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兄弟分家 大浪淘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石家大院》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337
颗粒名称: 5.兄弟分家 大浪淘沙
分类号: K292.1;K820.9
页数: 17
页码: 7-23
摘要: 清道光三年(1823),石家兄弟四人根据石献廷的遗嘱协议分家,平均分配了现金、土地、房屋、家具等财产。分家后,每个门派独立成家并继承了一定的遗产。
关键词: 石家 分家 遗产分配

内容

清道光三年(1823),遵照石献廷预先立下的遗嘱,为了避免树大招风以及子孙们显示的勤堕,兄弟四人协议,分家另炊。将现银、土地、房屋、家具、典当等,除留出祭田公产一份,其余全部按四大门平均分配。分家后各门情况简述如下:
  (1)长门福善堂
  福善堂石宝善系石献廷次子,长子石宝福未婚早夭,因此石宝善起堂名为福善堂,暗示自己继承长门之意。石宝善共生七子,成人后辅佐其父经营土地与典当业,每年有所积累。石宝善原分得老宅一所,然生齿日繁,房不足应用,就先后在附近购买房基地,增建新宅。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北伐后,石宝善年已老迈,挂完五世同堂匾额,就把元字辈兄弟七人又分为七小门,各起堂名分居析产。把老宅内西三所分给五子石元鼎,立名尚炯堂(后改树善堂);东三所分给六子石元勋,立名久思堂(后改万发堂);在久思堂北新建一所分给了四子石元第,立名元吉堂;中辟胡同路东南口建宅两所分给了七子石元度,立名裴元堂,所以以后人们称这条胡同为裴元堂胡同。在老宅对面路南本为四门尊美堂石宝珩旧宅,清同治年间尊美堂也因房基狭小,在河沿街购址另建,把老宅让予石宝善长子石元敬,立名敦厚堂,所以门前还挂有“大夫第”匾额(因尊美堂石元俊曾为工部郎中);二子石元辉立名聿修堂,另在估衣街盖起宅院;三子石元兆立名衍庆堂,也在西当铺小胡同内盖起了三个小四合院,供他三个儿子居住。
  自从石宝善在清嘉庆年间考中武举,其子孙全部以农商为业,七小门每家都有土地近百顷,然生息人口各门不等,子孙们生活方式各不相同,所以守业情况也就大不一样了。有的安分守己,如七小门的裴元堂;有的骄奢恣纵,如三小门的衍庆堂;有的狂吸鸦片、不问生产以致败落,如二小门的聿修堂;也有的人丁不旺,如六小门的久思堂。到清朝末年,大部分皆已衰落。民国后竟有的贫困不能自存,多依托就食于他族。到解放后只有七小门裴元堂石毓均(衡普)、石毓铎兄弟二人,在镇上土改时交出土地八十余顷。在北伐后(1928),参与地方活动或沦陷抗战干伪职者,多为石宝善第五代毓字辈人,如树善堂之石毓鋆(少波),在1929年任镇保卫团董,石毓珣在1944年任镇伪新民会主任。
  敦厚堂之石毓琪(仲望)在1946年任《新报》编辑,又转入缅甸远征军208师(解放前夕更番号38军)师部任职,1947年任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政工处长。长春解放时,石仲望预感国民党大势已去,在天津解放前半年坚决辞职隐居。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被捕,羁押于东局子,后送西安学习,并分配工作。另外,还有衍庆堂的石棪年,解放前曾在石家庄一带当过“白脖”(汉奸便衣队),其兄石椿年在解放前当过伪保长,一贯游手好闲。在1952年他鼓励元吉堂石毓铨之妻戴氏与衍庆堂石少敏的女儿石某,出了一张当年长门与尊美堂处理歇业某当铺余款分配账单,写了状子向天津市人民法院控告尊美堂依势剥削同族。虽然这是无理取闹,法院未必受理,但尊美堂知悉后,仍然托出人来私下了结,石椿年也假作和事佬,讹诈了2000元。他除了给两名妇女和另一男人每人300元外,自己独得1000元。到1959年,又将石氏家族坟茔盗掘一空(后面详述),最后疑神疑鬼地死去。
