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生平及其在海内外之影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428
颗粒名称: 霍元甲生平及其在海内外之影响
分类号: K825
页数: 13
页码: 6-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霍元甲从小习武,技艺超众,将家传“秘宗拳”发展为“迷踪艺”,后在上海展露神威,创建上海精武会。
关键词: 霍元甲 生平事迹 影响

内容

(一)
  近代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字俊卿,祖籍河北东光县,世居天津静海县小南河村(即今天津市西郊区南河镇小南河村)。生于1869年1月19日(清同治七年十二月初七日),卒于1910年9月14日(清宣统二年八月十一日),享年42岁。
  霍元甲的一生可概分三个阶段:一,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乡,7岁攻书,12岁开始习武,越10年后初露锋芒,闻名乡里;二,从28岁到41岁是在天津度过的,此间,他愤世道之不平,抑强扶弱,行侠乡里,口碑载道,且广为交游,更进一步提高了拳术造诣,铸成了爱国之心,成长为杰出的武林志士;三,42岁,这是他一生中最后的岁月。是年,他为洗雪“东亚病夫”之耻,争中华民族之光,在上海展神威惊走英国大力士,施绝技大败东洋众武魁,同时更以“强种强国”之志,集南北拳派之大成,创上海精武会,积极提倡体育,以振我民族;铸我国魂。所以在霍公遇害逝世之后,其精神仍活在人们心中,承其志者与日俱增。
  霍公娶本乡程村王氏为妻,生二男三女,即长子东章,次子东阁及长女冰如、三女东琴,唯次女夭亡。长女冰如今尚健在。霍公对子女十分慈爱,但教育则严。
  霍元甲之父霍恩第,是“秘宗拳”的六世传人,驰名武林,常出入关东为客商保镖,暮年归里,督率子侄传习武艺。
  霍元甲行二,兄为元栋,弟名元卿,并堂兄弟共10人,皆善拳术,而以元甲为最。唯元甲幼时体弱多病,被父视为非习武之材,不予传授,以免来日有损霍家之声誉,但元甲却因此立志图强。他日复一日,旁参细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披星戴月,寒暑不辍,苦练于枣林僻处。后为父所知,严加训斥,他只得保证绝不与他人比武,不丢霍家面子,从此以后便公开和兄弟们一起习武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几年时光过去了,恩第公见元甲毅力惊人,技艺超众,才悉心传授,使元甲尽得“秘宗拳”之精髓。在此基础上,霍元甲更锐意进取,他必恭必敬访贤问道,千方百计旁参博览,终于集百家之优长,汇各派之精粹,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踪艺”,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
  1890年(光绪十六年),年仅22岁的霍元甲曾初露锋芒。这年秋后,有河南武林高手杜师傅因久仰“秘宗拳”盛名,专程来访,尽管霍恩第热诚欢迎,极尽“有朋自远方来”之道,然客人却在言谈之中多有挑衅之意,于是霍恩第便先命元卿与之较量,不料败北;霍恩第见来者不善,正欲亲自出马,只听元甲一声:“我来陪客人走几合!”语音方落,已与来客交起手来,霍恩第唯恐元甲有失,再挫门风,刚想制止,但已无及,只见元甲一招飞腿,对方已应声倒地,霍恩第见来客腿骨折断,款留数月,为之治疗调养,客人伤愈后,便含泪拜别而去,自此,霍元甲的声名不胫而走。
