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期间天津学生在我区农村办“义教”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434
颗粒名称: “一二·九”运动期间天津学生在我区农村办“义教”纪实
分类号: K292.1
页数: 8
页码: 48-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平学生联合会成立后,领导了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大请愿,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学生们的英勇行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声援,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关键词: 西青区 义教 运动

内容

在伟大的“一二·九”运动推动下,天津市区的学生运动与市郊的农民运动结合起来,为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贡献。回顾这段历史,对于开展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是很有益的。
  救亡运动风起云涌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北平学生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大示威。消息传来,天津学生立即响应,于十二月十八日掀起了抗日救亡怒潮。
  次年春天,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策动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胁迫冀察当局与其签订所谓“华北反共协定”,同时增兵平津,在天津杀害被迫为其修筑秘密军事工程的中国工人、农民,造成了骇人听闻的海河浮尸案。华北形势岌岌可危!
  在这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刘少奇同志受党中央委托,从陕北来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贯彻党中央瓦窑堡会议精神,联合一切愿意抗日的党派和阶层,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迎接民族解放战争的高潮。
  在刘少奇同志直接领导下,中共天津市委决定组织学生和各阶层爱国群众,举行一次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五月二十八日,天津人民怒吼了!这一天,天津学生高举“反对日本增兵华北”的大旗,冲破了军警封锁线,南北两路游行队伍会师官银号召开了群众大会。这一震动津门之举,大大提高了党在学生和各阶层爱国人士中的威信,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到农村去宣传抗日
  学生运动的巨浪,使国内外敌人十分害怕。国民党反动政府匆匆下令各学校提前放暑假,并指使北洋工学院等学校无理开除进步学生,调动军警、特务包围南开中学等学校,到处搜捕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反动派的镇压,激起了人民群众更大地反抗。
  针对当时的情况,市委对暑假期间的学生抗日救亡工作,及时作出了安排。市委明确提出,要巩固学校中的抗日救亡斗争阵地,同时要求学联和民先队利用暑假走向社会,到工农群众中深入开展抗日爱国宣传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继续沿着同民众相结合的道路前进。根据市委指示,市学联于六月中旬召开各校代表会议,成立了由各大中学校代表参加的“暑期义务教育促进会”,决定利用工农义务教育这种公开合法的形式,结合文化教育,进行抗日爱国宣传,进一步扩大爱国阵线。这一号召,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拥护,经过认真讨论,决定选择市郊的王兰庄、小园和姜井等村庄作为开展乡村义务教育的活动地点,并作了具体分工。
  王兰庄义教点:负责人是北洋大学的张多疆(现名丁仲文,当时任北洋大学党支部书记)。经常参加活动的有,北洋大学的刘讷、于奇、付景洪(后改名付江)、孙景芳、王从善、林心贤、张沛(又名童铣)、曲珪田(即曲介甫)、陈尧德(现名陈志远)、徐瑞恩(现名徐达本)、黄沙、朱光天;法商学院的郝金贵;三八女中的徐克壮(现名徐克立)、刘岫珊(即田冀)、王爱贞(现名薛明)等。
  小园义教点:负责人是南开中学的吴祖贻。经常参加活动的有:南开大学的程人士(现名程宏毅,当时任南开大学党支部书记)、霍世章;法商学院的阮务德;女子师范的王玉玲(现名安琳);南开中学的王桐(现名陈涛);扶轮中学的张琪(现名杜文敏);汇文中学的姚大衡等。
  姜井义教点:负责人是汇文中学的马毓臻(现名纪波)。经常参加活动的有:女子师范的吕贤棻(现名于瑞英);中西女中的杨钧、杨若余;觉民中学的杨希龄;汇文中学的张文展等。
  参加“义教”工作的还有丁一岚,庄致等同学。
  当时,同学们参加“义教”,首先要有一颗为革命而奋斗的决心,要有不怕艰难困苦的自我牺牲精神。于瑞英同志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暑假快到了,我原想在假期找个家馆教书,挣点钱补助家用。但是,市学联号召到农村去办义教,宣传抗日,组织救亡团体。我反复琢磨,在国家存亡关头,作为一个爱国青年怎么能不全力以赴地参加救亡活动呢?可是这事儿怎么对母亲讲呢?那时候一个姑娘家,一夜不回家都是大事,何况整个暑假住在外边呢!没有旁的办法,只好足说住在学校补习功课。这样母亲才同意的。”
