岁的俞彬文退休不退岗,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伟大的教育事业。俞彬文老师退休后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义务为社区的孩子们在假期里免费辅导功课。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爱这个职业,更爱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在辅导孩子们的过程中,他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孩子们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们自发产生学习的兴趣。他的义务教学工作对社区孩子们产生了很大的帮助,孩子们的成绩稳步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逐渐成长为德智全能发展的优秀学生。他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退休不退岗,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奉献终身;他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尽己所能,发挥余热,回馈社会,用教育和知识托起祖国的未来。

知识出处

西青年鉴2017

《西青年鉴2017》

本书设有区情要览、文献、特载、中共天津市西青区委员会、西青区人大常委会、西青区人民政府、政协西青区委员会、民主党派·工商联、政法·军事、经济管理、财税·金融、城建与管理、交通·邮电·网络等类目,重点记述2016年全区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基本情况以及最新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