  霍元甲的家乡小南河村,原属静海县,是个人称老东乡的苦地方,“有女不嫁老东乡,喝苦水、吃菜糠,卖儿卖女饿死娘”。这首歌谣就是小南河一带人们当年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霍元甲一家也不例外,为了生活,他自幼含辛茹苦,力作操劳。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腊月,为了换几个钱过年,霍元甲肩挑一担高梁秸下卫(指今天津)卖柴,别人卖柴一担只挑一百五六十斤,劲头大的也不过二百来斤,可是霍元甲一担就是四、五百斤,而且挑起来是那样轻松自如,健步如飞,行人见了无不称奇。这天,他来到天津西门外西头湾子,刚一下肩,就来了个“混混儿”要地皮钱,嘴里还不干不净,霍元甲忍无可忍地动起手来。那“混混儿”虽说也会个三脚猫、四门斗,可轮到与霍元甲交手之时就全然不灵了,只听一声嚎叫,躺在地上装起了癞皮狗。这时在人群中闯进十几个歪脖横眉的人,手拿刀棍一拥而上,霍元甲毫无惧色,抽出挑柴的扁担,立劈横扫,左点右崩,三招两式就把那伙“混混儿”打了个鸡飞狗跳墙。此情此景,被“脚行”的冯掌柜看了个满眼,他见霍元甲仪表堂堂,身手出众,遂出面说合,并邀元甲到家,设宴招待,交谈之际,相见恨晩,请求元甲接手“脚行”,以借其威维持他自己的地盘和势力。霍元甲迫于生活,只好答应,但是他接任不久,即将原来勒索穷苦人的“苛捐杂税”陆续取消了。为此,官府以影响包缴税银为由扣押了元甲,后经友人多方疏通才得保释。从此,他断然辞退了 “脚行”的差事。
  “怀庆会馆”的农劲荪因曾与元甲在脚行打过交道,略知其为人,就请元甲到自己新开的“怀庆药栈”帮忙。农劲荪,安徽宣城人,早年留学日本,能文善武,兼通外语,是位有胆有识之士,他和霍元甲相处之期,洞悉元甲侠肝义胆,同怀忧国忧民之心,皆有强种强国之志,乃成莫逆,并让霍元甲当了药栈的掌柜。当时药栈里有个名叫张凤池的伙计、此人身高力猛,目空一切,自霍元甲到药栈以来,就想寻机与之较量一番。一天,药栈进了一批生地,每包重500斤,别人都是两人抬一包,张凤池往返几趟都是自扛一包,并对元甲声言:“久闻霍师傅力鼎千斤、何不趁机露一手,让俺开开眼?”霍元甲晓得他一向凭借蛮力欺凌伙计,趾高气扬,正拟借机给他点颜色看看,于是便找了一根大木杠子,一头插上一包,轻松自如地挑着千斤重担进了货仓。张凤池一见只羞得面红耳赤,转天不辞而别,离开了药栈。霍元甲虽然当了掌柜,还是常和伙计们一块干活,并乐于助人,深受人们爱戴。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出身镖局的山东景州虎头庄的刘振声,因久慕霍元甲之名,特意来到天津,并设法投身怀庆药栈当佣工,以暗探霍公之虚实,半年后求拜于元甲门下,霍公察其为人正直,乃收为弟子。从此霍家拳破了“传内不传外”的先例。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因戊戌变法,“六君子”就义,北京“源顺镖局”的“大刀王五,,王子斌,系谭嗣同挚友,在谭就义之后心情忧郁,特借年关来天津清理客商往来账目之机,散心解闷,到津后住在曲店街附近客店。
  一天,清晨,只见许多人围在药栈门口看热闹,原来是有人故意难为霍元甲,在夜间将两个千斤重的大石滚子堵住了药栈门口。只见霍元甲飞起一脚就把它们踢开了。子斌一见,十分钦佩,午后便登门拜访,相见如故。两年后,王子斌在京城为解救民女,被八国联军杀害并枭首示众,霍元甲闻讯后悲愤填膺,立即偕刘振声赶到北京,夤夜盗回首级,并取得《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先生的协助,使侠士身首合葬,此举一方面尽了朋友之情,同时也表示了对外夷的强烈反抗。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有一俄国人来津卖艺,他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还说什么第二、第三大力士分别是英国人和德国人。