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民间花会展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石家大院》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371
颗粒名称: 9.民间花会展览
分类号: K892.24
页数: 3
页码: 119-121
摘要: 民间花会是一种在节日庆典、庙会等场合进行的群众自娱自乐的广场艺术形式。杨柳青镇的民间花会艺术起源于明代,盛于清代,并流传至今。杨柳青镇有多达四十多道民间花会,涵盖了各种主题,包括宗教、武术、庆典娱乐以及反映伦理道德和戏剧情节等。
关键词: 民间花会 传统艺术 杨柳青

内容

民间花会是一种群众间自娱自乐性质的民间广场艺术形式,一般在节日庆典、庙会时走街串巷进行演出。杨柳青民间花会艺术始于明,盛于清,流传至今。当年随着漕运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受到南北文化影响的杨柳青镇,不仅孕育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绚丽多彩的民间花会艺术也应运而生。杨柳青镇历史上有四十多道民间花会。起源于佛教活动的会道有“法鼓会”、“听歌会”、“神教会”、“三佛会”、“香塔会”等,源于武术、杂技类的有“少林会”、“胜武会”、“杠子会”、“高跷会”“狮子会”等,源于庆典娱乐的会道有“旱船会”、“跨鼓会”等,反映伦理道德及戏剧情节的有“渔樵耕读”、“小莲花落”等。
  天津法鼓兴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由津西大觉庵(庙)的僧人们,在佛教法器曲的基础上编整牌子传入民间。天津法鼓初兴时期,是作为一种酬神用的音乐,节奏上强调庄重而和谐、韵律平稳而深沉,以表现神的庄严和伟大。人们为了敬神而看重了法鼓。这一时期法鼓会的表演场所仅限于民间各种庙会与娘娘会。
  法鼓的组成大致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由各种道具组成的仪仗执事(指各种道具组成的仪仗队);另一部分是由演奏人员组成的法鼓乐队。出会的表演形式有两种,即“行会”与“设摆”。
  天津市红桥区永丰屯南头窑同心法鼓会成立于清代初期。该会曾多次参加天津的庙会、皇会的表演活动,在一次皇会表演中得到乾隆皇帝赏赐的黄马褂一件。该会兴盛时期会员多达四百余人,都来自南头窑附近的居民,全部为男性,平时分头练习,出会时全体上阵。该会属文、武法鼓,即在演奏曲牌的同时加有“飞钹”、“拉纺车”、“缠手腕”、“海底捞月”等表演动作。该会的拿手曲牌有《双龙出水》、《雷震三塔山》、《四不象子》等数十首。
  每逢出会,前场由门旗、角旗、高照、灯牌、软对、硬对、各类茶炊子、样筲等道具组成的仪仗执事,浩浩荡荡、威武壮观。
  注:本展览得到天津南头窑同心法鼓老会名誉会长梁绪宝、会长郑金城、副会长徐文和、耿文远等鼎力支持。

知识出处

杨柳青石家大院

《杨柳青石家大院》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杨柳青石家大院》,内容涵盖了石氏家族兴衰史、津西第一家——“尊美堂”的轶事、石家大院后代概略、石家大院建筑赏析、石府戏楼堂会与京剧名家名票、石家大院民俗陈列展览、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陈列展览以及为社会服务迎八方宾客的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梁绪宝
相关人物
郑金城
相关人物
徐文和
相关人物
耿文远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