  (2)二门正廉堂
  二门正廉堂石宝庆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考中武进士后,就在后大街另建起与老住宅面积相同的六所大四合院。进门东西院落为大客厅,二道门内四所有书房、女客厅、住宅等,规模气派超过长门老宅。石宝庆生二子,长子石元春立名为恩绶堂,管理土地,当铺等产业。石元春生长子石作辑,立名为裕德堂;次子石作霖立名为怀德堂,均以守业为主,未考取功名。
  石宝庆次子石元恺立名恩德堂,道光十九年(1839)考中武举人。元恺生四子,长子石作瑗(号香谷),立堂名为三德堂,光绪元年(1875),被县推举为“孝廉方正”,恩赐官阶六品;次子石作棫(采三),立名锡福堂,光绪五年(1879),考中文举,后在河南永宁、项城、守陵等县任知县十余年。故在宅内二道门上有了名书法家戴彬元写的“祖孙父子同登科甲”的金漆大横匾;三子石作枢立名润德堂,捐职未出仕;四子石作桢(蕴轩),立名承德堂,其妻为天津名宦之女,对石作桢不认真读书科考深为不满,说他是“空有银钱,并无一官半职,是个大白丁,将来孩子(指绍曾)长大,要想找我娘家这样门第做儿女亲家就不易了”。因此石作桢想尽一切办法钻营官职,先花钱买了一个监生,又花了10万两白银捐了一个候补知府,被分发江苏。恰巧与石家有姻娅关系的张之洞任了两江总督,他上下打点,没费什么力气就署理了一个扬州知府。扬州自古是盐、铁枢纽,江苏省的一等肥缺,只干了两年多,宦囊里就有了二十多万两银子。结果与天津在外多年做过藩台、甲午战争时被朝廷派在天津帮办团练的四大钦差之一、官封太子少保的张梦元做了儿女亲家。这样,儿子石绍曾既是知府的衙内,又做了地位显赫的大官僚的女婿。他为了迎接父亲将来衣锦还乡,打算在门外修盖一个大影壁,仗势强迫对面邻居开杂货店兼肉铺的刘一刀给价搬迁。刘一刀不服,一气之下成疯,每日持一小木鱼,在门前口诵佛经喃喃不止,因此遭到全院亲族埋怨。石绍曾内有亲族不满,外有疯汉纠缠,于是便另在猪市大街山西会馆对面重建知府宅第,将石氏公产万茂号旧址扩大,又强买了两所民房和元兴宋家铺产一部分,按照知府在封建时代的住宅标准,盖起了前厅后宅的两重大院,厅堂院舍的装饰及家具陈设都是花梨紫檀、上嵌大理石螺钿的。院外墙上有拴马用的如意石刻,大街上立有二尺多高的上马石。后来石绍曾也卖了十顷地捐了一个知县,只是尚未赴任就改换民国了。
  在此之前,这六个堂名作字辈的后裔们,也因生齿日繁,早已不敷应用,各家都纷纷迁出,部分在大宅西面盖起了四个大院,大门均设在大寺胡同内,为润德、怀德、裕德、三德四个堂号所居用。这四所院落,尤以裕德堂房屋建筑精美绝伦(可惜在十年动乱中,遭严重破坏,其部分砖雕现存杨柳青博物馆内)。只有石作棫和石作桢因人丁不旺,仍住正廉堂旧宅中。随着清政府的垮台,这些平时游手好闲、终日以鸦片为伴的瘾士们,都逐渐败落了。
  三德堂的石作瑗有四子,长子石绍先,次子石绍勤,三子石绍谦,四子石绍廉(博泉)。石博泉看到大家庭的家境日衰,预感前程不妙,将仅有的几间住房家具及部分土地卖掉,于民国四年(1915),夫妇二人携全家迁居北京。石博泉后来谋得了去东北工作的差事,方得供在北京生的儿子石毓溥、石毓澍二人上大学。博泉共生五子,长子石毓浔(石开),次子石毓溥,三子石毓涛(石挥),四子石毓澍,五子石毓澊。
  长子石毓浔(石开),解放前任伪职,曾被捕判刑,释放后从事电影的编剧工作。在此期间,他参加了《我这一辈子》的编剧,笔名杨柳青,并获得成功。