这俄国人力大非凡,能仰卧台上,双手能各持百磅铁哑铃,两脚再夹一个,上承一块巨板,板上能放一张硬木方桌和四把雕椅,容四人环坐其上打牌。霍元甲见了广告,并听说俄国人还当场信口雌黄,侮蔑中国人无能,极为气愤,当即邀农劲荪、刘振声往观。先由刘振声上前通话,翻译便将霍元甲生平来历一一告知,此俄国人也夙闻霍元甲的威名,不敢怠慢,连忙将霍让进后台,霍元甲当场质责俄人:为何辱我中华?对此提出三个条件:一是重登广告,必须去掉俄国人是“世界第一”的说法;二是要俄国人公开承认侮辱中国人的错误,当众陪罪谢过;否则就是第三个条件:我霍某要与之决一雌雄,并要其当机立断。这时俄国大力士理屈胆怯,不敢造次,便满口答应了前两个条件,甘愿登报更语和公开承认错误。俄国人丢了面子,在津已难立足,只好匆匆收场,窜往日本。从此霍元甲威震津门,获得了“黄面虎”(黄种人之虎)的绰号,当时津人均以一见霍元甲为荣。
  事隔两年,又有一身为侍卫和禁军教头的李瑞东,隐退还乡回到武清,因慕霍元甲之名,欲探虚实,曾多次派人邀霍元甲比武论道,但元甲一向谨遵家训,不愿玄耀武艺与人比高下。适逢年节刚过,李又派人来请,元甲唯恐失礼才勉强应邀,并与刘振声同赴武清李府。与李相见之后,元甲自称晚辈,甚是谦让。是年霍元甲35岁,李瑞东年已花甲。李教头先命众徒表演武艺为客助兴,元甲一一称善。接着李瑞东定要领教霍家拳术,元甲无奈,只好脱下长袍,将发辫盘顶以待,请李师傅更衣。李却笑而不答,立定马步,格斗良久,李教头力渐不济,元甲进抵以肘,瑞东迫退于土炕之侧,遂大呼:“停住!算我输了。”原来李师傅确经名师传授,几十年问未遇敌手,自信定胜元甲一筹,故在比武时,既未脱去皮袍,也没更换毡靴。但一经交手,即觉元甲功力非凡,内心佩服,方对“三请不出”,系谦慎自守之意,恍然领悟。李瑞东是一位正直爽朗的武士,从此与元甲结下了深厚友谊。
  1909年(宣统元年)冬,英国大力士奥皮音至上海赛艺,登广告、出海报,辱我中华是“病夫之国”,民众是“东亚病夫”。霍公收到故友宋金堂的快信,应上海武林友人之约,与农、刘同赴上海,为雪“病夫”之耻与奥皮音约期比武,据知这个英国人肥粗胖大,双手能拖汽车倒行,身卧于地,上铺铁板,可让汽车轧过,并善角力。他本受雇于资本家沃林,沃林又是个中国通,他深恐奥皮音不是霍元甲的对手,乃以万金押金要挟。霍公在武术界朋友支持下,一口答应愿出万金作押,沃林计穷,被迫同意比赛,规定赛金三千元,至期不角者,罚旅资五百元,对方由电灯公司西人平福担保作证,但因这时奧皮音未在上海,需明春三月才能回沪,具体赛约条款要等奥皮音面议。届时霍公一行重临沪上,经与奥皮音一伙反复争议。才把赛期延订在六月。赛前霍元甲已在静安寺路之“张氏味莼园”摆起擂台,用英汉文字刊登广告,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从事!”并声明“专收外国大力士,虽有铜筋铁骨,无所惴焉!”
  据《精武本纪》记载当时情景,“至今思之,尤令人眉飞色舞,雀跃不已,奥皮音此时未知霍公绝技,俨若有气吞六合,力雄一世之概,骤睹霍君强项之状,不禁惴惴于中,观其立约条件,有勿指戮、足勾、拳击之语,即知其气馁于中,而力怯于外也,呜呼!以老大帝国病夫,而力挫大力士若此,亦足目空一切,并为同胞吐气。”“黄面虎”之声威使奥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胆而逃,竟连公证人平福及其后台沃林也逃之夭夭了。霍公壮举,一时轰动上海,民气为之一振。此时,偏有自称东海赵某的赶来打擂,元甲再三谦避,复以大义相劝:“余来沪者,与异族较短长耳,不欲与同胞自残也,”又说:“我欲为国人雪耻也,在理子宜助我,胡转与我争强弱?”赵某非打不可,结果败阵于霍;其师海门张某相继而来,亦败下风。