  为办好农村“义教”,许多同学都以极大的热情克服了各种实际困难,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有的四出募捐、筹措经费。刘岫珊同学还拿出自己的积蓄支援“义教”。杨若余同学通过她父亲,发动同事捐款二十五元钱,做为参加“义教”同学的生活费。学联委派程人士、秦雨屏等紧密结合形势编写新教材,通过叶笃庄开设的知识书店代为印刷,由中西女中民先队员杨钧、杨若余、刘嘉臻等同学装订成册,分发到各个义教点。开始到村是办夜校,附设妇女和儿童识字班。由于农民们不了解学生,拿他们当“外来人”,只是叫小孩子来学唱歌,大人在一旁看热闹。后来通过工作,彼此熟悉了,参加的农民才逐渐多了起来。徐克立同志回忆说:“党组织为发动青年妇女,决定派我去王兰庄村教妇女识字班,我还约请了刘岫珊等同学一块去教课”。在小园村安琳同志办的妇女识字班,吸引了很多青年妇女,这在当时封建势力统治着的农村,是很了不起的。“义教”工作的局面打开了,同学们结合人们熟知的事例,讲日本帝国主义怎样侵略中国,“九·一八”事变后在天津怎样收买便衣队搞暴乱,以及日本浪人走私的危害等等。在姜井村,同学们还用算帐的方法,向群众讲解日寇压价收购农民的棉花,然后又高价在中国市场倾销布匹,并且不纳关税,怎样变着法儿的喝我们中国人的血,吃我们中国人的肉。同时还向广大村民介绍了惊心动魄的海河浮尸案,控诉日寇操纵汉奸制造暴乱事件的罪行,通过这一桩桩一件件铁证如山的事实,激起了听众的满腔怒火。有些青壮年农民表示:和日本鬼子干,我也算一个!经过教唱革命歌曲,许多农民学会了唱〈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五月的鲜花〉、〈打回老家去〉、〈抗日打牙牌歌〉等歌曲。直到现在,王兰庄、姜井、小园等村的一些六、七十岁的农民还不时唱起这些歌曲。教农民识字紧密结合抗日救亡宣传,在识字班上教汉字、也教拉丁文,以便让农民尽快掌握阅读工具。此外,还讲解什么是帝国主义等简单的社会科学常识,宣传爱国思想。如教妇女学念“乡间的妇女们也应当抗日救国”,既学会念,也懂得了道理。参加“义教”的同学还经常组织文艺演出,先后在各个义教点及附近村庄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街头剧。每逢星期天和放假日,北洋大学、南开大学等校的学生,在“民先”队员的带动下,经常自编自演抗日救亡短剧。每次演出,观众都非常踊跃,有时达数百人,台上台下共同高呼抗日口号,气氛非常热烈。
  通过教识字、教唱歌、讲演和演剧,向广大农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提出了“农民大众团结起来,保卫自己的田园”的号召。农民和学生朝夕相处,逐步加深了了解,也就向学生倾吐积压在心里多年的血泪苦情。例如,王兰庄的农民绝大部分是佃农,地瘠租重,生活困苦不堪,为了活命,大都煞硝盐卖,这在旧社会是犯“法”的,一经查获,就要遭到毒打和罚款。农民饱受欺凌,蕴育着极大的反抗情绪。特别是一些青年农民,接受革命道理快,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表示极大的愤慨,涌现出一批积极分子,至今健在的有刘振奎、何文彬、郭金伦等人。他们和学生一起投入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有一次,市里的剧团来演出,在蔡台村受到警察的阻挠,王兰庄的青年群众和学生们一起,进行说理斗争,迫使警察所同意演出.参加“义教”的同学对贫苦农民的困境十分同情,通过个别酝酿,启发农民组织起来,保护熬硝盐,与国民党保安队和盐警队进行斗争,还掀起抵制日货及走私活动。
  在短短的暑期里,“义教”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三个义教点,农民群众发动起来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播下了革命种子,为近郊农民运动的兴起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天津学生到农村进行“义教”工作,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当年八月三十日上海〈生活星期刊〉(邹韬奋主编)第一卷第十三号刊登了天津学生暑期到王兰庄等农村进行“义教”活动的六幅照片。
  八月底,市内各学校陆续开课,同学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农村,但“义教”工作并没有结束。
  进步学生在斗争中成长
  天津市郊的农民深受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压榨,生活极端困苦。日寇的侵略,反动政府的横征暴敛,更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生活负担。党号召民先队员和爱国同学,在参加“义教”活动中,首先要经受艰苦生活的考验,发扬南下扩大宣传的光荣传统,坚定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参加“义教”的同学们初次到农村,住的是小土屋,屋里到处有蚊子、跳蚤、老鼠。在姜井村的两位女同学住在牲口棚旁边喂牲口人住的土屋里。吃的是玉米面饽饽和咸菜,喝的是池子里的水,还要自己做饭。在艰苦的环境里,大家以“向红军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学习”来互相鼓励,顺利地闯过了生活关。许多同学感到,这样的生活虽苦、但非常有意义,十分愉快。经过与农民接触,由生疏到熟悉,从农民中知道了许多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亲眼看到农民的穷困和身受的压迫剥削,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