  次子石毓溥,自幼过继给怀德堂的一位伯父,在杨柳青生活,后来在天津上了中学,又在北京上了大学。解放前石毓溥在福民药厂工作,以后在一个中学里任化学教员。
  三子石挥(石毓涛),1915年生于杨柳青,出生后不久随父母迁居北京。以后在北京师大附小毕业又断续上了两年初中,后因其父失业生活困难,15岁时就独立谋生了,先后卖过报,在牙科诊所做过学徒,当过北宁路列车服务员,真光电影院小卖部会计等。1940年赴上海,后经幼时同学董世雄(影星蓝马)介绍,参加了“明日剧团”,曾来天津演出。几经磨练,演技逐渐提高,由配角到主角。在40年代初,参演了三十多个剧目,无论正面、反面、青年、老年、喜剧、悲剧,各种角色他都能驾驭自如,特别是他饰演的《正气歌》中的文天祥,《大马戏团》中的慕蓉天锡,《秋海棠》中的秋海棠,更是令人叫绝。因此,1942年石挥被报刊与观众舆论评为“话剧皇帝”。
  1941年石挥涉足影坛,共参与《世界儿女》、《假凤虚凰》、《夜店》、《艳阳天》、《母亲》、《哀乐中年》、《腐蚀》、《姐姐妹妹站起来》、《关连长》等22部影片的创作,主演了12部影片。在敌伪监视下,他竟大胆地把苏联文艺“夜店”改编为电影拍摄,为人称颂。1950年他自导、自演的影片《我这一辈子》,表演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我这一辈子》成为他的代表作,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优秀经典影片,曾获文化部1949—1955私营厂优秀影片二等奖。1954年石挥导演的影片《鸡毛信》,荣获1955年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这是最早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儿童故事片。1955年导演的戏曲艺术片《天仙配》,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并引起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黄梅戏热潮。
  石挥才华横溢,戏路宽广,善于刻画人物性格,既注重内心体验,又精于外在表现,是我国演技派表演艺术家的代表人物,成为中国独具风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艺术家。1957年11月,“反右”运动中,石挥含冤而死。1979年2月,上海电影局召开大会为石挥平反。1982年3月,在意大利举办的中国电影回顾展上,法国电影史学家米特里还说:“我发现了中国电影,也发现了石挥。”1995年由中国广电部,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举办世界电影100周年暨中国电影90周年纪念活动中,中国电影世纪奖评委会授予石挥“中国电影世纪男演员奖”。
  四子石毓澍,1918年出生在北京,14岁考入北平中法大学高中,1937年去法国留学,1944年获得法国里昂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抗战胜利后回国,从事医疗工作。1951到天津总医院工作,1971年调入解放军305医院,1974年转业回到天津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工作。在此期间,石毓澍创建了心脏病学研究室。成为我国著名的心内科专家,国家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前后共培养了6名博士,14名硕士。石毓澍曾是天津河西区人民代表,天津市政协常委,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天津医学会会长,《中华内科》杂志副总编,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第十一次工会代表大会代表。