  霍公久怀强种强国信念,常言:“欲使国强,非人人尚武不可。”霍元甲来沪虽只三个月,但已誉满上海,各界向霍元甲求教武艺者甚多,尤在暑期之中,各校学生皆愿受教于霍公,遂由农劲荪等及武术界友人协助筹办,于是年六月初一创立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会址在闸北王家宅,并由刘振声等助教。至此霍家拳只限家传的旧规被霍公彻底打破,毫无保留地公诸于世,从而奠定了我国民间体育组织一一精武体育会的基础。
  当时上海蓬莱路一带为日侨聚居之地,在三元里的日本柔道会技击馆,因闻霍元甲之名,特从国内选派十几名高手,由会长亲率来华,以研究为名,请霍公等人来技击馆角斗,双方各自择定公证人,彼邦驻沪领事亦做公证。竞技开始,先由刘振声出场,次第败其五人,柔道首领见状气急暴跳,直扑元甲,相交未几,日人力渐不支,突食“君子斗”之言,突袭元甲之要害,不料元甲早有所防,乘势一推,竟跌日人于天阶之下,断其右臂。此时日徒一拥而上,当即被我公证人按章拦住,后日人又改变态度,奉以酒筵聚饮,席间见霍公患有呛咳,并在这次比武中也有外伤,遂荐其同党医生秋野为治。霍公秉性坦直,受之不疑,并留住在虹口白渡桥的秋野医院。服用其药,病发更剧,急欲出院,秋野借故不放,后经多方周旋才得接回,由精武会同仁陈子正救治,但已无能为力,因日人给霍公所服之毒药已溶于血中。时值1910年9月14日,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名震中外的国术泰斗霍元甲乃长逝于精武体操会。
  据《精武本纪》记载:“力士殁之翌晨,秋医已鼠窜归窟,力士门弟子大疑,检力士日服之余药,付公立医院察之。院医曰:‘此慢性烂肺药也。’(此药今贮公立医院,吾侪矢誓,永不忘此纪念。)然杀一霍元甲,而笫二、第三,以至无量数之霍元甲,又继续产生,其又将若之何哉!力士既殁,门弟子皆具决心,努力进行。”
  当时精武弟子和上海武术界爱国人士为霍公举行了隆重葬礼,敬献了“成仁取义”挽幅,安葬于上海北郊,次年由刘振声等扶柩归里,迁葬小南河村南。噩耗传来,天津万民哀恸。为悼念元甲,在怀庆会馆客堂里悬挂了长幅挽联:
  上联:瞻仰昂昂金刚汉,力巨出神,拳精入化,飞龙踞虎,尚武精神,浩气鹏鹏贯牛斗;
  下联:讴歌堂堂勇大侠,胆坚铁石,志烈秋霜,爱国忧民,强我民族,大义凛凛满乾坤。
  此后,上海精武会敦请霍公之弟元卿、次子东阁来会任教,精武元老全力以赴,各地分会纷纷继起。历十数年之后,在国内八省和南洋十一埠,共建分会四十三处,会员逾四十万之众,皆奉霍元甲为“精武元祖”、“精武会创始人一一先觉霍元甲”,凡各地精武会员均供元甲遗像,所有精武书刊必印有霍公之照。国内如此,南洋亦然,至今犹是。
  (二)
  霍公元甲自一九一零年九月十四日溘然长逝,迄今七十七载,追忆这位精武元祖、爱国武术家的一生,虽年寿短暂,而功业辉辉,盛名不溟,时至今日仍为人们奉之若神,为精武界尊之为祖,海内海外承其志者与日俱增。何以如此?盖因霍公其人,素有忧国忧民之心,强种强国之志;兼有“迷踪”超凡之技,谦恭自逊之德;更有首创精武之业,外御强梁之功。仅就霍公时当满清政府腐败无能,世界列强横行神州的历史情况下,为雪国耻,振黄魂,两次威震俄、英大力士,一次猛挫东瀛“柔道”魁的英雄壮举而论,哪个黄炎子孙能不为之倾倒、为之振奋,为之自豪。故当其因是取忌,不明而殁之噩耗传开,国人在悲愤痛惜之余,纷纷觉醒,效而尤之。从而燃起了精武火种的燎原之势。身高一丈,影长十尺,鉴于霍元甲生前之作为,在其卒后被人们广为讴歌传颂,并推崇为爱国武术家,是当之无愧。
  首先,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对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嘉勉。当一九一九年精武体育会在上海举行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时,中山先生亲笔书写了“尚武精神”的题词,并为该会特刊《精武本纪》撰写了序文。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参加过《建国方略》起草工作的朱执信先生,当时是《建设》杂志和《民国日报》的编辑,也为精武会写了“自强不息”的题词,并为《精武本纪》撰文。上海各界对精武会赠以“颂词”、“颂诗”者和捐款赞助者更难以数计。其中竟有以万金捐赠者,由是可见当时精武会之社会地位和兴旺景况。