  斗争中,进步学生都迫切地追求真理,如饥似渴地阅读革命书刊。有的第一次学习了列宁的〈远方来信〉和〈两个策略>;有的从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上读到了毛泽东同志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有许多人看到〈大众哲学〉、〈政治经济学讲话〉,以及〈萍踪寄语〉、〈庶联见闻录〉、〈从一个人看一个新世界〉、〈铁流〉、〈士敏土〉等。党员中秘密传阅党刊〈火线〉。通过学习和讨论,加上亲眼看到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思想觉悟有了新的飞跃,由只是反对蒋介石打内战,要求抗日救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进而认识到不仅民族要解放,还要推翻罪恶的剥削制度,建立新社会,才能解放全中国的劳苦大众。这就是说,由爱国主义觉悟逐步转变为共产主义觉悟了。
  在暑期“义教”工作中。党十分注意在抗日救亡积极分子中发展党的组织,市委组织部长李启华同志直接负责,并派郝金贵到王兰庄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当时,地下党员张多疆、程人士、徐克壮、杨希龄等人均以“民先”队员或普通学生的面目出现,他们积极热情,带头过艰苦生活,经常与进步同学谈心,发现、培养积极分子,如王玉玲、吕贤棻、陈尧德、徐瑞恩等同学都是在义教活动中先后入党的。他们刚到农村时还是一个比较幼稚的知识青年,回去时已经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了。
  当时,北洋、南开等大中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到王兰庄,姜井等村练习打游击战,学联、“民先”成员也常到各村开会。南开大学党支部,组织党员和民先”队员到王兰庄开座谈会…。王兰庄、小园、姜井等“义教”点,实际上已成了学生运动中骨干分子互相联系和进行革命活动的基地。三个“义教”点相比,王兰庄距市区较远,有群众基础,工作开展较快,许多同志感到王兰庄应该有人继续工作下去。
  王兰庄党支部的诞生
  党十分珍惜在王兰庄打下的基础,决定在暑假后把王兰庄的“义教”继续办下去,以进一步推动农民运动的开展。党通过学联,以义教促进会的名义,相继指派了慕湘、路平、崔建华、余力步等常驻王兰庄,他们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在村长和群众的支持下,王兰庄正式办起了民校,大家推举慕湘为校长。为了建校舍,慕湘起草了一份募捐启事,征得学联同意,分发市内各校同学,很快募集了大洋三百元。全村男女老幼都很高兴,买来了砖瓦木料,大家一齐动手,没花一个工钱,就盖成了四间有玻璃门窗的大瓦房。白天是小学,晚上是成人识字班,免费上学,发给文具。王兰庄的农民有了自己的学校,我党的地下工作人员也有了一个良好的活动基地。
  为了维护贫苦农民的切身利益,经过慕湘、路平等同志与该村刘振奎商量,秘密组织起几个熬盐小组,与盐警队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农民们在实践中感到组织起来的必要,慕湘因势利导,建立起农民救国会,会员由十几人逐步增加到四、五十人。农民救国会成了王兰庄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核心力量。
  王兰庄农民运动不断开展,涌现了一批积极分子。他们都是赤贫,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生活非常困苦,与旧势力斗争坚决。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受到了很大教育,提高了政治觉悟,支持学生办“义教”,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拥护共产党。由于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经过考察了解,从一九三六年九月起,先后发展刘振奎、何文彬、郭金伦等十人参加了党组织。并建立了党支部,路平任支部书记,直接受天津市委领导。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这个支部的党员坚守岗位进行斗争。中共平、津、唐点线工作委员会成立后,王兰庄支部作为党的一个联络点,为党做了许多工作。
  一九三六年的暑期,在“一二·九”运动的推动下,天津进步学生响应党的号召,走向津郊农村,举办义务教育,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唤起了农民的觉悟,播下了革命种子,为在农村建党做了思想准备,在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多数同学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一册

《西青文史第一册》

本书记载了天津市西青区的人和事共十九篇文章,其内容都是出自西郊大地,内容包含: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生平及其在海内外之影响”、“杨柳青年画史略”、“三赶西大营”、以及土匪赵德谦、李帽头的罪恶行径和革命志士在解放前夕深入敌占区对敌斗争的故事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石泽年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