  1990年,石毓澍辞去行政职务,被天津医学院授为终身教授。同年被法国里昂市授予里昂市荣誉市民。1995年,石毓澍在中华医学会成立80年大会上被评为我国80名有突出贡献的医学专家之一,并获得中华起搏电生理学会在中国开创心点生理学奖。1996年移居澳大利亚。
  五子石毓澊,曾在北京上学,解放后在天津化工研究院任高级工程师。
  另外润德堂石绍周的儿子石毓富,后更名毓符,解放后在天津财经学院任副教授,1985年故去。其叔伯兄弟石毓钱,工人,在杨柳青三街居住,这是二大门中唯一没离故土的人了。
  大寺胡同四所宅院继石博泉迁走后,裕德堂的豪华住宅主人石筱亭以40两黄金卖与新疆归客高孝臣;润德堂的房子卖与了新疆同盛和的周耀廷;三德堂大寺胡同的宅院、七星庄的宅院,也完全脱手。
  在民国十年(1921)前后,石绍曾将知府大院连同莲花淀的土地卖款10万元迁往北京,买主为新疆归客周玉丰。在河沿大街健隆胡同口尚有一所大四合院,为石博泉的哥哥所有,在沦陷后期卖与了津怡和斗店经理王作勋。至此,只剩下正廉堂老宅六所宅院,因为二门公产不好处理,在民国以后或出租或被占用,直至1948年解放。
  (3)三门天锡堂
  天锡堂石宝苓只有一个儿子,名石元熙,分家后在杨柳青前大街建起宅第,东南角建家祠。房屋建筑全是磨砖对缝,内部装修木雕隔扇布置精巧,有大客厅、戏楼等,其他三大门均无法比拟。皆因人丁不旺,又善于理财,岁入丰盈,家资雄厚。至清末,家中设有银库、珍品库,外有万源银号(合资)及各县的当铺10处(其中一个合资),土地三百余顷,杨柳青镇十六街张家园一带的人们均为他家佃户。
  石元熙好玩嬉,对地方各项花会多有赞助。十六街东寓法鼓的全部法器、经柜、道具以及迎神赛会之黄、绿呢大轿、木辇銮驾、全部执事及由前大街、估衣街至鲜货市悬挂的彩灯、沙干、绸幕流苏等皆为该堂独资筹办,并专设两道院落存放道具。
  石元熙生有二子,长子石作云(赓甫),次子石作瑞(嘏孙)。元熙死后,其妻长年卧病,石作云祈祷于本镇药王庙许愿,将庙宇大修,在大殿内重新塑十大名医像,做隔扇承尘,为二药王更换袍履,并在殿前悬“宝元寿世”大匾一方,自祝两辈人长寿。
  石作云从先辈继承的大批产业,尚能继续维持,他每年要有一半的时间轮流到各县当铺指导经营,家中的土地和家务由其弟石作瑞掌管。兄弟二人有一个共同点,即皆吸鸦片,都贪女色。石作云经常在外巡游,打算在外边另建一个小家庭,因他太太卞氏的反对,没有成功。后来在王口当铺住着,经当铺经理搭桥,和一个有夫之妇勾搭成奸。石作云给这女人的丈夫50亩地白种,每年还供给肥料籽种。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天锡堂内一大院失火被焚,准备翻建。第二年春天石作云去王口住了3个月,没想到这有夫之妇就怀孕了,端午节赶回家中盖房,房未动工就病倒了,一病半年有余,日见严重。他们兄弟身边都没有儿女,一些族中没落子弟见他家有偌大财产,而石作云病又垂危,都来争着过继。到除夕王口捎来信息,那个怀孕女人生了一个男孩。到这时石作云只好把这件事的真实情况向老婆说明。他老婆是天津城里乡祠卞家的姑娘,也是八大家之一,平时对丈夫管得很严,到这时虽然不满丈夫所为,但究竟自己房中有了儿子,于是就回绝了本族人过继提议。这些子弟们纷纷到族长石元仕面前告状,说王口当铺的妇女是个淫荡的女人,和“老西”们都有来往,有乱宗嫌疑。石元仕唯唯答应,不加可否。石作云与夫人计议,开了一张30万两的银票,叫仆人张明用拜匣装了,给石元仕送去,但被退回来。转年正月,夫人卞氏借给叔公叩贺春节的机会,把这张银票捧到石元仕内宅,孝敬了石元仕,压住了口声,方得正式承认。