  据史料记载当时仅上海就有二十多个团体单位特请精武会派出技击教员。全国各地精武会的教练都由上海委派任命。在广东佛山的精武会曾在一九二三年开办了以霍公命名的专事武术技击教学的“元甲学校”,在校学生多达六百余人。
  在精武会所收之颂词中,也生动地说明了当时各界人士对霍元甲及其所办之精武会的高度评价,如:蔡元培先生创办的“上海女学”在颂词中写道:“……娇娇霍公出幽燕之雄,奋其智勇振我中华……”。
  上海工界青年励志会的颂词是:“……缅古圣贤,墨翟尼父,救宋举关,余勇可贾,借镜师资,捍御外侮,勿谓无人,亡秦三户,剑拔弩张,赫然震怒,炎黄子孙,眉扬气吐,振我国魂,斯会鼻祖。”
  又如上海培本小学校长朱企民在颂词中写道:“……有清之季,东海之滨,英才济济,陶冶性灵,巨侠升徂,多士衔怨,万夫齐奋,作育成才,既威且武,伟业丰功,鼎革以还,声誉尤隆,凡我士庶,保此曙光,同仇敌忾,外御豪强。”
  复旦大学送来的题词中写着:“……内以卫生,外御强梁,兹道不废,邦家之光……”。
  精武会创办人之一卢炜昌在一九一八年所写的《霍公元甲遗事及精武会之梗概》和《精武会宣言》中均提到:“……回思霍君一念之诚,竟成伟业,他日转移风气,重铸国魂,将不仅于商学两界是望,前途远大,愿与同志共勉之。”
  有关史料中还赞颂了霍元甲摒弃门派之见,不为阋墙之争的高尚武德,为精武会奠定了团结各武术门派、集内外南北拳家于一堂,发展民族武术的思想基础,将“国术体育,倡教于公”的“大精武主义”精神。
  与霍公同代的武术家向恺然在《拳术见闻录》中深有体会的说:“近世以来,天下咸重体育,通都大邑,自炫其武者,时有所见,自霍元甲出,外人相戒不入我国门。”
  阐述有关精武历史的大量资料证明:没有霍元甲就不会有精武体操学校,没有霍元甲的爱国武术家形象和号召力,就不会有精武会的昌盛。据一九二九年统计,除上海设有精武总会之外,宁波,绍兴,汉口,厦门,广州、香港,澳门及南亚诸国,西贡,泗水、新嘉坡、马六甲、槟城、怡保、金宝、雪兰莪、森美兰等地计有精武分会四十二处,会员逾四十万众。
  精武会创办人之一的陈公哲在《精武之回顾及今后之希望》一文中说:”……我精武会以提倡武术、研究体育,铸造强毅之国民为根本,所以促进世界和平,无弱肉强食者亦在是,是精武会为我国人人之精武会也可,谓全世界之精武会亦无不可。”
  事实证明,南洋诸国精武会之蓬勃发展,确已超出仅为华侨参加的范围,深得各国人民大众和当局的欢迎与嘉许,在国外不仅平民百姓,且军、政、警首脑、社会名流参加精武会者大有人在。有的还担任了名誉会长、会长、董事等职务,他们都把霍元甲奉为精武元祖。
  一九六三年六月新嘉坡精武会会长马元璋在该会发刊词上说:精武体育会创自中国上海,系由武术家霍元甲先生发起,其后各地相继设立,传入南洋诸埠”。该会刊前言中对霍元甲的评价是这样写的:“精武为霍公元甲首创,霍公幼受祖传遗教,武术精湛,中外同敛,为愤国是,献身社会,誓为人群造福,乃于五十年前,创办中央精武体育会于中国上海,普遍宣扬武术,推行健身运动,冀能达到促进人类健康的宏愿,当时在东南亚各地倡导,遍设联会,不幸霍公壮志未完,竟尔永决。新嘉坡精武体育会,继其遗志,推行亦有四十二年历史……。”该会会歌歌词写道,精武旗招展,盾形章堂皇,磨须砥砺,我武维扬,术宗霍元甲,学寓健体方,会友努力图自强,俾斯会,日进无疆。”该会在一九七一年和一九八一年都曾举办了庆祝成立五十年、六十年纪念活动,《南洋商报》并为之出版了纪念特刊,登载了新嘉坡总理李光耀先生的贺词:“.…要建立一个坚强和具有生存能力的国家,我国人民就必须要刚强勇猛,在过去二十二年里,即自一九五九年以来,贵会已经在这方面起着可贵的作用,我深信贵会将继续不断的发挥这种作用。