  转年元宵节前石作云病故,由其夫人卞氏做主,去王口把母子接来。该女人按照纳妾规矩,从后门进了偏院,儿子由账房先生抱着,大门外响起鼓乐,张灯结彩直到停灵大厅。在石作云灵柩前换上孝服,门外灯彩全撤,贴上丧联讣告,才把孩子交给他母亲喂奶。这样就算天锡堂后继有人了。并且把进门这一天,算作小孩子的生日(农历正月十七日),取名文光,字耀华。可怜他的亲生母亲,生离了原配丈夫,到石府作守节的寡妇,几年后抑郁而死。
  且说二大少(同族的习惯称呼)石作瑞,经常去天津玩耍,弄来一个妓女叫金香玉,到家做了小老婆。但他并未收心,每天还是到外边吃喝嫖赌。赌赢了就在赌场内大办酒席,赌输了就开条子到家中账房去取。赌场中的女主人是一个女光棍,渐渐地和二大少鬼混一起。1917年,石作瑞也得了病。赌场上半个月没见他来,这女光棍派人去请。听说他病了出不来,这女人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坏主意,就叫人去和石作瑞说,要进石府探病去服侍。本来这个女光棍名声很不好听,石作瑞听了,怕她真来了势必勾起家族不睦。于是就托人了结,把要翻盖房子的木料全部拉到赌场,又给了一笔钱,把赌场翻盖了八间四合院,才算完事。1918年,石作瑞也去世了,由石文光兼祧过继出了大殡。当时石文光已年近二十,有石作瑞这个样子在他面前摆着,那套“败家子”的路数早已学成,只从人们送给石文光的外号“狗少”之称,就见其一斑了。据乡亲们评论,这门的家业全是“狗少”折腾光了。这样说不能说不对,但也不全对。因为石作瑞死后,大太太卞氏就行使了主权,首先辞退了账房总管王先生。王先生是海下(南郊)人,从20岁就在天锡堂管账,是当年全家信得过的一位账房总管,他一直勤勤恳恳地管理着石家这一片产业。那为什么卞氏又辞退他呢?原因有两个。一是因石作云生前在王口姘了这一女人,后来怀孕,当铺经理捎来信息,而石作云正在病中,就派王先生去了一趟王口,看看虚实。王先生到王口后,查明确已怀孕,就在当铺里支了100吊钱,送给那女人作营养费,这件事内宅里全不知道。以后卞氏知道了此事,认为男人在外边胡来,账房也和他一合手,自己却被蒙在鼓里,受他们欺骗,所以石作云死后她就更不放心了。二是她对石作瑞在外边的胡作非为也总是作种种猜测,于是她就拉拢金香玉作“耳报神”,了解石作瑞的一举一动。其实账房的王先生对石作瑞的行为也不满,因为石作瑞在管理土地时,各处二地东收进地租全付给他,有时他在二空里把钱花掉,也不报账。只有在账房查对追问时,他才补开支用条子入账。因此,这位账房先生用一块白布画了天锡堂土地分布图,把各处所有土地都画在上面,并标明土地亩数、地点、地形、弓口四至,每年租金若干、何人经营等。在石文光六七岁时,账房王先生就像老师教学生一样,常常讲给石文光听。这虽然是好事,但卞氏认为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将来长大,还不是他们联合在一起欺侮自己。所以石作瑞一死,她就毅然辞退了这位王先生,从而把管库姓阎的山西人提升为主账房。这个“阎老西”为人老成,是当年从当铺调来的,主要管理库内细毛皮货、绸缎布匹、古玩字画、珍贵药材等等。卞氏又把他娘家侄儿卞星南找来,和一个姓齐的分管总务,实际“阎老西”被驾空,成了记账员,收支财务库房都由卞、齐二人管理。且说石文光父、叔死后,他成了一家之主,卞星南也不敢管他,他可以把这万贯家财随意支取。卞星南也希望他胡花乱用不管事,自己好从中做手脚。就这样虽家有万贯,也经不起挥霍。例如石文光嫌赶车的车夫老了,动作慢,听说沧县有个姓马的把式从前给清宫太监李莲英赶过车、当过鸟把式,只因为把李莲英心爱的一对鸽子喂死了,被李莲英一脚踢出来,现在家种田。于是石文光就派人去接他,他不肯来,怕再“栽跟头”,所以叫他的大儿子马金山先替他来趟趟路。马金山来到杨柳青,看了轿车马厩,向石文光提出了条件,建议油饰轿车,更换帷幔,马厩内只有一匹“菊花青”能用,还要重新买一匹,给自己做几套车把式服装。石文光一一答应,就这样商定下来。马金山在旧历年初来到石家,就按石文光答应的条件,积极筹措置办。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一切都准备就绪。此时正赶上四月二十五日卫南洼大寺峰山庙会,马金山为了显显身手,撺掇石文光去赶一趟庙会,石文光欣然同意。一仆一主,早晨八点动身,从中渡口渡河,走大堤,经市南大道、八里台、李七庄,向南东拐,沿路车快如飞,逢车便超,不到十一点就到了峰山庙。石文光游览了一番,下午两点返程,车子既快又稳,鞭子打得也清脆,再加上马金山衣物打扮出众,路上行人全啧啧夸赞。从此石文光对马金山言听计从。
  后来,马金山提议秋季去文安、霸县行围打猎,石文光同意了。于是定做了大小帐篷,买了猎枪、弓、箭、猎犬、雄鹰,以及打猎野餐用的炊具、被服等等。陪着玩的有族中没落子弟和亲戚朋友,还有厨师仆从。另外还雇了几名猎手,一行三十多人,动用了十几辆大车。这个马金山既是参谋,又是向导,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玩腻了回来,就打回几只兔子。石文光养了两只小洋狗,每天下午都要到东当铺胡同河边去饮水。河岸上有一片矮篱笆墙,里边住着一家姓彭的老汉,以卖劈柴、木炭为生。老夫妇和一个女儿共三人生活,女儿在院里晒衣服,被石文光看见了。等狗饮完了水,石文光还不走。马金山看出门道,就自告奋勇,找彭老汉去说亲,结果以约50亩地和600元钱给石文光买去做了姨太太。后来又连续买了刘、薛两个姨太太,连他的大太太一共四个女人陪着他。但他还常姘靠女人。后来又在天津买了三个妓女和歌女,这样他家里就有七个女人了。这七个女人或在杨柳青,或在天津新旅社,轮流居住。后来这三个妓女歌女都不安于室,资遣了事。
  石文光于民国十年(1921)冬天,在天津剧院看戏,邻座上有一妇女长得很漂亮,他就和人家搭讪。这个女人回家和她丈夫一说,就决定再去剧院引他进家。她丈夫找了几个人来,扭住就打,这个公子哥如何受得了,大喊饶命,自愿花钱赎罪。结果把一件海龙领子大衣扒掉,钻石戒指、金表、钞票也全掏出来,才狼狈跑回新旅社,谎称路遇劫匪。第二天他回了杨柳青,叫卞星南打开库房,寻找皮货,打算再做一件,找了一个紫貂皮筒子,准备带往天津加工。这时天津来了电话,叫他赶紧回新旅社,他又放下皮筒,匆匆赶到天津。原来是石丹林听说石文光被劫,和一个警探说了。这警探知道石家与警察厅厅长杨以德很要好,为了破案邀功到了新旅社细问缘由,石文光只好把事情的原委讲了一遍。第三天这警探把大衣拿回来了,说匪人已逃跑了,只剩下这件大衣。当然钻石戒指、金表等就下落不明了。这样石文光又酬谢警探400元了事。