欣逢贵会成立六十周年,我谨祝贵会一切顺利,前程万里。”会长马元璋在发刊词中写道:“……本会六十年漫长岁月,是会友们努力的成果,端蒙政府首长、社会贤达、人民群众的热爱和支持,方得以顺利发展……”该刊正中印有霍元甲遗像和《精武简史》。该会还收到数以百计的贺词、贺联,如:“迷踪技艺,元甲遗风” ——禅山六合体育会敬赠;“精神团结,武威南邦”一一崇正国术体育会敬题;“精拔勇武”——鹤山会馆国术醒狮团同人敬贺;“尚武精神” ——星洲少镇山国体育会敬题;“精城团结兴会务,武备勤修护国邦”——新嘉坡冈州会馆敬题。特别是名誉会长郑树模的贺词是:“术宗元甲”四个大字。该会集印成册的纪念刊扉页上印有:“创办人霍元甲先生遗像”并缀有如下文字说明:
  缅维霍公,既武且精,
  国之梁木,民之干城,
  甓运陶侃,鞭着祖生,
  提倡武化,促进文明,
  振庸立懦,植隽育英,
  病夫以健,睡狮以醒,
  中外引领,遐迩蜚声,
  膽公遗像,景仰莫名。
  一九八二年南洋森美兰精武会,也为纪念成立六十周年出版了特刊,该刊首页是《精武始创者霍公元甲事略》和霍元甲遗像文章中对霍元甲被日人听害的情况如实刊载,特别指出:“……公虽死,精神犹在,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南亚各埠所有精武会及下属分会,均尊崇霍元甲为创始人,同时把上海精武会尊为“中央精武会”,并一直保持联系,接受指导,岁岁互贺年禧,函电不断往来。
  回顾一九三五年上海中央精武会《宣言》所说:“……尤可纪者,则以南洋土著华裔,传世六、七,生平未尝一履中土,亦不通中国语言文字,以挂名精武会籍故,潜移默化,多油然而生故国之恩,于是国人益信,斯术匪独能强吾种,再进足以唤起潜伏之民族意识。”这是对霍元甲强国强种、重铸国魂之道最好的批注。
  近年来,日本空手道也很注意研究霍元甲的情况,做为友好往来,他们曾访问过上海精武体育会,并在空手道出版刊物上介绍了霍元甲的情况,还登了霍元甲的照片。
  总之,霍元甲在海内外之影响是深而且远的。
  目前,霍元甲的故居,也是国内外人士向往的所在,远在南海之滨、北国之陲,来信来访者时而有之,近几年来霍氏后人收到各地来信计数百件之多,均充满对霍公元甲的缅怀之情,就其内容讲可分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求介绍霍公历史,询问霍氏后裔情况者;
  二、索要霍元甲遗像和霍氏家族照片,要求霍元甲之孙霍文亭先生题词者;
  三、拟来瞻仰霍公墓地和参观故居者;
  四、自荐为霍公纪念馆写诗作画,以至书写碑文者;
  五,关心霍公墓地修建,寄来重建陵墓规划图纸者;
  六,表示愿为霍公修陵建墓捐款者;
  七,为霍公修墓献策,建议在天津,上海和香港三地成立“募捐委员会”者;
  八,要求到小南河村拜师学艺者。
  总之,广大人民群众因崇仰霍公形象而兴起的“霍元甲热”,正合着“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拍节,伴着振兴中华的旋律,奏响一曲曲爱国主义的乐章。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一册

《西青文史第一册》

本书记载了天津市西青区的人和事共十九篇文章,其内容都是出自西郊大地,内容包含: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生平及其在海内外之影响”、“杨柳青年画史略”、“三赶西大营”、以及土匪赵德谦、李帽头的罪恶行径和革命志士在解放前夕深入敌占区对敌斗争的故事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鸾
责任者
谢玉明
责任者
霍元甲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