  石文光挥霍无度,他不但在新旅社每天需要几百元的开销,家中还养了一大批闲人。家中有学唱戏的文武场面,养狗,养蛐蛐儿,养花,养鸟的把式等等。这时马金山的父亲和两个弟弟也被石文光安排了差事。石文光花钱像流水似的,对家庭收支情况从不过问,无事就拿鸦片烟来消遣,用钱就向账房要。这时每年早已入不敷出,家中原有的库存白银也所剩无几了。民国十二年(1923)农历五月间,石文光正在天津新旅社大行其乐之际,没想到家里库房前院突然起火。大火熊熊地向北燃烧,很快蔓延到库房,当时虽有家人们打开库房抢出箱笼、摆设家具等部分东西,然此时全镇十八道水会陆续临场施救,左邻右舍齐忙动手,人出人进无法辨认,给趁火打劫者以可乘之机,故而抢出来的东西又遭到部分损失。石文光在津得悉家中失火的消息后,当即赶回杨柳青,进门一不问伤人与否,二不问财产损失,先问起他那两只小洋狗的安全,继而才跑到水会扶机救火。可惜他是烟色之徒,体力孱弱,扶了没有两分钟,已经气喘吁吁了,只好退出火场。灾后经过清点衣物箱笼,估计损失80%。库账也已经焚毁,偏偏那位管库的当时又不在场,起火原因也没法调查。石文光只叹息了一声,就又回到天津寻欢取乐去了。
  经过这一场大火,天锡堂元气大伤,随之而来的是各路当铺因东家开销大,不断抽调资金,再加上十几年来没人巡视监督,更有北洋军阀混战,散兵游勇聚众抢劫,农村富户多离家外迁,有的当铺早已亏累不堪。到北伐时期(1928),大都清理易主。在这几年中,几位老寡居的太太们,已预感到石文光这个后代香火不太成器,卞星南、齐某等人唯利是图,有的忧愤成病,陆续死亡。只有二姨太太金香玉有些见识,把儿媳朱氏找来,商量节减开支,将一些没用的仆从一律给些银钱或土地打发回家。马金山除给3个月的工资之外,把他在外的住宅和东门外的24亩地也赏给了他,只留下姓齐的和“阎老西”。卞星南早已饱囊而去,据在天锡堂打短工的刘老先生讲,那齐某后来在天津(今三义庄、谦德庄一带)盖了四条胡同的红砖瓦房出租,成了房产主。等到几位老奶奶死后,石文光就不再回杨柳青,在华利里租了所房子与妻妾住在那里。
  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以前各处的土地已经卖光(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早已归主不明),家中的房子也拆卖一空,连祠堂也卖给天津鼓楼西磕头岭茶棚,原样拆去建了观音堂。石文光把爱妾薛氏以200两烟土由高五护送新疆,转给了当地教育厅长刘文龙,继而彭、刘两妾也转了出去。大太太朱氏只生了一个儿子,长到十多岁也病死了。眼看山穷水尽,华利里的房子住不起了,退了租,又迁到芦庄子聚源小旅店内存身。这时他猛然想起万兴公记的公产,尚有他应分的20顷地,就找到了乔蓬仙律师办理分产。但是产业要逐步清理,一时钱还拿不到手。就指这笔钱借高利贷暂过其“瘾”。到民国二十八年(1939)以后,万兴公记财产清理完毕,去掉费用还能分到8000多块钱。他自知是最后一笔钱了,就把吸鸦片改为海洛因或打吗啡针。但这8000块钱除了还高利贷所剩无几。无奈海洛因中毒已深,形销骨立,再加营养缺乏,出现了骨蒸现象。最后在无钱购买鲜货的情况下,托本镇毒贩韩五猴在送去海洛因时给他捎两个萝卜来。但萝卜没有吃到嘴,就死在南市荣业大街的垃圾堆上了。还是曾在敦厚堂当过仆人的李凤起找石氏在津同族亲友,捐资装殓,拉回杨柳青埋葬的。他的老婆朱氏是天津财主和丰朱家,由娘家接去养老,从此天锡堂一支就算彻底家败人亡了。
  (4)四门尊美堂
  石献廷第四子石宝珩,分家时年龄最小,仅二十多岁,由长门石宝善照应着,立堂名为尊美堂(取五福尊美之意)。石宝珩共生三子,长子石元俊(筑岩),次子石元仕(次卿)、三子石元杰(蓬仙)。石元俊自幼好读书,聪明颖悟,府县考试均名列前茅,清咸丰十一年(1861),中省试辛酉科举人。揭榜后与同年同科考中者数人游北京,见几处庭院园林之美,颇为动心,还乡后与父亲商议重建一所精美华丽的住宅。石宝珩自分家后,忙于理财,过去也无暇顾及住房问题,如今下一代均已长成,长子元俊又中了举人归来,也就欣然同意了。石元俊立即物色房基地皮,次年又去了北京,谋得了工部郎中一职,因而接近一些建筑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按石元俊意图,绘制了图纸,然后积极采购备料。唯因建筑部分砖瓦、木料,均须购自南方,当时正处太平天国、东西捻军战乱时期,长江、运河航运不畅,辗转迁延数年之久,至清光绪元年(1875),才动工兴建。石元俊从北京请来一位王师傅领队,带四十余位熟练建筑工人,又邀请本镇瓦木工匠,历时七八个月的时间,其主体工程如戏楼、客厅、暖厅、鸳鸯厅、甬路、几道垂花门楼和下水道等才初具规模。待房屋全部建成后,其建筑格局远远超过其他三大门,当时在全天津府县也属一流。
  清光绪三年(1877),尊美堂全家由前大街老宅、敦厚堂前院迁此居住。石元俊也以父老弟幼告病还乡,不再出仕,只辅佐父亲经营商业。除原分得当铺、土地外,又在天津先后创办了万有姜厂(经营南北杂货,在上海、汉口各地收购设庄)、万有酱园、万源炉房(与天锡堂合资,炼化金银)、美善成银号、东万盛煤灰厂(东门外袜子胡同)、西万盛煤灰厂(北门外竹竿巷)、万庆成绸布棉纱庄等。同时大量的兼并土地,以至达到五百余顷。石元俊闲时就与地方上的社会名流、士绅交往。光绪四年(1878),与族侄石作桢(蕴轩)联络刘光先、王大为、朱宝光、王文彬、周爱莲、戴冠庆等人成立崇文书院于文昌阁内,先后有生童八十余人,月考课两次,为造就将来科考的进身阶梯。聘请其表叔祖高善观(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举人)为山长,其子高雁侬授课监考,周恒昌、刘文蔚、解开元等举人做辅导。后有刘学谦、杜彤两翰林及很多举人、秀才均出其门下。
  石元俊立家教很严,其中以睦邻最重要。其弟石元仕、石元杰全俯首听命,不敢违抗,尊敬程度甚至超过他们的父亲。对邻里中任何困难,石元俊都尽力给予解决,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光绪十年左右,石元俊病故。无子,立长门久思堂石作孚过继为嗣。
  石宝珩次子石元仕,字次卿,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其兄石元俊病故后,根据兄终弟及的遗言,尊美堂就由他来当家了,时年不到四十岁。他继承了父、兄留下的偌大产业,土地、买卖、当铺等等,致力经营,产业积累又有进一步的扩展。他还继其父、兄为石氏族长,管理着万兴公祭田等产业。到庚子年(1900),石元仕的财势超过同族各门。庚子后,其政治势力也在扩大,这时的石元仕可谓集官僚、地主、资本家于一身。无论在政治上、财势上,还是在社会影响上,均成为显赫津门的“应时人物”,也使石家确立了名副其实的“津西第一家”之地位。现在杨柳青镇的石家大院,就是指的尊美堂大院,这是四大门分家之后,财势最大,维持时间最长的一支。
  注:(本文后面对石元仕进行详述,见“津西第一家——尊美堂轶事”。)

知识出处

杨柳青石家大院

《杨柳青石家大院》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杨柳青石家大院》,内容涵盖了石氏家族兴衰史、津西第一家——“尊美堂”的轶事、石家大院后代概略、石家大院建筑赏析、石府戏楼堂会与京剧名家名票、石家大院民俗陈列展览、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陈列展览以及为社会服务迎八方宾客的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石元仕
相关人物
石宝善
相关人物
石元恺
相关人物
石作瑗
相关人物
石毓浔
相关人物
石毓溥
相关人物
石毓涛
相关人物
石毓澍
相关人物
石毓澊
相关人物
石宝庆
相关人物